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1-12 05:26:07| 人氣1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神奇!原來這樣就能改變命運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接觸精舍之後才知道,原來命運真的可以透過修行改變!「人生酬業」,來到這世間除了透過精舍推廣的「因果債,功德還」消業了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修行。修行是修心,不是修表相,精進努力地從心性上下功夫,去除貪嗔痴慢疑,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修行之後心境的轉換。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我的隔壁鄰居有一位爺爺,偶爾車亂停、垃圾亂放、愛說話……,以前我心裡不喜歡他,盡量避免接觸,但現在心境漸漸改變了,對於那位爺爺的言行舉止,不再有情緒起伏,,聽到其他鄰居的談論也不再隨之起舞。靜下心來想想,如同我先生睡覺會打呼,當我情緒不好、睡不著時,那個打呼聲就特別惹我討厭;但我心情好的時候,也就比較不會在意了。這些變化都是自己心性上的問題,修行就是磨練自己,將貪嗔痴慢疑與分別心去除,這樣才能真正學到慈悲心、歡喜心、卑下心。

 

反思最近的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待人處世的應對進退,突然意識到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狀況都是從不同角度、不同情境來訓練我、考驗我的修行是否到位,是否能依照佛菩薩的教誨來圓滿所遇到的人事物。凡夫眾生往往入了這一個境,就忘了修這一個我;總是檢討別人卻不反省自己的心態和言行舉止。其實這些都是佛菩薩的巧妙安排,針對每個人所缺乏的部份來考驗,讓我們在這過程中學習成長,因此遇到任何境界都不必執著和計較。但是,無論是否為菩薩安排的考驗,我們都要將心放寬,修忍辱、包容不同的意見、善待一切人事物、放下執著心與分別心,才能回歸原本的清淨自在。

 

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但是為何我們現在不是佛?因為我們的自性受到貪嗔痴慢疑蒙蔽。阿伯說:「修行要向內修。」修行要時時刻刻向內觀照自己的問題,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能整理好自身、清淨無染,自然會顯露出最初的佛性。

 

生活中有形無形的干擾,往往是自己內心不夠清淨所招致的,如果所思所想都與佛菩薩相同,都是清淨平等正覺,那麼就修到能與佛同心,修到與佛感應道交,就不必擔心會造業,也不必擔心會修偏墮落,由此可知,修行最重要的在於提升心性。修行要一直向內觀照,向內修正無明習氣,放下對外界的執著,才是真正的提升心性,才能有效地改變命運。

 

(分享完畢)

 

《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世間情、世間物都是身外物,是借來用的而已,但可以成就我們的道果;過去世有修,本世也要用心修。」

 

人的一生當中總會有許多際遇,無論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我們都可以把它當成修練的境界,從這些歷練當中提升心性、啟發智慧。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正法更是難遇;我們本世有幸能得人身,聞佛法,還能得遇正法,真正是難得殊勝的因緣,真正是有大福報,應當要好好珍惜。

 

修行的境界越高、心越定,外部人事物或靈界干擾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小。眾生在尚未修行之前,心性不定、雜思妄想多、貪嗔痴慢疑深重、負面情緒大,因此一遇到違緣橫逆就會暴跳如雷、情緒激動、衝動行事、甚至傷害他人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心性尚未提升,待人處世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處處結怨、傷人傷己,真的是廣結「惡」緣。

 

修行,是一個循序漸進、去惡從善的過程,藉由誦經學習佛菩薩的智慧,一點一滴地從心性上下功夫,摒除無明惡習,將佛法的光明導入心中,滌淨貪嗔痴慢疑,恢復本來面目。每位眾生的資質、際遇、因果不同,所遇到的緣分、需要的改善時間也不同。有些人得遇佛法,很快就能破迷開悟,那是因為他過去久修善根,所以能聞佛所言,即當信受;但大部分眾生皆是凡夫俗子,無始劫以來沉淪六道、廣結因果怨仇,所以在輪迴之時必然互相討報,輾轉於煩惱痛苦的煎熬之中。

 

所幸,「有佛法就有辦法」,上天關了一扇門,必定會再為您打開一扇窗。命運多舛、人生受苦難沒有關係,藉由佛菩薩的開示精進修行、誦經消業,就能轉化人生路上的各種痛苦,突破困境,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以下引用自一位師姐:

最近同事問我:「為什麼妳被針對、被欺負的時候都無動於衷,還能笑笑地應對,難道真的不生氣嗎?」我回答他:「為何要生氣?如果對方針對的事情是我必須改進的,我還要感恩他,在事情沒有發展到最糟糕的狀況時,他提醒我要注意、懸崖勒馬,讓我知道彌補改善的時機,他是我的貴人耶!若是對方欺負我沒有任何理由,除了過去世的因緣之外,各人造業各人擔,他造他的業,我行我的善,彼此互不糾纏;他給我的逆境還能磨練我,讓我能夠轉換待人處世的心態,提升心性、開啟智慧,獲益最大的是我,他是我的貴人耶!我更應該感恩他!」(引用完畢)

 

世間事皆是如此,不必執著於表相的計較,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就過什麼樣的人生。有人可以將崎嶇坎坷的人生過得充實快樂,也有人明明已經富足順遂,卻還是煎熬痛苦、煩惱叢生。古諺云:「一樣米飼百樣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溫和有禮,也有些人像鬥雞一樣,一天到晚找碴,不找人鬥一鬥就渾身不自在。有在修行,心量要大,遇到不同的人,都要謹記佛菩薩的教誨,生起慈悲心、歡喜心和卑下心面對;虛懷若谷,猶如海納百川。

 

人性本善,每位眾生皆是未來佛,本來的面目都是慈悲、歡喜和卑下的,只因輪迴多劫被塵世濁垢、貪嗔痴慢疑所染污,人生的種種歷練就是為了滌淨這些覆蓋在心性上的塵垢,恢復本來清淨的面目。因此,遇到有人找碴,沒有關係,也許是他的成長環境備受欺凌,所以他必須變成刺蝟才能保護自己;也許是他的心性尚未提升、不明白因果,導致到處結怨仇而不自知;也許是我們自己的業障或考驗,逆來順受、勤消業障就能雨過天青、解冤釋結。

 

四季的變幻是自然規律,人生的歷練與逆境也是如此。當我們遭逢挫折和磨難時,不如把它想成自然現象中的狂風暴雨,當被淋濕時,我們不太會責怪天氣,而是會記得攜帶雨具、防範於未然;如同人生中的挫折,我們不需要怨天尤人,只需反求諸己,「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自己的心性改變提升,命運自然能改變。相關文章分享:〈改變心境,就能改變處境〉

 

我們不需要和他人計較,但要學會和自己計較,我們要時常計較自己的心性是否提升?是否能忍辱包容?是否能歡喜卑下?是否能學習佛菩薩以慈悲待眾生?人的一生當中,要學習的、要修練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實在沒有多餘的時間繼續造業結怨;來到這世間要把重點擺對,精進努力修行,才不會枉費能得人身、能遇佛法的大善因緣。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戰爭時,縱然有很好的節氣時機、有利的高牆深池地利環境,都不如全軍將士上下同心、抵禦外侮;人生也是如此,縱然富足順遂,若是心性無提升、貪嗔痴慢疑不去除,那也是消耗福報、到處結怨而已。等到福報耗盡、機緣成熟,因果討報就會啟動,痛苦折磨就會開始。人活在這世間,不必處處計較,要學會得饒人處且饒人,理直而氣和;如此,才能廣結善緣、不四處結怨,這才是真修行。

 

修行要「向內觀自性,向外觀世音。」藉由承受外部各種境界的磨練和考驗,反觀需要修正的習氣與需要提升的心性,這樣的修行才有效果,才不會白來這世間一遭。佛法,要真正地用在日常生活中,您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奧妙與殊勝。學佛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學就要用,沒有「用」,就算佛菩薩天天跟在您的身邊,也沒有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739091626.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台長: 淡雅
人氣(15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2-15其他 |
此分類下一篇:您存在於這世間的價值
此分類上一篇: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