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系 環保組 全球暖化相關議題
收集資料: 高慧娟, 羅翠屏
整理資料: 顏偲如
全球暖化
人類為求生存以及求更好的生存環境,不斷向大自然爭取生存空間,帶給環境無限的衝擊與變遷。隨著人口快速增加、科技不斷突飛猛進,人類的影響不斷加速而且擴大影響範圍,假以時日演化成森林縮小、水污染、土壤流失、空氣污染、臭氧層破洞、生物的多樣性減少、沙漠化甚至可能導致全球氣候變遷。
1750年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的製造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N2O)、甲烷(CH4)、氟氯碳化物(CFCs)等溫室氣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影響不再只是侷限於地表,而是擴張至大氣,而且藉由大氣的運動,將影響逐漸佈及全球,大幅提高了全球暖化的可能性。1980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迅速上升,不尋常的天氣與氣候現象 (如聖嬰與反聖嬰現象 )頻頻發生頻率,更使得氣候變遷突然成為世人矚目的議題。
http://www.envi.org.tw/ghg/Q&a/WhatGW.htm
關於全球暖化有三個基本問題
大氣溫度真地升高嗎?這是自然變動還是人為造成?全球暖化所可能衍生的天然災害真的會發生嗎?
根據紀錄,二十世紀的氣溫的確有上升的趨勢,且與大氣中CO2的濃度變化呈正相關。而二十世紀正是人類有史以來工業規模成長最大的世紀,因此排放了有史以來最多的CO2。全球暖化的確在形成中,而人類的超量CO2排放是最大元兇。有科學家發現大氣中的CO2濃度是隨著氣溫而變化,並非氣溫度隨著CO2濃度而變化,這意味大氣溫度是主變數,而CO2濃度是因變數。
海洋是CO2的最大儲存處所,地球溫度的上升會降低海水對CO2的溶解度,增加海中CO2的釋出,且將增進海洋生物的代謝作用,使CO2的生物排放量增加。人為的CO2的排放雖大,但只佔全球排放量很少的比例。1940至1975年間是工業規模成長最大年代,亦是人為CO2 排放量增加最多期間,但是在這段期間氣溫卻是下降的。中世紀亦曾發生暖化現象。全球氣溫的確在暖化中,但其原因是否為人為排放CO2所造成,在科學上並無定論。
那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大氣溫度的變化呢?有科學證據指出太陽活動是主因。從紀錄上發現太陽黑子的變化時間與地球大氣溫度變化時間相當一致,而影響地球氣候除了日照外還有雲量因素。而雲量的變化也與含太陽離子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的量有關,是以太陽活動才可能是最終影響地球氣候的主因。
而海水面上升的因素,科學家認為海水因溫升體積膨脹是較可能的原因,並非導因於極地冰棚融化。同樣極地冰棚融化是改變洋流循環的主因其可能性不高。另外,調查發現流行病的傳染與惡化多導因於環境衛生條件差,醫療資源缺乏,都市人口集中等非全球暖化因素造成。至於全球暖化是否造成部分生物滅絕,另外的科學家看法卻相反,他們認為暖化會提高生物與作物產量,促進生物多樣化,提高醫藥營養的價值。
本文原載於2007.04.10中國時報民意論壇
http://e-info.org.tw/node/21438 環境資源中心
全球暖化的原因
1. 過量使用化學燃料。因為化石燃料(如煤)富含碳,因此當煤燃燒時,碳會與氧結合,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氣溫升高,便形成溫室效應。
2. 雨林的破壞。熱帶地區的人們為了他們的經濟效益,不惜放火燒了雨林,造成植物的大量消失,並且無法藉由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氧,因此氣溫升高。
3. 其實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有太陽的影響。太陽本身所放出的粒子與磁場最地球的氣候都有影響。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507011006472()
溫室效應
是指地球大氣層上的一種物理特性。假若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不會是現在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溫室氣體吸收紅外線輻射而影響到地球整體的能量平衡。在現況中,地面和大氣層在整體上吸收太陽輻射後能平衡於釋放紅外線輻射到太空外。但受到溫室氣體的影響,大氣層吸收紅外線輻射的份量多過它釋放出到太空外,這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此過程可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但由於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結果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
溫室氣體的種類與造成的影響
溫室氣體(GHG) 源 (SOURCE) 匯 (SINK) 對氣候的影響
(IMPACT)
二氧化碳
(CO2) 1) 燃料
2) 改變土地的使用 (砍伐森林) 1) 被海洋吸收
2) 植物的光合作用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大氣平流層中O3的濃度
甲烷
(CH4) 1) 生物體的燃燒
2) 腸道發酵作用
3) 水稻 1) 和OH起化學作用
2) 被土壤內的微生物吸取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對流層中O3及OH的濃度,影響平流層中O3和H2O的濃度, 產生CO2
一氧化二氮
(N2O) 1) 生物體的燃燒
2) 燃料
3) 化肥 1) 被土壤吸取
2) 在大氣平流層中被光線 分解與及和O起化學作用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大氣平流層中O3的濃度
氯氟碳化合物
(CFCs) 工業生產 在對流層中不易被分解,但在平流層中會被光線分解和跟O產生化學作用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平流層中O3的濃度
二氧化硫
(SO2) 1) 火山活動
2) 煤及生物體的燃燒 1) 乾和濕沉降
2) 與OH產生化學作用 形成懸浮粒子而散射太陽輻射
臭氧
(O3) 光線令O2產生光化作用 與NOx,ClOx及HOx等化合物的催化反應。 吸收紫外光及紅外線輻射
一氧化碳
(CO) 1) 植物排放
2) 人工排放(交通 運輸和工業) 1) 被土壤吸取
2) 和OH起化學作用 影響平流層中O3和OH的循環,產生CO2
(資料來源:IPCC,2001)
http://www.envi.org.tw/ghg/Q&a/WhatGW.htm
全球暖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糧食產量改變
一個較溫暖的全球氣候會有數個可能的效應。其中之一是食物生產量的改變,在某些地區可能會增加而某些地區則可能減少。我們無法預測哪裡會發生農作物生產量之改變,或是這種改變將持續多久;但我們確實知道全球農作物生產量只下降10%都將會大量增加飢餓與飢荒,特別是在貧窮國家。
供水量減少
全球溫暖化也將會導致部分地區水資源供應的減少。部份地區供應水資源給生態系統、農田以及都市達數世紀之久的湖泊、溪流以及含水層(aquifers)將會縮減或完全乾枯,迫使所有的人口遷徙至有適量水資源供應水資源的地區。
世界森林位置改變
森林之組成以及位置將會改變。在溫帶以及副熱帶地區的森林將被迫向極區或是高緯度移動,而留下更多草原地與灌木林地在其後。但樹木物種的移動非常緩慢,如果氣候帶的移動速度高過於此,那麼整個樹木物種的地理視距(geographic range),包括山毛櫸樹(beech trees)將會很快地改變。一些近日的科學研究認為北美洲本植物物種有7~11%將會因為溫度升高3℃(5℉)而超過其可以生存之耐熱極限(thermal limits)。
減少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遷將會導致許多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大規模的森林頂梢枯死(dieback)將會導致無法遷徙至新地區的物種的大絕種(mass extinction)。溪流與湖泊的溫度升高,以及水位下降造成殺蟲劑濃度升高也都會造成魚類死亡。許多生態學家們表示,喪失生態多樣性以及減少生態複雜性(ecological complexity)的結果,似乎將會減少生態恢復力(ecological resilience)以及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遷的能力。
海平面上升
在一個較溫暖的世界中,全球海洋的水將會膨脹而導致海平面的升高。即是預測中在2100年時稍微升高的0.3公尺(1英尺)也會淹沒沿海域,而有約三分之一的全球人口以及經濟基礎密集在這些區域中,還有種植農作物的低地與三角洲。海平面的升高也會摧毀珊瑚礁、加速海岸侵蝕的發生、鹽水會污染沿海的含水層,以及淹沒沿海區域之儲油槽與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儲存槽。極區的溫暖化會導致大冰原以及冰河融化,而這即使只是部分的融化都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更多
氣候極端化
天氣極端預期將會增加發生的數量以及其嚴重程度。在一個較溫湲的世界中,長期的熱浪以及乾旱將會變成許多地區的平常事,這會造成許多人類以及生態系統的重大損失。當海水上層溫度升高,颶風(hurricanes)以及颱風(typhoons)將會更頻繁地發生,同時威力也更猛烈。
威脅人類健康
全球溫暖化也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一個較溫暖的世界將會擾亂食物以及淡水之供給、迫使數百萬人遷徙,並且以不可預測的方式改變疾病型式。熱帶氣候自赤道擴張得結果將會使瘧疾(malaria)、腦炎(encephalitis)、黃熱病(yellow fever)、登革熱(dengue fever),以及其他由昆蟲帶原之疾病擴散到原本為溫帶氣候的地區。大氣層的溫暖化也將因為增加冬季時的空氣污染物,以及增加夏季時暴露於灰塵、花粉以及煙霧的機會而影響我們的呼吸道,海平面的升高也會因為使沿海都市的排水溝與衛生系統淹水而傳播感染病。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110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