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5 16:08:15| 人氣8,1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光復後初期的台灣經濟政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生化系 麥正輝 整理收集

台灣光復

台灣光復之後,情況乍看之下雖然是回歸祖國,但卻並不樂觀。

阿嬤,台灣光復的時候,你們的心情如何?」三十幾年前,我還在使用「光復」一詞的時候,曾經這樣問過我的祖母。祖母回答:「大家都真歡喜,想到免閣再相戰(打仗),日本狗仔要走了,祖國要來了,當然歡喜。阮那一陣還殺雞祭祖,給祖先講,祖國要來了。」

我接著問:「那個『祖國』來了後,結果呢?」祖母嘆口氣回答:「誰知道來一群『阿山』…」。此後,祖母就沒有再稱「祖國」,而改稱「阿山」了。

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人民以全中國大陸罕見的熱情迎接心中的「祖國」,沒想到,這個祖國,「遠看一躲花,近看我的媽!」台灣人民馬上面對這樣的局面──政風腐敗,特權橫行,經濟壟斷,生產大降,米糧短缺,物價暴漲,失業激增,軍紀敗壞,盜賊猖獗,治安惡化…,民心日漸流失,台灣人從滿懷期望,變成失望,最後瀕臨絕望。

在經濟方面,戰後第二年台灣的生產指數卻達不到戰前一年的一半;以台北市零售米價上漲情形來看,一年四個月之間,台北市零售米價漲了四百倍;失業人口有多少?六百萬人口的台灣,失業人數在六十萬左右。
http://www.jimlee.org.tw/article.jsp?b_id=24187&menu_id=4

二次大戰經過八年的長期抗戰,日本終於在1945年無條件投降,台灣又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依開羅宣言將台灣、澎湖與東北三省歸還中國,該年是台灣受到日本長達五十年的殖民關係,宣告終止之時。 但此刻的台灣是飽受戰火蹂躪,呈現滿目瘡痍、百業待舉的景象。當年秋天,國民政府軍隊與官員抵駐台灣進行戰後國土的接收;次年遣返包括日本人官吏、技師、管理人員與專業工作者約七萬人員。 由於日本人在台灣推行工業化的過程中,蓄意不欲訓練本省籍之工業領導技術專業人才,故日本人於遣返時曾大言不慚地說,本地將不出半月必定面臨工廠。同時自1946年起,由於中國大陸的戰事再起,加停頓、火車停駛等混沌狀態上戰後物資缺乏而引起如火如荼的惡性通貨膨脹,使得大陸內亂迫使國民政府對於台灣事務無暇關心,且甚需台灣的物資支援大陸戰事。這情況使得當時的台灣面臨通貨膨脹、生產困難,而衰竭不歇的經濟社會,更在1947至48年間,達到空前的低潮 。

(資料來源: 台灣光復初期經濟發展之鑽石理論分析 龍仕璋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所以,在台灣光復初期,治安不好,經濟敗壞,所以大部分的人民都沒什麼錢,國家應該是呈現均貧的狀態。要說當時的階級,大概可以說是地主與佃農的關係吧。
租佃制度在我國具悠久歷史,因是人民私權行為,政府一向採放任態度。在地廣人稀的時代,尚無流弊發生。及至人口密度日漸增高,土地供應失去均衡,地主對佃農予取予求,佃農終年辛勤勞力所獲,大部分為地主所有,造成貧富不均,使整個農村社會動盪不安。
其不合理現象有
1. 佃租高。
2. 租期短暫且不穩定。
3. 口頭契約居多。
4. 部份地主收取押租金。
5. 鐵租陋規。
6. 預收地租。
7. 副產物租。
舊有租佃制度的缺點:
1. 租期短暫,多為一年或一期,且以口頭契約居多。
2. 佃租高,預收地租,租率為百分之五十至七十。
3. 不論天災人禍,佃農皆須依約定租額繳付,鐵定不變,故稱「鐵租」。
4. 佃農除了稻、麥以外的稻草、麥桿也要交租,稱為「副產物租」。
5. 部份佃農須於承租時一次繳付相當於全年租額或高出一倍以上的押租金,亦稱保證金,地主且不支付利息。
http://www.landreform.org.tw/html/02-05.htm
而政府為了改善這種結果與關係,實施了土地的政策。

實施土地改革之理論,在政治上是為消除地主與佃農之間的階級對立,以安定農村社會;在經濟上是要提高生產誘因,獎勵農業生產,進而累積資本革步驟的程序為先減地組,即推行三七五減租,其次是將公地售予農民,並以長期低利貸款辦理,最後再以法令通過要求地主將超過法定擁有量的土地,售給政府後,再轉售給農民。而原有地主可以得到產業之股票與債券,並鼓勵投資於都市的的商業活動,包括銀行與輕工業。若依光復初期之土地改革的推動措施,依照時間順序,分別為:公地放租(1947 年)、三七五減租(1949 年)、公地放領(1948至1951年)、耕者有其田(1953 年)等。

土地改革成果,以農地所有權分配方面來看,在 1948 年之前,農民自耕地僅約有42萬餘公頃,佔當時總耕地面積約49%;至1961年止,全省總耕地面積接近 88 萬公頃,其中農民自耕地已增加至 72 萬公頃,佔當時總耕地面積約80% 。足見土地改革在「耕者有其田」的推動措施下,成功地維護農村的土地擁有者,以及釋放超過土地擁有者能負擔耕種的農地價值到產業部門。另在都市商業的蓬勃發展方面,因土地改革產生地土獲得額外的資金,帶動地主主動投資的產業發展的意願,進而蓬勃國內的工商產業,而使得台灣獲得從農業轉為工商業的契機。 綜觀農業地權制度的改革,在多年的推動之下,呈現農地所有權的分配重大改革與都市商業的蓬勃發展的兩大結果。而這種經濟結構的改革過程,都是在不干擾現存的社會關係下進行,比較具有中性的改革效果。因此,可以說明土地改革的過程與成果,對於台灣的經濟變遷是具決定性的關鍵。

然而,土地改革的成功並不代表台灣即可朝向順利發展的路程,重新累積本是恢復戰時受損之產業機能的前提,除了以土地改革獲得到的資本累積外,光復初期之資本形成,仍需要靠部分美援與國內儲蓄以達成。

(資料來源: 台灣光復初期經濟發展之鑽石理論分析 龍仕璋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經過美援的幫助後,台灣的國防與經濟都有初步的改善,都有符合最低標準,之後實施了一些計畫,使經濟提升,像四年的經濟計畫,外匯貿易改革,加速經濟發展方案,還有十大建設等,這不但便利了交通運輸,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也提供了工業建設的技術水準,也帶動了台灣經濟的發展,之後的台灣,產業開始升級,開始自由化跟國際化,再70年代末備受矚目,到了80年代末變成經濟大國,隨之到了現代。


********************************

個人感想--麥正輝

這次初次接觸到貧富差距的問題,雖然已經知道這個問題,從很早以前就一定會存在,但是沒有想過會有這麼嚴重!
會導致貧富差距的因素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不管政府作了多少,一定會有不公平跟資金的問題,活在幸福家庭的我們,真的要珍惜現有的幸福,現實的社會,絕對離不開錢財,所以,貧富差距,除非是全部人民都富有,政府也很有錢,不然,絕對不會不產生貧富差距的問題吧。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8,1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