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淺釋文章彙整: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244229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完整版: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ixthPat/contents.htm
〈行由品第一〉
原文:
「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神秀作禮而出。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
淺譯:
五祖大師對神秀講:菩提自性,是不能用攀緣心、妄想心來求的。
所以又告訴他說「汝且去」:你現在先去。
「一兩日思惟」:在這一兩天之內,你再想一想。
「更作一偈」:你再重作一首偈頌。
「將來吾看」:拿來我看一看。
「汝偈若入得門」:這入得門,就是明心見性,入到佛法的門裏來了,不作門外漢。你作的偈頌,如果是見性了,得到本體開悟了。
「付汝衣法」:我就把衣缽傳授給你,你就做第六代的祖師。
「神秀作禮而出」:神秀向五祖頂禮,就出去了。
「又經數日」:又經過了很多天。
「作偈不成」:沒作成偈頌。
「心中恍惚」:在這個時候,幾幾乎就發神經病,心裏恍恍惚惚的。
「神思不安」:神就是精神,思是思想。精神和思想都不穩定,都不安。
「猶如夢中」:就是沒有睡覺,好像在夢中似的,行住坐臥,都不知自己是幹什麼。你說他對這祖師的欲望多大!沒有考上,自己又不能再作偈頌,這恐怕自殺都有份,自己把自己殺了。
可是「行坐不樂」:行和坐都不安樂。
「復兩日」:又過兩天。
「有一童子於碓坊過」:有一個童子,在六祖大師舂米的碓坊旁邊走過去。
「唱誦其偈」:一邊走,他就一邊唱,唱這個偈頌:「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為什麼要唱呢?因為他想要得大利益,不墮落三惡道,又想見性;所以一邊走,一邊唱這個偈頌。
「惠能一聞」:六祖大師當時一聽見。
「便知此偈」:他就知道。
這個偈頌「未見本性」:沒有見著自己的本性。
「雖未蒙教授」:雖然沒有經過人來教授他。
「早識大意」:大的意思,已經早就明白了。
「遂問童子曰」:就問童子。
「誦者何偈」:你念的是什麼偈頌?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行由品第一〉
原文:
「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浅译:
五祖大师对神秀讲:菩提自性,是不能用攀缘心、妄想心来求的。
所以又告诉他说「汝且去」:你现在先去。
「一两日思惟」:在这一两天之内,你再想一想。
「更作一偈」:你再重作一首偈颂。
「将来吾看」:拿来我看一看。
「汝偈若入得门」:这入得门,就是明心见性,入到佛法的门里来了,不作门外汉。你作的偈颂,如果是见性了,得到本体开悟了。
「付汝衣法」:我就把衣钵传授给你,你就做第六代的祖师。
「神秀作礼而出」:神秀向五祖顶礼,就出去了。
「又经数日」:又经过了很多天。
「作偈不成」:没作成偈颂。
「心中恍惚」:在这个时候,几几乎就发神经病,心里恍恍惚惚的。
「神思不安」:神就是精神,思是思想。精神和思想都不稳定,都不安。
「犹如梦中」:就是没有睡觉,好像在梦中似的,行住坐卧,都不知自己是干什么。你说他对这祖师的欲望多大!没有考上,自己又不能再作偈颂,这恐怕自杀都有份,自己把自己杀了。
可是「行坐不乐」:行和坐都不安乐。
「复两日」:又过两天。
「有一童子于碓坊过」:有一个童子,在六祖大师舂米的碓坊旁边走过去。
「唱诵其偈」:一边走,他就一边唱,唱这个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为什么要唱呢?因为他想要得大利益,不堕落三恶道,又想见性;所以一边走,一边唱这个偈颂。
「惠能一闻」:六祖大师当时一听见。
「便知此偈」:他就知道。
这个偈颂「未见本性」:没有见着自己的本性。
「虽未蒙教授」:虽然没有经过人来教授他。
「早识大意」:大的意思,已经早就明白了。
「遂问童子曰」:就问童子。
「诵者何偈」:你念的是什么偈颂?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