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ste.plurk.com/show/152443/(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研究報告摘要說明)
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研究報告摘要說明
2009-10-13| 編輯:enablesite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南開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聯合研究組
當前,兩岸關係在和平發展軌道上又取得積極進展,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特別是區域經濟合作趨勢不斷加強的大背景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加快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有利於在現有基礎上迅速、全面地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有利於在世界經濟中更加有效地配置兩岸經濟資源,有利於兩岸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不良因素的挑戰。為了量化評估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對大陸經濟的影響,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南開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聯合研究組運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以下簡稱CGE)進行了模擬分析,並提出了有關建議。
一、兩岸經濟合作現狀分析
從兩岸經濟合作規模看,2008年兩岸貿易規模達到1292.2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出口額為258.8億美元,大陸自台進口額達到1033.4億美元。台灣已經成為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第九大出口市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大陸則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截至目前,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7.9萬個,累計實際吸收台灣直接投資488億美元,台灣是大陸第五大境外投資來源地。
從兩岸貿易結構來看,大陸台資企業從事的加工貿易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兩岸貿易結構。兩岸約一半的貿易是由大陸台資企業引致的,台灣是大陸台資企業最重要的原材料、中間品的上游供應地。大陸對台出口最多的幾類產品依次是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基礎金屬、化工產品、其他製成品(羽毛、陶瓷、珍珠等);自台進口前幾類產品依次是電子產品、其他製成品(羽毛、陶瓷、珍珠等)、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基礎金屬。
目前,大陸對台灣地區商品全面開放,但台灣方面卻未履行加入世貿組織(以下簡稱WTO)時的承諾,仍禁止大陸2194種商品輸入島內,佔台灣全部進口商品總數的20.3%,其中包括農產品834種,工業品1360種。由於這些不合理限制,影響了兩岸貿易的正常進行,不利於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入開展。
二、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對大陸經濟的影響評估
為較為科學、客觀地評估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對大陸經濟的影響,聯合研究組根據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情況以及周邊區域經濟合作的現況設定了模型的假設前提,即在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分別與東盟建立自貿區,實現產品零關稅基礎上(簡稱三個「10+1」),按照兩岸貿易自由化程度由高到低,設置了4種方案,以此評估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對大陸經濟各項指標的影響(見下表)。
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對大陸經濟影響
指 標 | 方案1 | 方案2 | 方案3 | 方案4 |
GDP(%) | 0.63 | 0.63 | 0.67 | 0.67 |
福利(百萬美元) | 9007.5 | 9038.5 | 9277.93 | 9282.69 |
貿易餘額(百萬美元) | 6145.75 | 6117.5 | 5900.32 | 5897 |
貿易條件(%) | 0.69 | 0.68 | 0.63 | 0.63 |
(一)對大陸經濟指標的影響
評判雙邊關稅減讓或貿易自由化對各經濟體的影響,通常綜合下面幾個指標作為主要判斷標準,即雙邊關稅減讓和經濟合作對各方福利水平的影響,對各方實際GDP的影響,對各方進出口貿易的影響,以及對具體行業產出、進出口等方面的影響。
具體來看,關稅減讓對大陸的GDP增長具有正面影響,增長率將提高0.63-0.67個百分點,其中包含了三個10+1的影響,特別是大陸與東盟自由貿易協議所獲得的收益。如果扣除掉這些因素的影響,只考慮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對大陸經濟的影響,大陸GDP增長率將提高0.36-0.4個百分點。
在幾個模擬方案中,大陸福利水平均有所提升,約在90億美元至93億美元。
隨著兩岸間投資及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亦將帶動大陸就業率增長。
兩岸關稅減讓和貿易障礙的消除將有效促進大陸對外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大陸進口、出口也將可能獲得增長。更重要的是,兩岸貿易自由化也將極大地促進了兩岸之間的貿易發展,在方案1中,兩岸間22類商品的貿易額均有所增長。其中,大陸對台出口增長較快的商品是穀物、紡織品、動物及動物製品、基礎金屬、汽車及配件;自台進口增長較快的商品是穀物、服裝鞋類、皮革製品、汽車及配件、動物及動物製品。
在幾個模擬方案中,大陸貿易條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二)對大陸產業部門的影響
通常情況,自由化程度越高,越有利於整體經濟和福利增長,但對各產業部門而言,受益和受損程度會有所不同。在自由化程度最高的方案1中,兩岸關稅減讓對大陸各產業產出的影響都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大陸經濟規模較大,對台出口占大陸總出口的比重較低。
從具體產業看,大陸22個產業部門中,兩岸貿易自由化將提高13個產業的產出水平,其中電子產品、基礎金屬、汽車及配件、其他交通工具(鐵路機車、航天器、船舶等)、其他農產品等行業是產出增幅前五位,分別增長7.14%、4.44%、3.56%、1.85%、1.37%。
其他9個行業的產出將小幅下降,食品、紡織品、紙製品和印刷品、化工、林產品等產業產出降幅均在1%以內。而其他製成品(羽毛、陶瓷、珍珠等)、木製品、服裝鞋類、皮革製品四個產業產出降幅在1%-3%之間。
(三)研究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在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加深的大背景下,兩岸通過商簽經濟合作協議,逐步消除貿易壁壘,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將使兩岸合理配置資源,充分發揮效益,將有利於拓展兩岸經濟合作領域,擴大兩岸經濟合作規模,深化合作層次,加速兩岸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發展,對大陸經濟貿易增長有著積極影響。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大陸某些產業會因資源在產業間的重新配置而受到一些影響,這需要通過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來促進發展,降低不利影響。需要說明的是,CGE模型模擬的結果主要是得出一種指向性的結論,與未來實際發生的情況會有所差異。
三、有關建議
(一)逐步有序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兩岸經濟合作協議未來涉及內容必然會比較廣泛,也涉及兩岸各個產業的發展,恐難在短時期內全部達成共識,可以本著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協商就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等內容先達成總體性的框架安排,再逐步協商各個單項議題。對於雙方關心的需要盡快減稅或開放的少數商品和少數服務行業,「早期收穫」應是一個可行途徑。
(二)盡快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兩岸經濟關係雖然合作規模很大,但仍有一些基本的經貿往來還不能正常進行,比如大陸部分商品輸台受限、赴台投資受限,台灣不開放高端產業到大陸投資等等。這種限制不僅阻礙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擴大和深化,也不利於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順利推進。兩岸均為WTO成員,理應給予相互平等的待遇,消除歧視性限制,這應通過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加以實現。
(三)兼顧雙方利益,實現互利共贏。為了照顧台灣同胞的利益,大陸2005年以來單方面出台了幾十項惠台政策措施,今年大陸又通過對台採購等多項措施,支持台灣相關產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根據以往的慣例,兩個經濟體的經濟合作協議應以相互給惠、實現雙贏為原則。在今後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商談中,也應兼顧雙方的利益,爭取共贏的局面,才會更加有利於兩岸的經濟發展和合作。實際中,由於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大陸平均關稅水平高於台灣,部分產業發展水平也較低,在兩岸經貿自由化進程中,大陸將承擔更大的降稅壓力,將面臨一定的衝擊。上述模型評估也反映了這方面的問題。還有企業反映,台灣是一高度開放經濟體,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後,若有第三地貨物或服務借此通過台灣進入大陸,可能會對大陸業界產生不利影響。希望台灣產業界也充分考慮大陸方面的訴求,才能更有利於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推進。
(四)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加強產業合作是兩岸產業界的共同呼聲。在兩岸經濟合作協議框架下,建立起兩岸產業合作機制,共同制定產業合作總體目標、重點產業合作內容,並分階段加以實施,應是兩岸產業合作的重要模式。
從根爛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