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
學名:Ficus carica屬雌花兩性花異株的(即是在同一種植物中,某些植株長有雌性和雄性兩種花,而有些只有雌性花),隸屬於桑科榕屬,主要生長於熱帶和溫帶,是亞熱帶落葉小喬木(絞殺植物)。無花果目前已知有八百個品種,絕大部分都是常綠品種,只有長於溫帶地方的才是落葉品種。
果實呈球根狀,無花果尾部有一個小孔,花則生長於果內,在近小孔處長有雄花,遠離小孔的頂部長有雌花,另外生有不育花(癭花),花粉由榕果小蜂傳播。
無花果原產於中東和西亞地區,栽培歷史已超過五千多年。因外觀見果不見花而得名,另有映日果、優曇缽、阿駔、底珍樹、蜜果和阿駔(《酉陽雜俎》、譯自波斯語:anjir)等別名。
切開的無花果,內有種子
隱頭花序(Hypanthodium)是本屬植物最重要的特徵,因花是生長於果內,稱之為隱頭果(Syconium),是無花果屬植物在桑科中與其他屬最大的差別。在果內果頂端長有雄花,底部的是雌花,及生有不育花(癭花),故花和果單看外表是分不出來。
無花果的果實有一個微小的孔,榕果小蜂會從孔鑽入,它身上帶著的花粉會被授給果內底部的雌花,之後它會在果內產卵、死掉。其幼蟲在果內發育成成蟲之後交配,雄蟲會在果內挖一條洞讓雌蟲出去。這個出去的雌蟲會帶著受精卵,和無花果頂部的雄花的花粉,鑽到另外一個無花果那裡,授給果內底部的雌花,重複生命的循環。
聖經中的無花果樹:
部分基督教人士從無花果樹的大葉子與無花果的屬性來看,認為《創世記》裡的分辨善惡樹正是一棵無花果樹;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之後就用伊甸園裡無花果的寬大的葉子遮擋身體。《希伯來聖經·耶利米書》形容腐爛的無花果為毀滅的徵兆,《新約聖經》裡亦有耶穌斥責一棵不生果的無花果樹的描述。
印度派系宗教:
因為無花果樹的花朵性質特殊,古印度人認為該樹不會開花,故有「無花果」這個名稱。佛教與印度教的經書有時會用「無花果樹裡尋花」來形容一件沒意義或沒可能的事情、或一件不存在的事物。然而,無花果之花亦可形容極為罕有的事物;雖然事實上無花果是有花,但花在果實的內部,故古人認為無花果樹不會開花。
食用方法:
無花果可以新鮮的時候吃,也可以曬乾了吃,或做成果醬、糕點。市場上的無花果一般是無花果乾,因為便於保存和運輸。
營養價值:
無花果中含有大量葡萄糖和果糖,含糖量高達20%。同時還含有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C、D等)。無花果中還含有30多種脂類物質,且大部份為中性脂和糖脂;所含脂肪酸中68%為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少量人體必需的亞油酸。
無花果乾富含膳食纖維、鈣、銅、鎂、錳、鉀、維生素K等多種有益人體的物質,還含有多種抗氧化劑、黃酮和多酚。無花果有潤腸通便的效果。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每100g無花果乾含有:
熱量 249 千卡
蛋白質 3.30 g
脂肪 0.93 g
碳水化合物 63.87 g
糖分 47.92 g
膳食纖維 9.8 g
研究:
2006年6月哈佛大學巴爾-約瑟夫(Ofer Bar-Yosef)與巴伊蘭大學(Bar Ilan University)墨德查·基斯列夫(Mordechai Kislev)及安那特·哈特曼(Anat Hartmann)共同發現在約旦河谷下游發現了一些古代遺留下來的無花果果實,包括九顆已經碳化的小果實及三百多粒無花果小核果的碎屑,這些古物推測是距今11,400年前的物品,屬栽培作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8%8A%B1%E6%9E%9C
無花果
英文名稱: Fig-tree,Common Fig
學名: Ficus carica Linn.
科名: 桑科(Moraceae)榕屬(Ficus) 或稱無花果屬
別名: 蜜果、映日果、優曇鉢、阿駔、底珍樹、文冠果、奶漿果、文仙果、文先果、品先果
原產地: 阿拉伯、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台灣雖早在19世紀末即已引進,但現今經濟栽培的面積不大,多數為零星或趣味栽培。
分佈: 台灣雖早在19世紀末即已引進,但現今經濟栽培的面積不大,多數為零星或趣味栽培。
用途:
1. 食用:果實可供鮮食,可製成乾果或果醬。乾果可入藥,具有補氣血、健脾潤腸、祛風濕等功效。
2. 觀賞用:適於庭園栽培或大型盆栽。
3. 藥用:無花果含有較高的果糖、果酸、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有滋補、潤腸、開胃、催乳等作用。性味:果:甘、性平;根、葉:淡、澀、平。效用:果實:潤肺止咳,清熱潤腸,平肝。治便秘,泄瀉,喉痛,嘶聲,腫瘤;根、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止瀉。治泄瀉;外用治癰腫。
莖: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樹冠直徑可達 10 公尺左右,具乳汁,枝條肉質而扭曲;多分枝,小枝粗,嫩枝被短毛。
葉: 葉互生,葉片倒卵形或近圓形,長長約 10~20 公分,寬 8~20 公分,普遍 3~5 裂,或有不分裂者,基部心臟形,裂片常為倒卵形,先端鈍,具不規則鋸齒緣或波緣,光滑無毛或被細茸毛,具 3~5 主脈;葉柄長 2~5 公分,表面粗糙。
花: 隱頭花序,雌雄同花,花極微小,著生於中空的肉質花托裏面;花托單生於葉腋間,梨形,完熟時長 5~8 公分,綠色帶褐青色,光滑,肉質肥美;雄花生於花托近口處苞片間,花被2~6 片,線形,雄蕊 1 枚,絲狀,花柄細長;雌花花被4 片,廣線形,子房上位,橢圓形,與花被等長;在相對於花梗部位有一狹窄的出口,雄蕊如蛔蟲蜿曲,雌花花柱偏斜絲狀,雌雄花在花托內部授粉後即形成肉質果實。
果實: 無花果的果實為瘦果,三棱狀卵形,胚彎曲,胚乳豐富;我們吃的果實(無花果)是由總花托和其他花器膨大而成,呈倒卵形至梨形,成熟時呈暗紫色,由頂端開裂,果肉質柔軟味甜,略帶微酸。
特性:
無花果為桑科(Moraceae)無花果屬(Ficus)亞熱帶落葉小喬木,枝條肉質而扭曲,高度可達 8~12 公尺,樹冠直徑可達 10 公尺左右。葉及枝條有細毛密布,葉長約 10~20 公分,呈心臟形,三裂或五裂,具 3~5 主脈,葉柄細長,表面粗糙。花序屬於隱頭花序,依品種特性可分四大類,即卡普利系(the Capri fig)、斯密爾那系(the Smyrna fig)、山貝卓系(the San Pedro fig)與普通系(the common fig)。其中以普通系為全雌花不用授粉較適合台灣種植,其它三大類結果必須依靠無花果蜂(Blastophaga psenes)授粉(無花果與此蜂形成共生)。果實由總花托和其他花器膨大而成,呈倒卵形至梨形,成熟時呈暗紫色,由頂端開裂,果肉質柔軟味甜,略帶微酸。無花果的果實著生新梢的葉腋,即在枝梢抽出第 4 節的腋芽起即可連續結果,故隨著枝條成長而連續結果。
文字資料來源:
http://163.17.44.1/teach/校園植物/無花果/無花果.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