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美,一位擁有物理、神學雙碩士的媽媽,全職帶養四個兒女,照料四個孩子健康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任務與工作;在這樣的過程中,看著天真的孩子外出散步時,大口的吸進污濁的汽機車廢氣、質疑自己做出來的菜是否含有重金屬、不清楚喝的水、吃的蔬果是否含有殘留化學殘留物等等疑惑,體認到環境對家人健康的威脅...。對於孩子無法在無污染的環境成長,對於環境對生活的威脅,感受到強烈的無奈以及對子女的愧歉。
1991年她加入主婦聯盟,是踏入環境工作的重要關鍵,而加入主婦聯盟初期所追求的是『對一個媽媽有實質幫助的知識』,例如生活環保小常識等概念。為試圖解決生活中的疑惑,開始閱讀生態、環境等相關書籍,期待能從書中解決心中對環境問題的疑惑與解答。1992年和主婦聯盟幾位基督徒環保媽媽成立「台灣生態神學中心」,開始在教會界推動生態關懷的理念。1998年中心轉型為正式立案的「中華民國生態關懷者協會」,以「推動整全環境教育,致力維護自然生態」為宗旨。
身為資深環保媽媽與身兼中原大學講師的陳慈美,在1998年以過去三年來發表在《主婦聯盟會訊》及《台灣教會公報》上的環境議題文稿榮獲「第一屆永續台灣報導獎」文字報導獎第三名,其對土地倫理的鑽研與推廣更是不遺餘力。
從喜愛寫作的陳慈美幾篇文章中節錄出一些段落,可窺知這位媽媽的育兒態度與生活點滴,文末並附上一些文章的連結,可以更進一步了解這位愛孩子也愛環境的全職媽媽。
一個關鍵性的抉擇
十八年前,當我的第一個孩子才三、四個月大,我也和許多現代媽媽一樣,希望能夠替孩子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好保姆,然後,我可以去從事一份有薪水的工作。經過許多友人的介紹,我實地拜訪過幾位口碑極佳的保姆。之後,我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我要當個全職媽媽自己帶孩子。理由很簡單:我發現,沒有任何人比我更合適當我孩子的保姆。
在工業化、都市化的社會裡,隨著核子家庭的普及,家中有一、兩個孩子,就已經足夠讓做父母的疲於應付。因此,每次我帶著四個孩子出門,總會有人問我:「四個都是你的嗎﹖」「是的,只有四個而已!」我總是故作輕鬆地回答這問題。對方通常會再追問:「四個﹖妳怎麼帶﹖我才兩個(或一個)就已經忙得天昏地暗了!」我也很篤定地據實回答:「我都是隨身攜帶!」
陪孩子參加環保營
今年暑假,我陪孩子們參加三個不同性質的營會,但都與環保有密切關係。這些營會的參與,也是我落實家庭環保教育的一種途徑。
生活藝術與環保創作力研習會-九歌兒童劇團主辦,胡寶林主持,地點,台北師院實小。
以我平時宣導環保理念時的觀察,一般人對環保實在有太多的誤解與扭曲,以致環保意識覺醒這麼多年了,我們似乎看不到什麼「正面」的效果(負面的影響倒是隨處可見),或者,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的、口號的,甚至是錯誤的環保行動上,令有心人洩氣、也讓原本就沒概念的人,更因抓到捉狹調侃的機會而得意。
胡教授不厭其煩地把他自己平時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環保理念的點滴與我們分享,例如避免不必要的應酬、衣著、食物力求簡單自然、發揮巧思廢物利用、自己動手做家具飾品……等等。只有提倡正確的簡樸觀念,才能真正做好環保,但現代人對簡樸也有許多誤解,我們卻深信:「簡樸不是簡陋、隨便,它是精緻的、用心的;簡樸不是刻苦、節儉,它是溫馨的、豐富的;簡樸不是寒酸、吝嗇,它是充滿生趣與創意的。」
.....
本來參加這些營會,是想讓孩子們多吸收環保觀念,沒想獲益最多的竟然是我這個環保媽媽,更便我覺得任重道遠。
生活實踐的感染力
聖誕節晚上,在同學家裏開派對,當然少不了跳舞、喝飲料。在大夥兒玩得正高興的時候,我告訴他們:「我回去拿個杯子再來。」這句話說完,他們各個都愣住了,因為,我居然為了不用塑膠杯而騎車回去拿杯子!從此以後,同學跟我出去買便當都不拿塑膠袋子。希望這是我對環保的小小貢獻。
簡樸生活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的學問,主要就是反省和實踐。(摘自新新人類的反省與實踐)
寫不寫文章?
忙完一天的工作,上床準備睡覺時,女兒交給我從學校帶回家的一本「綠園校友會刊」。該會刊主編資深國文老師劉老師知道我從事環保工作,要向我邀稿,劉老師同時也是女兒的導師。
我立刻再從床上起來,還沒來得及翻閱會刊,女兒已經一副很自信的樣子跟我說:「媽媽,沒關係,我一定會想辦法幫你擋掉,你太忙了。」我雖然已經很累了,但還是跳下床,很慎重地跟女兒說:「媽媽非常樂意寫這篇文章,拜託你不要太雞婆。」
孩子的體貼雖然讓我覺得窩心,但是,她大概不知道要宣導正確環保觀念背後的艱辛,我們常常苦於「牧師對牧師講道,和尚對和尚唸經」的困境,就像在「主婦聯盟」會訊寫稿,其實都是給自己人看,不是嗎?這種對「外人」傳遞觀念的機會,真是可遇不可求哪!(摘自環保媽媽的貼心寶貝)
回顧十多年來的日子,儘管有許多挫折和難處,但也因著有所堅持而不至於迷失。更沒有想到,竟然可以在這段「全職媽媽」的年日中,同時學習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並參與環境教育的工作。這個經驗也我體認到,事實上,並不是尿布奶瓶或柴米油鹽使媽媽們的空間變得狹窄,最主要的關鍵是我們的人生觀夠不夠寬廣。現在有許多人整天與電腦、傳真機、行動電話為伍,但是如果缺少一個開闊寬敞的人生觀,很可能比身居斗室卻胸懷宇宙的人還要封閉,因為現代化的工作環境並不保證使人寬廣。因此,開拓媽媽空間的第一步,不是急著走出廚房,而是先建立起敞開、寬闊、整全的人生觀。
或許,一個全職媽媽能夠直接服務社會的機會實在非常有限,但是,當我們在自己卑微的小角色裡全力以赴的捍衛理想社會的基本價值時,我們就是做出最有意義的貢獻,這也是我個人多年來作生態反省非常重要的一個心得。我也深切地期待,在台灣社會,能夠有更多媽媽像甘地的母親一樣,可以成為培養孩子高尚品德的典範!
其他文章:
綠色人物 環保媽媽-陳慈美
撒種在心田--以文化改造迎向生態時代
豐富的生活可以很簡單
新新人類的反省與實踐
土地倫理《主婦聯盟會訊》文章輯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