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蔡師兄:「每天要誦經,把心量擴大;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過去不好的趕快銷,善事不斷的累積,往後就會越來越好。 」
分享一
曾經跟以前的高中同學提及唸經的事,他說唸經對他來說沒有用,只是一些古人說過的話,唸經無法改變什麼?當時我沒反駁他也覺得沒必要,因為我才剛接觸佛經,不是很了解所以也不好去做評論。跟著精舍的腳步走,慢慢也了解佛經所教的道理和修行方向。唸經是要我們唸進心裡去轉化我們的心境、去修正我們的行為、端正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作為,將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消除煩惱、去除痛苦。
經典都是佛陀的智慧,是真實的沒有虛妄之言,我們的心如果不自己多善護念、無所住,依佛經所教奉行那才是吃大虧。如果我們懂經上所教,我們就會省察自心廣行善功佈施,懂因果報應、能得人身就趕緊還債,隨順因緣莫造新秧。不管你是愛幻想或是煩惱多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你要去實際體會佛法所教的真理,漸漸的潛移默化,我們的心裡就會有答案、有智慧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與煩惱,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天天善護念,慢慢除妄念。」做起來不容易,但持續做一定有效果。在我修行的過程中,有時會進步有時也會大退步,這是成長的過程,要持續堅持才會真正有效。期許自己要多多努力加油!惰性和貪性還是很重、嗔性更是強大!就像一道道無形的牆,但努力堅持不放棄至少能挖一點牆腳,就像愚公移山一樣久了就倒,因為層層的高牆後面是我們的自性啊!高牆是我們建築的,自己要去拆除自己的違章建築,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
下次如果我又再遇到這位同學,我已準備好跟他分享唸經的好處與如何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智慧和真理是需要去實際體驗轉化的,別人替代不了,唯有自己努力堅持才能有所成長也才能自利利他。人世間是一場迷夢也是一座迷宮,學佛修行能增加我們的智慧,佛經是珍貴難得的寶物,應當認真修學,突破層層的迷關不為虛相所迷。
分享二
台灣的宮廟文化興盛,一般人對於儒釋道三教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理大多能夠接受,也因為如此,從小家裡沒有特別信仰,就和一般民眾一樣見廟就拜,甚至不知道廟裡頭供奉的是何許神祇,只知道拿香跟著拜。一直到閱讀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一書時,對於佛教四聖諦、八正道及緣起性空才有了初步的概念。
佛教所說宇宙人生的道理,讓我當時的人生困惑得到解答,尤其是因果的認知,就這麼一路摸索、學習下來。但是反省自己目前的言行舉止,實在是一名不合格的佛弟子,所謂財、色、名、食、睡為地獄五條根,我目前都是在裡頭打轉,無法藉由學習提昇自己的自性(佛性)。佛菩薩慈悲,我雖然駑鈍,但一直都有許多善知識不時給予鞭策與鼓勵,讓自己在這紅塵俗世的迷惘之中還能走在正道上,感恩佛菩薩時刻保祐!
分享三
自接觸精舍後目前已開出12條業障,業障原因大多數為「利益衝」,反省係心量小、著我執、我相!今世有幸接觸佛法,才得以自省意識到,若累世早日覺察,就不會犯下這些無知的業障,「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想起剛加入社團時於組內提出工作場域上長久以來的疑惑,修行要忍辱並廣結善緣,待人處事要圓滿。但因工作崗位的職責(大家都不想當黑臉),而惹對方不快記恨,若是對方無明、不如法、貪婪會因此和對方結惡因緣嗎?心裡想:「真的不想糾纏,我們修行在學放下、心無所住,但若對方不是呢?(不想再結惡緣造新業)若怯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漠視,又有違自己工作良知,不也是會造下惡因嗎?」
組內師兄姐回覆:「會結果報,果報這種事都取決於無明,對方若要無明,你看他一眼,他也結仇。」其他師兄姐亦提點:「他人無明是他的事,你修得忍辱是你的功夫。」、「圓滿,比對錯重要」。
在工作上人與事磨合衝突,排除業障干擾因素(若是業障,自有因緣就好好誦經迴向解冤釋結!),自己省思分享:
一、 當手指指向別人時,其他指頭是向著自己!覺得他人無明無知前,先自省是否自己有所偏執或是自我無明,放下我執,精舍的三宗旨;「慈悲心、歡喜心、卑下心」有助轉念。
二、 因工作職責,面對他人無明不如法,會因此和對方
結惡因緣嗎?
(1)他人不如法,我們自己要如法!
(2)面對他人無明,是他人因果,自己應無所住心
(船過水無痕),就算他人記於心而結惡因緣就要讓自己忍辱及無所住,善護念好自己身口意,凡事笑一笑就過了。
(3)面對他人無明,忠於自身工作職責,自己應如
法不造新惡因,切勿怠忽職守
(4)處理方式要能圓滿,處理完就放下了!
現在日日誦經,心量、眼界、想法真的有感到較開闊,不侷限於自身我相,前幾日看到精舍分享廣欽老和尚法語:「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六度總修。布施、精進、忍辱、禪定、持戒、智慧。」至此,工作上長久以來的疑惑豁然開朗,待人處世,或許對方亦有難處,何必針鋒相對不禮讓呢?真的忠於工作職責,若為他人無明,又何必自尋煩惱涉入他人因果?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實佛法,自身「善護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避免再造新業,了生死脫出離才是大事呢!感恩!
(分享結束)
人的一生都不斷的在做選擇,每個階段都充斥著各種選擇題,同樣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的作法,心量寬廣程度、智慧是否圓熟都會影響到對事物的判斷和抉擇。如同上述有緣人提到:「因工作職責,面對他人無明不如法怎麼辦?」有緣人用智慧提供我們許多圓融又有效的方法。例如:「他人不如法,我們自己要如法。」、「面對他人無明,是他人因果,自己應無所住心,就算他人記於心而結惡因緣就要讓自己忍辱及無所住,善護念好自己身口意,凡事笑一笑就過了。」、「面對他人無明,忠於自身工作職責,自己應如法不造新惡因,切勿怠忽職守。」、「處理方式要能圓滿,處理完就放下了!」真正的佛法就是要落實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善護念自己的心,不讓自己心起無明再造新業結惡緣,凡事若能用智慧處理、謙虛卑下、歡喜慈悲,那您的人生必定處處逢貴人、事事皆圓滿。
文中有緣人也提到:「人的惰性和貪性很重、嗔性更是強大!就像一道道無形的牆,但努力堅持不放棄至少能挖一點牆腳,就像愚公移山一樣久了就倒,因為層層的高牆後面是我們的自性啊!高牆是我們建築的,自己要去拆除自己的違章建築,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自性自渡,學佛修行是一個依照正法佛經修正自己行為的過程,只能自己努力修,任何人都替代不了。所有的困難與挫折都是來成就您的考驗,玉不琢不成器,人也是要經過重重考驗才能真的脫胎換骨,真金不怕火煉,所有來考驗您的人事物或境界,都是為了讓您更上一層樓,也因為您有這樣的能耐,才能受到如此的試煉,因此,感恩每一次的磨難、堅持承受每一次磨難不輕言放棄!因為這些磨難讓我們成長,成為一個無限可能的人!
以下分享星雲法師說偈:「憶著當年未悟時,一聲號角一聲悲;如今枕上無閒夢,大小梅花一樣香。」─唐.孚上座
這是孚上座的偈語,他說「憶著當年未悟時」,真是「一聲號角一聲悲」。時間分秒的過去,人生迷昧苦短,生死又那麼無常,一念想起,不禁悲從中來。禪門有兩句話,「未曾悟道如喪考毗,已經悟道如喪考毗」,大事未明還未開悟時,渾沌迷茫過日子,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已經悟道後,四大皆空,人生不沾不滯,也宛如死了父母一樣。這是慨嘆自己在五道六趣多生多劫流浪,沉淪生死至今,才認識自己,自然感觸良深。學禪者如果不參透生命的本源,不思見死亡的真相,那真是一聲號角一聲悲。
日本貞觀禪師留學中國二十年後,回日傳法,一位研究天台宗三十年的道文法師向他求教:「我自幼研習天台《法華》思想,有一問題始終不解。」「《法華》思想博大精深,只有一問不解,可見你有很高修持,但不知唯一問題為何?」「《法華經》云:「有情無情,同圓種智。」花草樹木真能成佛嗎?」「三十年來你掛念花草樹木能否成佛,與你何益?你該關心自己如何成佛?」道文吃驚:「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請問我如何能成佛?」「你說只有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要靠你自己解決了!」末悟時,處處問人,殊不知自問方能自悟。
「如今枕上無閒夢,大小梅花一樣香」,現今已開悟了,甚至睡覺時都能與道相應,與真理契合,再也沒有閒愁惡夢了!禪門的悟道,是活水長流,每天都有很多的小悟,集很多小悟為中悟,忽然有個恍然大悟,然後對於「生從何來,死將何去」都了然於心,再也無懼生死了!
不管是大悟或小悟,在禪門中的生活,是大小梅花一樣香。把凡心去除,隨著自己的真如自性隨緣自在,人間還有什麼值得追尋呢?(引用結束)
生活在五濁惡世的眾生,要尋求一絲平靜真的不容易,必需要學會放下、捨棄煩惱,還要堅持修行分秒不輟,人都有惰性,光是「堅持」就是一大考驗,必須自己突破。所幸,修行的路上您並不孤單,在修行社團裡頭有一群同修善友互相砥礪修行,在精舍部落格有上千篇請示者親身經歷的感應文分享,還有許多高僧大德文鈔和蔡師兄每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這些都是幫助我們突破修行障礙、堅持到底的修行良方,若我們精進修持的同時也能都多多轉發分享,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佛法,改善人生各種面向的問題,進而學佛修行,這真是一件大善之舉,修行人都有慈悲心,用佛法救人於水火更是最至高無上的慈悲。願眾生皆能平安吉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