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兒時,長輩們總是會帶著我們來到廟口前,一大早先打打羽球,而
後在廟口前下棋,聊天,兒時的我們這些孩子便除了看著大人們下棋跟聊天,
其實更一一等候今日在廟口前又會表演點什麼戲曲,果不其然,有時是
歌仔戲、有時是布袋戲、有時則放電影,旁邊也傳來陣陣的烤黑輪與烤香腸
的香味。
附近總是有好多小吃等著饕客上門,還有不停叫賣吧噗的雞蛋冰,
彈珠汽水,還有糖葫蘆、棉花糖、茶葉蛋等等!記得第一次還吃到茶葉蛋是
用鵝蛋跟鴕鳥蛋,真的好大,然而它的味道對我而言很不習慣與喜歡,因此
吃上一口便給家人吃;滿心期待的戲曲我想是當時兒時的我們最棒的回憶,
因為每次只要看完,回家又跟著哥哥們開著電視繼續看史艷文布袋戲,
,而一空檔或者做其他事,或洗澡,洗碗,也會總唱著裡面的歌曲,例如苦海女神龍,還有粉紅色腰帶等等,晚上則跟著全家接著看楊麗花歌仔戲,還有八點檔劇,整天幾乎就成戲迷似,除了期待就是等待接下來會有什麼劇情了呢?
因此第三本想分享的繪本好書,便是與戲曲有關,讓妃妃我為您介紹這本
好書吧!
書名:上戲囉!
出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這是一本介紹布袋戲的書,布袋戲是台灣許多人的共同記憶,豐富的口白、
靈活的手技、精緻的雕刻、細膩的縫繡手藝,使布袋戲成為最生動的台灣
符號。
陳錫煌是台灣當代的布袋戲大師,極具創新精神,不僅改良戲偶製作,
讓表演更逼真,而且不斷編寫新劇本,給予觀眾全新的戲劇體驗。
他集操偶、編劇、戲偶工藝製作於一身。
是台灣唯一擁有國家級「傳統藝術」與「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雙指定的藝師!
本書透過孩子的眼睛與角度,跟著陳錫煌爺爺一步步,從戲偶盔帽製作、
戲偶操作、到表演所有的準備,進入現代的布袋戲之旅。
從每一分用心,每一寸功夫,體會一代藝師對藝術的熱情與執著。
現在讓我們一同進入上戲囉-這本戲曲的故事吧!
故事內文局部賞析:
一天,小莉經過一棟老房子,忽然聽見院子裡傳出樂器和說話聲音,小莉
好奇的走進去,發現在院子裡搭了個戲臺,旁邊的布告牌貼著「陳錫煌
傳統掌中劇團:西遊記」,戲臺上孫悟空正在跟於將軍打架。
戲台上蝦兵蟹將打不過孫悟空,龍王只好拿出一枝小木棍,說:「這是我
們的鎮海之寶,送給大聖當武器。」
孫悟空拿起金箍棒,高興翻了個跟斗。「這個棍子可大可小,實在不
錯,就叫它如意金箍棒吧!」
孫悟空說著,揮舞起金箍棒………沒想到揮得太用力,金箍棒竟然從手
中飛了出去,掉到戲台下,可是大家都沒注意,等戲演完,小莉在戲臺下發現
一枝小小木棍,就把它帶回家。
那天晚上,小莉做了一個夢,夢見孫悟空來找她。
孫悟空說:「請問你有看見我的金箍棒嗎?」
小莉說:「我昨天看布袋戲時,撿到一枝小木棒,原來是妳的金箍棒啊!」
孫悟空說:「你昨天看戲的地方叫老師府,是陳錫煌爺爺的家,你把
金箍棒還給他吧!」
小莉問:「陳錫煌是誰?」
「他是布袋戲大師,有得過許多獎喲!他家有很多戲偶和武器,很有趣呢?
你要不要去看看呀!」孫悟空朝小莉眨眨眼。
★「老師府」是由兩座四合院組成,它其實是直轄市定古蹟「陳悅記祖宅」
的另一個名子。
房子的第二主人陳維英,是一百五十多年前,台北大龍峒的學者。他花了
很多心力在教育上,曾在明志(新竹)、仰山(宜蘭)、學海(艋舺)等書院
教書,當時北台灣許多讀書人,都是陳維英的學生,因此被尊稱為「陳老師」
,「陳悅記祖宅」也就自然被稱為「老師府」。布袋戲大師陳錫煌,正是陳維
英的後代,到現在還住在裏頭。
第二天,小莉拿著金箍棒到老師府,看到一位老先生。
小莉拿出金箍棒,說:「陳錫煌爺爺,您好!我昨天來這裡看-西遊記,
在戲台下撿到這枝小木棍。」
陳錫煌說:「真是太感謝你了,我剛剛發現孫悟空的金箍棒不見了,正打算
再做一枝哩。你要不要進來看我怎麼做金箍棒?」
小莉走進房間看見各式各樣的武器。
陳錫煌說:「我出現在布袋戲世家,爸爸是布袋戲的名師李天祿。
從十三歲起我就跟著父親演戲,後來學做戲偶和道具盔帽。一晃都七十幾年
啦!」
小莉好奇的觀看四周,發現桌上擺著一隻漂亮的馬偶。「這也是您做的嗎?」
陳錫煌拿起馬偶說:「是呀!你看,它會活起來喲!」他把手放進馬偶
裡輕輕的前後搖動。
「哇!好像真的馬在動!」小莉開心的大喊。陳錫煌得意的說:「我常想,
要怎麼讓傳統的東西更好,而不是一味的依照傳統!譬如這匹馬,以前的做法
只是用木頭做脖子,純粹靠操偶師讓它前後移動,我卻改用彈簧來做脖子,
使它動起來更逼真!不過製作過程複雜,我很怕過不久,全世界沒幾個人
會做了!」
小莉說:「我想學,您可以教我嗎?」
陳錫煌說:「我常說,「任何人只要肯學,我都肯教。」因此我在台北
偶戲館開班,教小朋友縫衣服、帽子和操作人偶,好把盔帽道具的製作技藝
傳承下去。歡迎你來玩!」
星期六,小莉到台北偶戲館,看到陳錫煌爺爺正在教小朋友縫帽子。
陳錫煌說:「現在大家學的只是盔帽的基本款。依照版型剪裁,貼在布上
,前端剪開,兩邊交疊黏合就可以了。」
「上台演戲時,主角戴的帽子也這麼簡單?」小莉問。
陳錫煌搖搖頭說:「我們要決定好有那些角色上場,再根據那個角色來
設計帽子的款式!每項都不一樣呢?」
陳錫煌說:「有了帽子,再來看衣服。戲偶的衣服和人的衣服剪裁方式
是一樣的,只是刺繡要花很多時間。有時,一件精細的龍袍或者戰甲從刺繡
到縫製完成,需要一個月呢?」
「哇!要這麼久啊!」小莉驚訝的說。
陳錫煌說:「戲偶好不好看,除了看衣服、帽子的精美繡工,
身架也很重要!比方說出眼前,將武將衣服肩膀處,稍微捏挺一點,
看起來比較有架式!」
「只要捏一捏,戲偶的肩膀就會出現嗎?」小莉疑惑的問
「當然那只是輔助,戲偶的肩膀,主要還是靠手指頭關節去撐起來囉!」
陳錫煌笑著回答。
小莉問:「好有趣呀!可以請您教我怎麼用手眼戲嗎?」
陳錫煌拿起練習用的戲偶說:「你以前有沒有玩過手偶呢?」
「有啊!我最喜歡和朋友用手偶互相說話了!」小莉說
「用布袋戲偶演戲,就跟你玩手偶有點像!你看,戲偶頭是中空的,
把食指頂進去,操控戲偶的頭,拇指和其他三指放進兩邊衣袖,操控手的
動作。指頭動一動,人偶就動起來啦!」
陳錫煌一邊操作著戲偶,一邊說:「不過沒有動作的話,看起來很無聊。
所以說臺詞時,我們會揮動戲偶的手,或者讓偶頭動一下。就跟我們聊天
時,會比手畫腳一樣!」
陳錫煌波動戲偶的腳說:「也不能只是站著說話,戲偶必須能夠走路,
看到這裡,是不是對戲偶有了更多興趣與了解了呢?
這本繪本充分解說了戲偶的誕生與活耀,真的值得您觀看的一本好書,
有時民俗文化若無傳承真的會消失,若真消失不但會影響城市的日後
走向,因此時需有人能將此好好分享與傳承,您認為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