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人際之間的不圓滿,其實都會在阿賴耶識中,種下瞋恚、怨懟的意識種子。這就是為何阿伯常提醒大家「圓滿比對錯更重要」。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上星期因業務關係,與分公司的一位同事電話連繫,一開始我們二人都沒有認出對方的聲音,而在做業務內容確認時,總覺得對方的聲音很熟悉,再仔細聽,對啊!她就是我之前在分公司認識的一位女同事,我們之前因為業務的關係,常常需要討論,但彼此間對自己的提案都很堅持,脾氣也很大,常常不歡而散。沒想到事隔多年,我們還會因為業務再次交集。
這回電話中,我跟她說:「真抱歉,多年前因為……我的脾氣很大,對妳講話不太客氣,真的非常抱歉」,她回我:「沒有啦!我也不對,我的脾氣也是很大」,就這樣我們二人的心結似乎打開了。
其實這件事一直放在我的心裡很久了,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再回去找她,向她道歉。剛好這回,因為分公司的業務必須連繫,所以打通電話,只是沒有想到接洽的人竟然是她,所以當下的心情很緊張,也很擔心被她掛電話。還好這回電話溝通的過程非常順利,向她道歉的時機也非常的合宜,在跟她說聲抱歉後,她的回覆,也讓我覺得心安許多。
那年我們二人的脾氣都很火爆,因為業務上的事情,其實大家都是為公司好,只是在溝通上互不相讓,我也忍不住自己的脾氣,於是我們二人在那一次的業務交集後不歡而散。後來我調離分公司,同事說她的個性改很多。這幾年我也漸漸收斂自己的脾氣,自己也很想找機會跟她道歉,只是沒有勇氣過去分公司一趟。剛好這回有這個機會,讓我們二人內心的心結解開了。
能在多年後有機會跟對方說一聲抱歉,真的是佛菩薩給我的機會,非常的感恩,也深深的祝福對方一切皆好。
《六祖壇經》〈般若品〉其中一段:「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每回讀誦到這一段時,就覺得自己的塵勞太重,每日最精華的八小時都在工作上,在八小時內真正能靜下心來的時間,真的不多,只有午休幾十分鐘。之後下班時間,其實也身心疲憊,休息片刻後,準備誦經、靜坐就是最寶貴的一段時間了,珍惜之。
(分享完畢)
有緣人多年前因為脾氣火爆,在業務討論時,經常和女同事發生摩擦,常常不歡而散。工作調動後,各自有所磨練,多年不見,機緣巧合下,再次電話聯繫。有緣人發現對方是舊識後,連帶想起前塵往事,因而先行低頭道歉,趁此機緣讓兩人的心結釋然化解。恭喜有緣人解開心結,心性成長!
脾氣火爆者常犯瞋恚,看人不順眼,看事也不順眼,這是業障習氣重。透過修行反省、誦經銷業,收斂脾氣、淨化內心,就能漸漸調整心性。《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有事情發生或適逢逆境考驗時,不要亂發脾氣,請以委婉的態度與他人好好溝通,莫固執己見而忽略他人的聲音,如此容易發生衝突。每個人都有優缺點,要包容缺點、讚歎優點。若能常常發自內心地讚歎他人,有助於增進人際關係。」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實證,溝通中的印象,內容只占7%,語調占38%,非語言的溝通佔55%。非語言的溝通包含身體姿勢、肢體語言,以及深層意念所發出的信號……,甚至是雙方自身的氣場影響。若表面和善,但心思雜亂、算計,別人感受到的就是不真誠、有距離。那些意念不善的雜思,其實對方都感受的到,只是出於禮貌和維持和諧,沒有說出口。
在工作或是任何事務上,我們常有與人意見不同的時候,角度不同、經驗不同、見解不同。如果執著於爭辯誰對誰錯、孰優孰劣、誰對公司較有貢獻、誰的意見被採納,那真的都是我相重,而不是真心為公眾。
然而,當我們沉靜心靈、遠離是非、事過境遷之後,就會發現當時只是被情緒、脾氣所控制,有時因先入為主的既定印象,或是愛惡分明的主觀偏見而發生各種摩擦。但是,因火爆脾氣而產生的人際心結,或是各種人際之間的不圓滿,其實都會在阿賴耶識中種下了瞋恚、怨懟的意識種子。這就是為何,阿伯常提醒大家「圓滿比對錯更重要」。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就是這樣,沒有修行,沒有學佛,起貪嗔癡,便結下來世怨,因果就是這麼產生的;人的命運,都是上天和佛菩薩依照你的善惡因果所安排,實際上是自己的造作。」
有緣人相當幸運,在事隔多年之後,有機會圓滿心中的遺憾。經過了這些年的修行歷練,有緣人的心性已經較之前成長,所以才能趁此機緣解開心結。但是,既然已經步入修行的軌道,就更要在每個當下都善護念,時時提醒自己,圓滿比對錯更重要,把心量放寬,所有的境遇都是來讓我們磨練成長的,心要轉境,而不是心被境轉。
如何做到轉心、轉境,有緣人文中已提出實際方法,「誦經、靜坐」就是讓我們心念離相的好辦法。《六祖壇經》云:「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不執著於對錯有無、成敗輸贏,「外於相離相,內於空離空。」拉高自己的心念和視野,放下二元對立的思考,再去看世間萬物的一合相,就會發現「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些人我是非的小劇場,早已雲淡風輕了。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