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馬總統的七門課 全部不及格
著名的政治顧問、媒體評論家、現任哈佛大學教授大衛葛根(David Gergen),是美國政壇的異數,他曾經與四位美國總統共事過,由尼克森、福特、雷根到柯林頓,橫跨共和與民主兩黨。他透過對全世界最有權力人物的近身觀察,在二○○○年出版「美國總統的七門課」(或譯「權力的見證」)一書,他在書中歸納出七項成功領導的要訣。
這本書上巿後立刻成為暢銷書,更成為不少政治人物自我惕厲的床頭書。書中的教訓、典範與警惕,不僅適用於政治人物,亦可以適用於各個行業及領域的領導者、管理者。葛根指出,成功的領導要訣包括了人品貴重、目標清楚、說服力強、能在體制內運作、百日定江山、強而有力的團隊以及傳承願景。如果我們用這七項標準,去檢驗馬英九上任以來的種種表現,我們必須說,這七門課馬英九全部不及格。
人格信用破功 沒有中心思想
首先,在人品貴重的要求上,一個簡單的綠卡問題已經讓馬英九的人格信用破功。在國家風雨飄搖的時刻,一方面戴著愛國青年的面具,但另方面卻申請美國的永久居留權,不論馬英九是如何去合理化與美化自己的行為,在不少人眼中恐怕永遠都是一個無法接受的道德與人格瑕疵。而馬英九在選前展現勇於任事的執政態度,但在選後卻立刻變成退居二線,相信不少人也會有受騙的感覺。
其次,在設定明確目標的這項領導要訣上,葛根特別強調必須建立在中心思想與道德價值的基礎上,而從這一點來看,馬英九的這門課也是不及格的。如果如馬自己所宣稱的,民主與人權是其理念信仰的話,那馬先生在今年對於紀念六四的極度淡化,或表示不想向對岸「輸出民主」,這都顯示出馬政府目標不定、價值流失的一面。而如果深化民主是馬英九的追求目標,那他對於黨產問題的處理態度,則反映出馬英九沒勇氣去面對轉型正義。簡單講,馬英九的執政目標,是沒有中心思想、沒有道德價值的。
失去人民信任 扭曲憲政體制
另外,領導人要有堅強的說服力,其核心在於坦誠溝通、不能虛偽,而根據此一標準,吾人也必須把馬英九打個不及格的分數。由「馬上好」到「馬上漸漸好」,由「台股上看兩萬點」到「開玩笑的」,一方面拚命宣傳「外資都說看好」,卻隱匿「外資持續賣超」的事實,由「燒成灰都是台灣人」到選後的種種「去台灣化」作為,在在都揭穿馬政府的虛假面貌。人無信不立,馬英九這個領導人如今已失去人民對他的基本信任。
而「能在體制內運作」的領導要件上,馬英九所謂「退居第二線」的說法,則完全反映出馬先生扭曲憲政體制運作的基本原則。在台灣現行雙首長制的憲政架構下,如果總統的政黨是國會的多數黨時,則體制偏向總統制,權責應由總統來完全擔負。如今在國民黨掌控立法院四分之三多數的情況下,馬英九總統卻還要退居第二線,明顯是推諉責任、破壞了基本的憲政運作。這對於口口聲聲要遵憲、行憲的馬英九而言,只能說是一大諷刺,也證明馬先生要逃避憲政責任以保護自我的心態。既然馬英九沒有意願或能力在體制內運作,這門課當然是不及格的。
百日難定江山 缺乏有力團隊
而由於總統的權勢若不把握則稍縱即逝,因此接下來的另一門成功領導必修課,就是「就任百日定江山」。馬英九上任至今已快兩個半月,離就任一百天也已經進入倒數計時,但由他的民意支持度快速下滑到廿七%來看,他注定已經失去穩固權力基礎與人民信賴的蜜月期。從這個發展來看,馬先生這門課當然是要被當掉的。
在可見的未來,馬政府要扭轉這個逆勢實在很難,因為他的另一門課也被當掉了,那就是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團隊」。由劉內閣上任以來的表現跟民眾的不滿意度來看,這當然是一個不及格的團隊,但這種施政無能的表現,主要癥結仍在於馬英九不夠格的領導力。過去的經驗證明,當馬英九擔任台北巿長時,北市府的螺絲就不斷鬆落,而如今馬英九當上總統,整個國家機器的螺絲自然也開始鬆了、掉了。在這樣的領導人跟團隊執政之下,危機絕不會是意外,荒腔走板的演出則會是常態。
最後,也是領導人最重要的一門課,就是要有傳承願景、激勵人民跟追隨的能力。很遺憾的,這也是馬先生表現最差、成績最低的一門課。到底馬先生要把台灣、要把人民帶向何處?還是要把台灣留在那虛無縹緲的所謂現狀?在這一點上,馬英九可以說是連兩蔣都不如,蔣介石可以嗆聲要反攻大陸,蔣經國可以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馬英九卻只能喃喃自語一個不知所云的「不統、不獨、不武」。
規劃國家願景 馬英九交白卷
所謂的「三不」,當然不是可以感動或者激勵人民的願景,那只是領導人逃避承諾願景的選舉語言、政治語彙。不想做「麻煩製造者」更不是願景,因為在追尋國家願景的道路上,遭遇別人的誤解、批判甚至攻擊,經常是必要付出的代價,這也是成功領導人的勇氣與智慧的展現。馬英九在這門課可以說是交了白卷,我們也毫無遲疑地將它打上零分。
所謂領導力,就是一種可以把願景加以實現的能力。回顧馬英九上台以來的表現,他不僅欠缺國家願景、更沒有執政能力,隨時有可能陷入治理危機當中。面對這樣不及格的領導人,如果只是讓執政黨陷入執政危機,那倒也無所謂,就只怕錯誤及無能的領導,會讓台灣一起陪葬下去。因此,為了捍衛台灣的生存、人民的生活,台灣人民可能要有所準備,採取具體行動讓馬英九看到、聽到,不是你來領導我們,而是人民來領導你。
(作者羅致政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星期專訪》陳美伶:馬政府「體制外決策」不算真執政
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接受本報專訪,強調新政府至今仍在進行體制外決策,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執政者。
(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鄒景雯/200808星期專訪 政治新聞20080811
中國國民黨執政兩個月,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將於十六日退休生效,她受訪時指出,不管誰執政,都要珍惜文官,尊重文官制度,才是一個民主的正常國家。她並透露,新政府至今仍在運用國民黨智庫進行體制外決策,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執政者。
克盡文官本分 調職意外無理
記者問:妳是非常專業的常任文官,這次提出退休令外界意外,在政黨輪替的這兩個月,行政院有沒有任何暗示?原因是什麼?
陳美伶答:事前完全沒有跡象,非常突然,那天是星期二,由於鳳凰颱風來襲,劉院長陪馬總統到花蓮巡視,回來後,院長就把我找去,開口第一句話就說要把我調整職務,前後他一共提出了兩個位子,我覺得很錯愕,因為他先說我很能幹,這兩個月幫忙很多,又說要調我的位子?因此我只說,能不能讓我考慮一下。
回到辦公室後,我就明確理解,我已經非走不可,沒有留的空間了!於是我打電話給我先生,告訴他,我乾脆退休好了。
第二天一早,我把退休申請送給秘書長,也寫了個條子給院長辦公室,告訴他我不適合新的職位。九點多,院長把我找去詢問原因,我告訴他,我期待用人、特別是文官,要有前瞻性,如要有異動,不要隨便找個空缺把人丟進去,否則將來會很難處理這些高官的去留問題。同時,我也認為,如果只是為了安撫,找個閒缺、沒事可做,只是讓人領薪水,這種事情我很不以為然。
星期四,有記者告訴我,秘書長已經對媒體證實我不想幹了,我想,既然你們都已經講了,那就沒有什麼好拖了,於是我從八月一日開始請休假,那天是星期五,近午十一點多,同事通知我,說院長已批准退休。
問:這件事從事發到確定只有四天時間,妳看到什麼?
陳:直到現在,我仍然十分好奇,究竟把我換掉的理由是什麼?我一直認為文官是絕對的中立與專業,尤其在政黨輪替的過程中,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必須協助新政府儘快過渡走到一個穩定的狀態,回想二千年時,當時劉玉山副秘書長也是做這樣的工作,其實他是輪替前一年才到行政院,所以我自認為,我有這樣的能耐可以把事情做好。
事實上,從三二二到行政團隊確定這段時間,我幫忙做了許多銜接的工作,譬如說,建議原來的秘書長要對新首長做簡報,因為當時很奇怪的是,總統府有交接小組,行政院卻沒有一個交接小組,而我認為文官必須中立,有義務協助其了解,第一次內閣研討會,也是我幫他們籌劃的。也許,他們認為我的階段性任務完成,他們已經上路,要用自己的人,這些我都可以尊重,我比較意外的是,他們並沒有給我一個很好的理由,是我有什麼地方得罪他們?或是我的顏色太明顯?他們沒有給我一個可以說服我離開這個位置的理由。
文官尊嚴蕩然 同僚私下抱屈
問:這不是一個個案,也更是一個制度問題,政務官隨時可以拎皮包走路,但文官是國家的基盤,妳的看法是?
陳:高階文官在五二○之後被調整,我並不是第一個,我想強調的是,不論誰執政,其與文官是密不可分的,真正所謂政府就是文官體制,政務官來來去去,文官才是穩定的力量,現在換人上來了,除非有重大錯誤,否則施政應該是延續的,不應是切割的,施政也不是你換人上來就一切從頭開始,況且這些年下來,台灣的主流價值,兩黨的差距並不大。
過去八年,難道沒有建立一些制度,這些制度是應該繼續延續下去的嗎?現在回頭去看,包括挑戰二○○八的一些計畫,蘇貞昌時候的五大套案,以及大投資、大溫暖,許多都值得做也正在做,可以微調,不應該歸零,或是非要與前政府去切割,這樣才不會讓文官體系錯亂,因為文官無論如何都在既有的制度、既有的規範下做事,不是為哪個政府,而是為國家與社會服務,若一政黨輪替,就說黨如何,這不是一個民主、正常國家的型態。
不管誰執政,都要珍惜文官,尊重文官制度。特別是我們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有個考試院,專門負責文官的考試與養成,這樣培養出來的文官,應該是國家的資產,不要把它變成負債。文官若像現在被詆毀、被貼標籤,那是非常可憐的。
問:馬先生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和解,但是上任至今,被外界說在政治追殺,妳認為這種氣氛有沒有蔓延到文官?
陳:我的例子是給文官體系一個很大的警示,我二十八年的年資,二十年在國民黨執政,八年在民進黨,我長期在法制部門服務,建立了自己的一些成果,沒想到民進黨沒懷疑我,卻是被國民黨懷疑,跟過我的同仁,為我抱屈,也有感慨。一個同事MAIL給我:「連自己對於未來的職場生涯都已經有不知為何而戰的沮喪,文官不該是抱著鐵飯碗的米蟲,更不該是跟著政治人物起舞的小丑,文官要有的是工作的尊嚴與成就感,如何領導常任文官為國效力,是政治人物治國能力的基本要件。」
甚至,有些同事不敢與我聯繫,怕被染上顏色,這種寒蟬效應,恐怕不是文明國家自豪的。
所謂的和解,我認為這是政治上的,他有沒有做到?我不予評論;至於與文官,則沒有和解的問題,應該把所有的文官,都納為自己的資源去好好運用,因為國民黨離開的這八年,國內的情況、國際的情勢,以及政府運作的機制上,與八年前已經有很大的落差,這些同仁有這八年的學習與成長,你八年後回來,難道不必了解他們希望這個國家應該怎麼做才好嗎?而不應該去猜忌這些文官。
基本上,我認為文官不需要和解,文官本來就會為政府效力。
智庫干涉決策 亂政令人憂心
問:五二○之前與之後,都是同一套文官,只是上層換了領導而已,為什麼外界看起來,好像以五二○為界,這個政府的表現好像判若兩人,甚至不如他們所鄙夷的前朝,這與運轉文官不當有沒有關係?
陳:以我的觀察,套句國民黨選舉的用語,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沒有準備好他們已經是執政者了!這兩個多月來,他們並沒有將所有的決策過程納入文官體系討論,他們還在運用智庫等外圍的力量,這是比較不適合的,因為這些文官才知道這八年做了什麼,我不否認現在提出一些方向都是非常好的,例如節能減碳,可是他們未必知道這八年已經做了哪些,這些計畫方案是不是應該拿來重新思考或如何。
這些都應該透過政府的體制,更有效的接合,而不是又回到智庫,去找自己喜歡的學者研究,這麼做,根本不是真正的執政者。
回想大投資大溫暖計畫,當時我們夜以繼日,不知開了多少次會,每一次會議都有詳細的紀錄,如果現在還用體制外做決策,你又沒有紀錄,文官全部在狀況外,可是文官卻要去分擔責任,因為文官是政府的一部份,因此,這兩個月如果做不好,你去問文官,文官會說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參與。這點是他們應該要趕快調整腳步的地方。
問:有沒有具體案例,是透過智庫在進行的?
陳:事實上,包括預算的討論、一些濟貧方案、兩岸鬆綁措施等,都有在智庫內討論。
馬缺法政專才 法制前景堪慮
問:我知道台灣法學會對妳的案子相當關切,與妳有一些討論,有沒有撞擊出一些想法?
陳:政黨輪替未來會很頻繁,法學會那邊是從法制、國家體制及公務員基本權益的保障上面,希望台灣能建立出穩定的文官體制,因此會跳脫個人案例,由學理方面來探討政黨輪替中的文官應有角色。這是制度面的、比較長遠的思考。
台灣法學會原本就有一個檢視新政府一百天施政的座談,這個月二十八日將舉辦第三場,會以政黨輪替與文官體制為題,當天會找一些學者與我們實務界的去發表意見。
人民不希望唱衰,希望他們做好,他們也有一些理念值得去落實,但台灣政黨的成熟度還是不夠,我想提醒兩點,第一點,在用人方面,國民黨長期以來都批評民進黨用人酬庸、看色彩等,我則期待國民黨要刮別人鬍子前,先刮好自己的!因為他們若干的人事安排與作業,與民進黨沒有兩樣。
第二點,現在內閣的組成裡面,絕大部分是學者,其次是市府團隊,還有一些社會形象人士,以及少數國民黨時代的文官,我不敢說他們能力不足,但綜觀來看,我覺得他們的行政歷練,以及對政府大機器的熟悉度、運作模式上面,還不是非常嫺熟。
另外,我特別擔心的是,他們的法政專才嚴重缺乏,民主國家所有政策的形成,涉及人民權利義務,必須以法制作為其堅強的基礎,過去國民黨批評民進黨學法的太多,甚至安上玩法罪名,但平心而論,過去八年許多主張,在司法的實務,包括大法官的解釋、法院的審判,被採納的比例相當高。例如,按捺指紋、NCC、三一九、公投法等,都做出有利判決。
同時,中央的法制,在過去八年有很長足的進步與變動,這是來自地方政府官員未必會了解的,如果缺乏這樣的人才,只有一些其他領域的學者,我很擔心會讓台灣的法制走回頭路。
馬政府對後奧運的中國發展太一廂情願了!
馬政府執政後施政無能,民怨沸騰,就職不及百日,本月便有三場龐大的街頭抗議活動陸續上演,對馬政府以鬆綁與西進為主軸的中國政策發出怒吼。但從北京奧運會上國共兩黨所營造的和樂融融景象,視北京為主場的態度看來,台灣人民生活的痛苦,主權的淪喪,以及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威脅,都未受到馬政府重視,顯然仍未在失控的中國政策上踩煞車,這一條西進、鬆綁的錯誤道路,馬政府仍執意繼續走下去。
坦言之,馬政府所推出的西進、鬆綁政策,經過二個多月的檢驗,已經證明徹底失敗。儘管如此,馬政府為何不願懸崖勒馬,及時回頭?從開放中國觀光客在人數與商機上,出現幾近十五倍以上的落差,但馬先生竟以中國舉辦奧運減少出國為由,辯稱奧運後中國觀光客就可逐漸增加,可見即使西進、鬆綁政策失敗的事實已擺在眼前,馬政府對中國的寄望仍未死心,仍把一切西進、鬆綁政策之發揮效果,寄託在奧運之後。吾人不得不指出,馬政府對奧運後中國發展的極度樂觀期待,與多數國際專家普遍認為京奧後中國經濟將走下坡,政治社會矛盾亦無法再掩蓋,必將爆發,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觀察,顯然南轅北轍。馬政府若不調整對中國一廂情願的期待與幻覺,台灣的處境將愈來愈險峻,岌岌可危。
馬政府上台後推出的多項西進鬆綁政策,主要在直航包機、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開放台商回台上市、中資來台投資股市、公共工程,以及十二吋晶圓的登陸等。這些政策有些甫推出即遭逢嚴重挫敗,如直航包機與中國觀光客來台,有些則尚未實施但已可論斷必然失敗,如十二吋晶圓、台商回台上市與中資來台上市等。直航包機與中國觀光客來台,是馬先生在國人眼前演出的一齣鬧劇。當初馬先生不論在競選時或當選後,一再對包機直航與中國觀光客來台畫大餅,特別是每天開放三千人次中國觀光客來台,可帶來六百億元商機,更證明只是胡亂吹噓的牛皮。據統計,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滿月,平均每天只有一百八十三位中國觀光客來台,而直航包機大都是台商在搭乘,這意味包機直航不僅未擴大台灣內需市場,帶來龐大商機,還提供便捷的交通往來,讓更多台灣人到中國消費。更嚴重的是,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已影響日本人來台觀光意願,使日客來台下降,台灣觀光業未蒙中國觀光客開放之利,反而蒙受排擠日本觀光客之弊,可謂得不償失。
至於台商若想回台上市,多是因為中、港股市重挫,籌資困難,才轉而想回到台灣上市。但台商回台上市,對台灣而言絕非利多,一則彼等在台籌資後,大抵匯往中國擴大投資,成為台資西流的另一個管道,再則,台商在中國的經營狀況,台灣主管單位無法查核,一旦財務作假,蓄意詐欺,勢必套牢散戶,掏空台灣,稍有不慎,便有引發金融風暴的可能。而中資來台投資股市,以當前中國股市慘跌情況而論,一般中國投資人已自身難保,如何再有餘錢投入台股。若是具有特定意圖的主權基金改頭換面進入台股,必然有所圖謀,一旦對台灣重要產業、企業進行惡意購併,使之掌控在中國手中,則台灣恐將淪為中國的經濟殖民地。至於十二吋晶圓開放登陸,一旦實現,以一座廠建造成本在千億元台幣之上,台灣資金必然枯竭,加上十二吋晶圓登陸後,台灣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以及最具競爭優勢與核心價值的晶圓代工業,等於直接奉送給敵國,面臨自我瓦解的命運。
執政至今,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幾已全面崩盤,然則危機中亦潛伏轉機,幸運的是,馬先生才執政不久,若是有心要改,仍來得及修正此一致命的路線,挽救台灣於危亡之際。但令人憂心的是,馬先生似乎對奧運後中國的發展仍存有憧憬,認為奧運後中國會更好,而台灣受惠於此,也會馬上漸漸好。一旦如此思考,馬先生便可能愈陷愈深,為了交換中國開放更多觀光客來台,對台灣的主權、國格與權益會作何讓步,令人思之不寒而慄。因此,馬政府若具有道德勇氣,便是承認西進、鬆綁政策的失敗,向人民道歉,不再寄希望於中國觀光客、中資,並改善投資環境,讓產業回流,並在台灣生根、深耕,才是台灣真正的救贖之道。
馬:經濟差人民失望 政府貪人民絕望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董介白/台北報導】 2008.08.11 03:02 pm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2008年台灣國際廉政研討會開幕典禮,強調人民的信賴是政府最重要的資產,而貪腐就是最強烈的腐蝕劑。
記者高彬原/攝影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法務部廉政研討會,意有所指表示,人民面對政府經濟表現不佳,因為有些因素不是政府能控制,人民也許會失望,但不會絕望,如果這時政府出現貪腐情事,人民將會絕望。不過當媒體追問法務部剛頒佈的廉政規範,立刻發生農委會擬送水果籃違反規定,是否規範過於嚴苛?馬總統卻未表達任何意見。
法務部今明兩天舉辦「2008年台灣國際廉政研討會」,擴大邀請多個國家參加,馬總統在應邀開幕致詞時強調,新政府一上任面臨挑戰非常多,包括經濟上的不景氣、物價高漲,都使得人民心情焦慮、很鬱悶,就是這時候政府更要注意,在貪腐議題上不能出現任何懈怠,因為人民的信賴是政府最重要的資產,而貪腐就是最強烈的腐蝕劑。
馬總統在致詞中也一再強調,促廉反貪除了社會要有共識,首重政府領導人、部會首長的決心,首長若能以身作則且雷厲風行,風氣自然會變好。馬總統說,行政院在8月1日開始實施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面對有契約、補助、或監督等利害關係者,對方請客、吃飯或送禮,公務人員都不能接受,不過對於社會正常禮俗所容許的來往,只要在一年當中不超過一定金額、不構成不當餽贈即可。
不過,新政府的廉政規範一上路立刻出現問題,行政院農委會成了第一個踢到鐵板的部會,原本為促銷台灣水果、擬贈送各部會的水果禮盒被法務部認定違反「超過500元」的規定,究竟這是否屬於社會正常禮俗所容許?500元上限是否規範太過嚴苛?馬總統在離場前遭到媒體追問,不過他不發一語,並未表達任何看法。
馬英九表示,政府的廉政和國家的競爭力具有絕對的正相關,過去,台灣最好的成績是排名25,但去年則落後到第35名,在亞洲的排名,落後於新加坡、香港、日本、南韓及馬來西亞之後,顯示台灣的廉政仍有待積極加強。
【2008/08/11 聯合晚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