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的好書分享的第二本書,書名是吉貝耍夜祭;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816619/)
這本繪本也是風俗故事,而裡面吉貝耍是什麼呢?
吉貝耍是指西拉雅的吉貝耍,台灣最早居住的民族據說是南島語族,
起初部落只有「社」的概念。
清朝統治期間,台灣原住民依照教化程度,區分為「生番」與「熟番」。
直到日本治理台灣後,原住民才依照地理環境區分為「高砂族」及「平埔族」。
台南、高雄、屏東地區的「平埔族」為西拉雅與洪雅族,其中,西拉雅族
又分西拉雅、大武壟、馬卡道族。
西拉雅多分佈台南平原,大武壟分布在台南,高雅靠山地帶,馬卡道族
分布於高雄、屏東地區,而台南地區的洪雅族則分布於台南東山、白河一帶。
西拉雅族最大目前族群,包含蕭壟社、麻豆社、新港社、目加溜灣社
四大族群。蕭壟社群分布在現今學甲、北門、將軍、七股、西港、佳里區域
、麻豆社群範圍在現今新營、官田、六甲、下營、麻豆區域;新港社為現今
左鎮、山上、新化、新市、龍崎、安康、關廟、仁德、歸仁區域;
目加溜灣社範圍為現今大內、安定、善化區域。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828032/)
清乾隆56年(西元1791年)台灣實施「番屯政策」,原居住在蕭壟社(今台南佳里區)的社民遷居到現在的台南東山區東河村吉貝耍部落
屯守,再加上鄰近的大武壟社民、麻豆社民、原多囉嘓社民
(今台南東山區,屬洪雅族)的遷入,吉貝耍便成了以蕭壟社民為主的部落。
吉貝耍在西雅圖族語為KabuaSua,意思是「木棉的部落」。
以前,吉貝耍四處都看得見木棉樹,族人會採集木棉作為枕頭,棉被的
填充物,甚至販賣木棉給日本商社。
西拉雅吉貝耍的信仰:
西拉雅族是信仰祖靈的民族,在西拉雅語Alid是祖靈的意思。後來
受到漢人崇拜祖先的影響,有了「阿立祖」的稱呼。然而「阿立祖」
並非單一神靈的指稱。而是祖靈的統稱。西拉雅人平常以壺、罐、瓶、甕
等器皿成水於內,置於地上或者桌上祭祀。然而,吉貝耍人拜的並不是
「壺、矸」,而是壺中具有神靈之力的「向水」。
現在西拉雅各部落對Alid的稱法各不相同,原蕭壟社地區及麻豆社
稱呼為「阿立祖」;目加溜灣社、大武壟社群稱呼為「太祖」;新港社稱呼為
「太祖媽」;而吉貝耍則稱為「阿立母」是屬於西拉雅族蕭壟社所傳承的
文化傳統。
西拉雅族屬母系社會。一直以來部落裡重要的神職人員是由女祭司
「尪姨」擔任,負責主導傳統祭典的進行,也作為與祖靈溝通的橋樑
,而男祭司則輔佐尪姨的角色。尪姨在西拉雅族中擁有神聖崇高的
地位,然而,民國90年吉貝耍最後一位尪姨「李仁記」辭世後,現今
仍未出現由祖靈阿立母欽點的尪姨,因此十幾年來祭典都是由
男祭司「施加伴頭」(SigaBuatau)擔綱。
吉貝耍夜祭:
每年農曆九月四日深夜至初五下午,是吉貝耍部落一年一度的盛事,主要
有「夜祭」及「哮海」兩項祭儀。
早期的吉貝耍也記,是族人們慶祝豐收的時刻。然而,在歷經幾百年文化
融合,以及社會型態改變一下,夜祭已逐漸轉為神聖莊嚴的祭典。他的意義
在於答謝祖靈一年來的庇佑與照顧,因此也被稱為「還願祭」。
吉貝耍的居民,如果在過去一年中,曾向阿立母祈求且願望實現,就必須
在夜祭這天,獻上全豬還願,作為答謝。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883422/)
吉貝耍夜祭在農曆九月四日深夜11點開始,尪姨或施加伴頭會先在
大公廨向祖靈進行三向禮,告知阿立母儀式即將開始。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1012132/)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1016631/)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1024215/)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18339/)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846759/)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851786/)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858427/)
接著進行「餵酒點豬」的儀式。祭司會一一往豬隻口中餵酒,象徵此豬隻已被
祖靈所點用。祭典人員會立刻在豬體上覆蓋白布,此儀式為「覆布禮」,用意
在於防止其他鬼魂搶食獻給祖靈的供品。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894632/)
從獻豬到「點收」這段期間,還願的家族代表需每隔15分鐘斟酒一次。
5次敬酒結束後,由祭司擲筊請示尪祖、阿立母是否接受族人的祭品。
若阿立母應允則進行「點收」。點收時祭司會在每隻還願豬身上,以刀子
象徵性割劃,再由祭典人員協同「翻豬」。待所有還願豬都以翻轉完畢,整個
拜豬儀式也順利落幕,祭典人員會將豬隻逐一撤離公廨。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02469/)
獻豬還願儀式後,婦女們會盛裝打扮,跳舞吟唱「牽曲」,向神靈致上
最高的敬意。這是整個夜祭中的壓軸重頭戲,也是最能表達夜祭神聖莊嚴的
時刻。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1037130/)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31132/)
吉貝耍哮海祭:
傳說西拉雅蕭壟社的祖先在渡海來臺時死於海難,族人為了感念祖先,
於是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五舉辦哮海祭。另一則哮海祭的起源傳說,主角是一位
叫做阿海的漁民,他引導蕭壟社祖先入海靠岸,還送糧食與衣物給先民們,
是蕭壟社的重要恩人,所以當某年農曆九月初五阿海不幸遭電殛身亡,
蕭壟社人便每年舉辦哮海祭膜拜他,即使後來蕭壟社人遷徙至吉貝耍,
也持續保留這項傳統,向吉貝耍西南方向(台南七股)遙拜。
哮海祭於下午2點左右開始,在大公廨西南方的道路上,由
香蕉葉鋪成臨時祭壇,族人會在此恭敬地向阿立矸舉行三向禮。
三向禮結束後,尪姨或施加伴頭則會進行開向、點飯菜、牽曲等儀式。
近年來本土化運動的興起,西拉雅部落的夜祭與哮海祭活動,已成為
重要的文化資產。其中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更被文化部於民國102年指定
為國家重要的民俗文化資產。透過舉辦祭典,使西拉雅傳統文化能夠延續
、發揚,並逐漸受到重視。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44076/)
故事內文局部賞析:
教室中央的桌子上擺了一些有長有短的葉子、紅色的花朵,
還有黃綠色彎彎曲曲像枝枒的植物。
老師站在講堂前說:「各位同學,等一下我們要去參加夜祭了,在出發
之前,小段的阿嬤要來教大家做花圈。」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52231/)
阿嬤笑瞇瞇地說:「小朋友好,花圈是我們吉貝耍舉行夜祭時,貴賓與
族人戴在頭上的物品,我們西拉雅語為「Halau」。現在我們一起來動手
吧!」
阿嬤靈巧地把甘蔗葉編織成圈,再以澤蘭、檳榔花、機罐花和圓仔花
裝飾在上面不久後漂亮的花圈就完成了。
阿嬤一邊教大家編織花圈,一邊說:「澤蘭是吉貝耍當地很常見的
植物,只要拿一個瓶子裝入乾淨的水插上澤蘭,我們稱為「阿立矸」,這時就
可以呼請阿立母。」
小奇問:「阿嬤,什麼是阿立母?」
阿嬤:「阿立母就是我們的祖靈。有些人會叫阿立祖或太祖,但是
吉貝耍,我們都叫祂阿立母。」
下課鐘噹噹噹的響起,老師催促著:「大家都做好了嗎?我們要帶著花圈
去參加夜祭囉!」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64136/)
老師指著地圖:「我們要出發到「Kabua Sua」參加夜祭。」
小奇問:「「KabuaSua」是什麼啊!」
小段說:「「KabuaSua」是吉貝耍的西拉雅語,有「木棉部落」的意思。」
老師一路上向大家解釋,夜祭是東山吉貝耍每年農曆9月4日晚上舉行的
祖靈祭典。為了感謝阿立母的照顧部落,吉貝耍的居民會準備祭典與牽曲來
答謝阿立母。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73919/)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80696/)
大家下車時,有位爺爺已經在空地等候同學們。
老師說:「這位是小段的阿公,他要帶著我們參加夜祭,大家有問題
可以請教阿公。」
大家跟隨著阿公往前走,眼前出現一座型獨特的小房子。阿公說:「這房子
叫做「角頭公廨」,裡面住著阿立母,還有祂的部屬。平時部屬會到處巡視、
守護族人,回來時透過竹子頭進到屋內,向阿立母報告部落發生的大小事,
這個竹子我們叫做跳橋。」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89651/)
小奇看到門口有一個圓形鐵籠,納悶著:「阿公,這個鐵籠是什麼?」
小段搶著回答:「我知道,那是衛兵站哨的地方,像門神一樣在門口防止好兄弟
近來搗蛋。」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94674/)
公廨地上有小祭壇,放著檳榔和一些阿立矸,竹子綁著一個奇特的頭骨。
阿公問:「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動物的頭骨嗎?」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0999068/)
小朋友們爭先相猜測著:「是狐狸啦!」
「不是,一定是野狼。」
故事看到這,你們猜出那是什麼動物頭骨了嗎?歡迎有興趣朋友借閱觀賞!
這本繪本充分介紹了西拉雅吉貝耍之中的夜祭細節與文化歷史,是一本很不錯
的民俗部落的風俗介紹,而吉貝耍當地文史作者也會使用「哮海祭」作為
祭典文字。整個吉貝耍的「走向」在其他平埔族群便稱做「走鏢」。
如果不是經過這些文史將其一一紀錄,也許隨著城市變遷,這些文化歷史,
傳承與記載,也許也會消逝無蹤了。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5/impling0920/3/146591032395/)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