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下午一位同事手裡掂著一些食物回到公司。原來是她在外面與客戶吃飯沒有吃完的食物,很多都是沒有動過筷子的,她說丟了很浪費,然後拿回來分享給同事。眼看還有很多食物,於是下班時我提著袋子送給了門崗的警衛大哥,他也剛好要吃晚飯,這些食物終於沒有被浪費掉。
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是經常浪費食物,喜歡吃好吃的,不好吃的食物隨手就丟,或是常故意糟蹋五穀雜糧。而我奶奶從小就對我說,要珍惜食物,不可浪費糧食。記得奶奶說,在他們那個年代,他們很窮、很窮,很多人窮得飯都吃不起,窮到去吃樹皮與桃花殼。當時年紀小,真的難以相信。長大後想起奶奶的話,深感原來有食物吃是這麼幸福。
現代小康社會真的很富有,白麵、饅頭、蔬菜、大米、小米…,不愁吃、不愁喝。但很多人認為自己身邊不缺乏食物,不懂得珍惜糧食,吃不完的東西說丟就丟,隨意糟蹋五穀雜糧。不知因果的可怕,浪費食物都會有戒神來考查記錄的,浪費食物是在消磨自己福報,往生後還要到地府受苦,吃完在世時所浪費的食物。真的要警惕自己多惜福。
之前在一家飯店實習,而飯店的工作餐都是葷素搭配,飯堂阿姨看見我時,從來不給我打葷菜。我自己吃素食不吃肉,也以身作則的勸導他人莫浪費食物。一位同事常會把吃不完的食物丟掉,每每我都會勸導他,儘量不要浪費食物。而自己也一次次把食物吃光給他看,從未浪費過食物。時間久了,他會感到慚愧。某一次和那位同事一起在飯堂吃飯,他吃完飯叫住我說:「看喔,我這次沒有再浪費食物,吃得很乾淨。」還把盤子亮給我看。看到他的改變真的很讚歎,也替他開心。
分享二
我現在鼓勵小朋友把碗裡的飯粒吃得乾乾淨淨,記得小時候父母親總是說飯沒有吃乾淨,長大會變成麻子臉。現在小孩真的很浪費,我常常看到學校小朋友pizza吃一口就丟垃圾桶,牛奶喝一口就丟掉。看過一些影片是拍攝非洲兒童缺乏食物,因飢餓或疾病,趴在地上虛弱吃力地爬著,渾身的傷口、蒼蠅滿頭叮著,這是個衝擊式的比對,我想再佐以惜福等因果觀念,教育效果會更好。
後天觀念的薰陶加上先天習氣的混合,形成個性。多叫孩子勞動,多資源回收,請孩子幫忙,順便一起拿去賣掉。讓孩子知道辛苦勞動換來的銅板,搞不好還買不起披薩、牛奶。如此率性丟掉,丟掉的是孩子自己的福報。透過勞動體會大人的辛苦,比說教來得更有說服力,只是要花時間、要堅持。大人辛苦在前面,後面就比較輕鬆了。
分享三
趁開學後,整理小朋友小時候的故事書籍、玩具、衣物等,具有紀念價值的留下來,買來不適用、用不到的新貨或是二手不差的,可以轉送他人或轉送到圖書館,或是轉送到慈善機構,幫助弱勢族群。這裡的人們都很善良、很用心在做公益,盼人間菩薩多多幫忙,大愛能轉送到各處需要的地方。
好幾年了!寒暑假過後,每學期開學前會帶孩子們到書店挑買年度用的參考書,累積到現在積壓的參考書也不少,怎麼處理也是挺頭疼。在網路尋覓找到一處慈善中心可以收二手參考書,覺得很開心找到參考書的新家,讓其他孩子可延用下去,發揮善功能、好作用。
修行就是加減法,誦經部數要多,靜坐次數要多,布施善念多;物質慾望少,生活簡單樸實花用少,落實節儉、節約、節省,節能減碳,樸實無華的人生,心性成長、心靈充滿。盡一份心力愛護地球,善作環保、善用資源、不浪費,俗語:「該省則省,該用則用,物盡其用。」覺得自己常常很浪費,需要改進檢討,會常檢視自己,也落實在生活中,盡一份心力,讓世界更美好。務實改造,體會人生,圓圓滿滿,修心修行。
(分享完畢)
廣欽老和尚法語:「廚房是最能夠培福,也是最容易損福報的地方。」、「在廚房要惜福,米泔菜葉不可輕損,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物沒有因果,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裡,將來還得做雞、鴨、豬、狗來吃這些。」、「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
還有一種隱藏的浪費危機,就是物資放到過期。翻開您家的冰箱、儲物櫃,是否有購買多時但尚未食用完畢的食物呢?或是為了防災、防颱囤積了許多的物資,可是半年一年沒用到,東西就要過期壞掉了!廣欽老和尚法語:「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放壞了,都逃不了因果,因果絲毫不爽,誰也替不了誰。」、「處事要謹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
小編自己就有囤積防災物資的習慣,家中經常有幾個月的備糧,但是放著、放著都快過期了。於是養成一個新的習慣,每半年、一年就把大批物資拿去捐給附近的家扶中心,請他們分配給需要的弱勢家庭,捐過的物資有米糧、罐頭、口罩、營養品…...等,因為都是全新未開封的良好狀態,只是效期較短,只要事先說明清楚,慈善單位都很樂意接受。還有一些吃不完的新鮮食物,也可以拿去給附近的里民活動中心。許多里民活動中心,身兼社會關懷的服務功能,經常有附近的老人家去拿食物或防災物資,過剩的新鮮麵包或水果,在那裡可是很暢銷的。
以下引用淨空法師:「最麻煩的是晚年沒有福報,很可憐,少壯的時候沒有福報不怕,你有很好的身體,你能夠一樣生活下去;老的時候沒有福報、沒人照顧很痛苦。所以佛教我們惜福,佛自己惜福,生活當中一點一滴不浪費。你看印光大師的傳記,印光大師吃飯,飯吃完了,舌頭把碗裡頭舔乾淨,一滴都不浪費。他看到別人吃飯,碗裡面還有飯,他都會呵斥,會教訓人,你有多大的福報?惜福就是培自己的福,浪費就是把自己的福消耗掉。所以你願意把福報消耗,將來做個沒有福報的人,那你就幹下去。你要想自己晚年以後福報能夠比現在好一點,那你一定要惜福。
現在浪費的習慣是跟外國人學的,外國人講求消費,中國人講求節儉。為什麼?他不鼓勵消費,他出產的東西賣不掉,他鼓勵消費。中國的東西,譬如家具桌椅板凳,中國講紅木家具可以用多少年?至少能用一百年以上,他不需要再做新的。中國人建一棟房子,至少要住三百年;外國人不要,住個十幾年就不要了,拆掉重新再蓋,他要搞新的。所以它的東西不結實,外表看很好看,不結實、不耐用,他就是鼓勵你消費。中國人是講老家,房子建著能夠用三百年,三百年差不多是五、六代,真的是愛護子孫,這個不一樣。
最容易浪費的,我們平常看到的,你看衛生紙,在從前沒有,從前用粗紙,現在衛生紙,用完了馬上就丟了,擦個臉用好幾張。出家人、貧窮的人,有個習慣,一張衛生紙要用很多次,用到不能再用才丟掉。用一次一點點,疊起來,我有這個習慣,我絕對不會說是擦個鼻涕,用幾張衛生紙,不可能的。我大概一張衛生紙可以用一天,頂多一天用兩張,我因為沒有福報。晚年還有這麼點福報,這就是這個幾十年當中,學佛之後懂得,愈來愈清楚了,知道惜福。我有福,給別人享,那我的福還在,愈積愈多。有福就享,享過分的了,這個不可以,這不是好事情。所以這些古人的教誨,還是非常有道理。」(引用完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福報是行功積德累積而來的,如同存在銀行的錢,領出來花完就沒了(福報享盡),操煩的事情就多了,所以人要培福惜福,不可過度享福。」惜福愛物,福報守護。珍惜資源,就是在為自己培福。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