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後聯電遭到搜索,之後爆出聯電、台積電八年來營利所得稅是負値,相信令許多社會大眾相當錯愕,怎麼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晶圓雙雄都不用繳稅?原來是高科技產業受到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保護,在租稅上有各種補貼、優惠及減免,投資抵減與五年免稅優惠使得國內高科技產業繳納的稅額極低,財政部官員表示,竹科廠商所繳納的營所稅平均為1.3%,遠低於現行稅率25%,造成政府稅收損失嚴重,根據統計,促產條例使得政府每年損失稅收高達500億元。
反觀近年春節前,媒體必會報導科技產業尾牙盛況,羨煞不少上班族,對照這樣的風光場面與超低繳稅額,看在小老百姓及傳統產業眼裡,作何感想?由於政府的各種優惠措施,高科技產業不僅繳稅少,還有令人稱羨的高獲利,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這是利用國家政策慷全體納稅人之慨,有人甚至嚴苛地說,這種利用他人的損失而獲得的財富或利益,與「侵佔所得」並無二致。
從高科技產業繳稅負30億事件,究竟隱含著什麼樣的社會意義與省思呢?無論從經濟、社會、環境等層面來看,其實都是「公平正義」的問題。
先從近年來常遭詬病的高科技產業員工分紅配股制度來說,這是慷股東之慨將應列為支出費用卻拿股東權益的盈餘去分配,稀釋了股權的每股盈餘,在科技股股價高檔時,甚至有員工分紅配股市值超過當年度稅後盈餘,這樣非常不合理也不公平,也就是說企業提撥大量員工分紅配股是「劫貧濟富」,且並非由企業付出,變成老闆請客,股東買單!更重要的是,此舉還會讓財務報表失真,使得國內外的投資人質疑其財報資訊的真實與透明。
其次,向來被視為明星產業的高科技,日前更被副總統呂秀蓮痛批占用社會大多數資源,社會貢獻卻年年減低。先不談科技產業對社會的回饋有多少,光談科技產業對鄰近居民以及社會大眾所造成的不便與傷害,就有洋洋灑灑一大篇。在竹科偷排廢水被揭發之前,過去幾乎沒有人認為科學園區會有污染問題,所以竹科在適合科技產業廢水的檢驗標準訂定之前,已經排放了十多年的有毒廢水進隆恩圳及客雅溪,長期污染當地水源,直至新竹地方人士力圖自救才促使園區管理局與廠商正視,逐漸加裝污染防治設備,也就是廠商靠著沒有環境標準的投資環境,十多年來節省下大量的污染防治設費和處理費用,但是當年符合國家放流水標準,並不等於無污染,這些科技產業的廢水內含許多當年法規尚未納入的重金屬與有毒物質,而使用這些物質的廠商勢必知道其毒性與危害,卻依然杖著法規的漏洞毅然未經處理就逕自排出,其以鄰為壑的心態十分可議!
此外,半導體與光電產業製造過程需要驚人的用水量,缺水時節造成農田可休耕,竹科不能沒水的搶水戲碼;九二一之後也發生強搶民生用電;迄今新竹香山牡蠣含超量重金屬,禍首直指竹科廢水,蚵農生計受到嚴重影響,顯示其影響不只在竹科周圍,廢水經過放流後,遠至近海的香山都受影響;數年前更爆發有毒溶劑污染高屏溪飲用水源事件,有毒物質的來源即為竹科廠商,而竹科七成的廢有機溶劑送往宜蘭處理,且曾被查出三大項目不合格,近日引發蘇澳鎮長發動連署罷免縣長,把廢有機溶劑趕出蘇澳鎮。由以上事件可知科技產業未妥善處理污染,其危害不僅是周遭居民,甚至會越境移動,危害百公里以外的地區;國際上已爆發半導體廠員工和居民致癌罹病事件,台灣經濟的光鮮表象下對工人與居民進行長期謀殺,迄今都未得到高度重視。
令人憂心的是,竹科經驗之後,政府相繼規劃南科、中科,吸引科技業廠商進駐,但竹科帶來的污染尚未獲致令人滿意的結果,又出現好幾個高科技污染區,令環保人士真正憂心的是科技產業從藍綠政府、民眾、民代到股民全都支持,加上學者美化,媒體護航,整個社會長期縱容,以致於越來越囂張,科技大廠享受各種優惠之外,還要求政府,蓋電廠、建水庫、調度農業水源配合,不然就揚言出走。
為了員工與附近居民的健康,為了周遭環境的安全與潔淨,高科技產業的污染問題,需要廠商及員工拿出良心,政府拿出魄力,確實監督要求,鄰近居民得監督自救,否則面對科技產業10年來股本大量膨脹,營收、獲利卻未等比例成長,甚至可說整個產值是下降的,加上環境污染問題一籮筐,原本受冀望的金雞母,可就變成「生雞蛋沒,放雞屎有」而已!至於科技產業低納稅的情形,連新任行政院長都說這是壯漢不用挑水的怪現象,期望謝內閣能儘速檢討不合宜的優惠補貼措施,早日讓廣大的納稅義務人覺得公平。(2005.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