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戰/反戰意識
說明:宮崎駿許多動畫中描述了人類或自然、非自然、巫界間的戰爭,請介紹各個影片中有哪些有戰爭,為何而戰?宮崎駿對戰爭的態度究竟為何?是否可以藉此延伸瞭解日本近代文化中對於戰爭的意識或心態?
- 前言
目前在世界上除了迪士尼外,最著名的動畫製作者就是日本的宮崎駿。不僅對日本,甚至是對亞洲和全世界,宮崎駿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動畫大師了,對亞洲及台灣的影響力甚至遠超其他動畫電影。大家都很熟悉龍貓、天空之城、紅豬、 魔女宅急便、魔法公主、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宮崎駿也因此奠定了他在全球動畫世界無可替代的地位, 迪士尼將他尊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
宮崎駿自己說過:「我的動畫裡沒有界限,因為我希望教導孩子們熱愛自己所處的世界。」然而,不光是孩子,大人也一樣從宮崎駿的動畫中,看到了許多自己因為長期在紅塵中打滾而忘記的純真,宮崎駿「教導」人們的方式很簡單,他不會頭頭是道地說教,而是用一個溫馨的故事打動觀眾,讓人發自內心深處產生認同感,而自然而然就會身體力行了。
四歲的宮崎駿和家人一起躲避美軍炸彈攻擊,目睹鄰居抱著小男孩,因為無法搭上擠滿宮崎一家人的小貨車,被拋在沖天烈焰染成粉紅色的街道上。這一幕深深烙印腦海的影像,後來成為宮崎駿在幾部作品中質疑、嘲諷戰爭的元素,他在《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和《霍爾的移動城堡》中,傳達了強烈的反戰思想。戰爭對人類而言,誠如宮崎駿動畫作品所描繪的,就像燒光世界的巨神兵、隨時爆炸的戰鬥機器人;如同惡魔般飛來飛去、攻擊無辜百姓的大怪物,牠們摧毀家園,陷人類於恐慌之中、被迫面臨生死離別、承受家破人亡的壓力和厄運。
用動畫表達反戰與愛好和平的思想,成為宮崎駿的自我期許,他要畫出戰爭的痛苦,提醒世上好戰人士,停止以殘忍行徑迫害他人,宮崎駿用作品表達和平的渴望。
●宮崎駿簡介
宮崎駿是一位知名日本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目前他住在埼玉縣所澤市。
宮崎駿在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在四個兄弟中排名第二,父親是宮崎家族經營的「宮崎航空興學」的職員。由於身體不好,故不擅長運動,也因此對靜態的繪畫很有天分,特別對於飛機感到興趣,並成為終身的愛好,他後來許多作品當中都反覆出現飛行的概念。宮崎駿的母親十分愛好讀書,並經常對社會產生質疑。因為母親需要進行肺結核的治療,所以宮崎駿全家經常搬家。
宮崎駿在東映動畫公司開始他的職業生涯,並參加《格列佛的宇宙旅行》的製作。他在這部作品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並最終成為電影的結局。他在動畫產業以各種不同的角色參與工作,直到他在1979年執導第一部動畫長片《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在他的下一部電影《風之谷》獲得廣泛的讚譽,他與高畑勳共同創立吉卜力工作室,並繼續創作許多作品,直到完成《魔法公主》之後,宮崎駿選擇暫時退休。在休息一陣子之後,宮崎駿在2001年完成動畫《神隱少女》,並持續在動畫界活躍至今。
- 吉卜力工作室簡介
吉卜力工作室是一家日本的動畫工作室。作品以高品質著稱,其細膩又富有生氣、充滿想像力的作品,在世界獲得極高的評價。
工作室現今位於日本東京都近郊的小金井市,佔地300多坪,目前約有300多名員工。作品主要由宮崎駿、高畑勳負責創作,鈴木敏夫擔任行銷。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於1985年中旬。起源可以追溯到1984年由德間書店雜誌連載的漫畫而改編製作的電影《風之谷》,當時該片動畫導演宮崎駿在《風之谷》發行後雖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原先的動畫製作團隊「Top Craft」(トップクラフト)卻出現發生解散的狀況,鈴木敏夫為了讓宮崎駿及宮崎駿的動畫搭檔前輩高畑勳能有一個專用的動畫製作場所,便在德間書店出資幫助下,以《風之谷》的團隊Top Craft為班底,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株式會社,社長由德間書店的社長出任,工作室早期的負責人為Top Craft的代表。
吉卜力工作室原附屬於德間書店。2005年初,吉卜力則正式從德間書店拆分出來,成為獨立的公司「株式會社吉卜力工作室」。
「吉卜力」是由宮崎駿命名,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吹著的熱風(ghibli);另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的一種偵察機名字。 吉卜力工作室從2003年開始發行的雜誌名字也叫《熱風》。
不同於一般動畫工作室,吉卜力一開始的運作方式為「要製作作品時便集合製作團隊,作品完成後隨即解散」,在製作動畫時也是抱著「若這次作品不賣座而虧損、就直接解散」的想法。大部份日本動畫工作室,會為了獲得較穩定的收入接洽各種電視系列動畫的製作,而吉卜力則是少數將資源主力用在創造需透過票房成績才能賺取利潤的電影動畫。
●風之谷
製作動機
宮崎駿先生準備在制作《風之谷》的最開始,並沒有受到太多人的信任和支持,當時還是雜志編輯的鈴木敏夫建議他先連載漫畫,看市場的反映再確定其影響力。漫畫開始連載後,受到許多讀者熱烈的響應,於是電影終於開始提上日程,並於1984年上映,由於當時吉卜力尚未成立,而且當時宮崎駿在83至84年間並未屬於任何動畫制片公司,於是當時選擇一家動畫制作室叫做“TOPCRAFT”來制作《風之谷》。所以這部作品在嚴格意義上說不是吉卜力的作品,是第一部讓宮崎駿在業界確認相當高地位的作品,盡管在此以前,他已經算是日本動漫界的大腕。
劇情簡介
世界的產業文明達致巔峰後,經歷一場稱為「火之七日」的戰爭而毀於一旦。世界被一種由菌類和巨型昆蟲構成,名叫腐海的新生態體系所掩蓋,僅存的人類生活在小面積土地上,在面對巨型昆蟲和會釋放瘴氣的腐海森林包圍威脅下積極求存。巨大文明產業崩解後的一千年,大地被一片蟲類的甲殼所覆蓋,海洋腐敗散發瘴氣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故事的主角娜烏西卡,為了拯救她的村莊:風之谷,而勇敢的對抗妄想消滅『腐海』的無知人們。
動畫與漫畫的差異
動畫與漫畫的差異其中之一是在主題的呈現。動畫著重於人類應該與自然共存共榮的觀念。漫畫一樣有重視自然與生命的概念,但在其中卻加入了戰爭中生命被蹂躪,帶出人與自然外,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殘害同樣令人畏懼,藉以使讀者了解到所有生命同樣珍貴的重要觀念。
風之谷的反戰意識
《風之谷》的故事在動畫與漫畫皆不離戰爭。動畫的戰事在娜烏西卡的大愛下被調停,在漫畫中,戰爭到最後並沒有勝利者,所有人都受到影響。宮崎駿可能也是要以這些戰爭表達人類對於自身利益的追求、宗教文化的衝突似乎是永遠存在的,而一言不和的結果很多就是大戰開打。就如今日,人類命運的危急存亡之秋,還是有許多國家或民族因為無法放下心中的仇恨,而去殘害他人。但是人類如果想要拯救自己的未來,應該要攜手合作,集合全球之力,才有可能從滅亡的命運逃出。由此表達了宮崎駿反戰與希望人類終能合作的盼望。
身為戰敗國子民,他在這部作品時顯然仍無法釋懷,因此故事呈現仍採西洋風格,而且將戰爭描繪為恐怖而使人民流離失所,除了希望能警惕社會所有人之外,也希望日本能逐漸邁向一個更加佳的生存環境。更希望藉由動畫,使人類社會,尤其是未來無限可期的孩童,能對自己與自然貢獻棉薄之力,與之和諧的共存在地球上。
漫畫版劇情簡介
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因為父親體弱多病,代替父親領導風之谷。因為同盟條約,娜烏西卡被迫參戰,因而捲入多魯美奇亞王國與土鬼聯合諸侯國的衝突。在戰爭中,娜烏西卡目睹戰時人民的困苦與無辜生命的犧牲,而這一切只因上位者的貪婪與野心。人類不只對彼此征戰,甚至還企圖摧毀腐海,因此對自然中的蟲與真菌也是毫不留情的撲滅。娜烏西卡於是開始遊走在世界各地,除了阻止戰爭、關心生命,更想解開腐海與生命意義的祕密。
經過不斷的冒險與探尋,娜烏西卡逐漸了解腐海竟然是古代文明以生化科技所創,目的是為了淨化被戰爭污染的世界。但是經過數百年的改變,娜烏西卡等現代人與腐海中生物的身體將無法適應純淨的環境而死去,取而代之的是儲藏在地底的舊人類胚胎。在冒險之中,娜烏西卡也逐漸影響許多人的觀念與作為,馴蟲人與許多部落人民視之為救世主,娜烏西卡甚至還將古代兵器巨神兵「奧瑪」視之為母親,願意為她做任何事。
戰爭進行到最後,多魯美奇亞軍打倒土鬼勢力攻入聖都修瓦。娜烏西卡也跟著進入一切的終點,陵墓。原來土鬼君王世世代代的安息之地是古代世界所製造的生化電腦,為了使淨化世界的計畫順利進行。但娜烏西卡不認同電腦操控生命的作法,最後在娜烏西卡與電腦的一番辯論後,巨神兵奧瑪摧毀了陵墓,與之同歸於盡。在人民顛沛流離的生活逐漸平穩後,娜烏西卡並沒有馬上回到風之谷,而是繼續踏上探尋生命意義的道路。
●天空之城
創作動機
因先前《風之谷》的成功,德間書店一方的人員曾表示希望能推出《風之谷》的續集,但此提議未得到宮崎駿的青睞。而宮崎駿則敲定下部發表的作品為由個人原創劇情的動畫──《天空之城》,並定位於適合較廣泛年齡層欣賞的愉快冒險電影,且引用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1726年的小說《格列佛遊記》中的飛島國空中城堡拉普達為舞台,以及先前原本打算改編美國漫畫家威瑟•麥凱的《小尼莫》中有著搭乘飛行船的海盜的情節。
宮崎駿因將《天空之城》設定以虛構的英國社會作為背景,因在製作前前往英國威爾斯一帶勘景,當地廢棄的採礦城鎮以及有著一望無際天空的草原景色皆對電影場景設定有顯著影響。當時因宮崎駿造訪威爾斯前當地曾發生礦工罷工事件,後續在他回到日本拍攝《天空之城》時,將他在威爾斯的聽聞的罷工事件經驗融合在電影中:「我剛好在礦工罷工後抵達威爾斯,我欽佩他們對於工作與社群的聯合抵抗方式,我像要將這種社會的力量反映在我的電影中。」後續2005年宮崎駿在《衛報》的採訪上表示:「我欽佩這些人,我欽佩他們為了挽救生活而戰鬥的方式,就像日本的煤礦工所做的。許多我這個世代的人將這些礦工視為種象徵。」
劇情簡介
在過去的歷史之中,傳說著曾有人類以高科技創造了可飛行於天空的城市。雖多數認為這是虛構幻想出來的事物,但仍有相信飛行城市存在而試圖尋找出的人們。某一日晚上,搭載眾多旅客的飛行客船突遭到空中海盜團的襲擊和入侵,空中海盜的目標是搭乘飛行船的其中一位名叫希達的少女身上所攜帶與飛行城市傳說的「飛行石」。而希達為了企圖逃避空中海盜的追擊而不慎從飛行船上摔落。希達因身上飛行石的力量、而漂浮於空中緩慢降落於地面,並被在礦場工作的少年巴魯發現,之後巴魯將希達帶回安置在家中照顧。隨後希達向巴魯表示身上所擁有的飛行石皆被政府特務、軍隊與空中海盜團朵拉一族所覬覦,巴魯與希達於是開始展開了逃亡。後來軍方捉到了希達並且軟禁了她,巴魯雖然後來與朵拉一族聯手救回希達但是飛行石仍然落入政府特務頭領穆斯卡上校的手中。因飛行石夠指引前往拉普達的方向,於是穆斯卡隨後率領政府軍隊搭乘飛行戰艦前往拉普達。巴魯與希達為了搶回飛行石並阻止穆斯卡的企圖,於是搭上了朵拉一族的飛行船一同前往拉普達。
天空之城的反戰意識
宮崎駿先是讓那照顧綠地數百年的機器人在與他們簡單的互動中透露著平和的氣息,接著那些遠從風之谷前來客串的長耳狐狸與他玩在一起,象徵著科技與自然的和平共處守護在王室墓碑旁的機器人,其身上佈滿青苔的模樣同時展現千年的忠心、時光的凝結,還有自然力量終究會凌駕一切生命一切文明的隱喻。在最後的決戰中, 機器人士兵再次成為拉普達尖端武力的毀滅性象徵。在此宮崎駿透過角色印象的落差,傳遞出以戰爭之名拔除個人靈魂與個性的不堪。透過拉普達族人在七百年前放棄了他們家園的過往,宮崎駿其實早已悄悄否定了毀滅性兵器的存在意義。
天空之城__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在印加語的意思是「古老的山巔」,至今仍是個謎,僅能以發現的山頭來命名,其傳奇性的發現與歷史無法接軌的斷層,令其蒙上神秘面紗,也因此被譽為「失落之城」。
沉寂了數百年的馬丘比丘,會被冠上「失落之城」之名應不難理解,但被浪漫的稱為「天空之城」就需要有點豐富的想像力。馬丘比丘是建構在險峻陡峭的山坡斜面上,自山腳反而無法看清全貌,整座城市彷若飛騰於雲霧縹緲間,因此有「天空之城」的美稱。
●紅豬
創作動機
最初是定案於日本航空班機內上播放的約30分鐘左右的短篇動畫,當時宮崎駿對動畫主旨的訴求為「讓勞累腦筋疲倦的中年人欣賞的影片」及「劇中角色不論正反兩方皆盡情享受人生」的動畫。之後因作品的內容有超過時間上限的問題而取消,並在宮崎駿畫出波魯克回憶一次大戰的分鏡圖時,讓眾人確定《紅豬》有搬上大螢幕上放映的可行性。
動畫的製作人鈴木敏夫對於「為何主角要是一頭豬?」一事感到疑惑,而宮崎駿也沒特別去想到一個可以解釋的原因,之後作畫監督賀川愛則想到「因為這個男人對自己施了魔法」的提議。後續鈴木敏夫仍疑惑「有什麼因素讓這男人非得把自己變成豬?」,宮崎駿則在創造出女角色吉娜時;對鈴木敏夫表示「這個角色或許知道為什麼那個男人非得把自己變成豬」。
劇情簡介
故事由一個由於魔法而變成豬的飛行員,波魯克・羅素追擊「曼馬由特空中海賊團」開始。曼馬由特隊打劫了一艘由威尼斯出發的郵輪,並且綁架了小學女校的學生,波魯克成功的打敗了曼馬由特隊,也結下了樑子。曼馬由特隊等的空中海賊團聯盟,請來了美國的飛行好手「卡地士」來當空賊聯盟的保鏢,除了協助空賊聯盟的行動,更在波魯克前往米蘭要保養飛行艇的途中,趁波魯克的引擎故障,將波魯克的飛行艇擊落使其必須進行大修。雖然波魯克的飛行艇需要大修,他在米蘭的保可洛飛機製造工作室得到了「菲兒」的協助,將飛行艇進行改良,但是由於當時義大利已漸漸被法西斯黨所掌權,波魯克為了躲開秘密警察的追捕,於是決定由米蘭的人工運河中以飛行方式逃走,而菲兒也為了「討債」,於是與波魯克同行離開了米蘭。波魯克回到了亞得里亞海小島的秘密基地之後,又碰到了空賊聯盟的埋伏,經過了菲兒的斡旋,以菲兒為賭注,波魯克決定與卡地士進行一次公正的決鬥。最後因與卡地士在空戰中無法分出高下;而改以肉搏拳賽打敗了卡地士,也贏得了榮耀。
影片最後暗示波魯克恢復了人型。
紅豬的反戰意識
『怠惰的豬』是法西斯主義貶低波魯克的稱號,被指責的波魯克也真的變成一頭豬。這邊是宮崎駿對法西斯主義的批判。而《紅豬》的紅則代表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的惡性,便是嚴重的人權問題。因此身為紅豬的波魯克,其隨心所欲的自在生活,正是宮崎駿對集權思想的嘲諷。
紅豬傳達岀濃厚的反戰思想,不管是波魯克對戰爭的厭倦,還是戰後帶來的經濟大蕭條,製作群利用這些情境,塑造戰爭的恐怖印象。讓觀眾們知道,戰爭並不是單一面向,而是全面性的影響。就算結束,其後遺症也是駭人不已。
法西斯主義
法西斯主義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22年至1943年間的墨索里尼政權下統治義大利。類似的政治運動包含了納粹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整個歐洲。
法西斯主義通常結合了社團主義、工團主義、獨裁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中央集權形式的社會主義、軍國主義、反無政府主義、反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反共產主義、和反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法西斯主義可以視為是極端形式的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大英百科》對法西斯主義一詞的定義則是:「個人的地位被壓制於集體——例如某個國家、民族、種族或社會階級之下的社會組織。」
●魔法公主
創作動機
「以日本為舞台來製作一篇奇幻作品」為宮崎駿在20歲左右時期的想法。在1980年期間宮崎駿曾將他所想到的企劃推薦給動畫公司和其它電視局參考,但未獲到正面的回應。
直到1994年8月,宮崎駿正式展開《魔法公主》動畫製作。但當時宮崎駿對作品的理念包含原先「以架構在日本為舞台、充滿時代劇風格」的條件外,還添加了「為何要活下去」及「生存的意義」等要素,而原先十多年前的故事內容已有太大的差異而被捨棄。宮崎駿對於故事的宗旨除了想表現出實際生活中人類與自然的互動裡複雜的因果關係外,並有意去除掉一般觀眾對於吉卜力作品印象是「關心自然、呈現自然美好一面」的主觀想法。
劇情簡介
室町時代時期蝦夷族少年阿席達卡,在保衛他的村莊時被惡魔詛咒受到不治創傷。村裏的女巫勸他前往西方,尋找邪魔的來源和解除詛咒的方法。在他的旅途中,他來到山獸神森林,認識了被稱為「魔法公主」、由犬神撫養大的小桑。在這個過程中,阿席達卡發現邪魔本來是一個山豬神,但體內中了一顆鐵彈後,對人類憎恨無比,變成了邪魔。鐵彈是工業之城達達拉的統治者黑帽大人領導的窮人在鐵城裏製造的,為了保護自己不被貪心的封建貴族吞併,黑帽大人使用火器和鐵彈作為武器,而為了製造火器和鐵彈,她又必須從大自然中開發木頭和鐵礦石,由此與原始森林中的獸神交惡。阿席達卡試圖在雙方調停,但卻越來越深地被牽入了這場衝突。
魔法公主的反戰意識
阿席達卡在片中一直代表著共存觀念的傳遞,他以自己獨立的眼光來看待達達拉和山獸神森林雙方,所以能保持中立不偏頗。阿席達卡因而自始至終只為自己的認知而戰。他專注而篤定,所以不把任何人視為敵人,但又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面;他是無懼而充滿自信的,因而不只搭救弱者、調停衝突,也憑恃著超凡的武力介入這場戰爭、尋求並執行自己所認定的正義。
●霍爾的移動城堡
製作動機
作品改編成動畫的契機來自於1999年期間。當時宮崎駿每月手上會收到從德間書店所發行的新書,而其中一本則為翻譯自黛安娜•韋恩•瓊斯的著作《魔幻城堡》日文版小說,宮崎駿在閱讀後引起了興趣,進而與吉卜力動畫製作人鈴木敏夫商量將小說改編為動畫的念頭。
劇情簡介
背景在架空的魔法與科技相容的19世紀末的歐洲世界,面臨戰亂的史柏麗王國裡出現了一座會移動的城堡,人們紛紛相傳城堡的主人霍爾是位可怕的巫師,專門偷走女孩的心臟。故事主角19歲的蘇菲和繼母居住在荒地附近的城鎮中。自從父親死後,便接手了父親的帽子店。某日蘇菲前往探望在西點店裡工作的繼妹,途中被兩名軍官搭訕,蘇菲不知該如何擺脫時被突然冒出的魔法師霍爾出手搭救。在霍爾離去後,蘇菲遇見四處尋找霍爾的荒野女巫。當荒野女巫得知霍爾今天與蘇菲打過照面時,為了報復和他在一起的蘇菲,便對她下了一個變老的詛咒。變成老婦的蘇菲經過思考後決定離家出走。在離家的路上時蘇菲無意間救了一個有著生命的魔法稻草人,之後稻草人為蘇菲引來了霍爾的移動城堡。而進入城堡的蘇菲,便開始與城堡內的魔法師霍爾、火焰惡魔卡西法及魔法學徒馬魯克等人展開了奇妙的生活。
霍爾的移動城堡的反戰意識
從霍爾的移動城堡中,可以看出宮崎駿對於戰爭的反感。雖然是一部改編於英國小說的作品,卻仍帶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動畫中,霍爾是一個討厭戰爭的人,感覺上就是宮崎駿自己的代表。討厭戰爭、躲避戰亂是霍爾一開始的作法,但在蘇菲出現後,霍爾的心改變了,雖然還是討厭戰爭,卻願意站出來面對戰爭。戰爭,有可能只是為了兩個國家一點小小的誤會,也有可能只是上位者以一個不相關的藉 ,強加以發動的可笑行為,但這樣的行為卻會讓國家的人民陷入苦難中。因此宮崎駿藉由霍爾的移動城堡來告訴大家和平的可貴和戰爭的可悲,從中帶出他厭惡戰爭的想法。
宮崎駿在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曾說過:『我並不是那種擅長捏造自己沒有經歷過 的事來說故事的人。』宮崎駿1941年出生,原本住在東京都文京區,後來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全家遷往宇都宮市和鹿沼市,宮崎駿曾親眼目睹戰爭的可怕。在《霍爾的移動城堡》中戰爭雖然不是最主要的部分,但卻緊緊牽繫著故事的發展。剛開始,蘇菲居住的地方,人們興高采烈的歡送士兵們出征,軍機也一艘一艘的出發;當蘇菲和馬魯克在另一個地方購買食品時,著火的軍艦駛進港口,人們不安的情緒瀰漫在海風中,敵對的軍機 則投下大量的傳單;在霍爾的秘密基地中,也有著軍艦的身影;當空襲延伸到蘇菲所居住的城鎮時,原先歡樂的氣氛已經消失不見了,只剩下慌張逃難的人民。
片中一句話引人深思,霍爾說:「發動戰爭與屠殺百姓的人,都不是好人。」 是誰發動戰爭?是誰屠殺百姓?不管在哪裡,戰爭最大的受害者都是無辜的百姓。影片裡,居住城堡的貴族們受到魔法保護,依然在公園裡悠閒自在,完全不像是戰爭中的情景,城堡外的村莊就必須承受一波又一波的攻擊。現今的社會 就如同影片一樣,有錢有勢的人可以住在較有保障的地區,而默默無名的老百姓 卻只能依附在大都市旁邊的小地區,明確的點出好處絕對不會是人民的。 鈴木敏夫表示,該片反映大師的反戰立場。『制作這部片時,美國正攻打伊拉克。
宮崎駿希望藉由這部片讓全世界的人知道,未來是美好的,這個世界值得我們繼 續生存和探索。』
●螢火蟲之墓
導演__高畑勳
1935年出生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的動畫電影導演、製作人。是自日本動畫業的黎明期開始支撐著動畫界的巨匠,影響宮崎駿、富野由悠季等人甚巨。作品的風格上偏向寫實主義,在動畫中出現的背景事物裡都常下過考察功夫。在面對作品完工進度的態度上較為消極,常有製作進度落後的情況出現,因而被宮崎駿在《兒時的點點滴滴》的記者會資料上戲稱是「樹懶的子孫」。嚴重的一次是在執導《螢火蟲之墓》時,讓對方首次推出的動畫是在部份畫面未完工的情況下上映。
製作動機
動畫版的製作契機,來自於鈴木敏夫與新潮社職員初見國興見面時的對話內容。當時初見國興轉述新潮社社長的想法:希望公司能不單只是出版圖書、也能發行如動畫般地不同形式文藝作品,而鈴木敏夫便提議不如將新潮社旗下「新潮文庫」系列再版的小說《螢火蟲之墓》改編成動畫。當時鈴木敏夫先前正因推銷宮崎駿構思多年的企劃《龍貓》給德間書店高層失敗,便順勢想到可以讓高畑勳擔任《螢火蟲之墓》動畫的導演,做出「高畑勳+宮崎駿兩人同時製作動畫」、可製造話題性的點子。
雖然《螢火蟲之墓》改編動畫一事仍不被看好,但之後鈴木敏夫親自會見新潮社社長請他全力支持此企劃;接著透過德間書店社長德間康快獲取一些建議後,讓《螢火蟲之墓》成為新潮社創立以來第一部推出的動畫。不過後續因高畑勳製作進度的落後,讓新潮社首次推出的動畫是在延期的情況下上映。而後續在作品趕檔期上映時,仍是未全部製作完成的內容。
劇情簡介
二次大戰末,美軍對日本展開猛烈的轟炸,城市陷入一片火海。誠田與節子的家被燒毀,母親也因而身故,兄妹投靠至阿姨家。兄妹倆在田園、海灘遊蕩,捉螢火蟲玩耍,生活乍看無憂無慮,除了偶爾想到母親。然而戰後物資匱乏,他們不免遭受利用與排擠,先是分開吃飯,再來成天嘮嘮叨叨,最後逼得他們忍無可忍決定搬出。他們從廢墟找了些生活用具,選擇一座無人的防空洞作為他們的新家,晚上捉著螢火蟲玩,似乎更無拘無束了。翌日清晨,誠田看到節子在做墳墓,才曉得原來節子早知母親的死訊,誠田不禁悲從中來,然而日子還是得過下去。首先面臨的是民生問題,他們向農人乞討,但農人也「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不得已,他們開始偷農作物。防空洞終究不比房屋,禁不起風吹雨打,節子身上起了疹子,誠田偷竊的行為不幸被抓到了。雖然警察寬宏大量放過了他,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他改在空襲時到別人家偷東西,暫時圖得溫飽,節子的病情卻更加惡化。 一日誠田返家時,竟發現節子昏倒在地上!誠田終於帶她去看病,他決定將錢全部拿出來,給妹妹吃好東西。到了銀行,他才知道日本已無條件投降,想說父親也死了,生存的意志漸喪失殆盡。回到家,發現妹妹竟然拿彈珠作糖果吃,趕緊餵她買來的西瓜,然而節子也就此闔上了雙眼。 誠田將妹妹火化,節子的身影逐一浮現;隨著夜晚的到來,燃燒節子的火只剩餘燼,螢火蟲紛紛飛上了天空。
螢火蟲之墓的反戰意識
「在戰爭中,每個人都在拼命的活下去,每個人都迷失了自我,每個人都把重要的東西忘記了,可能明天就會在空襲中死去,可能明天就會沒有吃的東西餓肚子,沒有甚麼能勝過這些恐懼和不安了。」這是螢火蟲之墓劇中的一段話。
<螢火蟲之墓>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戰爭帶給人民的慘烈災難,每天充滿火藥味、飢餓、受傷等生活。反戰思想濃厚,以人民的生活來說明戰爭的殘酷及戰爭所帶來的悲劇,希望政府尊重人民生命,不要再發動戰爭,以防帶給人民疾苦的生活,反對戰爭無情的殺戮,以尊重人的生命為本質出發。「生命」之脆弱,更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無常之感,生死在一瞬之間,在戰爭上可以看到很多無辜的生命一直被剝奪,在戰場上不只是軍人受到傷害,人民也會受到嚴重的傷害,戰爭的無情,顯現出生命得脆弱及生活的艱難。
「螢火蟲之墓」真正的導演
《螢火蟲之墓》的動畫製作是高畑勳,高畑勳在日本動畫業中是數一數二的菁英,是宮崎駿的前輩;當時高畑勳與宮崎駿同屬於「吉卜力工作室」,在《龍貓》、《螢火蟲之墓》卡通在1988年同時推出並上映,可是90年代宮崎駿因為《龍貓》一片在台灣開始瞬間走紅,當時的片商引進吉卜力的長篇動畫時,全部一律掛上宮崎駿導演的頭銜以求賣座。
●總結
「我們做錯了什麼?」也許這句話出自發動戰爭的日本子民並不恰當,但無論是國籍或種族、平民或富貴人士、侵略或被侵略者,在戰爭的影響下,經歷了幸福與苦痛後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天在空襲和轟炸中掙扎著求生存,戰爭的端起永遠都是那麼沒道理,作戰和被犧牲的人民的無奈又往往隨著一次又一次的仇恨戰爭,被犧牲在歷史的洪流當中。
關於宮崎駿本人的反戰意識是因為宮崎駿是成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人,很清楚戰爭帶來的傷害,戰爭中人類使用來毀滅彼此的高科技武器往往讓孕育生命的大地也跟著陪葬,讓包括人類本身在內的所有生物失去了安全生存的權利,反戰意識的作品有:「霍爾的移動城堡」、「風之谷」和「魔法公主」,電影中有許多地方都可以發現動畫大師對戰爭的排斥,「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霍爾是位魔法師,但為了反戰,而違背國王的命令,甚至阻撓砲彈的攻擊。宮崎駿的反戰意識其實也是種愛國主義。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Orzmovies.com彌勒熊電影UDN
http://blog.udn.com/dodobear/2924088
從杜甫<石壕吏>和宮崎駿<螢火蟲之墓>探討反戰思想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2/03/2012032309443398.pdf
探討宮崎駿作品的人文意識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03/2008033112224896.pdf
從宮崎駿的動畫看其創作風格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7/03/2007031920433869.pdf
小明老師的個人網站
http://ms89.nttu.edu.tw/~u8903057/Nausicaa.htm
宮崎駿的幻想世界
http://s98.tku.edu.tw/~498011062/index.html/wind.htm
由霍爾淺談宮崎駿的愛情世界
http://life.fhl.net/Movies/cartoon/51.htm
霍爾的移動城堡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7/03/2007032717174225.pdf
霍爾的移動城堡之劇情研究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7/03/2007033013004038.pdf
宮崎駿之作品《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反戰思想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03/2009033120034180.pdf
巴哈姆特
http://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037&sn=567318
Yahoo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
《魔法公主》的人物分析與意義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1/03/2011033019462489.pdf
宮崎駿的動畫世界
http://travel.tcoc.org.tw/columnpage/specol/totoro/totoro.asp
張鈺慧 |
資料蒐集 |
|
|
|
來自紅花坂的資料 |
|
|
|
|
廖子儀 |
資料蒐集 |
|
|
|
霍爾的移動城堡的資料 |
|
|
|
劉家欣 |
資料蒐集 |
|
|
|
天空之城的資料 |
|
|
|
|
蔡筱萱 |
資料蒐集、PPT與書面製作 |
|
其餘的資料 |
|
|
|
|
張修豪 |
圖片蒐集 |
|
|
|
|
|
|
|
|
|
楊淳方 |
資料蒐集 |
|
|
|
螢火蟲之墓的資料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