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英文名稱: Mockstrawberry, Wild Capegoseberry, Hebiichigo
學名: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Fragaria indica Andr.
科名: 薔薇科(Rosaceae)蛇莓屬(Duchsnea)
別名: 蛇波(台灣)、蛇泡草、蛇盤草、蛇果草、龍吐珠、寶珠草、三匹風、地苺、台灣蛇莓、蛇蛋果、蛇婆、雞冠果、疔瘡藥、三爪龍、地楊梅
分佈: 廣泛自生於平野至山麓陰涼的路旁、草地。
用途:
1. 食用:果實可以吃,看起來像草莓。
2. 藥用:莖葉可以止血、解毒、治胃病。性味:全草:甘、酸、涼,有小毒。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血。治白喉,菌痢,熱病,疔瘡,燙傷,感冒,黃疸,目赤,口瘡,咽痛,痄腮,癤腫,毒蛇咬傷,月經不調,跌打腫痛:根: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治目赤紅腫,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熱毒瘡瘍。
莖: 莖細長,隨處匍匐生長。
葉:葉子由三片小葉組成的,小葉邊緣有鋸齒,葉脈明顯,葉子上有毛。
花:花腋生,單立,黃色,花瓣5枚。在黃色花瓣下面有綠色花萼,還可以見到較大一些的「副萼」,有二層花萼蛇莓的特徵。
果實: 果實是由花托膨大成球形,並在上面長滿了許多細小的小瘦果,鮮紅色,聚合果似小型草莓,可以生食。
特性:
多年生草本,有長匍匐莖,長可達1公尺,全體被白色絹毛。三出複葉基生或互生,有長柄,柄長 5~8 公分,基部有 2 枚廣披針形托葉;小葉近菱形,圓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長1.5~3 公分,寬 1.2~2 公分,先端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鋸齒牙,兩面散生柔毛或上面近無毛。春末開花,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甚長,可達 5.5 公分;花萼 2 輪,內輪萼片 5,較小,廣披針形,外輪萼片較寬,先端 3 淺裂;花冠黃色,直徑約 1.2~1.8 公分,花瓣 5,寬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數。瘦果小,扁圓形,鮮紅色,多數,生在膨大球形花托上,聚合成卵狀球形的聚合果,直徑約 0.8 公分,可以生食。生長在較陰濕處。
文字資料取自:
http://www.hljh.tcc.edu.tw/teach/%E6%A0%A1%E5%9C%92%E6%A4%8D%E7%89%A9/%E8%9B%87%E8%8E%93/%E8%9B%87%E8%8E%93.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