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多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做什麼事,可以讓一個人終身受益?上學期間,我曾為了考試,學習和背誦了很多知識,但過幾年就發現,以前學的很多內容已經忘掉,曾花去很多時間,付出很多努力,一旦考試失利,皆前功盡棄。工作後,有些事情比較瑣碎、機械,對於提升自己幫助並不大,感覺以後人工智慧也可以做,且做得更好。
是否有什麼事情,一旦做了之後,絕不會白費功夫,投入一定會有產出,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值得一個人花大量時間精力?我曾想,讀書可以增長見識、變化氣質,可以讓人長久受益;也曾想,在社會上磨鍊性格,可以消除不好的習氣,讓一個人處世更圓融通達,讓人長久受益;學佛修行後明白,有捨有得,佈施出去的,最終都會慢慢回到自己身上。今生佈施的,即使今生沒有受用,也可以與人結善緣,來世種福田。
經過幾年修行,我漸漸體會到,唸經修行是人生在世最值得做的一件事,不止此生受益,亦且累世獲益,不止本人受益,全家(包括祖先)亦蒙法益。阿伯說:「每個人都有一本無形的儲金簿,誦經、行善、佈施等,就像把錢寄在銀行,累積無形財富。平時有積蓄,用時不用愁;平日無積蓄,用時就發愁;這本儲金簿,生生世世跟你走。」
「後代子孫,有認真修行、利益眾生,祖先能因其功德力而得益。就像你若富有,家中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也能蒙受其利一樣。」持續唸誦《金剛經》《藥師經》、〈大悲咒〉等正法經典和咒語,等於是不斷給自己以及家族儲金簿裡存錢。福德資糧補足,運勢蒸蒸日上,行事也會更為順暢。
阿伯開示:「人生在世,修行是根本,應作為首要任務,所有人事物隨著時間流逝都會幻滅,因世間的一切都是成住壞空,到最後都是一場空,所以要看清真相、學會放下、不要看重這個暫時的『假我』(即去我執、無我相),唯一能帶走的是心性的提升與未銷完的業障。」
「人來世間就是來磨鍊的,來空空、去空空,要放下;帶得走的只有因果,所以人在世要儘量修行,若有錢再救濟貧人,會使來世較好過。」
「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人投胎轉世,第一消業障,第二修行,這樣人生才不會白來一場。」
「在五濁惡世中,要知道什麼是假的、什麼才是真的,對身外之物,該放下,就要放下。」
看到有師兄分享自己一天的功課:「《六祖壇經》7部,靜坐30分鐘,〈藥師咒〉4000遍。」也看過有師兄分享文裡講到自己挑戰高峰體驗,一天唸《金剛經》百部,也有師兄四點起靜坐,日日如此。對於在家修行者來說,修行就是最大的業餘愛好,主要的娛樂活動,也是自我充實提升的方式。把時間和精力儘量花在能讓自己不斷增值的事情上,是最智慧、最充實、最快樂、最有意義的。精進修行是人生最值得盡心投資、最有價值、能帶來持久收益的一件事。
(分享結束)
世人的心每天都在追求許多事物,想要讓自己獲得許多利益,為了得到很多財富、名望、感情…,可以說卯足全力做得很起勁。每個人在生活裡,都有重要人事物的排行榜,每天圍繞在衣食住行,幾乎都是排在第一位,為了達到衣食住行的滿足,大家要拼命的工作、學習、在各個層面競爭,對很多事都異常的執著,一定想要抓住什麼、獲得什麼,若無法得償所願,就心生種種煩憂。獲得了所追求的事物,便狂歡慶祝,恣情放縱享樂,就這麼迷糊地過了一生。
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但面對因果、生死無常,我們永遠都是被因果命運操控著,每個人都逃不了生老病死,而這麼忙碌於世間的追求,是值得的嗎?生病了,痛的是自己,再多財富也不能代替病痛折磨,臨終的不捨,擁有再多的聲望、名譽、家人…,也喚不回已逝的生命。那麼,再想想,為了追求這短暫的滿足而耗費一生,真的是值得的嗎?
人生就像一場浮雲,隨著時間流逝,就像一場夢一般,在因緣已盡夢醒後,有形的資產終究留不住、帶不走,但無形的資產可以藉著修行累積,跟隨著我們,使生生世世都能受用。
相信大家每天生活裡都有許多的忙碌,有些人認為要抽出時間修行很困難,以為要全部丟棄,無事清閒的人才能修行,這是錯誤的想法。佛法教導我們的是智慧,是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懂得斷惡修善,若有心修行,我們都能在生活中找出時間的空隙,將生活的重心調整,多少都能夠排出修行時間。哪怕時間不多,但只要每天都有恆心堅持,日積月累下,我們的心念就能進步,能遠離造惡因、惡果的心,並逐漸提升心靈,讓生活裡智慧增長、煩惱減少,這是有修行的大益處。
找時間用心修行,讀經、靜坐、持咒,看似枯燥,但其中的奧妙與好處,只有願意去實行的人,才能體會,這不是空過,而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付出。生活中的重心,除了我們自己該盡的責任與義務,大部分的人會把多餘的時間用來滑手機、看影片、聚會、遊玩…等,卻很少正視自己的內心。挖掘內心的大寶藏,是世間任何事物、財富都比不上、找不到的,只能透過我們自身修持、去領悟,才能擁有。
佛告訴我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當我們醉生夢死於世間各種慾望名利的追求時,就被這樣的妄想障蔽了心中原有的佛性。若依照佛菩薩的教導修行,每天讀經、靜坐、自省…,都能懂得放下多生多世習以為常的妄想執著,一點一滴地改正堅固的妄念習氣,就可以透出自性的光輝。但若是一日修行、三日荒廢,很容易又被長久以來的習性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修行不能間斷。
聖嚴法師:「有一個懶惰的人,他一年到頭都希望讀書,可是都讀不了書。在春天時,他說像這樣春光明媚的好天氣,不去玩多可惜;夏天到了,天氣這麼熱,怎麼讀得下書;到了秋天,正該舒舒服服地享受這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冬天到時,又快過年了,讀書還是等明年再說吧。這就是中國人說的:『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天冬又到,收拾收拾好過年!』
有了精進心的人,他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即使身體有病,經常還是法喜充滿;沒有精進心的人,就算身體沒病,他的心理卻是有病的,因為他的煩惱一定很多。因此,精進對學佛的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大智度論》卷八十一就提到身、心的精進:身精進──如法致財,而用於布施。心精進──斷慳貪瞋恚等之惡心,而不使得入。」(引用完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廣欽老和尚曾說:『只要貪戀一枝草、一枝花,就要一直輪迴。』修行要了結情緣,心識不要被七情六慾給染污。所有事物相的起源都是心識的作用,修得愈好,敏感度愈高,所以要歷鍊和證悟到『身空、心空、性空、法空』的境界才能回得了淨土。」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但最有意義、最值得去實行,且可以成為來生、來世最可靠的資產,莫過於修行佛法了。世間的一切並非我們的歸屬,把心安住,方能回淨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