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合歡
英文名稱: Siris、East Indian Walnut、Siris Tree、Brown Blbizia
學名: Albizia lebbeck(L.)Benth.
科名: 豆科(Leguminosea) 合歡屬(Albizzia)
別名: 闊莢合歡、印度合歡、大合歡、白夜合、緬甸合歡
原產地: 原產熱帶亞洲、非洲及澳洲北部。台灣於 1896~98 年首度引進,後又多次引進。
分布: 台灣全島低海拔栽培及歸化。
用途:
1.觀賞:花朵及樹姿具觀賞價值。樹冠濃密,可為園林樹。
2.木材可供製家具、建築、火柴桿、木屐等。
3.藥用:樹皮及種子可治痔疾;花搗敷腫毒。性味:合歡皮、花:甘、平。效用:樹皮:解鬱安神,活血消腫。治憂鬱失眠,肺癰瘡腫,金骨折傷;花:解鬱安神。治心神不安,失眠。
莖: 高可達 20 餘公尺,徑 50 公分,樹皮暗灰或淺褐,粗糙,有不規則縱裂,厚 1~1.5 公分,皮孔顯著;樹皮在中藥稱合歡皮;小枝條略有毛茸至光滑。
葉: 托葉小,早落,葉軸長 20~25 公分,散生有柔毛,有一卵形盤狀腺體位於其基部,另有一較小腺體位於頂生第一或第二羽片的基部,亦或無腺體;羽片 2~4 對,略有毛茸,長 5~10 公分;小葉 6~8 對,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先端小葉較大,倒卵狀橢圓形,長 2.5~4 公分,寬 1~2.5 公分,先端鈍或略凹頭,基部歪,圓或略呈楔形。
花: 夏季開花,花淡黃色或黃綠色,帶有香味,15~30 枚聚合為頭狀花序;頭狀花序徑約 4 公分,1~4 枚集合或有時排列為繖房花序狀;花序梗較厚,有柔毛或光滑,長 5~10 公分;花萼漏斗形,長 0.2~0.3 公分,有柔毛或光滑無毛,有短齒裂,花冠 5 裂,長 0.5~0.7 公分,漏斗形,有毛茸,裂片卵狀披針形;花絲筒較花冠筒為短,雄蕊多數,花絲細長。
果實:
莢果帶狀,扁而薄,長橢圓形,黃褐色,長約 15~30 公分,寬約 3 公分,首尾兩端鈍,光滑無毛,淡草黃色,內藏約 4~12 粒種子,卵形、扁平,長 0.6~1.5 公分,種皮光滑,淡褐色。莢果有毒,不可食用。
特性: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 20 餘公尺,枝條無毛。樹皮暗灰或淺褐。有不規則裂口。偶數羽狀複葉,總葉柄近基部處及先端各有一杯形腺體,葉片 4-10 對,小葉 6-10 對,刀形或不等邊之橢圓形,長約 3-5 公分,寬約 1.5 公分。夏季開花,頭狀花序有長總梗,2-3 個簇生於葉腋或枝端,萼管狀,花冠 5 裂,雄蕊多數,花絲細長;莢果扁而薄,內藏約 10 粒種子。
文字資料取自:
http://163.17.44.1/teach/校園植物/大葉合歡/大葉合歡.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