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拿到《作文老師備忘錄》這本書的時候,冒出的念頭是:這是傳授作文老師的「技術教法」嗎?裡面應該會寫如何教學生「內容」、「結構」、「修辭」,還有老師如何讓學生作文拿高分?
翻閱後,愈看愈入迷!秋芳老師從「快樂的作文老師」把我帶入「喜歡文學」的世界,這些前提都要有可愛的孩子相伴,讓教學的世界更美麗。
攤開報紙頭條,發現現在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提早讓年幼的孩子去學「瞬間記憶法」、「觀察力訓練」。幼兒教育系的副教授林佩蓉建議,不要對孩子「過度安排」,給孩子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這樣才能自由發展多元智能。
孩子從小到大各有各的「發展階段」,假使我們用大人的視角「訓練」他們對所有的事情做下判斷,便會抹殺他們充滿創意的腦袋。像是我們帶孩子去動物園,看到馬來膜,為了訓練孩子「瞬間記憶法」而不斷告訴孩子:「這叫『馬來膜』,你要背起來。」孩子心裡可能在想:「這不是穿白色衣服的河馬嗎?」
創作坊基礎班的孩子停留在真實與虛構交錯的模糊地帶。如果孩子在課堂中滾來滾去影響其他同學的上課秩序,我們可以笑咪咪的說:「你要小心,等一下滾到老鼠挖的地洞裡面就找不到你了。」讓孩子進入虛擬的故事裡面,沒有被人刺傷的錯愕。
等孩子慢慢長大,理性的思維增加,對於以前所寫過的東西會覺得「幼稚」,當然也忍不住覺得好笑。這種好笑的感覺就是寫作最美麗的精華,可以讓「回不到過去的人」拾起記憶,咀嚼童年無憂無慮、充滿創意的過程。像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寫〈我擔心〉:「呼呼呼!我好擔心犀牛被老虎吃掉喔!因為老虎的柵欄剛好就在犀牛旁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對於〈白色〉的聯想:「我是白白的橡皮擦,一開始我的小主人沒用我時,我還是全新的,但只要開始用我,我就得被關在黑漆漆的鉛筆盒裡......」長大的孩子對於「我擔心」的事情放在功課、成績上面;對於「白色」聯想到白雲、牆壁。回首過往的作文,彷如童話,恍然發現:原來自己有那麼可愛的幻想!
當我們要求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孩子一一完成,我們會鼓勵說:「你好優秀喔!好棒喔!」那麼,不斷做錯的孩子呢?相信許多父母會盡最大的心力陪著孩子彌補錯誤,希望孩子走上自己規劃的藍圖。父母認為自己給孩子的東西「一定是最好」,為了避免孩子遭遇社會上的挫折,所以拼命灌輸孩子「正確的教育」。
看著孩子如「自己的願」考上最好的大學、找到最好的工作,然後組成最好的家庭.......然後的然後,孩子畫下完美的一生。這麼說或許很誇張,但是多少父母這麼殷切期盼!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有聽到他們「反抗的聲音」嗎?有的孩子會抱怨功課太多、完全沒有假日,父母的一句話:「你這麼不認真,將來怎麼考上好高中、好大學!」日復一日,孩子變得沉默,父母開始傷腦筋:「為什麼我的孩子都不跟我說發生了什麼事?」孩子不是不想說,是父母遠遠的把孩子隔離門外。
高高在上的我們可以蹲下身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在父親面前保持沉默的孩子告訴我:「爸爸每次都一直唸我,我想做什麼他都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憂鬱的說:「我完全搞不清楚他在幹什麼!只會每天給我做壞事!」親子關係降至冰點,但是絕對不能放棄上天賜予的親情。我相信,這父親非常愛他的孩子,當然孩子亦是,只是兩個人少了「溫暖的關懷語」;父親如果把「你怎麼每次都犯錯」改為「你可以做得更好」,我深信時間會改變一切,敏感的孩子會感受得到父親「意外的變化」,親子關係無形之中感受到溫暖的風。
作文的教學根基在「人格教育」上面,要孩子寫一篇〈怎樣有好品格〉、〈尊重別人〉的文章,如果我做不到,難以把孩子帶入「真實的情感」,遑論要孩子做出判斷。《作文老師備忘錄》是我的好朋友,讓我時時刻刻自我省思:「我真的有在做嗎?」老師的一言一行是孩子眼中的「立體黑板」,無形當中,孩子會深刻的記在腦海裡面,不論是老師的笑容、責備、淚水、一句關懷.......所以孟子說:「教者必以正。」老師和家長才是孩子們最重要的教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