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1.3歲的兒子夜裡突然吐了好幾回,有時剛餵完奶就全吐出來,還有點發燒,,搞得我整晚換床單換衣服的,幾乎沒睡,剛好當天要注射疫苗,就交給我娘帶去小兒科,結果因為發燒暫時不能注射,醫生說病情若變嚴重再帶去看.返家ㄣ了二次後開始出現水便,經上網查詢資料,根據症狀,心想可能是感染到輪狀病毒所引起的腸胃炎,這種好發於二歲以下幼兒,知道嘔吐是因為乳糖酶受到破壞所造成,牛奶應暫停或調淡變半奶,可繼續餵母奶,而且要小心發生脫水.
由於二月初也發生過類似狀況,夜裡狂吐了三次,後來拉了一個禮拜才好,但那次並未發燒,活動力也未受影響,因此並未就醫吃藥,採用自然痊癒法. 因此再次遇到類似情況,初期並不太擔心.
第二天持續水便多次,只嘔吐一次,整個人很沒精神,平常不太喝水變得會主動討水喝,嘴唇顯得有些乾燥,胃口不好但要一直ㄋㄟ,要ㄋㄟ很久而且一直睡,晚間精神有好一些.
第三天早上帶至台大小兒科門診,醫生認為是急性腸胃炎,表示嗜睡是因為沒進食血糖過低所造成,當她得知兒子目前的主食是母奶時,就不以為然地表示營養不足,我跟她說此時兒子腸胃炎,我反而慶幸他還有母奶可以喝!領了退燒、止瀉及表飛鳴等健胃整腸藥回家.另買了一瓶亞培的電解質補充液,可是兒子不太捧場,都只喝一、二口.
第四天夜裡發燒到39度,ㄣ了六次,而且變得全身無力軟趴趴,嚇得我早上趕緊送台大急診,醫生檢查後說只要吃得下可以回家照護,後應我的要求注射點滴台大二號,並採集尿液及糞便檢驗,但因兒子不習慣且先生堅持要將小孩帶回宜蘭給當內科醫師的兄長診治,因此打了二個小時點滴後就拿藥回家,檢查結果得等回門診看報告.下午就驅車回去,傍晚大哥檢查後就吊點滴.
第五天在吊了二袋點滴後,清晨精神有好一些,中午大哥診察後覺得狀況不好,手已經垂下無力,鈉跟鉀離子已經偏低,要住院治療才行,因此下午送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醫生診察後表示已經嚴重脫水,我嚇了一大跳,怎麼會這樣!告知曾於台大急診,醫師去電台大獲知檢驗結果為輪狀病毒,後來血液報告出來有貧血、酸血症、鉀離子嚴重偏低,建議送加護病房!這下我更震驚了!先生怪我未及早就醫,讓孩子病情變得這麼嚴重,但我回想這幾天的處理,除了前二天孩子活動力下降,我真的疏忽沒當成警訊,但第三天起前後看了四個醫生,台大急診處的醫生也沒說嚴重到要住院,還叫我們回家,第三個還是他自家兄弟,直到第四個突然告訴我們嚴重脫水!我的疑問是病情怎麼急劇變化、急轉直下!難道脫水的過程這麼快嗎?沒有徵兆嗎?後來聽說是大哥跟我先生說小孩子的病情變化很快,病程半天之間會變化很快,送台大時可能是將脫水還未明顯脫水,所以後來先生才沒有再多說什麼,不過還是叫我不要太鐵齒,而我則是覺得自己遇到小孩生病,會根據症狀作居家護理,儘量不看醫生不吃藥,不像他不管小孩發燒或是咳嗽,一律都認為是不是感冒了,要趕快看醫生吃藥.
由於兒子是母乳寶寶,在加護病房每天只有早晚三十分鐘可以探視,我們決定選擇一般病房自己照顧,待了五天四夜後,終於康復出院.住院期間,大多數的醫護人員知道我餵母奶,都沒說什麼,有醫生還說母乳最好消化吸收,只有一個大夜班的護士,巡房時看到我在餵奶,劈頭就說病歷上寫要禁食,不能喝母奶,當場我就很不高興,跟她說先前的醫護並未說不能餵母奶,爲什麼只有她這樣講!可能我的態度有點兇,隔天晚上她就不來負責我們的房間,但替代她的護士拿不含乳糖的止瀉奶粉要給我餵小孩喝,說母乳仍有乳糖,這樣改善水洩症狀.我想之前開過贈送的成長奶粉,但兒子沒興趣,我想生病期間,ㄋㄟ還是他的首選,後來我就把奶粉原封不動還給醫院,免得浪費了.
出院前幾天,身體還蠻虛弱的,一開始還站不太穩,三、四天後才比較有體力,但變得很黏我,老是要我抱.寫了這麼多,主要是想將這次的經驗分享出來,再提供幾點經驗給大家參考:
1.非兒科診所可能沒有專用來照射嬰幼兒血管的蛇燈,扎針失敗機會大,在大哥的診所裡,三個護士弄了半天,兒子一手一腳都扎失敗後,第三次才成功.到博愛醫院時四肢最大的血管都被扎過,加上脫水血管萎縮,要再找其他血管難度就更高了,所以爲了吊點滴、抽血前後扎了近二十個針頭,後來看到穿圍裙的護士都會緊張害怕,真的很讓人心疼.
2.預防脫水方面,有人說可以喝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電解質,但有人認為運動飲料太甜,且可能與病兒所需的電解質不同,建議幼兒專用的電解質液較佳.根據我兒的反應,他對亞培電解質液及另一種發泡錠所沖泡的電解質補充液都不捧場,只有舒跑願意接受,看在眼裡,心得是即使是未經1:1稀釋的舒跑,只要孩子願意喝,我都覺得對於補充他所流失的電解質應該都有幫助吧!至於脫水的症狀,根據書上寫的發生囟門下陷、眼部凹陷、皮膚乾燥要送醫,聽說真的到出現這些症狀就非常嚴重了,所以我的心得是嘴唇乾燥就要開始小心,直到像我兒子手抬起後變得無力下垂,那已經是嚴重鉀離子流失!
3.羅東博愛醫院算是不錯的母嬰親善醫院,看到兒子15個月還在以母奶為主食,沒有反對聲浪,不過因為兒子驗出有貧血,較缺乏鐵質,是因為副食品吃得少,建議多從食物補充,不必吃鐵劑.回診時小兒科旁的哺育室有小板凳可擱腳,是少見的貼心設備.
相較於照顧輪狀病毒感染的寶寶而自己也遭殃的媽媽來說,我算幸運沒中鏢.
覺得在ㄋㄟ國待久了,很多媽媽的經驗讓我在面對孩子的狀況時,比較不會慌了手腳,即使遇到沒碰過的狀況,也是先到ㄋㄟ國來搜尋,因此這次才趕緊來回饋,提供自己的經驗分享.
再補充一點心得,就是媽媽們平時要多吸收醫藥常識與兒科照護方面的相關資訊,萬一寶寶生病才不會手忙腳亂,而且就醫時比較能判斷醫生的診斷與用藥是否恰當,因為醫生都是根據我們口述的症狀,以及寶寶當場的診察來判斷可能得什麼病,治療方式則是因人而異,有的好用抗生素控制病情,這就讓很多媽媽會覺得抗拒反感,再來就是要多詢問醫護人員有關用藥及治療方式等,再自己斟酌是否一一接受.
像我兒子住院第三天時肚子變得突起且硬,後來當醫生的大伯來探視,去查了病歷才知道急診時醫生給他打了一劑強力止瀉,使得腸子蠕動很慢,便便都積在腸內排不出來,建議插肛管排便,一插就排出很多,但插著尿袋集便實在很不方便抱,而且覺得這樣孩子應該也會不舒服,就要求去除還是包尿布比較方便.提這件事是因為一說拉肚子通常不先止瀉是要讓腸內髒東西排清,止瀉反而會讓髒東西排不出來,急診醫生可能覺得我兒子拉得太厲害才用強力止瀉,但後來卻造成腸蠕動過慢,便便排不出來,還要插肛管,究竟是對是錯呢?可能就看家屬能接受哪一種治療方式吧!(2004.5)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