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兩位有緣人來信分享:
分享一
現場開示精華:「干擾是來驗證自己盲點之處,若遇到干擾時,心應如水一樣清澈寧靜、平靜無波;臨事當下的態度要改善,此是在訓練提升心性,要放得開,放得下,若臨事就暴怒,表示考試沒考過,定力還要再加強。」
前天上班時,因為同事說話的字句讓我不舒服,所以我也回了讓人不舒服的話。當下能感覺到同事的感受不佳,事後跟學心理學的主管分享此事,他說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因為我就是這類型的人,所以當我們看到他人有相同行為時,就會不舒服,也許是之前我們做過相同的事被指正,或是童年的陰影被觸動,但我們渾然不知」。
回到家後開始唸經,反省今天的所做所為,結果越唸越氣,氣那個人怎麼這樣對我,那個人為何這麼跟我說話……,氣到我很用力的拍桌子,開始大哭,邊哭邊氣自己,氣自己為何又把自己困住了,氣自己為何要在意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氣自己的我執怎麼這麼重!真的好氣、好氣!然後問自己,「財、色、名、食、睡」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問自己幹嘛落入外道?把自己折磨成這樣!現在只能努力把外道願消除,再好好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否則連自己都度不了,又該如何度人?
分享二
上述師姐分享:「對其他人事物感到不舒服,是因為自己與對方是同類型的人而不自知」,我對這個觀點深有同感。剛進研究所時,有位外籍同學本來跟我很親近,可是隨著密切接觸,我開始看這位同學很不順眼,覺得她追求掌聲與名利,言行不一、攀附權貴,種種行徑讓我很不以為然,於是我與她不再往來。
可是,在老師及其他同學面前,她還是那個學識淵博、人見人愛的優秀學生。這一、兩年來,我心裡充滿很多忌妒與不認同,每次看到她都很不舒服,經常躲得遠遠的,在心裡對她批判不已。
由於這一年來持續消外道願,我學習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才發現自己有一堆缺點和黑氣。我連自己都搞不定了,實在沒有空去管別人。
經過二年相處,老師們也漸漸發現那位同學的問題,如老師要求她修改論文,卻被她拒絕,反而覺得老師要求太高、太細,對學生的論文沒有幫助,還揚言要申訴老師,最後她的論文寫不下去,也不打算畢業,修完學分就直接回國了。
由於與那位同學的關係不佳,讓我備受困擾,還曾經到精舍請示彼此是否有因果,結果佛菩薩開示:「沒有因果」。於是這段日子我經常反省,為什麼我會看她不順眼?看到自己的我執很重,也常對師長、前輩的指教感到不以為然,但下場就是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也不得人緣。
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苦果後,我開始反省自己,要求自己要看到老師們的辛苦,體會師長們要求我們的原因。雖然時不時還是會被老師叨唸,論文也經常被退件,但我不再心生不滿,而是認真地把指正收下,努力改進。後來,我與老師的關係逐漸改善,老師也變得友善許多。
現在回過頭看,先前我批判那位同學追逐掌聲與名利,但當我自己寫論文時,也會想有一天能投稿知名期刊,或是讓高層知道自己的研究計畫,以得到好的名聲與資源,腦海中想的都是名利,但很少真的踏實努力,這樣不就是攀緣又追名逐利嗎?果然,看別人不順眼的,都是自己有的毛病。
經過將近兩年不斷暗自忌妒、生氣,又不時默默慚愧、自省,我與那位同學逐漸從一年多前的互不理睬,到現在可以互相微笑,話說日常。雖然我們不適合作深交的朋友,但每個人都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要執著於事情對錯,但求與人關係圓滿,莫結來世冤仇。感謝她讓我有靈感寫這篇分享文,深層鍛鍊自己的心。
因為學業的關係,我身邊很多出家的同學,因此我也曾想過是否要出家,更投入度眾利生的志業。對此,蔡師兄開示:「心性沒改善,出家一樣散」。
出家,是為了躲避煩惱,還是利益眾生?出家的當下,或許有心利眾,但心性沒持續提升,出家後受人供養,得到名利、地位及權勢,若是把持不住,犯戒、敗壞佛門,後果更是嚴重。出家的考驗一點也不比在家少,並不是披了僧袍,就會自動提升心性或靈格升級,正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實在不可不慎。
最後我想說,真的非常感恩有這千載難逢的機緣,能夠遇到牟尼精舍。蔡師兄說:「世間是苦海,沒修你會害,業障若找你,痛苦撥袂離」(台語)。我們真的太幸運,能以「因果債,功德還」的方式償還累世業障。
精舍教導我們要自性自度,不能只是嘴巴唸經,還要做到「口誦心要轉」。此外,蔡師兄能夠處理各種干擾,但不收分文供養,像這樣的修行地方,實在是世間少有。雖然佛法道理人人能說,但能因應眾生需求,協助眾生離苦得樂的,才是真正的利眾啊!若您遇到牟尼精舍,千萬要依照佛菩薩和蔡師兄的教導好好修行,把握這無比殊勝的大福報!
(分享結束)
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虛雲大師說:『參禪不是玄,體會究根源,心外原無法,那云天外天。』心外求法即是外道。我們的心,探究根源就是『清淨無為』,勿著重在外相,從外面四處拿東西回來背在身上,這些東西都有可能招感外道外靈干擾。修行人,就是要越單純越好。」修行是修那顆心,出家、在家都是外相,不管是把別人的言行放在心上過不去,或是抓著外在的身分地位角逐攀比,都是從外面拿東西回來找自己的麻煩。這些執著會讓外道、外靈有機可趁,抓著您染污的心加重干擾,讓您黑上加黑,千萬不可不慎!
我們在修行路上摸索前進,心也在工作與生活中不斷考驗歷練。分享一的有緣人示範如何在日常中掃黑。在工作一天後,全身受氣,感到疲累,但是不忘「回到家後開始唸經,反省今天的所做所為」,雖然唸到情緒湧現,仍堅持不放棄,寫下這段文章作自我反省。這就是蔡師兄常說的:「唸經可以洗滌腦識,幫助心性提升」。每當小編遇到想不開的事情,也常常藉著唸經讓自己平靜下來,避免陷入更多的煩惱、憂愁。靜下心後反省,就能更冷靜地看待事情。
有緣人也提到氣自己落入外道受盡折磨,在自我反省後,想要更加精進修行,自度度他。蔡師兄分享「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世間有種種法門,最終都是指引人們返回自心本性,但正如虛雲大師所言:「參禪不是玄,體會究根源,心外原無法,那云天外天。」有心精進、度眾很好,但要抓對方向,向內修正自己的習氣,而不是向外尋求他人的肯定。惟有心性提升,才能究竟利益眾生。
最近有朋友銷外道願,屢次迴向不過,佛菩薩提醒道:「口誦心要轉」,朋友哀歎問:「心要怎麼轉啊?」上述兩則分享都是很好的參考,看到周遭不順眼的人事物,記得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言行或心態,也許您會發現,看他人不順眼的原因,竟是自己對某些人事物執著所造成的結果。
小編也推薦您多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以及《了凡四訓》,這兩本是流傳千古的轉心性、改命運之道。此外,牟尼精舍官網經常更新各地有緣人投稿的分享文、高僧大德的文章,還有「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內容都是待人處事的智慧,實在值得您一看再看,從別人發生的真實故事中學習教訓,讓自己警惕再三。
修行不一定要出家,有很多在家居士也修得很好。修行的好壞絕非從出家相或在家相作分別。若您仍然心有罣礙,認為出家才能真正了無牽掛、深入佛門,還請先看以下這則故事:〈知名腫瘤專家,告別繁華,來寺廟出家〉。
李德厚(化名),51歲,知名腫瘤專家,博士後。誰都不曾想到,他提前申請了退休,婉拒了好幾家大醫院的高薪聘請,並與妻子和平離婚,快速處理完所有俗事,了無牽掛地來到寺院,鐵了心要長期出家。李德厚說,這不是一時衝動,他8歲時就萌生了出家的念頭,43年後的今天,才得以實現。
小時候,一看到出家人就非常歡喜,心情鬱悶時,就想去寺廟。然而,父母對他寄予厚望,盼望他出人頭地,光耀門楣。每次,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出家的念頭就被壓在了心底。他努力讀書,從本科、碩士,一直讀到博士後,25年來,專攻幹細胞骨髓移植技術,承擔了國家級醫療科研項目,成為遠近聞名的腫瘤專家。家鄉的傳統思想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了隨順父母,他稀里糊塗地結婚了。在結婚登記處,剛按完手印,他實在憋不住了,向妻子說出了想出家的願望。妻子聽完,馬上哭起來了:「不要有這種想法,你實在想出家,也要等到孩子成家立業以後。」
於是,他再次妥協。歲月在忙碌中悄然而逝,出家的念頭一度變得模糊,直到2008年,這一個願望再度被喚醒。2008年,汶川地震,李德厚被派往災區搶救傷員,看到那麼多人喪失了生命,有的只剩半顆腦袋,有的只剩一條腿,血腥慘烈的畫面,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回來後很長一段時間,看到肉食就噁心,從那時起,他開始吃素。從災區返回後,他一度非常空虛,一遍遍問自己:「人活著到底有何意義?」窮其一生去奮鬥,升職、提薪,外界的仰慕,這些耀眼的光環,在死亡面前,變得毫無意義。
迷茫無措之際,他來到文殊院閑逛,走到一個殿堂門口,無意中聽到裡面在唸佛,這是他第一次聽到佛號聲,覺得非常好聽,非常歡喜。於是,他忍不住問裡面的老人:「我可以進去唸嗎?」老人說:「可以呀!」從此後,每個周末,他就來唸佛,越唸越歡喜。後來,他開始看佛經,才明白佛教是一種教育,不是迷信。
《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學佛三年後,他明白了貪、嗔、痴是導致一切罪障的根源,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腫瘤也是一種假象。於是,他開始嘗試把印光大師的開示融入到給患者的治療當中。
他把病人分為兩組。對一部分有善根的病人,他約法三章:我有三點要求,做到後我才給你看病:第一,要孝敬父母,第二,從此不殺生,盡量吃素,第三,一定要唸佛!對另一部分不聽勸的病人,就按常規方法來治療。結果發現,凡是願意唸佛、吃素的癌症患者,比不唸佛的治癒率和生存率都高出很多。
這完全顛覆了李德厚多年的醫學認知,從而更加堅信:一句佛號即是阿伽陀藥!唸佛更有信心了。李德厚說:「我有責任讓更多有緣人都唸佛,現在,我最開心的是,患者的病好了,又唸佛了。如果他病好了,不唸佛,我開心不起來。」幾年來,因他而學佛的病人數不勝數。從醫多年,見慣了生命的無常,也觀察到惡性腫瘤為惡業所致,因果絲毫不爽。如不唸佛求生凈土,大限到來之際,誰又能做得了主?
回首幾十年,一直忙碌追逐,其實都是在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慾望是無底洞,沒有滿足的時候。「如果我早一些接觸佛法,就不去讀那麼多世間書,我就去讀佛經了。我花了那麼多時間讀醫學,後來發現,現代醫學有太多侷限性,在這個時間段來看是正確的,超過這個時間段,就是不正確的。」出家的願望壓抑了四十多年,如今,父母均已往生,女兒也長大成人,一切外緣均已成熟,他申請了退休,辦好了離婚,在51歲這一年,終於走進了寺廟。
對李德厚來說,出家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拿慣了手術刀的手,在菜園採摘蔬菜時,開心得像個孩子,鮮嫩的菜葉,鬆軟的泥土,讓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勃勃生機。李德厚說:「以前,一到晚上,最怕聽到手機響,手機一響,就是要搶救病人了,晚上睡覺都是不安寧的,從沒一覺睡到天亮過。現在,終於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了,每天晨鐘暮鼓,早睡早起,生活很有規律,多好啊!」
以前,在李德厚眼裡,出家師父「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卧如弓」,行住坐卧很有威儀,但同時又覺得他們高談闊論,不會做事。自己出家後,才知道出家師父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高處有妙,低處有道,他們在點滴生活中,都做得很好,穿衣吃飯,無非是道,劈柴挑水,都是修行。(引用結束)
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到,出家與否只是外相,也須看個人的緣分和機緣,若有正法道場,當然可以好好修持,但現在外道橫行,若主事者心性修偏,引來外道入侵,將造成更多問題。更何況,真正的大菩薩對世間法或出世法皆精通善解。作為醫生,在職場上以醫學專業加上學佛體悟,引導眾生唸佛、修行,何嘗不是度眾的最佳道場?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要盡家庭責任,或者尚有塵緣未了,因此,如何在職場上把握因緣,勸人唸佛、助人為善就顯得更為重要。把菩薩道落實在生活中,娑婆世界即是最佳的修行道場,人間淨土需要你我共同努力打造。
最後,再次與您分享蔡師兄的智慧。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學佛的意義是什麼?修行的目的是什麼?若只是為了到淨土,那是『有所求』,還有持著貪念與執著。成佛離不開眾生,學佛修行,除了自身要認真精進之外,也要度化眾生,這樣才有意義。佛菩薩念念為眾生,不為自己,把淨土當作一個充電的中繼站,是學習、進修的地方,菩薩們養精蓄銳,累積實力後,必定會再倒裝下凡來度化眾生,將在淨土習得的新知識,學以致用,幫助眾生,教育眾生,拔苦與樂,使眾生也能脫離輪迴之苦。」
希望您凡事也能以度化眾生為優先,苦眾生之所苦。心懷淨土願,念念為眾生,行坐無罣礙,慈悲度人間。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