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
英文名稱: Purslane
學名: Portulaca oleracea Linn.
科名: 馬齒莧科(Portulaceace)馬齒莧屬(portulaca)
別名: 過江龍、水蓋菜、寶釧菜、闊葉半枝蓮、五行草、瓜子菜、豬母草、豬母乳、豬母菜、五方草、馬馬菜、馬舌菜、馬莧菜、馬齒菜、馬蛇子菜、五行菜、長壽菜、安樂菜、螞蟻菜、耐旱菜、長命菜、酸莧、馬莧、馬仔菜、半日花。
原產地: 起源於印度,後傳播到世界各地,西喜馬拉雅山、俄國、南希臘一帶地方亦認為是其原產地。
分佈: 中國除高寒帶地區外均有分布,在田邊、地角、荒地也都有野生類型。
用途:
1.食用:馬齒莧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若調理得法,清脆爽口、風味獨特,既可生吃亦可熟食。
2.園藝用:由於它品系多、花色豔麗,種於花壇,可作觀賞花卉之用。
3.藥用:性味:全草:酸、寒;種子:甘、寒。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血,除濕通淋,主散血、解毒、殺蟲。治熱痢膿血,血淋,癰腫,丹毒,燙傷,帶下,治痢疾、毒蟲、毒蛇之刺傷;種子:清肝,明目除翳,化濕,利大小腸,治壞血病。
莖: 除少數小黃花品系,莖部特別粗屬於直立型外,大多品系屬於半匍匐型,野生小黃花品系屬匍匐型,全株無毛,株高 25~35 公分。自莖部分枝,表面似圓柱形光滑,莖呈淡綠、綠、淡紅至暗紅色,主莖 1~1.2 公分,節間 5~7 公分。
葉: 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肉質,有光澤,葉柄極短,先端鈍,葉腋生腋芽二枝,長倒卵形或湯匙形,類似瓜類子葉,長 1~2.5 公分,寬 0.5~1.5 公分,近基部者較粗大,枝梗亦較粗。
花: 夏天會開黃色小花,花瓣甚小,花兩性,簇生於頂端 5~6 朵,花瓣 5,長 0.2~0.4 公分,雄蕊 12,雌蕊 1,柱頭 1,先端 5 裂,授精後成為蒴果。
果實: 蒴果呈半帽狀,成熟後自然脫離散出種子;種子細小,扁圓形,黑色,千粒重約 0.5 公克。
特性:
為一或二年生草本,植株形態,可分為直立型、半匍匐型及匍匐型品系三種。由於葉形如馬的牙齒,又具莧菜之滑利,故名之馬齒莧。自古以來,馬齒莧在中國就被中醫作為草藥而廣為應用,隨著科學及烹調技術進步,發現馬齒莧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若調理得法,清脆爽口、風味獨特,既可生吃亦可熟食,種植時病蟲害少,生長快速,可作為健康蔬菜之用,同時由於它品系多、花色豔麗,若不作為食用,亦可種於花壇,作觀賞花卉之用。
文字資料來源;
http://163.17.44.1/teach/校園植物/馬齒莧/馬齒莧.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