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12 23:54:27| 人氣7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植物】節令植物,五月的艾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初識艾草,始於中醫療法中的艾草炙,那一根根經點燃後而透出溫度與氣味的艾草棒,彷彿經由這兩道官能上的感覺,就能舒活身上的經絡,進而除去身上的不適。

  後來我似乎與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碰面機會就是微乎其微了,直到認識客家族群的食物後,才發現原來它竟有如此令人難以忘去的滋味。

  向來在閩南人的習俗裡,清明節有種應景的食物叫草仔粿的,而製作草仔粿的植物名叫「鼠麴草」,我一直以為只有這種植物才能製成草仔粿。然而有次在學生的家裡,爺爺正為了村子裡隔天的喜事,忙著製作客家風味的麻糬,見我們來訪,便順道製作了幾顆粄與湯圓,以解我們的饞。食物上桌時的確令人期待,熱氣直上,展現了它的新鮮度,外觀上看來,那就像是印象中的草籽粿與薑汁湯圓。我素來便愛加工米食,因此馬上不客氣的嚐了起來。然而那一入口的味道,讓我有了大大的驚訝,那不是鼠麴草的味覺,反倒有一股草葉的清甜。爺爺告訴我那是揉入大量新鮮的艾草而成,也是他們習於食用的口味。望著屋前屋後隨意栽種的艾草,還真的讓我明白了這真是一種有人味的植物。儘管此時我仍是無法解釋除了食用的價值,人們依賴它的其他原因為何。

  後來當我對於過去人們從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常與不常,產生了興趣之後,我試著感受與理解早期的人們,到底是用著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從此以後,我漸漸明白這些常常出現在居家附近的植物,背後居然也有著大學問,而艾草是其中之一。

  在和老人家閒聊的過程中,我得到了「避邪」的功能。我原先知道艾草本身有種特殊的氣味,能驅避蚊蠅,除了能夠維持居家良好環境之外,很難與「避邪」做聯想。直到明白民間的思維之後,才發現「形、音、義」三者,都可以作為寓意的依據。艾草因為葉形與古代的兵器「戢」的形狀相似,而兵器本有防禦之用,用以對抗入侵者,這是有形的威脅產生的意義,至於無形或是心理上的威脅,則必須以一種象徵物來做防禦,因此民間運用這一層聯想,將艾草作為居家住宅內外驅邪避魔的代表,因此艾草成了聚落中,居家環境中頗受歡迎的植物。

  至於節令與艾草的關係,就不得不說一說端午節了。

  農曆五月五日,在中國人的社會裡,這一天被稱為「端午節」。

  在這個節日裡,我們對於大部分的習俗多可琅琅上口。舉凡喝雄黃酒、掛艾草菖蒲、取午時水、吃粽、龍舟競渡…等儀式,我們並不陌生。或許這都該歸功於小學基本國民教育的成功吧!

  在《太平御覽》一書裡對於「端午」名稱的由來有著詳細的論述。「仲夏端午,端,初也。因此,初五可稱端五。又因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依序至五月為午,故稱五月為午月,五月五日就被稱為端午。」

  懸掛艾草最早的記載始於《荊楚歲時記》:「荊楚人以五月五日並蹋百草,采艾以為人(形),懸門戶上以攘毒氣。」相傳在端午這一天各種冬眠的動物開始甦醒活動,因此諺語中提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由於艾草那獨特的氣味,不被蚊蟲所喜歡,因此到了這個蚊蟲漸漸孳生的夏季,的確成了頗受歡迎的植物,因此也就成了端午節的代表植物之一。

  承接唐朝文化的日本同樣也相信,在端午節這天,如果將艾草粿懸掛在屋頂上,也能有驅邪避惡的功能。

  至於在「大長今」一劇風行於全台之時,我們對於韓國的風土民情也漸有所獲。在韓國的端午節裡,習慣喝艾草汁,用途是在幫助消化,健胃整腸,並確保一整年的消化吸收良好,也不會中暑。於是我們相信,在東方的國家裡,不論是象徵或是食用,艾草的功能都是被肯定的。

  不得不承認,儘管科學發達,生活環境進步,我們仍舊無法將所有致病的因素完全去除。講求快速科學的結果,造成了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過敏源。化學製品的出現代表著科技的發達,但卻存在著一些副作用,因此我們思索反璞歸真,於是我們回頭來研讀老祖先的智慧,的確,我們是背離自然太久了,因此忘記了,自然界中所賦予的本能,在重新瞭解這些生活植物的同時,也許能讓我們重新開始體會「生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長: 繁華
人氣(7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