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黃
英文名稱: Common
Foxglove
學 名: Digitalis purpurea Linn.
科 名: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毛地黃屬(Digitalis)
別 稱: 紫花洋地黃、洋地黃、指頂花、金鐘、心臟草、毒藥草、紫花毛地黃、吊鐘花
原產地: 歐洲西部,各地園林有栽培。
分 布: 台灣最早於 1911 年由日本引進,分佈於太平山,阿里山,八仙山及海拔 2000 公尺左右的高山,南投線清境農場、梅峰農場有栽植。
用 途:
1.園藝觀賞用:毛地黃支柱高大,花序挺拔,花形優美,色彩明亮。非常適宜花境的背景佈置,或大型花壇的中心材料,若叢植則更為壯觀。盆栽多在溫室進行促成栽培,早春賞花。
2.藥用:毛地黃的葉子為重要的藥材。性味:葉:苦,劇毒。效用:葉:為強心劑。治心臟病患者,興奮心肌,提高心肌收縮力,改善循環。
莖: 高約 1 公尺,莖直立,少分枝,全株密生短絨毛。
葉: 葉粗糙、皺縮,基生葉具長柄,柄翼狀,葉形大,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 12~25 公分,具不明顯葉緣,先端呈略鋸齒狀,往莖頂尺寸漸小,鈍鋸齒緣,兩面被絨毛;莖生葉柄短或無,長卵形,葉形有由下至上而漸小。
花: 花序總狀,頂生,單邊;萼片 5,不等,深裂至底,無小苞片;花冠二唇化,鐘形,花瓣片 5;二強雄蕊,花藥不相聯,藥室等長。夏季由莖頂端伸出長花穗,並由下端向上順序開放美麗的鐘狀花,萼片 5 裂,裂片卵狀批針形,花冠先端類似唇形,長 5~7.5 公分,紫紅色,綠白色,並點綴濃紫色斑點;花期 6~8 月。
果實: 蒴果包於花萼內,具喙,胞間開裂。果實為廣卵形,內藏細小種子,數目極多;果熟期 8~10 月。
特 性:
多年生草本,高約 1 公尺,莖直立,少分枝,全株密生短絨毛。葉粗糙、皺縮,基生葉具長柄,柄翼狀,葉形大,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 12~25 公分,具不明顯葉緣,先端呈略鋸齒狀,往莖頂尺寸漸小,鈍鋸齒緣,兩面被絨毛;莖生葉柄短或無,長卵形,葉形有由下至上而漸小。花序總狀,頂生,單邊;萼片 5,不等,深裂至底,無小苞片;花冠二唇化,鐘形,花瓣片 5;二強雄蕊,花藥不相聯,藥室等長。夏季由莖頂端伸出長花穗,並由下端向上順序開放美麗的鐘狀花,萼片 5 裂,裂片卵狀批針形,花冠先端類似唇形,長 5~7.5 公分,紫紅色,綠白色,並點綴濃紫色斑點;花期 6~8 月。蒴果包於花萼內,具喙,胞間開裂。果實為廣卵形,內藏細小種子,數目極多;果熟期 8~10 月。
毛地黃名字由來:
它為何被叫毛地黃呢?是因為它有著佈滿茸毛的莖葉及酷似地黃的葉片,因而有「毛地黃」名字;又因為它來自遙遠的歐洲,因此又稱為「洋地黃」。
文字資料來源:
http://kplant.biodiv.tw/毛地黃/毛地黃.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