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30 13:34:38| 人氣5,6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全球暖化相關報導(視傳)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視傳系 環保組 全球暖化相關議題
收集資料: 高慧娟, 羅翠屏
整理資料: 顏偲如

全球暖化相關報導
生物:蚊子快速的演化反應的全球暖化
美國的生態學家研究發現,由於冬天越來越溫暖,而造成蚊子產生的延遲避冬的現象。全球暖化造成了許多生態系的異常現象,這是首次證實生物對全球暖化有了遺傳改變的調適現象。
北美洲的蚊子Wyeomyia smithii利用白晝週期的縮短來判斷他們何時開始避冬,在奧瑞剛大學的研究發現,現今的蚊子比在1972年的前幾代祖先多等待了九天才進入避冬週期,而越來越暖和的秋天很有可能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
過去三十年來,研究者們對捕抓的野生蚊子在人造光源之下進行實驗和記錄,昆蟲對白晝長度的反應已經產生了變化,並且在五年之內就已經有了重要的遺傳性改變。然而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否減輕或是加重全球暖化對生態系的影響呢?這是很難去評估的。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590 Sciscape新聞報導

北極熊擬列瀕絕物種 摘錄自2006年12月28日台視華盛頓報導
暖化危機鋪天蓋地而來,北極冰層逐漸融化,嚴重破壞北極生態。現在美國也正視溫室效應,把北極熊列入瀕臨絕種動物的保護名單。冰天雪地的北極,原本是北極熊的樂土,不過如今冰層急速溶化,讓北極熊難得一塊立足之地。
溫室效應讓冰層溶化,不但剝奪了北極熊的生存空間,也讓牠們越來越難獵捕海豹;甚至還有北極熊為了潛入遙遠的大海獵食而溺斃。除了北極熊瀕臨絕種危機,海象也難逃一劫。去年底,海洋學家乘著破冰船經過阿拉斯加北部時,目睹9隻小海象落單找不到媽媽,命運岌岌可危。科學家推測這是因為北極冰層快速融化,逼得大海象必須捨棄孩子,獨自求生。雖然人類還無法立刻感受暖化危機,不過北極的動物,卻正在上演空前的悲劇。
http://e-info.org.tw/node/18225 環境資源中心

珊瑚危機
根據美國政府一個國際保育團體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溫室效應、污染問題、漁業活動與其他不同來源產生的逆境,已經造成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珊瑚礁消失,並且預估在五十年內70%的珊瑚礁將會死亡。全球的珊瑚礁已經消失了30%,而70%的珊瑚礁會在2050年死亡,是一件令人震驚的事。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303 Sciscape新聞報導

熱帶雨林讓全球升溫變本加厲
雨林本來被期待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緩和溫室效應,但科學家卻發現溫度上升反而讓雨林吐出更多二氧化碳。
科學家發現在熱的一年裡,哥斯達黎加的雨林生長得較慢,而且全球的熱帶地區反而釋放出大量二氣化碳。如果全球的熱帶雨林對升溫是如此敏感,則雨林反而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因此全球升溫就比所有人所估計的都還快。
樹林會因光合作用而吸收二氧化碳,但它們也需要呼吸而釋出二氧化碳。在十年前,大多數氣候學家相信這過程是平衡的。也有一些近來的研究指出熱帶森林吸收更多的碳,因為人類活動釋出的多餘二氧化碳可以是為肥料。
樹木生長變慢、去森林化、森林大火和其他過程,使得熱帶雨林在較熱的年份成為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例如在1997至1998年的聖嬰現象使得熱帶雨林吐出比已吸收還要多的二氧化碳。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1104 Sciscape新聞報導

增溫效應警訊 中部植物避熱 北遷70公里
摘錄自2007年4月10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聯合國及國內學界陸續就全球暖化衝擊發出警訊,靜宜大學教授陳玉峰研究發現,增溫效應已造成本島海岸生態系丕變,不少植物為避高溫而北移,遷移距離甚至超過70公里。
台灣暖化嚴重程度令人吃驚,1980年全台九大城市年均溫攝氏22.7度,去年24.2度,往前推連續9年高於全球均值,1998年甚至達到24.4度。植物為了避熱、尋找適合生長環境,遷徙方式可分平面及垂直發展;平面即往緯度高、氣溫較低的地區發展。
氣候的百年變遷,往往不如一次伐木的影響,阿里山1912年伐木後,次年年均溫提升3.7度。台灣目前面臨高度開發,導致氣候因子的變動超過生物適應與演化速率的特定程度。現象最明確者為溼地指標植物,例如,原生長於中部鹽濕地潮間帶的雲林莞草(扁稈藨草),不僅從高美濕地越過中苗分界,北溯新竹市風情海岸,甚至繞過淡水河,繞進至北海岸金山水尾漁港附近,旅程長達70公里。
http://e-info.org.tw/node/21405 環境資源中心


氣候暖化造成美國西南無止盡的乾旱
摘譯自2007年04月05日ENS紐約報導;許念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屬單位,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發表於5日的最新研究顯示,本世紀初開始,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有可能引發美國整個西南區長期的極度乾旱。
研究者表示與過去乾旱比較,未來的缺水情形不與任何特定海洋表面溫度變化模式有關。反似是「日漸增加的溫室氣體驅使海洋表面暖化」的結果。
亞熱帶下降氣流使大氣下層空氣乾燥,因此抑制降雨,造成亞熱帶乾燥區的擴張。同時與該現象相關,位於中緯度含雨的風暴路徑也往兩極移動。以上牽動大氣循環變化的兩因素,仍未完全被了解,卻造成亞熱帶近兩極的邊陲區域乾燥。其他預計會被亞熱帶旱化影響的地區包括南歐、北非、中東及南美部份區域。
http://e-info.org.tw/node/21339 環境資源中心

地球增溫1度 17億人缺水
摘錄自2007年4月2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聯合國的「氣候變化跨政府小組」發表4份報告中的第2份指出,202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再升高1℃,缺水人口將達4億到17億,且有部分兩棲動物滅絕。到2050年時若氣溫再升高攝氏1.8度,無水可用的人將增加20億,全球物種約有2到3成瀕臨滅絕。全球暖化最嚴重可能「讓全球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受到水災影響」,「11到32億的人口缺水」,「出現全球性重大物種滅絕」。
在全球設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後,上述氣溫急劇升高的情形應不致發生。
http://e-info.org.tw/node/21126 環境資源中心

太陽活動與氣候變遷
太陽活動對全球暖化的影響至少可以和二氧化碳的影響一樣重大。
長期以來,氣候學家忽略了兩個和太陽活動有關的重要因素。一是紫外線對臭氧層的影響。這是大氣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因為許多化學反應在此活動並影響整個大氣。另一個是太陽磁場與太陽風。太陽風如同太陽系的防護罩,可阻擋宇宙射線,然而並非所有的宇宙射線都會被擋住。太陽風的強度與太陽活動的長週期變化有關,時間尺度以世紀為單位。
宇宙射線的影響之一是改變地球的雲量。衛星資料顯示低雲雲量隨著宇宙射線到達地球的量改變。而雲量會影響地表的短波輻射,進而影響全球氣溫。因為此效應而產生的暖化與我們認為的由溫室效應產生的暖化不相上下。如果再加上太陽活動的其他影響,溫室氣體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將降到50%以下。因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不會對氣候有太大影響。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82 Sciscape新聞報導
世界各國地響應環保
雪梨熄燈1小時抗暖化 世界創舉
摘錄自2007年3月25日法新社雪梨報導
雪梨預定3月31日(六)晚間7時半大規模熄燈1小時以節能對抗全球暖化。屆時商業區多棟大樓、地標雪梨歌劇院、雪梨港大橋以及市郊2萬7000戶民宅將同步關燈,只留街燈等安全必要照明,將是全球首度有城市出於環保而大規模熄燈。
這個「愛護地球一小時」活動主辦單位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各界反應熱烈,遠超乎預期,簽署加入行動的公司行號多達千家,連全球最大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都願意把「金色拱門」招牌燈光關掉。 該基金會公關部門主管瑞德利表示,不是得住進洞穴吃冷冰冰的食物才能對抗全球暖化,簡單的作為就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用到讓餐廳關門的地步」。
雪梨一旦成功開創先例,未來將在全球其他各主要城市推動類似節能活動,熄燈一小時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希望能把雪梨2007年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減少5%。
http://e-info.org.tw/node/20869 環境資源中心

李遠哲推動氫能源列車
摘錄自11月23日中國時報彰化報導
彰雲嘉校院聯盟研發成果發表會上,中央研究院名譽院長李遠哲暢談「能源環境與人類的未來」。政府與其一年花百億鼓勵農民休耕,「何不拿這筆錢來種甘藷、甘蔗,研究如何轉化為酒精?」。他指出250年前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有如抽鴉片一樣,需要量越來越大。甚且脫離了對陽光的依賴,無論要煤、要石油、要天然氣,都拚命往下挖。地球資源有限,消化人類汙染的能力同樣有限。人類破壞自動臭氧層、溫室效應擴大,越開發的國家汙染越嚴重,偏偏未開發國家,一心追隨開發國家的腳步。
全球科學家都在努力。利用奈米技術將太陽的光能轉換成電能後,再用電能將水分解出氫來,氫已是繼石油之後的無汙染新能源,21世紀更是氫能源的世紀。至於風力發電,台灣應該發展自己的風力發電機。
http://e-info.org.tw/node/16917 環境資源中心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5,6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