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16 17:08:50| 人氣3,4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追懷 薩依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遠方的戰火方才平息,幾條殘餘的硝煙上升著,牆垣殘斷的喀布爾、巴格達等城市裡,不知名的邊角總有人家在夜裡哭泣與哀傷。這是美國霸權再次向伊斯蘭國家入侵的一年,也是堅定以學術思想批判殖民主義的學者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Said)告別人間、長眠沉默的一年。

 兩個多月前,從博客來書店傳來的網路書訊,得知薩依德辭世的消息,原本想寫一些追憶的文字,但書架上擱置許久他的巨作《東方主義》(Orientalism)還沒讀完,當時的心思繁雜,難以提筆,只好作罷。不久,一位朋友來信又提及,加上近期的思維較為清晰,索性趕緊用些心思把書讀完。

 薩依德,是出生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開羅、英國等地成長,後來進美國普林斯頓及哈佛就讀,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起初是一個冷漠的學院派文學批評者,隨著國際上西方╱東方(伊斯蘭世界)衝突性日增,殖民帝國力量侵凌第三世界,與自身「流亡」意識的深刻體驗,轉而成為積極的文化、社會與政治批評者。

 「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意義,不是倡導伊斯蘭文化的主體性,而是對西方殖民文化意識形態下廣泛的東方論述作依種深層的批判與反思。書中呈現出薩依德的豐沛學養,從西方主流的文化潮流與脈絡來爬梳與批判長期性東方論述,這種思想幽靈起於西方中古時期受阻於強大的回教勢力,因此從文化中不斷發展出對伊斯蘭文明的醜化與仇視,諸如寫下《神曲》的義大利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將回教創始人穆罕默德(Mohammed)妖魔化、罪犯化,到《包法利夫人》作者福婁拜(Gustave Flaubert)筆下把回教徒的野蠻化、慾望化,以至近期美國杭廷頓(SamuelP.Humtington)提出的世界東、西方三大「文明衝突論」,與更多歐洲歷史上其他思想家、文學家眼中、筆下的東方的伊斯蘭世界;輕則視為充滿異國情調的化外情慾之地,重則主張東方必須由西方宰制、征服,這些一貫且根植的偏差性文化意識形態,正是薩依德長期以一人敵世界的批判對象。透過反思的文字使他名滿天下,謗亦隨之。所著述的「東方三部曲」,還包括我尚未讀過的《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遮蔽的伊斯蘭:西方媒體眼中的穆斯林世界》(Covering Islam),其他有《知識分子論》(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自傳《鄉關何處》(Out of Place: A Memoir)等書。

 《知識分子論》,本書為他在英國廣播公司的講稿集結成書,反思在媒體資訊繁衍、政治、學術利益團體遊竄的世紀之末,「知識分子」應恆守的分際與立場,釐清了當下所謂知識分子的意涵。書中指向恰巧映證他去國離鄉、身處異端的「局外人」情境,所表露知識分子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風骨典型。

 當九一一事件發生時,我在《夏潮》網站找到閻紀宇先生翻譯薩依德所發表的<復仇無法消滅恐怖主義>一文,字行間才情與智慧兼具,雖難挽回美國以掃除恐怖主義之名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可貴的是人類社會至少還有一種反思的聲音存在。

 去年時讀《知識分子論》時,書後提到翻成中譯本的單德興教授親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在白血病中靜養的薩依德,沒料到他還是這麼快離開了人世。薩依德走完一生,深厚論述仍不斷啟發著人類。此時,在世界汪洋中一個邊角的小島上,還有人向他深深的致敬!

 
 
 

 

台長: 湘羽
人氣(3,4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