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23 11:24:18| 人氣5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集卷三-決疑論(12)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  ※  ※  ※  ※  ※  ※
 
如來應化類(七問七答)
 
問。世人產育。必由陰道。菩薩入胎。必從右脅。何也
答。凡夫有欲。故由產門。菩薩無欲。故從右脅。
 
問。三界至尊。莫如天帝。而如來降生。四王忉利天子。皆恭敬奉承。得毋故為此言。以張大其說乎。
答。經稱六道。諸天亦在其中。世人觀之。以為尊而無對。佛眼視之。同為未出世之凡夫。故如來每一說法。無量帝釋天王。皆恭敬禮拜。聽受妙義。略言之。如華嚴經云。爾時天王。遙見佛來。即以神力。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百萬層級。以為莊嚴。百萬天王。恭敬頂禮。般若經云。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大寶積經云。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諸天子等。虛空散華。供養如來。蓮華面經云。帝釋天王。見世尊已。即敷高座。頂禮佛足。梵網經云。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國王。合掌至心。聽佛誦大乘戒。圓覺經云。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賢愚因緣經云。帝釋侍左。梵王侍右。普曜經云。梵天侍右。帝釋侍左。造像經云。梵王執白蓋在右。帝釋持白拂侍左。法華經云。是諸大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如是之類。不勝屈指。若如來福德。僅等諸天。則經中不敢說此大言。而梵王帝釋。豈容此等經典流通哉。
 
問。玉皇經載天帝說法。佛來聽受。然則非歟。
答。如來經典。佛口親宣。阿難結集。一言不妄。玉皇經者。出於後人之手。非玉帝降鸞之筆。雖其所言。不失尊崇玉帝之意。然未知所以尊矣。且爾亦聞佛教之大乎。合古今福德最厚之人。不如四王天一天人。合四王福德最厚之人。不如忉利天一天人。玉帝者。忉利天之王也。忉利而上。展轉相勝。至他化天。為欲界有四重階級。他化而上。展轉相勝。至色究竟天。為色界。有十八重階級。色究竟而上。展轉相勝。至非非想天。為無色界。有四種階級。總為未出世之凡夫。若出世聖流。有聲聞小乘。自須陀洹。至阿羅漢。有四重階級。又上之有緣覺。獨覺。又上之。則菩薩位中。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有數十重階級。又上之。得入初地。自歡喜地。至法雲地。又有十重階級。然後位臻等覺。為補處之尊。將成佛矣。佛為無上大法王。以其無有得而更上也。豈有玉皇說法。反來聽受者乎。蓮大師正訛集中。辨之甚詳。
 
問。如來降誕。既在周昭王時。則佛法在天竺國。已將五百年矣。孔子何以不聞其。
答。孔子已微聞其略矣。昔太宰問孔子曰。夫子聖者歟。孔子曰。聖則某弗敢。又問三王五帝。孔子皆不對。太宰駭曰。然則孰者為聖。孔子動容有閒曰。某聞西方有大聖人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安得謂不聞哉。
 
問。佛教至漢明帝時。方傳東夏。孔子何由而知。
答。如來降生。此間已有其兆。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日有重輪。五色祥雲。入貫太微。遍照西方。大地震動。池井泛溢。王命太史蘇由筮之。得乾之九五。由曰。西方有聖人降誕耳。卻後千年。教法來此。王命鐫石記之。置之南郊祠前。則孔子所言。蓋有自矣。但教未東來。言之略耳。
 
問。六經所言。方可為據。列子之書。何足信乎。
答。孔子生平所言。傳於後世者。百千中之一耳。安保其盡載六經乎。列子。學孔子者也。去聖未遠。其言必非無據。何由知數百年後。有佛法至此。而預為之地乎。且何以不言他方。而獨指西方乎。
 
問。上古無佛。人頌升平之化。後世有佛。反成叔季之風。其教亦何益於人國也。
答。諸佛降生。正因救度濁世。譬如因暗而設燈。非因設燈而始暗也。亂天下者。皆凶暴婬虐。最不信佛之人。曾見有斷酒戒葷。而殺人行。棲身寺院。而弒君篡奪者乎。劉宋文帝曰。若使率土皆感佛化。朕則坐致太平矣。唐太宗序三藏聖教。極意尊崇。謂侍臣曰。佛教廣大。莫極高深。玄奘法師示寂。高宗曰。朕失國寶矣。哭之至慟。輟朝五日。玄宗聞神光師之論。歎曰。佛恩如此。非師莫宣。朕當生生敬仰。宋朝太祖太宗。真仁高孝。無不歸心佛門。精研大法。或駕臨佛宇。或問道禁中。所以古今來明智之人。類多歸向。深信禪學。有所悟入者。略言之。如許玄度。劉遺民。周道祖。雷仲倫。宗少文。沈休文宋廣平。王摩詰。王夏卿。杜黃裳。白樂天。李習之。裴中立。裴公美。呂聖功。李文靖。王文正。楊大年。尹師魯。富鄭公。文潞公。楊次公。王敏仲。趙清獻。周濂溪。邵堯夫。張安道。黃魯直。陳瑩中。張無盡。張子韶。張德遠。王虛中。馮濟川。呂居仁。劉屏山。李漢老。等是也。敬佛法而明佛理者。如羊叔子。王茂宏。謝安石。何次道。王逸少。王文度。謝康樂。褚季野。蕭時文。房喬年。杜克明。魏元成。虞伯施。褚登善。顏魯公。李太白。李鄴侯。柳子厚。李濬之。寇萊公。范文正。韓魏公。杜祁公。曾明仲。二蘇兄弟。呂晦叔。汪彥章。李屏山。張敬夫。呂東來。劉靜齋。等是也。近代名德尊信者。若趙松雪。宋景濂。周恂如。徐大章。羅念菴。唐荊川。趙大洲。陸平泉。陸五臺。殷秋溟。薛君采。王弇洲。宗子相。鄧定宇。馮具區。虞長孺。袁玉蟠兄弟。陶石簣兄弟。焦漪園。黃慎軒。王宇泰。鍾伯敬。等。卓然稱盛。若白沙。陽明。二公。為道學宗主。而立言皆契禪門宗旨。得其傳者。若王龍溪。羅近溪。周海門。楊貞復。等。益深究大法。噫。佛法苟非最上真乘。有補王化。安得昔賢如是欽奉乎。戒婬之士。願回欲海之狂瀾。誠不可不留心於此也。
 
 
勸善之書。展卷而令人攢眉者。其書必不傳。展卷而令人鼓掌者。其書亦必不傳。何則。一失之深。一失之淺也。吾師是集。意在戒婬。而復惓惓於生死之際。疑其過深矣。然於平旦時。取生死之說自問焉。則人人不能免也。挾不能免之心。復取是書。反覆玩味。而後知其學識之宏。菩心之切也。而後攢眉者皆鼓掌也。現在紙貴洛陽。他年再光梨棗。可遙卜已。虞山門人陳鍹聖來氏拜識。
 
 
白話翻譯如下:
 
★如來應化類(七問七答)
 
  問:世間人生育時都要經過陰道,菩薩入胎時都是從右脅進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答:凡夫有愛欲,所以從產門進出。菩薩沒有愛欲,所以從右脅進出。
 
  問:三界之內最為尊貴的,莫過於天帝。而佛降生時,四大天王、忉利天王都恭敬侍奉。是不是故意編造出來自我標榜呢?
  答:佛經中所說的六道,諸天也屬其中之一。在世間人看來,以為天神至尊無比。而在佛眼看來,同樣還是沒脫離生死輪回的凡夫。所以佛每次說法時,無數的帝釋天王都恭敬禮拜,聽受佛法妙義。略言之,如《華嚴經》說:「爾時天王遙見佛來,即以神力化作寶蓮花藏獅子之座,百萬層級以為莊嚴,百萬天王恭敬頂禮。」《般若經》說:「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大寶積經》說:「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諸天子等,虛空散花,供養如來。」《蓮華面經》說:「帝釋天王見世尊已,即敷高座,頂禮佛足。」《梵網經》說:「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國王,合掌至心,聽佛誦大乘戒。「《圓覺經》說:「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賢愚因緣經》說:「帝釋侍左,梵王侍右。」《普曜經》雲:「梵天侍右,帝釋侍左。」《造像經》說:「梵王執白蓋在右,帝釋持白拂侍左。」《法華經》說:「是諸大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這樣的記載,不勝枚舉。如果如來的福德僅與諸天相等,那麼佛經中絕不敢說此大話,而梵王、帝釋等天神又豈能容忍這些經典流通呢?
 
  問:《玉皇經》上說,天帝說法的時候,佛也前來聽受。難道不對嗎?
  答:佛經都是由佛親口宣說,由阿難結集而成,沒有一句妄語。而《玉皇經》則是出於後人之手,並不是玉帝降鸞所作。雖然其所說不失對玉帝的尊崇,然而卻並不懂得怎樣才是尊崇。或許你曾聽說過佛教宇宙觀的浩瀚博大吧?把古今福德最為深厚的人合在一起,比不上四王天的一個天人。把四王天福德最為深厚的天人合在一起,比不上忉利天的一個天人。人們所說的玉帝,是忉利天的天王。忉利天之上,每層天更為殊勝,直到他化自在天,屬於欲界,有四層天。他化自在天之上,每層天更為殊勝,直到色究竟天,屬於色界,有十八層天。色究竟天之上,每層天更為殊勝,直到非非想天,屬於無色界,有四層天。至此全都是還未脫離生死輪回的凡夫。至於那些已經了脫生死的聖者,則有聲聞小乘聖者,從須陀洹到阿羅漢,有四個等級。其上有緣覺、獨覺。再其上是菩薩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共幾十個等級。再其上便進入初地,從歡喜地到法雲地,又有十個等級。然後位至等覺菩薩,候補佛位,即將圓成佛果。佛是無上大法王,因為再也沒有能超過佛的。怎麼會有玉皇說法,佛反來聽受的道理?蓮池大師在《正訛集》中,已經說得很清楚。
 
  問:釋迦牟尼佛誕生,既然是在周昭王時期,到了孔子的時代,佛法在天竺國已經有了將近五百年,孔子為什麼沒有聽說過大致的情況呢?
  答:孔子已經有所聽聞。比如當時有一位宋國的太宰問孔子說:「您是一位聖人嗎?」孔子說:「聖人我不敢擔當。」又問三王、五帝能否稱為聖人,孔子都沒有表示贊同。太宰驚問道:「那麼誰是聖人呢?」孔子神情莊重地說道:「我聽說西方有一位大聖人,不用治理就井然有序,不用發表言說就使大眾信服,不用實施教化就使人民自覺遵行。他的德行浩大無際,人民對他的崇敬無法用言語表達。」(《列子·仲尼篇》)怎麼能說孔子一點都沒有聽聞呢?
 
  問:佛教到漢明帝時才傳到中國,孔子在當時何以得知?
  答:釋迦牟尼佛降生時,漢地已有徵兆。周昭王二十六年(坊本作二十四年)甲寅的四月八日,太陽周圍有光圈。天上有五色祥光,穿入太微星座,遍照西方。大地震動,池井中的水上漲溢出。周昭王命令太史蘇由占卦,得到「乾卦」的九五爻。蘇由說:「西方有聖人誕生,一千年後他的教法將傳到這裡。」周昭王下令把這件事刻在石碑上,安置在南郊祠堂前,見《周書異記》、《白馬寺碑記》。因此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有史料根據的。但當時佛教還沒有傳到東土,所以說得很簡略。
 
  問:儒家所傳承的《易》、《詩》、《書》、《禮》、《樂》、《春秋》六經上的記載,才可作為可靠的根據。《列子》之類的書,何足為信?
  答:孔子生平所講,流傳到後世的不過只是百千分之一,怎麼可能都記載在《六經》中呢?列子是效法孔子的人,離孔子的時代還不遠,他所記載的孔子言論一定不會沒有根據。否則他怎麼可能知道數百年後要有佛法傳到此地,預先給後人提供證據?而且為什麼不說其他的方位,而只說是西方呢?
 
  問:上古時代沒有佛法,卻天下太平,為後人所稱頌。後世有了佛法,反而世風日下。佛教對國家人民究竟有什麼好處?
  答:諸佛降生世間,正是為了要救度濁世的眾生。譬如因黑暗而點燈,並不是因點燈才黑暗。禍亂天下的那些人,都是兇狠暴虐最不信佛的人。有誰見到斷酒戒葷的人卻要殺人搶劫,出家修行的人卻會弑君篡位?南北朝時期的宋文帝說:「假使舉國都受到佛法的教化,我就能坐享太平了。」(《宋書》)唐太宗為三藏聖教作序,極力尊崇佛教,對臣下說:「佛教廣大,莫極高深。」玄奘法師去世後,唐高宗說:「我喪失了國寶」哭得非常悲痛,五天沒有上朝。唐玄宗聽神光法師談論佛對眾生的恩德,感歎說:「佛的恩德如此浩蕩,若非法師還解釋不了這麼清楚。我當世世敬仰。」宋朝的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高宗、孝宗,無不歸心佛門,精研佛法,或親自駕臨佛寺,或在宮廷內延請高僧講法。這些史實見於《唐書》、《宋史》、《釋氏稽古略》、《文獻通考》、《北山錄》、《鄭景仲家集》等書。所以古往今來明達有識之人,大多歸向佛門。深信禪學有所悟入的人,大致說來,如許詢、劉遺民、周續之、雷次宗、宗炳、沈約、宋璟、王維、王縉、杜黃裳、杜鴻漸、白居易、李翱、裴度、裴休、呂蒙正、李沆、王旦、楊億、尹洙、富弼、文彥博、楊傑、王古、趙抃、周敦頤、邵雍、張方平、黃庭堅、陳瓘、張商英、張九成、張浚、王日休、馮楫、呂本中、劉子翬、李邴等人。
  敬信佛法而深明佛理的人,如羊祜、王導、謝安、何充、王羲之、王坦之、謝靈運、褚裒、蕭瑀、房玄齡、杜如晦、魏征、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李白、李泌、柳宗元、李渤、寇准、范仲淹、韓琦、杜衍、曾公亮、蘇軾、蘇轍、呂公著、汪藻、李之純、張栻、呂祖謙、劉謐等人。
  近代尊信佛法的知名人士,如趙孟頫、宋濂、周忱、徐一夔、羅洪先、唐順之、趙貞吉、陸樹聲、陸光祖、殷邁、薛蕙、王世貞、宗臣、鄧以贊、馮夢禎、虞淳熙、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陶望齡、陶奭齡、焦竑、黃輝、王肯堂、鐘惺等人,卓然稱盛。而陳獻章、王守仁二先生,是儒家道學的創始人,其立言都契合禪門宗旨。得到他們傳授的,如王畿、羅汝芳、周汝登、楊起元等人,對佛法的研究更為深入。
  佛法如果不是最上真乘,有助於國家治理和道德教化,又怎麼會得到先賢如此欽敬信奉呢?(各人的事跡散見於《二十一史》,以及各文集、語錄。)戒淫人士如果立志挽回欲海狂瀾,不能不專心研究佛法。
 
 
  勸善之書,打開就令人皺眉,這樣的書必定不能流傳。打開就令人鼓掌,這樣的書也必定不能流傳。為什麼?一個是過於深奧,一個是失之粗淺。我老師這本書,其意本在戒淫,卻又總是在探討生死問題,我起初也覺得過於深奧了。然而每日清晨以生死問題捫心自問,卻發現這是人人都不能迴避的。帶著不能迴避的心情,再拿起這本書反覆研讀玩味,然後才知道老師學識的淵博,救世救人的菩薩心深切,然後才對書中原來皺眉的地方一一鼓掌稱歎。這本書在現今廣為流傳,後世不斷再版,我相信一定會是如此。
 
  虞山門人陳鍹聖來氏拜識

台長: 淡雅
人氣(52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3-3安士全書 |
此分類上一篇:安士全書-欲海回狂集卷三-決疑論(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