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丘胤本是唐朝的朝議大夫,受到唐太宗的詔命,派他持節去作台州刺使,將要起程的那一天,忽然頭痛如絞,苦不可耐。乃命醫診治,而竟越診越痛。
就在這疼痛不堪的時候,忽然來了一位僧人,自稱為豐幹禪師,說是從天臺山國清寺而來,過此相訪。
閭刺使以頭痛甚劇,醫治無效,便諮詢其有無良方,以診治頭疾。
豐幹禪師卻從從容容,不慌不忙的笑著說到:“身居四大(地、火、水、風),病從幻生,若欲除之,應須淨水。”
清淨之水,竟可以治病。於是,便以淨水一杯,給與豐幹,豐幹持在手裏,誦咒一時,吸了一大口,就對準閭丘胤頭上,一口噴去,使得閭刺使滿臉滿頭,以至全身,盡成淋漓,不到一刻功夫,頭部劇痛,豁然而愈。
這就使得閭丘胤不得不驚奇而敬佩了。正待申謝的當兒,而豐幹禪師卻說:“台州地屬海島,山嵐毒風慎重,到日必須擅自攝護。”
於是,閭丘胤便問:“不知當地有無賢士?確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豐幹禪師卻很巧妙而含蓄地回答說:“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乃可得見。”
閭丘胤一聽豐幹講到這裏,立刻接著說到:“那是當然的,絕對不可以貌取人,所謂‘以貌取人,失之交臂’。你說啦!那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
“啊!這人的來頭可大,有一位名叫寒山子,是文殊菩薩降世,而遁跡在國清寺裏。另一位拾得,卻是普賢菩薩的化身,他們變成一副貧苦窮相。而且,還有一點瘋狂情態,或去或來,都在國清寺的庫房裏,或者就在廚房內掌火呢。”
豐幹禪師說了這段話以後,他便告辭走了。
於是,閭丘胤也就到台州(浙江臨海縣境)上任而去。
他卻沒有忘記豐幹禪師所說的話,上任僅僅三天,便親自微服到了國清寺,找到一位老和尚問著說:“在你們寶刹中,過去有一位豐幹禪師在這裏住過嗎?”
“有的,有的。只是現在已到外面游方去了。”那位老和尚很鄭重的答復說。
閭丘胤又問:“還有兩位貧士模樣,又好像有些瘋狂情態的行者,現在何處?”
那位老和尚略事思索了一會就說:“啊!那是住在唐興縣(浙江省天臺縣境)寒岩裏寒山子以及住在本寺庫院中的拾得了。”
閭丘胤對於豐幹禪師所說的人和地,都獲得了證實,他表示非常的高興,回到台州刺使衙門裏,便下了一道命令,給唐興縣的縣令,要他查明具報。
不久,就接到了唐興縣縣令的申報說:“當縣界西70裏內,有一寒岩,岩中古老即見有貧士,頻往國清寺,止宿庫中,有一行者名曰拾得。”
閭丘胤又多了一層證實,乃用台州刺使的全部儀仗,朝衣朝冠前往禮拜。
當他一抵國清寺,當然就驚動了全體寺眾,大家都恭敬的迎接這位當地最高的行政首長。
於是,他便問寺眾們說:“你們這國清寺裏,以前有一位豐幹禪師,他的住院在哪兒?還有拾得和寒山子兩人,現在何處?”
當時便有一位名叫道翹的寺僧,出來回答說:“啊!只是要問他們嗎?豐幹禪師的住院,就在經藏的背後,現在並沒有人居住,只是有一隻老虎,常時來此吼叫一陣而去。”
“是真的嗎?還有寒山子和拾得呢?”閭丘胤便追問說。
“當然是真的。
決不敢欺騙太守!
“道翹和尚這樣的回答了,便又說道:“寒山和拾得兩人,正在廚房裏面,立刻就可以見到他們。”
於是,閭丘胤就請他先行引導去察看豐幹禪師所住過的禪院,把院門打開,只見院內虎跡斑斑,非常清晰。
閭丘胤察看過後,又問寶德和道翹兩位和尚說:“豐幹禪師住在本院的時候,所作何事?”
寶德和道翹兩位和尚竟同聲回答說:“他們日間只是舂米,以供養寺眾,一到夜裏,就唱歌自樂。”
他們這一行人,將豐幹禪院察看過了,便又到廚房去察看寒山和拾得兩人的實際情況。
當他們一踏進廚屋,便聽到裏面有兩個人在那兒對笑著。
他們就駐足而聽。寶德和道翹也就輕輕地說道:“正是寒山和拾得兩人在狂笑啊!”只聽得裏面還是在:“哈、哈哈、哈哈!……。”大笑的聲浪,曆久不停。
正當那兩個人大笑未已的時候,閭丘胤卻跑了進去,早已跪在他倆的面前,向他倆頂禮膜拜著。
於是,寒山和拾得兩人都叫喊著說:“豐幹饒舌!豐幹饒舌!……!”
叫了幾聲,而且寒山還拉著閭丘胤的手,搖了幾搖,便又說道:“你自己遇彌陀而不識,向我們頂禮做什麼!?”
從他們兩人的口中,閭丘胤才知道所謂豐幹禪師,原來也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這個時候,已經驚動了許多寺眾,大家都很驚奇地說:“為什麼這樣大的朝廷命官,卻向兩個貧士頂禮膜拜!?”
正是大家驚奇混亂的時候,寒山和拾得兩人,向閭丘胤握了握手之後,兩人便手拉著手沖了出去。
於是,大眾也就追呀追的趕上去,但是,他們兩人一直向寒岩跑去,其行若飛,哪里還趕得上。
閭丘胤便又問著和尚們說: “這兩個人還肯不肯到寺裏來居住?”
寺眾回答說:“誰也不知道。”
閭丘胤還是囑咐了寺主,要他覓定房屋,將他二入喚回寺來,予以安置。
國清寺的寺主答應了。閭丘胤太守才回向台州刺史衙門而去。
寒山本住寒山
自從寒山拾得二人,手拉著手,連聲帶笑,向國清寺外狂奔而去,閭丘胤派人追之不及,回到台州刺史衙門之後,日夜籌謀,希望結交這兩位世外高人。於是,他便縫製了兩套僧服、僧帽,以及其他一些供佛、供僧的其他物品,派人送至國清寺裏,就便覘視兩人返寺沒有。
當閭丘胤的使者們,一到國清寺裏,寺眾們便說:“他們兩人一經那日走了以後,就沒有回寺來過了。”
送衣物的使者們,聽到這話,正在彷徨踟躕的時候,有一位寺眾便說:“你們把衣物送到寒岩去好了。去的路徑,我們寺裏有人知道,可作嚮導。”
於是,他們便找到那位作嚮導的僧人,引導這些送衣物的使者們,浩浩蕩蕩,向寒岩進發。
他們一行,剛剛抵達寒岩前面,只見寒山子坐在岩洞洞口。一眼看到他們這一群人來了,便反身進入岩洞之內,而且大聲的喊這說:“賊,賊賊!賊來了!”
幾聲賊賊喊過之後,他已經入得更深了,但卻傳出話聲來。那是說:“報你諸人,各自努力!”
這話聲初停,只見寒岩岩穴的石塊,自然合上,不可複入。
送衣物的使者們,佇立洞口,嗟歎悵惘,莫可如何,只好回到台州刺史衙門複命了。
閭丘胤刺史,聽取了這番報告,也曾悵惘若失,而久久不能自釋。
於是,他便以台州刺史的名義,下命國清寺的寺僧道翹等一班人們,搜集寒山、拾得昔日的行狀,申報存案。
於是,他們便在寒岩附近,以及從寒岩通往國清寺的山路上;沿途石壁竹木上,以及沿途村落人家牆壁間,凡是被寒山寺瘋僧寒山子所寫下的詩句,全部抄錄下來,一共抄得300多首。
至於拾得在國清寺的地堂上,有人看見他親自所寫的偈語,也抄錄起來,一併繳呈銷案。這便是流傳後世的《寒山詩集》的來由。
寒山詩:
未住寒山前的生活
籲嗟貧複病,為人決交親;
甕裏長無飯,甑中屢生塵;
蓬庵不免雨,漏榻略容身;
莫怪今憔悴!多愁定損人!
不明因果 貪財求福
貪人好聚財,恰似梟愛子;子大而食母,財多還害己。
散之即生福,聚之即禍起;無財亦無禍,鼓翻青雲理。
我見凡愚人,多畜資財穀;飲酒食生命,謂言我富足。
莫知地獄深,唯求上天福;罪業如此富,豈能免災毒。
財主忽然死,爭共當頭哭;供僧讀疎文,空是鬼神錄。
福田一個無,虛設一群禿;不如早覺悟,莫作黑暗獄。
狂風不動樹,心真無罪福;寄語兀兀人,叮嚀再三讀。
豐幹原是彌陀
寶德和道翹把抄來的寒山和拾得的詩稿,注明了抄錄人和地點,整理好後。兩位禪師就親自送到台州刺史衙內,去晉謁閭丘胤太守。
閭丘胤刺史看到兩位禪師來了,寒暄了一陣之後,閭刺史說:“兩位禪師,既然來到敝衙,就煩寬住數日,讓鄙人供養供養,以增福德。”
本來,佛門中人,就是能隨順世緣的,只好暫住數日了。
為了要瞭解寒山、豐幹、拾得三位聖人的全盤史實。閭丘胤還派人再赴國清寺,將靈熠禪師也接了來。
正是閭刺史政簡刑清的時候,他們幾個人便坐在書齋的客廳裏,看閱詩稿,使得這位慈悲刺史,發生了許多問題,也得到許多回答。
寶德的年齡是相當大的了,大概在80歲以上,算得上是國清寺裏的長老。他回憶說:當他住進國清寺的豐幹禪院的附近時,豐幹早已那了。不知那一天,豐幹就帶進了一個十歲的小孩,住了一段時期,這小孩便管起食堂的香燈來了。
大家才知道這小孩名叫拾得,因為這個小孩,寶德才開始注意這位豐幹禪師。
寶德說:“豐幹總是獨來獨往的,他來了我們固然不知;他去了,我們也會不曉。不過,這次的離去,卻有一些奇特了。”
“什麼奇特?”閭丘胤迫不急待的追問著。
“這次離去後,便時常有只猛虎,于深更半夜時,跑到禪院的四周,吼叫一陣始去。”寶德這樣的述說著。
“實在說來,豐幹去了後,有猛虎前來吼叫,也並非奇事。”道翹忽然又這樣說道。
於是,大家視線,又複集中於道翹身上。
道翹就說:“我們國清寺的老禪師們,就曾傳下一種說法,說豐幹初來國清寺的時候,是騎在一隻老虎背上來的。”
“啊!有這等怪事嗎?”閭丘胤驚奇地問道。
“啊,太守!這是本寺上代祖師流傳下來的,真假是很難說的。”道翹申明說。
“當年的情形是怎麼樣呢?”閭丘胤追問說。
於是,道翹禪師便說:“當年豐幹初來國清寺的時候,是騎在一隻老虎背上慢吞吞的從遠處山路而來,全寺的四眾弟子都看到了,以為他會往別處去。所以大家並不駭怕。”
“等他騎著進入到了‘松門’(疑即山門),大家便慌張起來了。可他並不進入大殿,只是騎著老虎直向後來所謂的‘豐幹禪院’的禪房而去。到了前苑裏,他才跳下虎背,把那只老虎安置在另外的房間裏。”
“然後,他才盥洗清淨,到大殿禮過佛後,回到院裏,他便對原來住在裏面的同道們說: ‘不要緊,不要緊的!大家都要以相安無事。’
“那些原來住在裏面的寺眾,早已駭得遷徙一空了。“
“啊!難怪一座偌大的禪院,總是他一個人居住啊!”寶德禪師聽到這裏說道。
大家都沉默了,而結束了這次談話。
神話示學人 五台禮文殊
一天, 寒山問豐幹:“古鏡不磨,如何照燭?”
豐幹答:“冰壺無影像,猿猴探水月。”
寒山說:“這不是照燭也,請你再道一句。”
豐幹道:“萬德將不來,教我道什麼?”
這種問答,實有甚深般若,啟示學人,修與不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又一日,豐幹禪師對寒山說:“你若與我同去五台,我們就是同流,若不與我同去五台,便不是我同流。”
寒山說:“我不去。”
豐幹說:“你不是我同流。”
寒山問:“去五台做什麼?”
豐幹說:“去禮文殊!”
寒山說:“你不是我同流。”
這則公案,可以給各方參學僧一個啟示,如不省悟自性,真辜負這兩位示化人間大聖的一番表演了。
據說:後來豐幹禪師獨自一人去五台禮文殊。他到了五台,遇見一位老翁,豐幹問老翁是不是文殊?老翁說:“豈有文殊耶?”豐幹當即頂禮下拜,作禮未起,老者忽然不見。
閭丘胤本是唐朝的朝議大夫,受到唐太宗的詔命,派他持節去作台州刺使,將要起程的那一天,忽然頭痛如絞,苦不可耐。乃命醫診治,而竟越診越痛。
就在這疼痛不堪的時候,忽然來了一位僧人,自稱為豐幹禪師,說是從天臺山國清寺而來,過此相訪。
閭刺使以頭痛甚劇,醫治無效,便諮詢其有無良方,以診治頭疾。
豐幹禪師卻從從容容,不慌不忙的笑著說到:“身居四大(地、火、水、風),病從幻生,若欲除之,應須淨水。”
清淨之水,竟可以治病。於是,便以淨水一杯,給與豐幹,豐幹持在手裏,誦咒一時,吸了一大口,就對準閭丘胤頭上,一口噴去,使得閭刺使滿臉滿頭,以至全身,盡成淋漓,不到一刻功夫,頭部劇痛,豁然而愈。
這就使得閭丘胤不得不驚奇而敬佩了。正待申謝的當兒,而豐幹禪師卻說:“台州地屬海島,山嵐毒風慎重,到日必須擅自攝護。”
於是,閭丘胤便問:“不知當地有無賢士?確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豐幹禪師卻很巧妙而含蓄地回答說:“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乃可得見。”
閭丘胤一聽豐幹講到這裏,立刻接著說到:“那是當然的,絕對不可以貌取人,所謂‘以貌取人,失之交臂’。你說啦!那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
“啊!這人的來頭可大,有一位名叫寒山子,是文殊菩薩降世,而遁跡在國清寺裏。另一位拾得,卻是普賢菩薩的化身,他們變成一副貧苦窮相。而且,還有一點瘋狂情態,或去或來,都在國清寺的庫房裏,或者就在廚房內掌火呢。”
豐幹禪師說了這段話以後,他便告辭走了。
於是,閭丘胤也就到台州(浙江臨海縣境)上任而去。
他卻沒有忘記豐幹禪師所說的話,上任僅僅三天,便親自微服到了國清寺,找到一位老和尚問著說:“在你們寶刹中,過去有一位豐幹禪師在這裏住過嗎?”
“有的,有的。只是現在已到外面游方去了。”那位老和尚很鄭重的答復說。
閭丘胤又問:“還有兩位貧士模樣,又好像有些瘋狂情態的行者,現在何處?”
那位老和尚略事思索了一會就說:“啊!那是住在唐興縣(浙江省天臺縣境)寒岩裏寒山子以及住在本寺庫院中的拾得了。”
閭丘胤對於豐幹禪師所說的人和地,都獲得了證實,他表示非常的高興,回到台州刺使衙門裏,便下了一道命令,給唐興縣的縣令,要他查明具報。
不久,就接到了唐興縣縣令的申報說:“當縣界西70裏內,有一寒岩,岩中古老即見有貧士,頻往國清寺,止宿庫中,有一行者名曰拾得。”
閭丘胤又多了一層證實,乃用台州刺使的全部儀仗,朝衣朝冠前往禮拜。
當他一抵國清寺,當然就驚動了全體寺眾,大家都恭敬的迎接這位當地最高的行政首長。
於是,他便問寺眾們說:“你們這國清寺裏,以前有一位豐幹禪師,他的住院在哪兒?還有拾得和寒山子兩人,現在何處?”
當時便有一位名叫道翹的寺僧,出來回答說:“啊!只是要問他們嗎?豐幹禪師的住院,就在經藏的背後,現在並沒有人居住,只是有一隻老虎,常時來此吼叫一陣而去。”
“是真的嗎?還有寒山子和拾得呢?”閭丘胤便追問說。
“當然是真的。
決不敢欺騙太守!
“道翹和尚這樣的回答了,便又說道:“寒山和拾得兩人,正在廚房裏面,立刻就可以見到他們。”
於是,閭丘胤就請他先行引導去察看豐幹禪師所住過的禪院,把院門打開,只見院內虎跡斑斑,非常清晰。
閭丘胤察看過後,又問寶德和道翹兩位和尚說:“豐幹禪師住在本院的時候,所作何事?”
寶德和道翹兩位和尚竟同聲回答說:“他們日間只是舂米,以供養寺眾,一到夜裏,就唱歌自樂。”
他們這一行人,將豐幹禪院察看過了,便又到廚房去察看寒山和拾得兩人的實際情況。
當他們一踏進廚屋,便聽到裏面有兩個人在那兒對笑著。
他們就駐足而聽。寶德和道翹也就輕輕地說道:“正是寒山和拾得兩人在狂笑啊!”只聽得裏面還是在:“哈、哈哈、哈哈!……。”大笑的聲浪,曆久不停。
正當那兩個人大笑未已的時候,閭丘胤卻跑了進去,早已跪在他倆的面前,向他倆頂禮膜拜著。
於是,寒山和拾得兩人都叫喊著說:“豐幹饒舌!豐幹饒舌!……!”
叫了幾聲,而且寒山還拉著閭丘胤的手,搖了幾搖,便又說道:“你自己遇彌陀而不識,向我們頂禮做什麼!?”
從他們兩人的口中,閭丘胤才知道所謂豐幹禪師,原來也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這個時候,已經驚動了許多寺眾,大家都很驚奇地說:“為什麼這樣大的朝廷命官,卻向兩個貧士頂禮膜拜!?”
正是大家驚奇混亂的時候,寒山和拾得兩人,向閭丘胤握了握手之後,兩人便手拉著手沖了出去。
於是,大眾也就追呀追的趕上去,但是,他們兩人一直向寒岩跑去,其行若飛,哪里還趕得上。
閭丘胤便又問著和尚們說: “這兩個人還肯不肯到寺裏來居住?”
寺眾回答說:“誰也不知道。”
閭丘胤還是囑咐了寺主,要他覓定房屋,將他二入喚回寺來,予以安置。
國清寺的寺主答應了。閭丘胤太守才回向台州刺史衙門而去。
寒山本住寒山
自從寒山拾得二人,手拉著手,連聲帶笑,向國清寺外狂奔而去,閭丘胤派人追之不及,回到台州刺史衙門之後,日夜籌謀,希望結交這兩位世外高人。於是,他便縫製了兩套僧服、僧帽,以及其他一些供佛、供僧的其他物品,派人送至國清寺裏,就便覘視兩人返寺沒有。
當閭丘胤的使者們,一到國清寺裏,寺眾們便說:“他們兩人一經那日走了以後,就沒有回寺來過了。”
送衣物的使者們,聽到這話,正在彷徨踟躕的時候,有一位寺眾便說:“你們把衣物送到寒岩去好了。去的路徑,我們寺裏有人知道,可作嚮導。”
於是,他們便找到那位作嚮導的僧人,引導這些送衣物的使者們,浩浩蕩蕩,向寒岩進發。
他們一行,剛剛抵達寒岩前面,只見寒山子坐在岩洞洞口。一眼看到他們這一群人來了,便反身進入岩洞之內,而且大聲的喊這說:“賊,賊賊!賊來了!”
幾聲賊賊喊過之後,他已經入得更深了,但卻傳出話聲來。那是說:“報你諸人,各自努力!”
這話聲初停,只見寒岩岩穴的石塊,自然合上,不可複入。
送衣物的使者們,佇立洞口,嗟歎悵惘,莫可如何,只好回到台州刺史衙門複命了。
閭丘胤刺史,聽取了這番報告,也曾悵惘若失,而久久不能自釋。
於是,他便以台州刺史的名義,下命國清寺的寺僧道翹等一班人們,搜集寒山、拾得昔日的行狀,申報存案。
於是,他們便在寒岩附近,以及從寒岩通往國清寺的山路上;沿途石壁竹木上,以及沿途村落人家牆壁間,凡是被寒山寺瘋僧寒山子所寫下的詩句,全部抄錄下來,一共抄得300多首。
至於拾得在國清寺的地堂上,有人看見他親自所寫的偈語,也抄錄起來,一併繳呈銷案。這便是流傳後世的《寒山詩集》的來由。
寒山詩: 未住寒山前的生活
籲嗟貧複病,為人決交親;
甕裏長無飯,甑中屢生塵;
蓬庵不免雨,漏榻略容身;
莫怪今憔悴!多愁定損人!
不明因果 貪財求福
貪人好聚財,恰似梟愛子;子大而食母,財多還害己。
散之即生福,聚之即禍起;無財亦無禍,鼓翻青雲理。
我見凡愚人,多畜資財穀;飲酒食生命,謂言我富足。
莫知地獄深,唯求上天福;罪業如此富,豈能免災毒。
財主忽然死,爭共當頭哭;供僧讀疎文,空是鬼神錄。
福田一個無,虛設一群禿;不如早覺悟,莫作黑暗獄。
狂風不動樹,心真無罪福;寄語兀兀人,叮嚀再三讀。
豐幹原是彌陀
寶德和道翹把抄來的寒山和拾得的詩稿,注明了抄錄人和地點,整理好後。兩位禪師就親自送到台州刺史衙內,去晉謁閭丘胤太守。
閭丘胤刺史看到兩位禪師來了,寒暄了一陣之後,閭刺史說:“兩位禪師,既然來到敝衙,就煩寬住數日,讓鄙人供養供養,以增福德。”
本來,佛門中人,就是能隨順世緣的,只好暫住數日了。
為了要瞭解寒山、豐幹、拾得三位聖人的全盤史實。閭丘胤還派人再赴國清寺,將靈熠禪師也接了來。
正是閭刺史政簡刑清的時候,他們幾個人便坐在書齋的客廳裏,看閱詩稿,使得這位慈悲刺史,發生了許多問題,也得到許多回答。
寶德的年齡是相當大的了,大概在80歲以上,算得上是國清寺裏的長老。他回憶說:當他住進國清寺的豐幹禪院的附近時,豐幹早已那了。不知那一天,豐幹就帶進了一個十歲的小孩,住了一段時期,這小孩便管起食堂的香燈來了。
大家才知道這小孩名叫拾得,因為這個小孩,寶德才開始注意這位豐幹禪師。
寶德說:“豐幹總是獨來獨往的,他來了我們固然不知;他去了,我們也會不曉。不過,這次的離去,卻有一些奇特了。”
“什麼奇特?”閭丘胤迫不急待的追問著。
“這次離去後,便時常有只猛虎,于深更半夜時,跑到禪院的四周,吼叫一陣始去。”寶德這樣的述說著。
“實在說來,豐幹去了後,有猛虎前來吼叫,也並非奇事。”道翹忽然又這樣說道。
於是,大家視線,又複集中於道翹身上。
道翹就說:“我們國清寺的老禪師們,就曾傳下一種說法,說豐幹初來國清寺的時候,是騎在一隻老虎背上來的。”
“啊!有這等怪事嗎?”閭丘胤驚奇地問道。
“啊,太守!這是本寺上代祖師流傳下來的,真假是很難說的。”道翹申明說。
“當年的情形是怎麼樣呢?”閭丘胤追問說。
於是,道翹禪師便說:“當年豐幹初來國清寺的時候,是騎在一隻老虎背上慢吞吞的從遠處山路而來,全寺的四眾弟子都看到了,以為他會往別處去。所以大家並不駭怕。”
“等他騎著進入到了‘松門’(疑即山門),大家便慌張起來了。可他並不進入大殿,只是騎著老虎直向後來所謂的‘豐幹禪院’的禪房而去。到了前苑裏,他才跳下虎背,把那只老虎安置在另外的房間裏。”
“然後,他才盥洗清淨,到大殿禮過佛後,回到院裏,他便對原來住在裏面的同道們說:‘不要緊,不要緊的!大家都要以相安無事。’
“那些原來住在裏面的寺眾,早已駭得遷徙一空了。“
“啊!難怪一座偌大的禪院,總是他一個人居住啊!”寶德禪師聽到這裏說道。
大家都沉默了,而結束了這次談話。
神話示學人 五台禮文殊
一天, 寒山問豐幹:“古鏡不磨,如何照燭?”
豐幹答:“冰壺無影像,猿猴探水月。”
寒山說:“這不是照燭也,請你再道一句。”
豐幹道:“萬德將不來,教我道什麼?”
這種問答,實有甚深般若,啟示學人,修與不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又一日,豐幹禪師對寒山說:“你若與我同去五台,我們就是同流,若不與我同去五台,便不是我同流。”
寒山說:“我不去。” 豐幹說:“你不是我同流。”
寒山問:“去五台做什麼?”
豐幹說:“去禮文殊!”
寒山說:“你不是我同流。”
這則公案,可以給各方參學僧一個啟示,如不省悟自性,真辜負這兩位示化人間大聖的一番表演了。
據說:後來豐幹禪師獨自一人去五台禮文殊。他到了五台,遇見一位老翁,豐幹問老翁是不是文殊?老翁說:“豈有文殊耶?”豐幹當即頂禮下拜,作禮未起,老者忽然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