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7 14:44:35| 人氣1,9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迷園+電影:手紙(奕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視傳 奕仲

〈〈迷園〉〉- 李昂
前言
偶然在一些談話性的節目中,知道了這位作家-李昂,而她也是我所知道的少數作家之一,雖然很早就知道這位作家,他卻未曾真正的讀過她的作品,所以就趁著這次報告的機會,選擇了她的文章來討論。
概述
李昂自一九八六年開始長篇小說《迷園》寫作,歷時四年多完成。《迷園》這部小說在主題意議以及敘事結構上均由兩條主線交織而成:女性自我追尋與台灣歷史重建。前者描寫世家小姐朱影紅與商業鉅子林西庚之間的情愛糾葛,後者企圖以「鹿城朱家」的家族史重建台灣史,在朱祖彥(朱父)平日對朱影紅的教導以及重新整頓「菡園」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小說積極建構台灣中心的國家敘述歷史觀。
表面上看來,《迷園》的雙線敘述可用過去/現在,鹿城(菡園)/台北,父女關係/男女關係來區分。全書分三部,每部各兩章,每章又分成兩小節。各章的第一節敘述朱影紅童年及少女時期在菡園的生活,透過朱影紅的眼睛呈現其父朱祖彥的一生(代表過去台灣人的命運)。自從清朝以來,鹿城朱家就是台灣最有名的世家之一,而朱家先祖在鹿城建造起來的「菡園」(諧音「漢園」),乃集中國園林藝術之美的傑作。朱家到朱祖彥這一代幾乎是沒落了。由於朱祖彥受到國民黨的政治迫害,雖然大難不死,卻終其一生幽閉於菡園之中(時有特務監視),對台灣人的命運別有所感,在他對朱影紅講述菡園以及朱家先祖的歷史時,台灣的歷史以及國族論述隱然於焉形成。而各章的第二節以台北都會為背景,描寫成年後朱影紅的愛情故事,由朱影紅與林西庚的愛慾糾葛中呈現台灣社會的兩性關係以及朱影紅的女性自我追尋。
《迷園》的雙線敘述裡,女性自我追尋與(台灣)國族建構交錯進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並非一定要將「台灣等同於女人」這個慣用的殖民性別譬喻套用於小說,將林西庚與朱影紅的關係視為殖民者/被殖民者的僵化對立。從朱影紅的眼睛及記憶呈現其父朱祖彥蒼白幽閉的一生,其實正是以台灣女性為主體位置的觀點,來重建台灣的歷史。英國女性主義者維吉尼亞.沃爾夫(Viginia Wollf)曾說:「女人是沒有家國的。」八○年代末期,即將邁入九○年代,李昂企圖以女性主體的觀點,為台灣建構新的歷史圖像與國族寓言。在建構歷史的過程中,相對於男性「壯烈的」家國戰爭,李昂採取了浪漫傳奇的素材,開展了《迷園》迷離情愛與歷史論述。

結語
一開始接觸這本書時,其實並不是非常的投入,甚至一度有想要換掉這個故事打算,因為許多的女性的自我追尋與歷史重建的嚴肅素材令我有些卻步,但在數度進出故事中的內容後,慢慢發現,這其中真的是有許多值得我該反省和探討的地方。這篇小說是以女性的觀點作為出發,所以可以讓男性用更加客觀且真實的角度來反省將女性物化的問題,而讀這類以女性觀感為出發點的書,讓我更能夠理性的去思考兩性之間的認同和共識。





資料來源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a/ang-san-hui/sek-su/05.htm





電影心得報告-【手紙】
這是一部關於犯罪者和犯罪者家屬的一段故事,男主角直貴自小父母雙亡,由哥哥剛志四處打工供直貴唸大學,但是因為過度工作造成了身體不便,在無技可施之下,只好用偷竊維持家計,但卻在偷竊的過程中意外的殺害了一名婦人。
入嶽後,兄弟倆靠著信來聯繁彼此,直貴斷然的決定不唸大學而直接工作,但在現實的殘酷讓他不斷的受挫,是人都會想要遠離罪惡,這讓他不得不放棄夢想和心愛的人,他想逃離到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而這社會對於罪犯的偏見和歧視是無法移除的。

此時最關心直貴的由美子不斷的鼓勵他,讓他了解親情是如此的珍貴,往後的日子雖然幸苦,但他們還是一起攜手走過,一天昔日的夥伴突然來找直貴,說要到監嶽去慰勞作表演,而直貴也趁此機會,對哥哥說出了內心的真情告白,全劇也在感人的氣氛中收場。

真摯動人的親情十分賺人熱淚,因此我對這部電影十分的有感觸,片中對於犯罪者親屬受到社會各界所給予的壓力,真實的表達出了其中的無奈,親人犯下的過錯自已卻也需承擔,只因為想遠離罪惡,而加諸在這些人身上的成見,實在是令人無法苟同,對於這些犯罪者親屬甚至是更生人,都應給予更多的觀懷和鼓勵,
只要認清自已,任何人都有從零開始的權力。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