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買了極光唱片兩張老式法國香頌(Chanson)專輯〈慾望天堂〉、〈花都舊夢〉,後頭介紹文字是這樣寫的:
「留聲機裏傳來攝人的香頌,提醒您:到了花都,別忘了帶個夢回來…
想像你在30年代的巴黎。走在夜夜歌舞昇平的香榭麗舍大道上。從麗都夜總會流洩出性惑撩人的歌聲,訴說著巴黎男女的浪漫與迷惘、風流銷魂的記憶,蒙馬特的酒館、俱樂部裡,當代的畫家、詩人、評論家座無虛席,創造的火花在高談闊論之間迸裂誕生,那是巴黎最輝煌的年代。
當時,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二次大戰的陰影已悄然逼近。戰爭的記憶還鮮明的活在人們的生活周遭,和平盛世的降臨卻也教人欣喜若狂,此時此刻的巴黎乃是世界的中心,世上最頂尖的藝術家、詩人、學者、資本家,甚至各國的諜報人員、地下工作者無不群聚巴黎。意氣風發的巴黎、輝煌盛世的巴黎,讓無數遊子、旅人忘了自己來自何方,巴黎變成他們永遠的故鄉。
巴黎香頌的生命力,也此時到達歷史高峰。 Edith Piaf、 Tino Rossi 、Josephine Baker、Lucienne Delyle、Jean Sablon 、Charles Trenet、 Rina Ketty等,不朽巨星在那時留下傳世香頌作品,讓我們得以溫存巴黎輝惶時代的性感風姿。有人想念巴黎,有人憧憬巴黎,不管您對巴黎的印象或想像是什麼,這20首流傳已超過半世紀的陳年香頌,將帶您重遊30年代的巴黎,領會她的性感魔力。一如電影〈北非諜影〉那目亨佛萊鮑嘉忍痛和英格麗褒曼分別,所說的經典名句:『我們永遠擁有巴黎的回憶!』。」
●
許多人心目中,巴黎就是永久不變的浪漫化身。艾菲爾鐵塔、凡爾賽宮、凱旋門、楓丹白露等壯麗的建築,及誇耀歐洲文化的藝術精粹盡薈於此,也是香水、香頌與香奈兒的國度。
唱片裡呈現的是1930年代的巴黎,那個歐戰剛結束,二次大戰陰霾逐漸逼近,和平鴿和戰火交織的巴黎,畢卡索、紀德、梵樂希、布烈松,乃至於香奈兒等人,活躍於當時的文藝與時尚、社交界。也許戰爭促使社會變革,讓文化、藝術與音樂,從古典的貴族殿堂釋放出來,走向民間。此時,香頌也漸趨發展成熟,成為在國際傳唱的音樂。
「香頌」在法文的原意,就是「歌曲」。它的歷史淵源流長,從西元11世紀開始,由敍事和抒情詩人寫的單旋律音樂。現在最爲耳熟能詳的Chanson,泛稱的是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黃金巴黎時期的法語流行曲,形式確立大約是在1900年前後,樂曲的特色是由敘事部分的樂段與樂曲的反覆部分架構而成,充滿了喜悅、浪漫、傷感、懷舊等複雜情緒。
1930年前後,是法國香頌發展最具關鍵性的時期,那段期間,法國最具權威的ACC唱片大獎創設。接著,由露仙妮‧波耶(Lucienne Boyer)所唱的香頌名曲「對我細訴愛語」(Parlez-mio D'amour)在1931年5月所舉辦的第一屆ACC唱片大獎上奪魁,此舉除了促進唱片工業的蓬勃發展之外,也因為詞曲優美而被改成十四種語言重新翻唱,風靡全球,正式揭開法國香頌迷人的風華史。
之後,法國唱片協會所設立的唱片大獎也開始運作。第一屆的得主是素有「香頌女王」美譽的伊迪絲‧皮雅芙(Edith Piaf)。這些極具權威的唱片大獎紛紛設立之後,除了捧紅許多法國香頌歌星,連帶地也促進播媒體的興盛,只要歌曲一得獎,傳播媒體便競相報導與播歌,使得香頌歌曲成為法國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了。隨著,有聲電影的發明,更形成法國香頌隨電影而流聲國際。
這套唱片中,收錄那時的香頌五大歌后與男歌者的歌聲、手風琴演奏。五位女伶分別為伊迪絲‧皮雅芙(Edith Piaf)、露仙妮‧波耶(Lucienne Boyer)、約瑟芬‧蓓珂(Josephine Baker)、露仙妮‧黛莉莉(Lucienne Delyle)、麗娜‧凱娣(Rina Ketty)。皮雅芙的代表作為〈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巴黎的天空下〉(Sous le ciel de Paris),波耶則是〈對我細訴愛語〉(Parlez-mio D'amour)、〈我的心是一把小提琴〉(Mon Coeur Est Un Violon),蓓珂為〈我的兩個最愛〉(Jai Deux Amou),黛莉莉有〈舊巴黎河畔上〉(Sur Les Quais De Vieus Paris),凱娣為〈我的心在嘆息〉(Mon Coeur Soupire)。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