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系 林芸夙
這次報告我們這組的主題是國外教育,我負責的部份是夏山學校的投影片。
對於我們報告的內容,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窗口邊的小荳荳”。我國小時就看過這本書了,也非常喜歡這本書。
我很贊同巴士學校校長這樣的作法,也非常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也能夠進入這樣的學校就讀。他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讓小孩子在放任中又不失自主的能力。他們可以隨意選擇每天自己想坐的位子,可以隨意的在舞蹈教室的地板上畫畫,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達出來,我認為這是件容易被大人忽略,卻又極為重要的事。
小荳荳的之前就讀的學校,他因為想法和別人不同而被老師責備,因為想畫一面大旗子不小心畫超出了白紙,老師就請家長來學校約談,還有很多很多的事,看似是為了小孩子的好處著想,但若仔細思考,卻又會發現是在阻礙孩子們自由發揮的想像能力。
巴氏學園的教育方式,也讓孩子學到不去羨慕其他人。讓每個孩子固定午餐擁有”山珍海味”,讓他們認為大家的菜色都是一樣豐富,而學習到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這樣的教育方式,真是令我佩服。
還有所有進入學校的學生,校長都能夠一一和他們聊天,了解每個孩子的狀況,並在必要時給予幫助,這也是十分可貴的。
夏山學校的教育方式,很多地方我也很贊同。我認為大多時候老師或家長沒辦法理解孩子,或是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都是因為他們從未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想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隨著自己年紀的增長,而漸漸的擁有越來越多的執著,越來越多的不信任與不諒解。
很多時候孩子是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脆弱的容易受影響的,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必須研究教育的原因,我們必須付出更多來正確的指引他們,又要同時讓他們擁有自由發展的空間,並有辦法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孩子,做出不同的教育方式。
國外的教育並不是就真的值得我們全盤吸收,但卻有許多地方,是需要口口聲聲論辯教育的我們中國人,反省思考的。
化工系 游赫威
夏山學校-書面心得
夏山學校,一所強調愛、自由、與生命發展的學校,創辦人尼爾夫婦的基本目的為「使學校適應兒童,而非使兒童適應學校」,「…情願學校敎出一個快樂的清道夫,也不願見他培養出一個神經不正常的學者」。
基於以上那些理念,夏山學校以自由開放教導孩童,他們認為孩童就像是陶土,而塑造陶土的權利應該要留給孩子們,發自孩童們的內心,而大人以及老師們只能在一旁以輔助的方式教導他們,師長們應該要以「相信」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們,而不是以「擔憂」他們誤入歧途的角度而抹殺了孩子們自己獨立發展的可能性。
在書中尼爾也非常強調教師們需要以真誠的態度去教導學生,唯有彼此互相的尊重才能取得孩子們的信任,也才不會在孩子們有不當行為,對他們說「不」
時而造成他們的傷害。
尼爾非常強調自由的重要性,但他也強調自由並非放縱,因為放縱會嚴重影響到別人的自由,所以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任何人讓孩子永遠要什麼就有什麼的話是危險的。沒有任何人能有社會自由,因為他一定要尊重別人的權力,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他個人的自由。
夏山學校這本書的理想性非常高,讓人不免有些天方夜譚的感覺,我覺得實際執行起來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是反觀台灣當前這種禁錮式的教育,孩子們為了升學而考試,為了考試而讀書,為了要讀書才去上學,上學所學到的就只是那些書本上的文字,幾乎沒有關心到孩子們其他特殊才藝,以及心理上以及道德上的教化意義。雖然這些問題,如果是由一個對教育有熱忱的老師來說,還是會盡其努力而達到這些目的,可是,在現在體制下,老師們大多只注意學生們的課業成績,其他藝能科目都不重要,記的當我還是小學時,班會課、體育課、說話課、團體活動課等還是會用來上國文、數學等這些考試科目,整個就是很枯燥乏味,對學習失去熱忱。
另外,我對現在的補習文化實在很反感,現在的學生早上上課,下課補習,將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這些所謂的「主科」上。而為什麼要補習呢?補習班為考試取向,他的目的就是要讓你成績進步,讓你考上好學校,這些功能,我覺得出發點並沒有錯,但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上學呢?感覺上學只剩下交朋友這用途了,這些牽扯到太多太多,就如「危險心靈」中,一個教育的問題是沒辦法簡單解決的。
教育是百年大計,如果在位者能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傾聽人民們的心聲,我想,我們的教育一定能改進很多。
經濟系 劉佩怡
心得:
經過這一次的上課和準備報告跟電視劇欣賞後,讓我了解許多的教育體制和不同教育體制所衍生的問題,有的國家採取自由的方式,有的國家則採取較填鴨式的方法,有有許許多多不同專家提出的教育方法,現今這麼多不同教育體制與理念,我們到底適合怎樣的教育方法呢?教改不斷的改,而我們升學的方式也還是一樣阿!還是得上課.唸書.考試.升學,而且從一本變到許多本,”一綱多本”在官方說法是”多元化教學”,在學校老師和學生的看法中卻是比較誰讀的書越多誰就贏,而教改也始終是名詞上的改變,而學生課業的壓力還是一樣未減輕,而最終希望學生快樂學習的目標,還是一樣未見其曙光。
在準備報告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蒙特利梭教育和巴式教育,蒙特利梭教育是讓小孩子自己摸索學習,遇到不懂的老師主動出現替小孩子解答;而巴式教育卻是讓孩子一自習的方式學習,遇到困難時,自己尋求老師的幫忙協助。這兩種教育方法各有利弊,也各屬於不同類型的學生,她們一樣讓孩子適性的自由發展學習,自己去摸索問題,但是,我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也不完全適合所有的學生,雖然自由學習,但也是也需要孩子們主動積極的去學習,對於被動的學生,就這樣懵懵懂懂的完成學業而一無所獲。在窗邊的小荳荳一書中,顯然地,巴式教育體制很適用於小荳荳學習路程中,他能發出他所有的疑問,快快樂樂摸索學習,表達他所有想表達的意見,但是巴式教育也是較不同於一般的教育方式,等到這些學生回到和一般小孩子一樣的教學環境時,她們又該如何和大家一樣的學習呢?
大家對於教育的想法和理念都不同,該如何找出適用於每個不同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家長所需面對的問題,每個教育體制並沒有一定的對錯,只是要讓學習者能有效率且真正的學習到知識,也許現今每個小孩都在遷就於體制下而學習,但是有沒有學習到東西才是我們主要關切的目標吧!
國外教育組
經濟系 何若真
這學期後半段的探討都是有關於教育的課題,「危險心靈」有關於國內教育問題,「窗邊的小荳荳」跟「夏山學校」則是國外對教育的不同見解跟理念。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讓這個國家更興盛,但教育不僅止於培育出高知識份子,也是教育人們如何做一個好公民,如何遵循這個社會的規範,如何適應這個社會,讓這個社會更合諧,我覺得這些才是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
也許很多人在批判台灣的教育體制與環境,記得我國小國中的時候學校裡還有體罰這種事情,但我還是身心健全的在這個環境下成長學習,或許我是個幸運兒,遇到了很多好老師。但反觀現在師生間的關係,不管是從新聞媒體還是週遭親友的經驗,現在已經慢慢的變成老師怕學生的狀況,打不得也罵不得,結果是什麼?學生目中無人不尊重老師也不尊重校規,在我國中的時候,學校的髮禁跟服裝儀容管的很嚴,當時只知道把衣服下擺全塞到褲子裡事件很糗的事情,頭髮要耳下三公分,而且還不能打薄的樣子很呆,所以在老師主任看不到的時候就開始衣服拉出來一點,褲子拉低一點,檢查頭髮的時候就故意把領子往後拉,把頭垂的低低的,好讓頭髮看起來剪的很短,就這樣一直鑽著這些漏洞度過了我的學生時代,不過現在漸漸的領悟到,或許學校定的校規不僅止於單純的規定我們的服儀,畢竟服儀不整的學生並不就是代表他是壞學生,而是訓練我們如何尊重和遵循這種種的規範,學校就像小型社會,校規就好比社會的法律,如果每個人都在鑽法律漏洞,觸犯法律,即使他是一個高知識份子,那又如何,反而是對這個社會造成更大更多的傷害,那麼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怎麼會合諧。所以我覺得師生之間甚至是跟家長之間,都應該要各退一步,雙方都應該懂得適可而止,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來實施教育。
談到教育,很多人會不滿意台灣的教育方法,逼迫學生應該要唸國文、英文、數學等等,我覺得也許學校更應該注重一些教課書以外的知識,例如讓學生多閱讀課外書,在課程上多接觸一些大自然的東西,或者是安排一些校外教學,去參觀各行各業的工作內容,讓學生能夠比較清楚社會上各各行業的運作,也可以從中去慢慢體會找出屬於自己真正的興趣及方向,而不是天天抱著一本本的教課書,懵懵懂懂的通過一次次的考試,上了一個好大學好科系,卻對將來自己的出入一無所知,對自己的方向感到迷惘。但對於國外的開放式教學,在幼稚園、小學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東西,甚至完全不對學生進行管教及約束,但是在這小小年紀裡的小朋友,能有幾個能夠主動的去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東西,甚至一輩子對自己的興趣始終如一。
綜觀國內外教育,各有利弊得失,不能完全贊同或是否定某一方,只是教育不只是理想及憧憬,還是要考慮到社會的現實面跟可行性,教育是需要多方複雜的顧慮,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及人文素養有很大的差異,並不是只專注在某一方的優點跟缺點去做文章,而是需要多方面的考量才行。
經濟系 林應顯
報告心得
初次接觸窗口邊的小荳荳,是在高職時老師播放卡通版的影片讓我們觀賞,片中所提到的「巴氏學園」,它的教學方式及其宗旨,正是現代社會中所欠缺,所尋找的真正教育-啟發式教學。校長先生的理念更是令人由衷的欽佩,他認為:「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好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因為孩子們的夢想遠比老師計畫的還大。」窗口邊的小荳荳主要是在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前,一個小女孩在東京一所小學讀書所發生的真實故事。除了先前提及的特殊教育方法之外,書中也記載了許多新奇的故事,如:電車教室、測試健康的樹皮……等,小孩的天真口吻,一字一句的紀錄下學員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看完這個故事後我也想到了『揠苗助長』這個名詞,揠苗助長的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位農夫插了秧,希望秧苗趕快長大,就把秧苗拉高一點,第二天興沖沖的到田畊看那綠油油秧苗,卻使秧苗的頭都垂下來,這個故事讓我想到老師和父母們的要求,要求我要寫那個寫這個,就像農夫把秧苗的頭拔起來,害它們都死掉了,如果要求太多,就會沒有信心學東西了。從上面揠苗助長的故事就知道小孩子要有足夠的時間成長,才不會像秧苗一樣爛掉,有時間成長才會自在快樂。做完這份報告,覺得相當的充實,覺得教育需要多方的配合與思考,才能讓未來的小孩有更多學習跟思考的機會,更容易在出社會後找到自己的方式與志向,才不會長大之後感到後悔不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