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伯勞常常單獨地在城市的邊緣、灌木林、有著獨立樹木的開闊草原、以及農耕地中活動。牠們喜歡棲息在突出的樹枝或是電線上四下張望,發現有昆蟲或其他小動物時,便飛過去捕捉牠們。牠們在休息的時候,長長的尾巴晃呀晃的,不自覺地在空中畫著小圈圈,實在是非常有趣!紅尾伯勞也具有很強的領域性,每天清晨當天還沒有完全亮之前,常常可以耳聞牠們在樹叢間「嘎嘎嘎嘎……」地發出宣示主權的叫聲,聽起來相當的兇猛。
在紅尾伯勞臉上,有著一道又寬又黑的過眼帶,使牠們看起來活像是個戴上黑眼罩的小強盜。牠們主要以昆蟲、兩棲類、蜥蜴等小動物為食,而且伯勞科鳥類有一種奇特的習慣:就是將捕獲的獵物插在突出的枯枝或鐵絲上,這可能是要儲存食物,以應不時之需的關係吧!
在台灣,紅尾伯勞是普遍的過境鳥和冬候鳥,從每年九月到次年五月都可以在平地看到他們的蹤跡;尤其是在秋過境期間,更會大量出現在台灣南端的恒春半島。以往牠們在經過恒春半島時,常被當地居民以「鳥仔踏」捕捉,以作為烤鳥之用,不但對紅尾伯勞的族群造成很大的傷害,同時也使得台灣人任意捕食野生動物的惡名聞名於世。其實保育紅尾伯勞,除了要取締捕捉、販賣的行為之外,治本的方法,還是要加強宣導教育,徹底改變國人以品嘗野生動物為樂的習慣。
文字取自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topic/bird/Lanius-cristatus/Lanius-cristatus.htm
紅尾伯勞
英名 Brown Shrike
學名 Lanius cristatus
俗名: 烏頭
目名: 燕雀目 (Order Passeriformes )
科名:伯勞科 (Family Laniidae)
是否為特有種:特有種
保育等級:應予保育
特徵:
型態為喙粗短有力,先端向下,頭大,尾略長,腳強壯爪銳利;以昆蟲、爬蟲類、小型動物為主食;多單獨停棲於突出之枝頭木樁上,有將剩餘食物串掛於枝頭上之行為;常棲息於草叢樹林地帶,築巢於低枝上,雛鳥為晚熟性。
喙長 1.5-1.8 公分
全頭長 3.86-4.24 公分
跗蹠長 2.3-2.5 公分
全長 18 公分
尾長 7.8-9.2 公分
體重 26-32 公克
族群狀況:普遍種
定居性:冬候鳥
覓食場所:枝..空中
覓食方法 :飛擊
食性: 蟲食性
主要食物:昆蟲
活動習性:單獨
棲地類型 草原.
微棲地類型:草生地.公園.樹林.
文字資料來源: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
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_index.asp?bird_id=B047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