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25 13:57:22| 人氣2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對民視大河劇浪淘沙的建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台語劇的問題已經很多人討論了。
很多網友認為只要有人推出所謂本土歷史劇,就會覺得很好,對於其細緻內容由於不是
專門研究,導致很容易全盤肯定。

當然有這類臺灣歷史劇這是很好的開始。我先說我是歷史所的博士班學生,我曾經寫文章給民視的浪淘沙製作單位,提供歷史考證上的問題。他們有所回應,回說由於他們重視的是歷史氛圍的描寫(粗筆),至於細筆,即歷史考證的細節就很難兼顧了。

但我以下給他們的建議,問題頗大,我現在給各位扁版上關心臺灣文化的朋友一同
參考,以下部分除以對民視的建議口吻之外,也加上一些補述是關於這星期播出兩集的內容。

以下是以對民視製作單位的口吻所寫
----------------------------------
首先,還是要肯定製作單位想拍好戲的用意,事實上就戲劇張力及拍攝技巧的用心而言,相當動人也相當純熟,以這樣的製作成本實屬可貴。之前似乎有一個朋友以比較刻薄的方式來數落這齣戲劇,其實有點不夠厚道,即使他的某些建議是對的,但由於流於謾罵,使得貴單位某些工作人員反彈。所以筆者是站在好還要更好的情形下,給貴單位一些誠摯的建議,還請貴單位參考。

我從第一集到現在這一集都有看。看第一集時看到一些歷史考證的問題,雖說這是戲劇,但由於民視在廣告時宣傳這是臺灣第一齣大河連續劇,我對大河劇的想像是從日本人拍的歷史大河劇而來,他們的製作成本很高昂,這點當然不能拿來跟臺灣的製作成本相提,不過我想一些基本的考證也許是必要的。

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1895年的辮子問題,基本上製作單位也提及他們的掙扎及考量。我個人認為即使是只有一集,最好還是忠於當時的時空背景。又至於有位工作人員舉他家老照片的例子認為當時的綁辮子的比例不高等等,一方面有些孤證不立,另方面,劇中雅信的阿公算是新竹的士紳地主階級,這些人在清代後期跟官方的關係頗為密切,如果說連他們也沒有綁辮子,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又如果看一些日本時代初期的照片,連苦力都有綁辮子(這些可以參考日本時代初期的臺灣慣習記事雜誌)....貴單位認為頭套有些假,我認為寧可看來有些假,也好夠根本沒綁辮子好些。也許貴單位可以在下集播出後作個聲明,說第一集為什麼沒綁辮子的考量,也不虧為媒體扮演教育意義的好示範。

其次,是明治二十八年左右,日本陸軍軍人的制服問題。貴單位在第一集中出現的日本軍人制服,很明顯是1930年代昭和時期才出現的制服及綁腿。這點有照片為證,請參考:李淑惠等編輯,《黃虎旗的故事--臺灣民主國文物圖錄》(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2),頁126。關於詳細的明治28年日本軍人服裝圖片,可以參考日本賣日本戰前軍服的網站:
http://www.nakatashoten.com/indexmenu.html
這個網站的日本陸軍軍裝服裝品部分的第1頁(編號N1),及第七頁(編號N257,258),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補述:我去書店看到浪淘沙製作單位出的劇照書,竟然一頁是第一集中(講1895年的日軍)錯誤的二次大戰日軍衣服,另一頁諷刺的就是日本人當時留下了攻台圖片,明顯就是以黑色系陸軍服為主...。關於製作成本,我是不知道要多少錢,如果依照日本人自己在賣軍裝店來說,那一套大概要日幣22500元(台幣:6500元)。本片一集製作費200萬左右的樣子。如果自己請人製作戲服(如同本片中其他復古服裝),當更為便宜才對......

第三是關於第一集中台籍翻譯的問題,當時(1895年)日人入台時,需要有人翻譯,而臺灣人會日文的很少,會官話的有之,所以常是雙重翻譯的過程:有兩個翻譯,一個是臺灣人,會官話及台語,一個是日本人會日語及官話。翻譯時,就需要透過日語翻成官話,再翻成台語的雙重翻譯,日語叫做複翻譯,可以參見:山根勇藏,〈複翻譯〉,《臺灣民族性百談》(臺北:南天書局複刻本,1930出版,1995複印)。

既然已經拍了,我也建議製作單位有勇於從善如流及認錯的勇氣,可以製作一個幕後花絮,將此問題跟辮子的問題一起說明。

再來是第四集的下集預告,預告第五集當雅信向母親說要去當女醫生時,雅信母親說:要當醫生,連日本人都沒辦法了,哪輪得到臺灣人。關於這一點,宜改作連日本女人都沒辦法了,哪輪得到臺灣女人。因為日本時代早期,總督府在臺灣所建的較上級學校,是以總督府醫學校及師範學校(前身為國語學校)這兩個學校是因為日本人的實際需要,臺灣的衛生早期不好,日本人為了改善衛生(當然也是為了日人自己)需要大量的醫學人員,所以才設醫學校,而師範學校則是為了設立公學校需要師資,如果殖民地人民沒有受基本的語言教育,則 日本的統治很難圓滑。到了後來臺灣人赴日本本國求學者則有許多選擇就讀法律,而當辯護士(今律師)。在殖民地,不管是南美或其他印度等,基本上殖民地人民選擇受教及職業時,多選擇醫生,律師等實學為主(醫生地位更高)的職業,或者是相對收入穩定的教職,影響所及到今天的臺灣社會也是一樣。日本時代,臺灣籍出身的醫生可說是佔相當多數,成為社會的重要中產階級的一群。這點已無庸置疑,相關研究相當多,可參考吳文星教授及陳君愷教授的相關研究。第五集即將播出的內容,也許會惹人誤
會。這點是小問題。

補述語言問題:第五及六集中,我看到從八歲開始就跟日本的巡查先生朝夕相處在一起,為什麼小孩時日文流利,到了14歲的雅信時,竟然有一整段跟菊池先生的對話時,竟然宛如翻譯機的聲音如此生澀,就我這個日文還算可以的人聽來,真的是很不可思議,導演應當要求日文嚴格一些才好。

又,有一句雅信的台詞(就是銀姑娘送雅信楓葉時),日文說URESHII,應該翻作好高興,字幕卻打出好漂亮,似乎有點錯。

還有,我們可以發現,由於場景有些在中國拍攝,臨時演員中有些是中國閩南人,中國的閩南話跟臺灣人的HOLO台語有些不同(不管是以臺灣的漳州或泉州音)都是一樣,這部份也許需要再進一步考證。

不過有一個部分還蠻有趣的,不知是刻意考證還是偶然造成,就是他們對火雞的叫法好像是叫:he-koe,這應該是泉州音,我的話就會稱hoe-ke,這個應該是漳州音。不過這個也許對台語有研究的朋友來提供意見。



最後是一點小小的建議,就是這齣戲或許可以仿效日本大和連續劇,在劇末播出幾分鐘本集中出現的相關場景及背景,以我所知這齣戲劇是在描寫臺灣第一位女醫生蔡阿信女士的故事,日本大河劇都會在劇末介紹該集中出現歷史的場景(這個前幾集在中國拍的部分,不過很多其實在講臺灣淡水,我們也許可以介紹現在這些淡水艋舺的歷史景點),還提供如何前往的方式。這樣或許可以結合臺灣的地方深度旅遊,可以讓該劇更有教育意義。

台長: inosen
人氣(2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