[佛光大辭典]
又作天眾。即住於欲界六天及色界諸天之有情。亦指住於天界或人界之眾生。據經典記載,天人歡喜讚歎佛事,奏天樂,散天花,薰天香,飛行於虛空。以多披掛瓔珞,飛於天空,故稱為飛天,自印度以來,佛教多用以表現其莊嚴。
於諸經中,甚少有關色界天人之記載,然欲界六天之記述則頗為詳備。欲界天有火、金、青、赤、白、黃、黑等七種身色光明,清淨微妙,無皮肉筋脈脂血髓骨等,可隨意變現各種長短大小粗細等形象。其髮柔軟潤澤,其齒白淨方密。其去來行步,無邊無礙,緩急自如。兩目清澈,久視不瞬。
欲界諸天仍有婬欲,其成婬事之法,夜摩諸天互執兩手,兜率天彼此憶念,化樂諸天相互熟視,他化自在天則須共語,魔身諸天僅須相視。諸天之壽量竭盡時,必呈五種衰敗之相,稱天人五衰。
有關天人之圖像迄今仍存者,有印度秣菟羅博物館所藏之「石造釋迦說法像」,像中佛陀光背上刻有二飛天。敦煌千佛洞之壁畫中,亦有散花奏樂之飛天圖繪。浙江普陀落山法雨寺玉佛殿三尊像之後光中亦刻有飛天像,其天衣宛如火燄,栩栩如生。日本法隆寺、藥師寺、岡寺、法界寺、平等院等名剎亦大多存有天人圖像之壁畫、屏風等。〔起世經卷七之三十三天品、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阿閦佛國經卷上〕
天人五衰
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天人,於壽命將盡時所表現之五種異像。通常分大小二者。大五衰相為:
(一)衣服垢穢,謂諸天眾銖衣妙服光潔常鮮,於福盡壽終之時,自生垢穢。
(二)頭上華萎,謂諸天眾寶冠珠翠彩色鮮明,於福盡壽終之時,頭上冠華自然萎悴。
(三)腋下汗流,謂諸天眾勝體微妙,輕清潔淨,於福盡壽終之時,兩腋自然流汗。
(四)身體臭穢,謂諸天眾妙身殊異,香潔自然,於福盡壽終之時,忽生臭穢。
(五)不樂本座,謂諸天眾最勝最樂,非世所有,於福盡壽終之時,自然厭居本座。以上五種大衰相顯現時,天人將死亡。
小五衰相為:
(一)樂聲不起,謂諸天音樂不鼓自鳴,於衰相現時,其聲自然不起。
(二)身光忽滅,謂諸天眾身光赫弈,晝夜昭然,於衰相現時,其光不現。
(三)浴水著身,謂諸天眾肌膚香膩,妙若蓮花,不染於水,但衰相現時,浴水霑身,停住不乾。
(四)著境不捨,謂諸天眾欲境殊勝,自然無有耽戀,於衰相現時,取著不捨。
(五)眼目數瞬,謂諸天眾天眼無礙,普觀大千,於衰相現時,其目數瞬。
以上五種小衰相雖已顯現,如遇殊勝之善根,仍有轉機之可能。〔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九、大毘婆沙論卷七十、俱舍論卷十〕
註 : 人道眾生若於今生奉行十善、四無量心、持守五戒者,臨命終後即往生天人道。
[佛光大辭典]
梵名 Asura。略稱修羅。為六道之一,八部眾之一,十界之一。又作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羅、阿素洛、阿須倫、阿須輪。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舊譯不酒、不飲酒,或係誤譯。阿修羅為印度最古諸神之一,係屬於戰鬥一類之鬼神,經常被視為惡神,而與帝釋天(因陀羅神)爭鬥不休,以致出現了修羅場、修羅戰等名詞。
據增一阿含經卷三阿須倫品載,其身形廣長八萬四千由旬,口縱廣千由旬。另於長阿含經卷二十阿須倫品、大樓炭經卷二阿須倫品、起世因本經卷五,均詳載其住處與事蹟。有關阿修羅之業因,諸經多舉出瞋、慢、疑等三種生因,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則列舉十種阿修羅之生因:(一)身行微惡,(二)口行微惡,(三)意行微惡,(四)起憍慢,(五)起我慢,(六)起增上慢,(七)起大慢,(八)起邪慢,(九)起慢慢,(十)迴諸善根。此外,阿修羅所持有之琴,特稱為阿修羅琴。阿修羅欲聽聞何種曲調,則曲音自然彈出。此亦阿修羅所具有之褔德。
阿修羅之形像有多種說法,或謂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為須彌山之四倍;或謂千頭二千手、萬頭二萬手、三頭六手;或謂三面青黑色,忿怒祼形相,六臂。〔長阿含經卷十、卷二十一、大智度論卷十、卷十一、卷三十、佛地經論卷六、觀音經義疏記卷四、法華經文句卷二、慧苑音義卷上、翻譯名義集卷二〕
[中華佛學百科全書]
六道之一,十界之一。指以戰鬥為事之一類鬼類。又作阿素羅、阿須羅、阿素洛、阿索羅、阿須倫。意譯為非天、不端正、非善戲、非同類。又略稱修羅。阿修羅原為印度最古諸惡神之一,與帝釋天率領之天族對抗。在佛教,則與乾闥婆、緊那羅等同是天龍八部眾,守護釋尊。又與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形成六道世界,常與天眾戰鬥。
諸經中有關阿修羅的故事甚多,依《增一阿含經》卷三〈阿須倫品〉記載,阿須倫之形廣長八萬四千由旬,口縱廣千由旬,或化作十六萬八千由旬之身,往日月之前。當時之日月王見之而心懷恐怖,遂失去光明。因此,印度人相信,有日月蝕即是阿修羅犯日月的結果。
有關阿修羅的業因,諸經多說瞋、慢、疑三種。《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則列舉十種能令眾生得阿修羅報之業因︰(1)身行微惡,(2)口行微惡,(3)意行微惡,(4)起憍慢,(5)起我慢,(6)起增上慢,(7)起大慢,(8)起邪慢,(9)起慢慢,(10)迴諸善根向修羅趣。
至於阿修羅所受的業報,《正法念處經》卷十八說有二種︰(1)鬼道所攝,即魔身餓鬼,有神通力;(2)畜生所攝,此種阿修羅住在大海底須彌山側。《首楞嚴經》卷九,則依胎、卵、濕、化四生而分四種。《正法念處經》並謂有四大阿修羅王,統御諸部下與天眾戰鬥。即︰
(1)羅?阿修羅王,身量廣大,如須彌山王,遍身珠寶,放出大光明,欲見天女而以手障日月之光,令現日月蝕,又以如影、諸香、妙林、勝德等四淫女及十二那由他侍女為眷屬,且與之共相娛樂。壽命五千歲,以人間五百歲為一日一夜,少出多減,亦有中夭。
(2)勇健阿修羅王,威勢稍勝羅?阿修羅,以人間六百歲為一日一夜,其壽六千歲,少出多減,命亦不定。
(3)華鬘阿修羅王,威勢更勝,以人間七百歲為一日一夜,壽命七千歲,有中夭。
(4)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威勢或眷屬數皆倍於前三王,不可稱計。
諸經論中,或別立阿修羅而說六趣,或單說五趣而以阿修羅為他趣所攝。如《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載,有餘部立阿素洛為第六趣;《大智度論》卷三十謂六道復有善惡之別,善有上中下,即天、人、阿修羅,惡亦有上中下,即地獄、畜生、餓鬼道。此等乃立阿修羅為一趣之說。另外單說五趣者,如上述《正法念處經》卷十八說阿修羅為鬼道及畜生所攝。《佛地經論》卷六謂阿修羅種類不定,或為天,或為鬼,或傍生。《首楞嚴經》卷九又舉四種類︰
(1)有修羅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此係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2)若於天中降德貶墮,其所卜居?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3)有阿修羅執持世界,力剛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係因變化而有,天趣所攝。
(4)另有一分下劣阿修羅,生於大海心,沈於水穴口,此係因濕氣而有,畜生所攝。
關於阿修羅的住處,諸經述及者甚多。《起世經》卷五〈阿修羅品〉敘述有四大阿修羅王住在須彌山四面海中,即︰
(1)在須彌山之東,距山千由旬的大海下,有[韋*卑]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的住處,縱廣八萬由旬,有七重城壁,王的居城設摩婆帝宮城,縱廣一萬由旬,其中央有集會處,稱為「七頭」。「七頭」的周圍有四座園林,王與諸小阿修羅輩於此園林遊戲。
(2)在須彌山的南面,過千由旬的大海水下,有踊躍阿修羅王的住處。
(3)須彌山北面千由旬的大海水下,有羅?羅阿修羅王的住處。
(4)須彌山西面千由旬的大海水下,有奢婆羅阿修羅王的住處。後三住處各縱廣八萬由旬,七重城壁等悉如[韋*卑]摩質多羅的住處。
又,《大樓炭經》卷二〈阿須倫品〉,說阿修羅的住處有五所。即須彌山下深四十萬里(一萬由旬)有抄多尸利阿須倫的城郭,廣長各三三六萬里(八萬四千由旬),以七寶所作,有四門,一一門邊有一千阿須倫居止。又此城的東西南北四面各四萬里(千由旬)有城郭,南稱波陀呵,西稱波利,北稱羅呼(缺東王名),各有三百阿須倫居止。此外,《長阿含經》卷二十〈阿須倫品〉、《起世因本經》卷八、《正法念處經》等,亦皆曾述及阿修羅的住處。
另外,《大唐西域記》卷九記載摩揭陀國有一巖岫,印度人謂之為「阿素洛宮」,其文云(大正51‧920b)︰
「往有好事者,深閑咒術,顧儔命侶十有四人,約契同志入此巖岫。行三四十里,廓然大明,乃見城邑臺觀,皆是金銀琉璃。是人至已,有諸少女佇立門側,歡喜迎接,甚加禮遇,於是漸進至內。城門有二婢使,各捧金盤,盛滿花香而來迎候,謂諸人曰︰宜就池浴,塗冠香花已,而後可入。(中略)唯彼術士宜時速進,餘十三人遂即沐浴,既入池已,恍若有忘,乃坐稻田中。」
關於阿修羅的形像,亦有多說。《胎藏界七集》卷下列《伽陀經》,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有九頭,頭上有千眼,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手,唯有六腳,身形四倍於大須彌山。《觀音經義疏記》卷四載,阿修羅有千頭二千手、萬頭二萬手,或三頭六手,持不飲酒戒,男醜而女端正。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有二臂阿修羅像;《諸說不同記》載,其身赤色,右手執劍,左手握拳。《攝無礙經》及《補陀落海會軌》中載,阿修羅三面六臂,身青黑色。其六臂︰第一手合掌,第二手各持火頗胝與水頗胝,左第三手持刀杖,右第三手持鎰。
然現存阿修羅像未必與上述所載之形像一致。敦煌莫高窟之第二四九窟(西魏時代,六世紀),繪有雙足岔開,立於大海之中的四臂像,後二手向上伸直,掌上置日月;另二手,左手置胸前,右手置腹前,上半身赤裸,身呈赤色。日本現存之作品中,以法隆寺五重塔初層塑像中之六臂阿修羅坐像最古,而以興福寺八部眾像中之六臂像(天平時代)最為有名。
〔參考資料〕 《長阿含經》卷十八、卷二十一;《雜阿含經》卷四十;《法華經》卷一;新譯《華嚴經》卷一;《婆藪槃豆法師傳》;《慧苑音義》卷上。
註 : 文中有部份字體体由於所摘之原文為亂碼,故以?略過,敬請見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