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2-01 07:34:30| 人氣1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常生氣怎麼辦?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從國小我的脾氣就不好,對親人不爽就用打罵發洩,也因為自己外表胖、沒自信所以又孤僻。我知道自己脾氣很差,所有的不爽會很直接地表現出來,連別人的錯我也不開心,真的很難去調整。當生氣時,你只會想到要宣泄自己不爽的一口氣,但是當你把氣都出完時,你也已經傷害到別人了,這時又種下一個不好的因果關係。

 

面對脾氣的處理真的很難,當我看到許多文章都在消除魔性與外道願時,我反思自己的行為,還真的中了好幾項特徵。上周經佛菩薩開示有外道願,需要1650遍的《金剛經》來銷除,目前除了銷外道願,還試著學習改變自己:

 

一、如果用通訊軟體,那就是把生氣的line訊息趕快收回並反省自己。

 

二、有幾次怒氣上來時,我告訴自己:「難道沒有比生氣更好的解決方法嗎?」我才放下怒火,去慢慢處理自己的怒氣。」

 

三、要不就是怒氣一來,就趕快轉移注意力去冷靜,怒氣過一下下就會消失。過幾分鐘後,你會分析出為何生氣的原因,這時彼此溝通才有用。

 

四、很多怒氣都是拿別人的錯來自責。

 

五、對自己的要求,至少要學會道歉。

 

六、對於沒發飆的氣,要學會去溝通,不能用冷戰來傷害身邊的人,因為大家出發點都是為了彼此好。

 

分享二

 

昨天和朋友聊天時,提出了《地藏經》經文:「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轉輪五道,暫無休息。」朋友聽不進去,所以說了一番反對的詞語。

 

我也另提了《藥師經》的俱生神,時時刻刻記錄著我們的所作所為,希望朋友可以謹言慎行,當然也被反對了一番。即便當下我有點生氣,但並未在對談中顯露出來,而是仔細想想怎麼去解釋。

 

最近很想唸一部《華嚴經》迴向給母親,所以昨晚也開始唸了幾卷。上述看似再平常不過的一般吵嘴或是正常做功課的活動,卻引發了我從昨日到今晨一連串的心理活動變化。

 

反思和感想:

 

一、  事件發生後的第一階段思考

心中早已有了正確的答案。因為正確的答案不外乎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為自己性識沒有定,所以容易受外境影響 。心中的正思維告訴我:「去唸經,唸經就會沉澱下來了。唸佛號,唸佛號也可以沉澱,不要去想他就好,渡化眾生是要有機緣的,適當的時機再跟他們講就好了,趕快去轉心輪」等等的答案。

 

之所以在此特別強調上述「我知道正確的答案」,實乃這就是整個過程最困難的地方所在。因為與此同時,我的思維中也出現了嗔恨的想法,嗔恨想法如下:「這樣的朋友乾脆以後完全不要接觸了,不接觸就沒事了。」、「奇怪,這些人都不會細想經文,或是經過了解再做批判嗎?」等等,很多負面的思維一一呈現。

 

而這些所謂「我知道的正確的答案」和「負面的思維」,就不斷的交織成纏續不斷的網絡,互相交戰。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隔天睡起來,也差不多放下了,但不知是否是自己的錯覺,昨天開唸《華嚴經》,唸經當下還好,但唸過後,我的思維一直執著不停,無法放下嗔恨。我心中自己的感覺是,華嚴力的注入,要我真正找出答案,根除掛礙。

 

二、  第二階段思考:

於是我產生了下面的自問自答(也就是反思的開始),而這些自問自答,我認為就是「佛學」跟「學佛」的一線之隔。而這一線,是需要具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才能得到的智慧,這「智慧的一線」真的很珍貴。

 

自問自答如下:

 

自問:「為什麼當下我要引用佛菩薩的話來勸戒他們?」

 

自答:「因為我希望他們好。」

 

又自問:「『希望』他們好的這個『希望』,到底是有多少比例是真正為他們好?又有多少比例是自己想要控制別人,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

 

自問:「為什麼他反對經文,我會馬上生氣?」

 

自答:「我到底是尊重佛菩薩所言,為了捍衛經文所述,所以生氣?還是我是想把握住對話的主導權,所以生氣?」

 

其實以上自問自答的答案,還是跟昨天一樣並無二異,一樣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且因為自己性識沒有定,所以容易受外境影響等等。

 

感想:

 

雖然第二階段和第一階段的答案相同,但是與昨日關鍵的差異在於,我開始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的根源,為什麼我會講出這些話要求別人?為什麼我會生氣?……等等的思考。於是乎我知道自己的「我慢心還很重」,我知道自己嗔恨的習性還很重。因此我想到的解決方式是:以後若要說別人的時候,要先靜下來想這是不是適當,如果已預知自己說了勸戒的話,別人也會馬上反對而破口大罵,那我自己就應該放下執著,再另找時機融入佛法,不用一味的強迫別人吸收自己的意見。更重要的是,應該自己身體力行,做得好讓別人來效仿,等待時機成熟,再予以適當的意見。

 

而第一階段當下立即得到的答案:「應無所住等等」,是因為自己平常已習慣唸經,所以馬上聯想到這些經文。但這個答案尚未與心相應,所以落為窠臼,簡單來說就是「佛學」。

 

而第二階段得到的答案,文字上雖與第一階段無異,但已是自己真正靜下心來反省過所得出的答案。此時的答案,才是自己的心與經文相應的正解,第二階段就可以說自己是「學佛」的入門了。

 

所以第一階段中所提及的,不論是「經文、轉心輪,或其他的正向的想法」,其實不外乎兩個大綱:

一、讓你當下沉靜下來

二、以光明力注入心中

這些都是對的,但這些都是「助緣」。最重要的是,我必須先靜下來反省自己,發現內心真正的問題點,然後想辦法改正,放下,再輔以這些外面的東西,才能真正的內外雙修,福慧雙修,放下掛礙。

 

上述提到「助緣」並非意指不重要,因為我累世業障重,所以光靠自力恐難以突破難關:若唸佛這些助緣修得好,在遇到困難時,這些助緣容易進入內心與之契合。所以不光本身內部要修得好,助緣也很重要,因為我障礙太重,所以需要佛力加被,才能突破重重魔障。

 

每次看《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常常跟弟子想的一樣。我這邊特別說出「常常跟我想的一樣」,並不是要說我自己很厲害,我是想特別表達一件我自己覺得非常重要的事,也是阿伯以往提點我的:「要經常閱讀大德高僧的文章」。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亦言:「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修行之人,往往會因精進唸經,自然而然領悟到一些道理,但這些道理是否能在需要的時刻派上用場,就不一定。這幾年修行領悟到一件事,自己曾經領悟的道理,不代表就是自己的,只能說在以後看到相同的論點時,自己比較能夠很快的進入領會的狀態,如果不是時時接觸正法,時時精進,這些曾經領悟過的道理終究會忘記,而不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若要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則需要不間斷的唸經,不斷的閱讀高僧大德的文章,才能讓這些道理在困難時用得到,所以我這邊特別想提及,即便我已經和「阿伯的話」常常想得是一樣的,但若不持續接觸這些高僧文句,則終究會忘記,而不能在必要時刻解決問題。所以精舍所交辦每項該做的功課,自有它的道理存在,現在不懂沒關係,照著做,長久下來總有一天就會知道他的功效。

 

《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一、「自己修,務必要常跟善知識相處,經由善知識的指點,能找出自己尚需改善之處,才不會依照自己的理解力而照本宣科,難以提升。」

 

二、「他造他的業,你行你的善。」

 

三、「將渡眾作為自己永世的志業,才不枉佛菩薩的教誨。」

 

四、「不論他人對你恭不恭敬,都要以慈悲禮敬心待人,如此練習,可逐漸淡化對於權勢的執著心。」

 

五、「世間上所有事情都在磨鍊和砥礪我們的心智,不要執在別人的所作所為以及言語,避免自己的情緒波動不已。」

 

六、「人要有意志力和毅力,要有浩然正氣,做事情要光明正大。修行有困難,可列舉出自己尚未突破的地方,並努力想方法加以超越。」

 

如果身旁真實的善知識難以尋覓,那《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印光大師文鈔、高僧大德的文章等,就是我身旁雲端的善知識,好好善用,也有相同的功效。

 

(分享完畢)

 

分享一的有緣人就像你我一樣,有種種惡習如常常生氣,而且已是多年症頭難以調整。所幸的是,有緣人得聞佛法,常常看牟尼精舍部落格的文章,發現外道願的心性症頭和自己很像,果然開示出外道願經文。可喜的是,有緣人願意努力唸經,並且改正自己的心性,相當有改變自己的決心,可喜可賀。《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智竅未開,可多唸《金剛經》,增加智慧,一段時間後,智竅會漸漸開啟,開竅了,思慮就無礙。」

 

分享二的有緣人相當精進,日常中經常誦經唸佛並思維佛法,將我們一般人常常有的內心天使與惡魔交戰對話清楚描述,並且有次第地舉出「學佛」與「佛學」的關鍵差異,就是落實在自身的心念反省。《印光大師文抄菁華錄》譯文節錄:「一切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在六道中輪迴,無業不造。如果無心修行,反而不能覺察出有這些稀奇古怪的惡念;如果發心修行,那麼自己就會發現,這些念頭反而更多。這是心地趨於清靜而容易顯露妄念,妄念從前並非沒有,只是不能發覺罷了。」

 

您也常常生氣嗎?提醒您嗔恨心是阿修羅道的大病徵,若是常常壓不住自己的脾氣,不妨學習分享一的有緣人,主動請示佛菩薩是否有外道願。《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能忍辱方能負重,千萬不要和人起衝突,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然後還要多讚美人、親近人。」生氣不只是破壞人際關係,還會「火燒功德林」,佛家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以下分享一則網路故事〈生氣的烏龜〉。有一天,佛陀對比丘們開示:「很久以前,在阿練若池水邊有兩隻大雁,牠們和烏龜是好朋友,一起在池邊生活,互相照顧。過了一些時日,每天賴以維生的池水漸漸乾涸,於是大雁告訴烏龜:『這個池水乾枯後,我們的生命會受到很大的威脅,所以不能在這裡等死。我想到一個好方法,你可以咬住一根樹枝,然後我們兩個各銜住樹枝的一端,這樣就可以帶你飛到有水源的地方,我們又可以一起快樂地生活。可是,有一件事你一定要記得,當你咬著樹枝時,不論遇到任何事,千萬不能開口哦!』於是大雁和烏龜一起咬著樹枝出發了。」

 

「當他們經過村落時,剛好有許多正在遊玩的小孩,抬頭看到在空中的大雁及烏龜,覺得新奇又有趣,便大笑說:『快來看!有兩隻雁銜著樹枝,帶著一隻咬著樹枝的烏龜在空中飛。』烏龜看到這麼多小孩在取笑牠,生氣地對孩子們說:『關你們什麼事!』大雁聽到烏龜的聲音,心中一驚!果然,失去樹枝依靠的烏龜,迅速地掉落,活活摔死了。」

 

佛陀提示大眾:「人的嘴巴裡好似有柄利斧,常常引來殺身之禍。應毀詆的反而稱譽,應稱譽反而毀謗,這都會使自身遭受禍殃,始終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這隻生氣的烏龜就是提婆達多,過去由於起嗔心對孩子大吼,落地而死。即使到了今生,依舊嗔罵如來,因而墮大地獄。」典故摘自《法苑珠林.卷八十二》(引用完畢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一句話和一個嗔恨的念頭就可以喪失寶貴的生命,而這樣的嗔恨習氣還會帶到來世造下更多的惡業。所以修行是多麼的可貴與重要,真正地改變我們的命運。再回頭多看幾次上述兩位有緣人的分享,都是努力地契入修行以後,透過勤誦經文達到「讓你當下沉靜下來」、「以光明力注入心中」,然後輔以「靜坐」反思己過,讓自己逐步改變習氣個性,真正改變命運。

 

《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修行靜坐,係要摒除萬慮,輕安自在。剛開始會胡思亂想,坐久了,心識會逐漸穩定下來,受到外力干擾的衝擊會愈來愈少;若無歷鍊,如溫室花朵,遇事無法超越,最終就只能被綁在那裡。」

 

生活中處處是道場,處處是考驗。這些修行的光明智慧,如同分享二所說:「若要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則需要不間斷的唸經,不斷的閱讀高僧大德的文章,才能讓這些道理在困難時用得到」「不持續接觸這些高僧文句,則終究會忘記,而不能在必要時刻解決問題。」每日的定課真的很重要,不論是誦經、持咒、靜坐、閱讀精舍部落格等等,都能讓自己更加光明。

 

《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人生的過程,每一步無一不是歷事鍊心,要找到方向,有目標並去歷鍊,不要放棄自己,要好好努力,才能由壞變好。」改變習慣、改變個性就是改變命運,只要您願意努力,人人都能由壞脾氣變成好個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739091650.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台長: 淡雅
人氣(18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2-14外道願與習氣 |
此分類下一篇:佛菩薩告訴您什麼?
此分類上一篇:世間行世間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