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07 03:11:41| 人氣46,0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觀後感(學生作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文名稱:摩托車日記
英文名稱:The Motorcycle Diaries
電影導演:華特沙勒斯(Walter Salles)
2004-2005年上映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有關於年輕時的格瓦拉的真實的故事,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

  《摩托車日記》是巴西導演 華特沙勒斯 根據格瓦拉家族提供的日記拍攝的劇情片。1952年1月,年輕的格瓦拉和他的朋友艾伯特從阿根廷開始了他們穿越南美大陸的旅程,工具是摩托車、搭便車、船隻和雙腳。那個時候的 格瓦拉 只有23歲,還是一個主攻麻瘋病學的醫學院學生。而 艾伯特 是一個只有29歲的生物化學家。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的興趣使他們駕著“諾頓500”開始了八個月的旅程,兩人一起走過阿根廷、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5個國家,行程共計12425公里。

  儘管一路上經歷了不少的顛簸與艱苦,但他們仍繼續前行,體驗著旅途中的歡樂與艱辛,從摩托車壞在半路到被貨船運走而不覺,從戀愛、喝酒、打架到救火做消防員。這段旅程最開始也許還只是新奇的冒險,但當兩位年輕人體味到他們所在的南美大陸的社會與政治問題,他們旅行的基調也就完全改變了。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異的事物不斷地轉變著他們對事物的看法與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觀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著他們,而在秘魯亞馬遜河上一個小鎮"聖巴勃羅"的麻瘋病人隔離區隻的所見所聞,又使他們質疑所謂的被經濟定義的"進步"究竟有何價值。一路上的所見所感對格瓦拉日後的轉變有著一定的影響,旅途結束之后,恩內斯托-格瓦拉改名為切-格瓦拉,前往古巴投入到革命之中……
(Noise的舊電影本子節錄  http://www.colorkat.com  )

林鈺翔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人因夢想而偉大』,主角格瓦拉證實了這句話的可靠性。當格瓦拉和死黨阿爾貝托在一次的旅程上,讓格瓦拉奠定了他以後為弱勢族群和國家開啟了革命的開始。 

  看過這部影片之後,讓我想起曾幾何時我也有過那許多的夢想,想著要騎腳踏車環島、上武嶺,做一些不會讓我生命留下悔恨的事情,欣賞這片大地給我們的一切。就像主角格瓦拉,如果他不走出自己的國家,他會有這番的作為嗎?如果他不走出自己的國家,人民會感謝他嗎?在一萬三千公里的旅程,他遠離了文明,接近了大地,看到了許多有家歸不得的人、被人壓榨欺負的弱勢族群,讓他有了要為這些人做一些事的感覺。格瓦拉得年39歲,我覺得他的人生已經過得很精采了,雖然他應該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遺憾,還有很多國家沒能幫助到,但如果換做是我們的話,以39歲的年紀,我們應該都是為了養家活口的年紀吧。 

  『人生只有一次,地球只有一個』,這句是我在一本書裡面看到的,當下覺得蠻有道理的,只是心裡還是會有猶豫,但看完了革命前夕摩托車日記,才驚覺人生有多少次1820歲,我們不一定要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情來,但起碼不要讓自己後悔就好了。 

黃俊貴

    聽到這部電影我想應該是跟革命有關的電影記錄片吧,可是在看電影時原來跟我想得差蠻多的。主角格瓦拉是原本跟他一位好友艾爾貝托騎著愛車諾頓500從他的家鄉阿根廷環遊南美,可是主角在這趟旅程裡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途中遭遇改變了格瓦拉對世界的很多觀點,也讓格瓦拉對革命的決定更加堅定,因為這趟旅行,讓革命的種子在年青的格瓦納心中發芽,讓他從一個醫學院學生,變成後來的革命精神領袖,他不像一些革命家是為了自己國家革命,而他是為人民而革命,只要哪邊有需要他,他就會出現,而片中有幾段讓我很感動,他讓我看到一位向命運妥協的熱血青年,不但向自己的病魔挑戰(有氣喘卻組足球隊)、向大地挑戰(一萬多里的遠征)及向權威挑戰(挑戰當時天主教會的規定)這些都顯示出他對生命種種不公平的反抗.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他會走上革命這條激烈之路,他還幫助痲瘋病人,他的種種行為讓我覺得他很偉大,雖然他被秘密處決,可是死後,他的革命精神反而永傳下去,也是現在年輕人中的革命者偶像。透過片中也讓我了解到南美洲大陸的風光不論是寧靜的湖畔,高聳的山巔都讓人心曠神宜,不知何時有機會環遊南美洲。

詹章德

聽到要看[革命前夕得摩托車日記]原本認為又是一部無聊的紀錄片而已。

但一開始真的覺得有點好笑,他們騎機車的技術真是好得沒話說! 真想給個贊!

看到他們要以那台十三年超高級老的摩托車加上他們超乎常人的技術,尤其是犁田的技術,真的是高手中的高手,看片時我在想這台車真的可以騎過一萬多公里嗎?(環台一圈好像是一千多公里)

一開始我以為只是兩個混混憑著有勇無謀的計畫,要穿越五個國家更本是不可能的,但卻在堅持的決心下完成了,他們穿越了平原.高山.大河.雪地,也看到各地方不同的文化,也嚐盡人情冷暖,看盡人間的不公,我想這可能是他成為革命家的原因之一吧!

先不說他如何革命….等的,光他有計畫的旅行跨過五國一千三百多公里的旅行,我就欽佩不已,更別說是後來的革命了

總覺得我比最近那個哥哥帶著妹妹去墾丁的那位哥哥來得差勁,雖然哥哥的冒險與不告而「旅行」是不好的,可是回頭想想也是他一生中難得的經驗,應該是兄妹倆一輩子都難忘的吧。我從來沒想過這些事情,也沒計畫過什麼事情,總是盲目的過日子,看過這部片子又看到那篇報導我覺得或許我也可以計畫一次旅行也說不定XD

李子瑋

 

這趟旅程可以說是他們的轉捩點,也的確是.後來他們的人生有了不同的轉變,阿爾貝托安定下來.埃內斯托走向革命,最主要的轉變是他們遇到一對礦工夫婦開始,他們因此有所體會,甚至參觀古蹟和拜訪當地原住民,照顧痲瘋病人….,都是讓她們有所轉變的契機,也開始了不同的人生。

看完了這部影片,一開始看覺得有點像喜劇的感覺,但慢慢看你會發現這是一部會讓人感動的電影,看完了我非常得有感覺,有想要去旅行,但不是去救人.革命….,我沒那本事,可是我還蠻佩服他們的,15塊美金能旅行這麼久,厲害!而且這15塊美金也不是花在食衣住行育樂,而是捐出去給需要的人。 !!

廖鴻軒

  我知道我跟朋友們的熱血都不足和以格瓦拉的一萬多公里的旅程和改變可以相提並論,他帶給我不一樣的心態旅行,我們的旅行往往是以玩耍為第一,但他本是一位醫生,在旅行中也用到了他職業的能力,他們一路的不順利,都用無比的耐力與耐心度過,即時身上沒錢了,也能想盡辦法讓自己能完成這趟驚人的旅程,這樣的精神讓我不經的覺得自己的不足再哪裡,還學習到了好多的態度。

  世界的某個角落,可能有這我們不知道的另一面,那弱肉強食的現實,那需要外界給予幫忙,可能是自己的親人面臨了重病、工人的薪水被剝奪、甚至是面臨生命的盡頭,這些是我們在富有的社會裡最難以體會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把握我們擁有的,只要有能力能幫助那些需要我們的人,即使是要到他們的國家我也會投入幫助。

鍾立峰

這部影片,在我記憶中記得的不是很多,下面的字幕好像不對稱,畫面中,有出現了幾段主角騎摩托車摔車的片段,這讓我回想到我的從前,這可能也是一種成長,年輕人的熱血,也改變了許多歷史,隨著旅程的開始,他們看到了許多苦難與不義,而也是革命的開始。

這部影片給我的想法,有些事如果年輕沒做的話,老了真的會後悔,有句話是這樣講的,人會因為夢想而偉大,如果有機會,我也會嘗試騎著摩托車環台,但是又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年少輕狂的是早在懂事時結束,有時候有些想法讓我進退兩難。

我覺得,幫助人們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但並非每個人都會了解,階級的彰顯,不公平的發生往往會讓人對於社會產生非常大的懷疑,人不可以活在恐懼當中,應該要更勇敢的跨出人生的一大步,不管別人口中的是非,只要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人生的下一刻將也寫下美好的。

陳明宏

在每個人的人生,我想,必定會有許多革命的發生。

家庭革命,朋友之間的種種,每個人一定都會經歷過

或許經歷的波折有大有小,但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解決的

有人說,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

是阿,錢生不帶來,死帶不去,身外之物

但,不管有沒有錢,要解決事情

必須要有方法以及毅力

就像那遙遠的路途,如果沒有相當的毅力

我想必定會半途折返,而永遠無法完成這趟旅程

 

途中意外的診斷到一位自己無法醫治的病人

主角誠實的和對方說出實情

而不是因為求一個過夜的住處,進而隱瞞實情

而延誤原本可醫治的病情

一個人的真心善良與否,再這時候就很容易判斷出

畢竟因為自己的自私自利,而讓一個人失去生存的權利

這種罪孽並不是一兩件善事就能夠抵過的

所以這讓我很佩服主角的心地

許振岱

這部片子,主角是 埃內斯托 .格瓦拉,和他朋友都是醫學院的,一開始是他跟他朋友計畫著要休學一年,去別的國家看看,他們兩個騎著一台很爛的摩托車,一路是上<雷田>很多次,埃內斯托 .格瓦拉的騎車技術還不是很純熟,有一次,直接撞上一頭牛,那頭牛看他快死翹翹的樣子,真可憐啊,後來到了一個地方,他朋友是讀藥劑師的,沒有跟他去另一個地方,他留在那邊幫那些生病的人們,之後埃內斯托 .格瓦拉他還到他的阿根廷,繼續把醫學院念完後,他不當醫生,反而去當革命家,後來有一一次,他的游擊部隊有一個人去偷偷告密,埃內斯托 .1967/10/9日被一名中士,被打九槍後死亡。

 

後來大家有什麼政治活動都會用埃內斯托 .格瓦拉的旗幟,或一些關於他的一些東西,他說過寫下這些日記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時,就已經死去。我,已經不再是我。確實很符合當時的他呢.

 

莊傑

內容大綱:一開始只是兩個混小子近似有勇無謀的玩耍計劃,卻在堅持的決心之下

讓兩人經歷了廣大南美大地的平原、高山、冷雪、大河、瑪雅遺蹟、祕魯山城

嚐盡人情冷暖、看盡人世不公. 也因為這趟旅行,讓革命的種子在年青的格瓦拉心中發芽

讓他從一個醫學院學生,變成後來的革命精神領袖.

起初都只是為了好玩而踏上這邊旅程,前半段跟他們相依為命的機車竟然抵擋不了格瓦拉的摧殘而報銷了,一路上拐騙甜言蜜語都用上了,為了只是想要一頓飯跟一個遮風避雨的落腳處,因為身上都沒錢了只好靠人之助,

後面格瓦拉與阿爾貝托竟然用走的完成他們的旅行之途,旅行的途中,在一個村落裡住著一群痲瘋病患,他們與居民分隔兩地以水為交界,但格瓦拉並不害怕冒著自己身犯哮喘的危險,自己游過去對岸跟那些痲瘋病患接觸,慶祝他的生日,朋友阿爾貝托鬆了口氣,很高興說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格瓦拉雖然有氣喘依然堅決的游過去,讓痲瘋病患為之感動,人都是一樣的沒有種類之分,膚色之分,在同一個地方就要互相尊重

就在這一刻起格瓦拉就決定再把落後國家強健起來,聚集落後的人組織把強權的人給打下來。

心得感想:主角在人與人之間沒有敵人之有朋友,不管是痲瘋病患或著弱勢族群他們依然當成自己人,

在現今社會裡幾乎看不到這種領袖,富裕的人只知道讓自己更富裕,窮困的人只會更窮困,需要幫助的人都是在社會看不見的角落,需要像有格瓦拉這種領袖出來,為弱勢者說話、做事,這樣社會才會有改革的希望

蔡濰揚

一開始看到片名以為跟革命有關係,但卻不是,而是主角與他朋友騎著他心愛的摩托車繞行了南美洲最後到了委內瑞拉的一次旅行,途中很多事情改變了主角也讓他從此立志投入對南美人民革命。劇中他遇見了很多困難,但他完全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跟他朋友一起突破困難,路上摔車不知道摔了幾次,車子都快壞掉,還邊走邊牽著,實在是很好笑,但他們還是遇上很多困難,總有人會幫助他們,所以他們可以一直旅行下去,沿路上有很多未曾看過的東西,讓他們都很驚奇。到每個城市都有不一樣的感觸,路上遇到一對夫婦想借宿一晚,但夫婦卻沒有讓他們借宿,因為格瓦拉很老實的告訴那位先生得了腫瘤,並沒有隱瞞,而告訴他這攸關著生命,只是兩夫婦不太相信。這樣的道德應該是人人都要學習的,畢竟他是位醫生不該隱瞞病情喪失可以活命的機會。他還有一位女友,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還能維繫堅定的感情,讓我真的很佩服,但最後結果並不是如此,但重要的是過程吧,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無愧於心也就什麼無憾了。

如果我也有向他們這樣堅持的毅力,我的人生很多事情可能也不一樣了吧。

陳科翰

原本以為這會是在描述與革命有關的一部影片,但看完之後真的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劇中的主角真的是個很有毅力的人,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就堅持到底,在這段一萬六千公里的路途中,遇到了好幾次的挫折,但是他依然沒有退縮,與他的另一位朋友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在影片中的一段劇情也給了我他善良的印象,明明知道對那位老先生說出他的病情可能無法在他們家借宿一晚,但他還是很有良心的對那位老先生據實告知他的病情,即使無法得到他那位朋友的諒解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在進退之間取捨,所以我覺得他這樣的行為是讓我欽佩的。

讓我對這部影片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有他與那位女孩的感情,說真的要做出那樣的決定談何容易,在旅行的過程中離開家人與愛人到那麼遠的地方,是要有很大的勇氣,儘管如此在當下他還是做到了,雖然結果並不如他所想像的那樣,但相信在這段過程中,也讓他學到了不少東西,有些感情是禁不起時間的考驗的,這句話真的很發人省思,也讓我在這段影片結束後有了新的體悟。

賴鈺婷

剛開始看這部電影有點看不懂它的內容,只是覺得男主角騎摩托車犁田很滑稽,但是後來覺得他們很了不起。一開始兩個有勇無謀的人騎著一台破爛的摩托車帶了一些錢就出發了,一路上發生了不少事,有歡笑有淚水,後來因為摩托車壞掉了,只能以步行的方式繼續未完成的旅程,他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跋山涉水,終於完成了這趟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在旅途的過程中,他們幫痲瘋病人治病,並照顧他們。之後,在修女跟村民們幫男主角慶生時,他不顧自己的氣喘隨時有發作的可能,竟然游到對岸跟痲瘋病人一起慶生,隔天要離開時,病人還依依不捨的向他們道別。這是這部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他們從一個毛頭小子變成一個成熟的少年,雖然我也很想跟電影裡的主角一樣騎著摩托車到處旅行增長自己的知識,但是在旅途中的所遇到的危險跟突發狀況是我無法想像的。我也沒有他們所擁有的堅強的毅力以及勇氣。

王曉偉

一開始主角-格瓦拉的朋友找他計畫去環島,在出發過後開始讓我覺得他們兩個很搞笑的就是"犁田",騎了一千多公里,-而且他們的破車在四千多公里的道路上毀了,剩下的路還是用走的,而在修車廠把他們的"愛車"賣掉了,假如是我的話鐵定會想辦法把它修好。

    我覺得環島也是現在年輕人最熱血的一種娛樂,而且到某個地方可以拍下照片留念,有朝一日我也想嘗試這種環島的噱頭,因為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劇中兩人經歷了廣大南美大地的平原、高山、冷雪、大河、瑪雅遺蹟、祕魯山城,讓我覺得這種令人讚嘆的毅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曾經說過:「世界革命,人人有責」,因為這句話而喚起人民反美的心.環島的方式有很多種,只是不曉得會以哪一種方式來嘗試環島!

    一個醫學院的學生就能做到這樣,那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則是要以哪一種方式去環島呢?這部影片真叫人感到讚嘆。

邱財興

革命前的摩托車日記這部影片在描述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阿貝爾計畫騎摩托車的方式環南美洲,雖然剛開始騎摩托車很不順利掉近水溝裡或是摩托車拋錨需要維修才能繼續上路,摩托車壞掉時的人情冷暖,老闆趕走又沒修好只好徒步走,途中遇到一對貧窮夫婦為了謀生,丈夫必須離開妻子去礦坑掙那微薄的幾分錢,格瓦拉看見貧富之間的民情,甚至毫不避諱上前跟痲瘋病患握手,在這種種的情景之下挑起了革命的火,格瓦拉與阿貝爾看到南美洲每個族群的受到壓迫的處境和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改變格瓦拉對世界的觀點,也讓他的想法更加堅定。這趟旅程發生很多讓他們都意想不到的事,但是他們勇於去追求夢想、勇敢去突破重重難關,以自己小小的力量改變南美洲的政權。這部影片能讓大家省思,也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感動。

鍾秉晨

看完了電影,我一直很嚮往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騎著打擋車,奔馳在山與大海間小路上。二十四歲的切格瓦拉便是這樣的個人,這樣的充滿魅力,深深吸引著我流浪者之心。
在切二十四歲時,他與他的好友阿爾貝托騎著摩托車,就這樣,從科巴多到了加拉卡斯,全程一萬兩千公里。即使身在上流家族的切,他的父母並沒有給他任何一毛錢,而在這一趟的旅程裡,他們也沒有住過任何一間旅館,有時他們仗著自己是位醫生,或許可以得到比較優渥的待遇,結果沒有,他們還是與工人睡在一塊,睡在廠房。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內心漸漸的改變,他們靠著旅行,了解南美洲的困境,一路上一件件殘酷的事情敲觸動他的內心,導致之後他拯救整個中南美洲的決心。
有時,我希望自己像切一樣。豪放曠達的旅行,在這之間又能看見細膩的事情,能用簡單的話述諸於日記裡,時時記下每一件不一樣的事情。他們的旅行有時確實是給人帶來了麻煩,但在他們頭腦清醒時,他們認真的思考每一件問題。過程中甚至幫助過一個工人,因為在這個工人的身上他們看到了南美洲的問題,「資本主義的壓榨」。之後,他們跑到了聖帕伯羅痲瘋病人村當志工。我想,從這,我感覺到旅行對他們說不是單純的遊玩,而是一種內心的洗滌,對於這個世界的體悟,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看到的、摸到的就是如此,我們習以為常的視為自然,難以體認貧窮的感受,體認不一樣的生活。因此,出走,走出不同的生命歷練。

陳政筌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在介紹旅行文學時,老師介紹了陳綺貞 - 旅行的意義讓我們聽,雖然只是一首歌也藏著一個故事呢,如果老師都不說我搞不好也只是聽聽還是不懂,這次相關旅行文學的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兩個人騎著摩托車從家鄉布宜諾艾利斯出發,開始他們的旅程,格瓦拉身上還帶著女朋友給他的15元美金,旅行的路上也會碰到不順利的事,像他們要在溪邊搭帳篷,結果意外的被風吹走,但他們有沒有誰怪誰,他們開始找當地的居民是否能夠住宿熬過這個夜晚,格瓦拉與藥師阿爾貝托的旅途上,幾乎都與當地居民住宿,他們也因為這樣更有機會了解到當地的實況,旅程穿過了深雪、高山、及大河、平原,旅途中摩多車無法伴走他們完成旅途就報銷了,接下來只能用雙腳繼續走下去或搭乘便車,旅程變緩慢了,所看的事物相對增加許多,也讓格瓦拉及藥師更深深看清這塊土地所承受的種種創傷、苦難、與不義,生活貧窮得很貧窮、富有的很富有,階級對立很明顯,格瓦拉還把女朋友給他的15元美金,捐出去給在礦工工作的一對夫婦幫助他們,在這麼一大趟的旅程,格瓦拉感受到當地的那種情景感觸極深,格瓦拉與阿爾貝托回程後,阿爾貝托則選擇要安定下來不再旅行,但格瓦拉的內心以埋留下旅程裡的感觸,他跟學校請一年的假期,打算繼續旅行下去,到處去那種比較弱勢的國家,真的一個旅行會改變一個人,是人被世界改變後人來改變世界,旅行真的可以讓人改變,覺得流浪久了在回來決定安定下來,或許可能還會更珍惜安定後的日子呢。

高圻昌

這部電影前面很好笑,兩位主角騎機車雙載都會騎到摔車,更扯的是還會撞到牛,那條牛還真無辜呀!再來當然就是要找處所住下來啦!有了處所加上食物可度過這趟旅行生活。生活能像旅行那樣真的很棒!能去不同的地方,認識不一樣的人更能體會到不一樣的人生。

    雖然最後他們代步的車子壞了,但他們不因此放棄這趟旅行,反而越玩越起興,看到他們互相扶持一起玩下去,看到這部電影不僅勾出我童年的回憶,那無憂無慮般的生活,一打下課鐘就是嬉戲的開始。但隨著歲月的流逝現今的我們旅遊時間變短暫了,其生活變得乏味多了,只有放假才是旅行的王道,雙腳踏綠意盎然的草地,鼻子吸著來自高山上樹木的芬多精,緊繃的心靈被置放在這美麗無比的大自然中;得到了百般舒適放鬆,的確比電影來得誇張,但人這一生不就是為了這一趟旅遊而活的意義嗎?

陳柏正

雖然是描述格瓦那這位革命英雄故事,但這部電影裡沒有革命,也沒有英雄,只有一段有歡笑、有淚水的友情及勇往直前絕不後悔的青春。

片名叫摩托車日記,當初看到他們的路線圖,以為他們真的騎摩托車走了一萬多公里,心想真的很屌(若環台灣一圈也才一千多公里),結果看了電影才知道其實他們的屌車在四千多公里處就壞了,剩下的路居然大多是用走的.....。

一開始只是兩個混小子近似有勇無謀的玩耍計劃,卻在堅持的決心之下讓兩人經歷了廣大南美大地的平原、高山、冷雪、大河、瑪雅遺蹟、祕魯山城嚐盡人情冷暖、看盡人世不公。也因為這趟旅行,讓革命的種子在年青的格瓦納心中發芽讓他從一個醫學院學生,變成後來的革命精神領袖。

短短八個月,横跨五國的兩個人,都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我們這種生長在小小島國的人是絕對無法體會那種壯闊山河可以如何地改變一個人的心境,也難怪我們的社會雖不貧卻目光如豆,心靈枯竭。

在覺得不可能辦到的時候,都靠挑戰的毅力去實現的,尤其在他生日那天,游泳渡河去和麻村的病人慶祝時,我當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一個為了別人可以不要自己的命的人,是值得為他賣命的.我實在應該建議我老闆來看看這部片....

林富源

格瓦拉他一開始原本要由南美洲一圈,他在旅途中感受到許多當地人的熱情,看到一些弱勢需要幫助的人民,在旅途中他一開始幫一些旅途中的人看病來借住一晚度日,到後來有一位因為家境貧困而延誤就醫而奄奄一息的婦人,面對她他卻無能為力只能幫她好過一點的死去,所以他後面開始關心那一些弱勢族群跟病人,後面有一對夫婦因為無法在原本的土地生活而來礦坑工作,他把身上的十五美金全給了他們,這也更堅定她要幫助那一些弱勢族群的決心,後面他去痲瘋病人那裡探望那一些病人,他為了向那一些病人表示尊重而不穿戴防護裝備,後面他們在快樂慶祝時也沒忘了他們,他挑戰自己游到那一些病人的所在地,當他看到了一篇需要領導人的報導,他開始想成為領導人來為那一些弱勢族群的人建立一個理想的政權,因為一趟旅程而改變了他原本的志願,來為那一些弱勢建立政權,建立一個他所認為理想的國度,當他推翻原本的政權他沒有因此結束他的革命,而是到下一個地方來幫助別的弱勢推翻政府,讓那一些弱勢的族群或的安逸生活的地方。

蘇俊吉

我記得這部影片的語言,好像是西班牙語,這種語言的影片,我的印象中,好像很少,幾乎兩隻手就能數出來了,雖然他在說甚麼,我根本都聽不懂,但看動作就知道了,至少還有字幕,但是連字幕也不配合,字幕和對話根本就沒連接上,所以只能看動作囉!但說實在的,他們的騎車技術,真的是有夠爛的,簡直就爛到無話可說,才剛剛起步去旅行,就差點出車禍,雖然他們在旅行時不知道已經雷田(台語)幾次了,多虧他們還能活到現在,但也有夠神奇的,看起來那麼不起眼的機車,還可以騎的那麼遠的路程,相當於繞台灣好幾圈了,不過他們都沒錢了,怎麼還可以騎哪麼遠,機車都不用加油的,油都不用錢的喔,光是走那些路程,那些油錢就不得了了,一定很可觀。話說,男主角還真偉大,原本讀醫學院,後來突發奇想,跑去幫弱勢團體改革了,改革成功後還不收取利益,而且還幫過數個國家的團體了,歷史上要有這種人出現,真的是非常少數的,因為這完全都是一種境界了,但也是他的本性單純,不像他那位朋友,非常的不單純,心存雜念。

李信諦

這部片是在描述革命家切、格瓦拉的革命前的摩托車日記,雖然家中富裕,但是他還是與同伴從阿根廷出來經過智利一直往北,最終點到哥倫比亞畫上句點。

           中途也摔了好幾次車禍,也把機車給摔壞了,也好幾次因為他的氣喘差點丟掉了性命,即是這樣也沒有放棄,以搭便車的方式繼續往前,然而到了一個麻瘋病的部落,他不怕會被傳染的風險,也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就跟那些病人互動,也投入醫療工作,他的生日當天晚上,更是為了讓對岸的病人收到這份喜悅,不畏懼本身嚴重的氣喘,游到對岸去,得到了大家的讚賞,這些舉動也更加的讓大家感動。

           片中的格瓦拉就像老師說的一樣,總是站在比較弱勢的人群那方,也是一個浪漫的主義者,也因為這些關西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追隨。

 

莊智全

這部影片格瓦拉與好友艾爾貝托騎著愛車,從家鄉阿根廷出發繞行南美洲的西海岸,最後到了委內瑞拉途中遭遇改變了,格瓦拉對世界的很多觀點也讓格瓦拉對革命的決定更加堅定。

這部影片給我的感覺是只要你有夢想就要去實現,格瓦拉與艾爾貝他們兩個從有摩托車到最後走路還是要給他完成,雖然這部影片我都看不懂他在演什麼不過大概可以了解兩位主角的堅持,一定要給他完成,最後,他們終於來到聖帕柏羅痲瘋村。他們和一群醫療志工、天主教會神職人員共同為照料重度痲瘋病患而努力。甚至在知道治療痲瘋病患並無感染之虞時,他們拒絕戴上手套,與病患互相接觸讓病患們放下心防,真心接納兩個阿根廷來的志工。經過一些時間相處後志工和病人都了解到生命的重要性。

凌榮良

雖然一開始男主角和他的好友只是想出去看看世面,讓好友的三十歲生日過得有意義,而不是平淡的過去,但是他們的旅程改變了他一生,這種改變讓很多人受惠,他能為了那些弱者付出他的力量,放棄他原本優渥的生活,光是這點就讓人佩服萬分,一般人根本沒有那種勇氣,就算想過也沒有去實施的能力,更別說連想都沒有過的人,我們該學的事他的勇氣,沒有勇氣根本沒有辦法去實現夢想,雖然說有夢最美,有夢卻沒勇氣,那一個夢就只是夢,不會實現,勇氣是踏出任何一步都需要的,他那種對於弱者關心,想要幫助弱者的心也是讓我想學習的地方,雖然說他們是弱者,卻很努力的想活下去,男主角想要幫弱者,應該說是想要人人平等,不想讓弱者被那些掌權者當成不需要的東西一樣,能有這種心腸也絕非常人所能,世界大家都有這種心腸,世界應該會像桃花源一樣的和平吧!

黃博偉

1951年,患有氣喘的23歲醫學院學生格瓦拉與死黨阿爾貝托,載著滿滿的家當與憧憬,從家鄉其路從阿根廷繞經智利而往北,行過草原、高山、大河、深雪,儘管一路上險阻不斷,爭執難免一路上東跌西撞,還撞上一頭大牛,樂天浪漫的倆人仍被這前所未見的無邊景致深深感動,最末在哥倫比亞畫下終點。

隨著旅程逐漸開展,他們目睹並體驗了自從五百年前殖民者登陸以來,在這塊土地上所累積的種種困苦、克難、創傷、苦難、與不義。貧富的懸殊、階級的對立、種族的剝削、帝國的壓迫,以及人世間永無止息的生、老、病、死,都不斷搖撼兩人的靈魂,也在青年格瓦拉的心裡埋下了日後改造世界的革命之火。

劉育東

這部電影裡沒有革命,只有一段有歡笑、有淚水的友情及勇往直前絕不後悔的青春片名叫摩托車日記,當初看到他們的路線圖,以為他們真的騎摩托車走了一萬多公里心想真的很屌(若環台灣一圈也才一千多公里),結果看了電影才知道其實他們的屌車在四千多公里處就屌不起來掛點了剩下的路居然大多是用走的,一開始只是兩個混小子近似有勇無謀的玩耍計劃,卻在堅持的決心之下讓兩人經歷了廣大南美大地的平原、高山、冷雪、大河、瑪雅遺蹟、祕魯山城嚐盡人情冷暖、看盡人世不公,也因為這趟旅行,讓革命的種子在年青的格瓦納心中發芽讓他從一個醫學院學生,變成後來的革命精神領袖。

我還是覺得我看不太懂這部電影在敘述什麼。

以上是粗淺的學生心得

提供寫得更好的幾篇相關文章如下:

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504151 一個人的游擊隊

 

http://worker.bluecircus.net/archives/2005/02/2005225.html

http://worker.bluecircus.net/archives/2005/02/post_4.html 工頭堅的影評與其他

 

http://blog.roodo.com/nthutravel_09/archives/10374671.html 旅行文學電影攝像-清大中文學部落格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46,0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學生創作+作業 |
此分類下一篇: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觀後感
此分類上一篇:飲食與人電影「刑男大主廚」觀後感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