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7 05:32:43| 人氣8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動」何以讓人心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哥德說,青春男女的第一次戀愛,多半是傾向精神面而非肉欲面。或許因著這個緣故,日後回顧那第一次戀愛,總是會一次又一次的更加讓它精神化,終於成為心靈深處永恆的美好記憶。

  第一次戀情絕大部分都不會成功的步入婚姻,因為雙方當事者都太年輕,遇到情感波波折折之際,都未能沈穩的熬過,外界——不管是父母或朋友——的干預,也很容易成為阻撓的力量。

  或許正如張艾嘉所說,有誰能保證從沒作過讓自己日後遺憾悔恨的決定?這種遺憾與悔恨,會使自己錯失掉的情感加倍在回憶中沈甸甸的充滿重量。

  我是個多少有點藝術性格的人,讀過那許多文學藝術電影等作品後,我覺得能有一次讓人放在心中永遠紀念的、屬於精神層面的情感,不是什麼罪惡。我一點也不覺得它就褻瀆了婚姻。因為我知道它之所以永遠美好,正是因為它純精神性無肉欲無現實面,絕對無法落實於婚姻,正像賈寶玉與林黛玉永不可能婚配,否則勢必是一場浩劫,多少藝術家就是透過這種不能圓滿的精神力量,創作出影響深遠的曠世巨著。事實上這種永恆情感的回憶,都半跟現實有所差距,藝術家透過藝術性格的審美距離,表達出無與倫比的美麗與感動之際,早已脫離現實,能支持藝術家透過這種精神力量創作的妻子們,當然都深諳此點。

  儘管我能理解長存心中永恆的、精神性的情感,但我不認為這種純精神性的戀愛感動,是最偉大的愛。正如「心動」導演張艾嘉和編劇討論的:結婚以後就不是這樣了!他們結婚未必是好事!這意味著這樣的愛還是不夠偉大。

  真正偉大的愛一定是精神肉體合一、儘管經歷再三現實衝撞、仍擁有其精神的崇高性的愛。理想與現實割裂、精神與肉體割裂實在不是什麼好事。用心的經營現實與肉欲,透過愛將之提升淨化,歷經人生千錘百鍊的波折,仍擁有理想精神的境界,這種夫婦之愛才是我認為最偉大的,我絕對相信這樣的愛存在。

張艾嘉在電影「心動」中自述:「我只是想拍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心動」,的確是非常簡單的愛情故事,電影回溯保守的七零年代,高中男女生談戀愛,卻被父母基於尚未考大學、以及擔憂會不小心發生婚前性行為等因素,出面干預阻撓,最終只能分手;此外還穿插了很現代的同性戀三角戀情。這種俗爛的青春戀愛故事大綱,要拍好很不容易,但張艾嘉非常成功的做到了讓觀眾看到最後,真的禁不住會撥響心中青春戀情回憶之弦,而深有「心動」之感。

  張艾嘉是如何做到的呢?我這篇文章企圖探討我所看到的「心動」中的電影技巧,用以說明好的電影技巧,確能把最俗爛媚俗的電影腳本,拍成藝術電影的水平,電影「心動」,是因形式而肯定內容的一個極佳電影範例。

導演介入故事

  電影一開始就是張艾嘉在台下觀賞浩君表演吉他,張艾嘉邊觀賞,邊在心中說:「那天他說他以前就見過我。」然後鏡頭一轉,就是由梁詠琪、莫文蔚、金城武擔綱演出的小柔、陳莉和浩君第一次彼此認識,這時也是響起小柔的聲音:「那天他說他以前就見過我。」

  僅只這幾個鏡頭,張艾嘉已經企圖暗示,這可能就是她的故事。

  然後張艾嘉以導演的身份介入電影敘事中,說:「我只是想拍個簡單的愛情故事。」而後張艾嘉一直以導演的身份介入電影敘事,每當她出現,都是在和編劇討論故事的進展,兩個人進行著討論,彷彿小柔、陳莉和浩君的故事,就是她和編劇在一張方桌上虛構出來的。

  但是顯然不只是這麼的單純,因為當電影中的小柔跟工作同事桑尼搶鳳梨吃時,突然影像剪接,變成張艾嘉搶她秘書的食物吃,然後編劇問:「為何妳安排小柔作時裝,而不是作導演?」張艾嘉回答:「不需要什麼都是真的嘛!」而後張艾嘉的女兒打電話來,張艾嘉撫慰女兒,電話對白沒處理完,又切回小柔與浩君的故事去‧‧‧‧。這段看似處理的細瑣、又中斷了小柔浩君的故事、還沒頭沒腦的沒個結尾,卻是導演張艾嘉非常高明之處。因為正是在這裡,開始暗示故事不盡然完全虛構,可能大部分是真實的呢,於是引發觀眾一個好奇心,那麼,張艾嘉既然已經有女兒了,女兒的爸爸是不是浩君?  

  一個懸疑關子,無解,再回到浩君小柔分手多年之後的重逢。所以這時候張艾嘉和編劇的討論,已經不能只是當成虛構一個腳本,張艾嘉的個人生命史可能跟故事是密切交織密切相關的。

  小柔和浩君重逢後舊情復燃,但浩君已經結婚了。

  電影敘事又跳回導演和編劇,編劇問:「他們的感情,真的不會影響婚姻?」

  而後影像出現浩君邊拿小柔的信看,邊拿棉被枕頭出臥房,暗示婚姻的確已出現危機。

  當浩君回香港找小柔,告訴小柔他已離婚,這時出現的小柔,跟導演張艾嘉髮型已是一模一樣。浩君跟小柔求婚,小柔並未明確表示答應或不答應。然後浩君上飛機回日本,他倆一在香港一在日本的各自孤寂度日,光陰飛逝。

  就在這時候,出現張艾嘉在家中找過往信件照片等資料,張艾嘉的老公出現,臉龐以中距離正對著我們,到此張艾嘉已經宣布,她的老公最終不是浩君。

  小柔髮型跟張艾嘉變成一樣,以及張艾嘉在家中找照片資料,就導演介入故事的角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過場,更加強烈暗示張艾嘉和小柔其實是同一個人,也再度鋪陳一個懸疑關子——何以小柔跟浩君最終沒有結婚?

  張艾嘉獨白道:直到拍這部電影,跟編劇(男性)交流故事大綱,她才終於從浩君的立場來看這個故事。或許人都是這樣,只能從自身立場看事情,因此世界才變得這麼小,又有誰能保證這一生沒有做過讓自己遺憾悔恨的決定呢?

  從這一刻開始,張艾嘉從導演身份變成了小柔的身份,小柔由她擔綱演出。

  這種導演介入電影故事的方式,處理的十分細膩,其漸進順故事進展慢慢介入,不僅造成中輟故事讓觀眾著急的效果,也製造若干懸疑賣若干關子在觀眾面前丟出問號、讓觀眾集中故事核心,最重要的,她選擇進入故事成為主角的時機,隱含了從對方立場重新審視故事的人生哲理。當然,也因張艾嘉的介入,使電影不再只是青春少男少女的片子,也讓曾有唯美初戀、至終不能結婚的中年男女,都被圈進電影敘事,擴大了電影敘事可以網羅到的觀眾年齡層。

  儘管張艾嘉如此製造了導演介入故事的方式,「心動」究竟是不是張艾嘉的真實故事?我們仍舊不能確知。誰曉得這是不是僅只是為了讓故事變得更好看更耐人尋味,而使用的高明技巧呢?

  而根據我也是身為創作者的經驗,我們最後終究是不能相信任何創作出來的故事的真實性的,創作者透過審美距離,本就與真實隔一層霧,更何況有時創作出來的故事,其實只是不能圓滿的真實世界的補償,半真半假之際,作者滿足自己、也愉悅了別人,既是這樣,虛擬與真實的分際也就不再重要了。
日光之下無新事。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被人講過了,但它還是需要一講再講,因為它仍舊繼續打動人心。很有趣的是,這種自古至今皆打動人心的故事,其實都不複雜,是非常簡單的故事,是不分貧富貴賤智愚肖不肖皆能體會的故事。

  已經被講過的故事再重講,該怎樣講才不落俗套繼續觸及人心?身為創作者大概總得在某個時候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

  我覺得對年輕一代習慣圖像思考的人來說,有時候取法電影是蠻不錯的角度。

  電影「心動」,正是重講一個被很多人講過的故事,卻講得讓人心動的例子,關鍵,是在電影技巧的巧思。

——————————————————————————————

  愛情故事最忌恨拖泥帶水,這會讓情感變得庸俗廉價。

  張艾嘉很高明的迴避掉這一點,用的方法是重要場景都重複兩次,但用不同的觀看角度帶出完全不同的訊息、不同的敘事觀點,此外,張艾嘉用了非常高明的剪接。


重複的鏡頭、不同的敘事角度與剪接

  譬如在籃球場,陳莉代小柔傳話,問浩君考試預備的怎樣,浩君煩亂之餘,順口說出他已賣了吉他是為了籌錢、總不能跟父母要錢開房間,這導致小柔前去找浩君興師問罪,儘管一齊過夜那晚他們什麼都沒有作,但小柔已受盡屈辱,她無法忍受這過夜竟然是浩君事先設計的。一場爭吵引發分手的導火線。

  這重要的關鍵,張艾嘉就用了兩次重複場景鏡頭,一次只有籃球場旁陳莉的背影,彷彿是個沒頭沒腦的鏡頭,直到浩君考試時心不在焉,回想此段談話,方才恍然大悟小柔跟他爭吵是因他的無心之言,這段回憶,鏡頭就將籃球場上的浩君和陳莉的談話完整帶過。

  類似這樣的鏡頭,還有浩君母親跟浩君說,小柔媽媽來電話,說要跟浩君父母談談,而後出現小柔母親坐在餐廳等人的特寫,也是沒頭沒腦的就跳開了,直到浩君離婚後回香港找小柔,小柔尚未返家,浩君跟小柔媽媽一齊等小柔,小柔母親說:「你真有心。」浩君方才回憶那次餐廳經驗:小柔的母親以母愛作為武器,終於讓男方妥協,答應除非考上大學、否則絕不再跟小柔聯絡。

  最精彩的處理,是後來成為浩君妻子的陳莉找浩君談判的鏡頭處理。至少有三個重複、但敘事觀點不同的運鏡—包括陽台上翻飛的床單、信件、陳莉把門拉開說:「浩君,我要跟你談談。」

  這三個鏡頭第一次出現,都是強烈的暗示卻不明指。翻飛的床單,第一次只出現浩君在憂愁的談吉他,並交叉小柔哭泣的鏡頭,因為此時浩君已告知小柔他已婚,但沒說妻子是誰,小柔也不想問。信的鏡頭,只出現拿信的手。而到門拉開,出現陳莉的臉:「浩君,我要跟你談談!」這才第一次告知觀眾浩君的妻子原來是陳莉,讓觀眾既恍然大悟又完全不明所以的,鏡頭再度跳開沒再繼續交代。

  等這三個鏡頭再度出現並詳細交代,已是張艾嘉跳入故事中成為小柔,去參加陳莉喪禮與浩君碰面之時。成為小柔的張艾嘉到此才知道,浩君的妻子竟然是陳莉。

  於是浩君交代他的婚姻。在這裡這三個鏡頭再度出現但詳細交代首尾。床單翻飛的後面,是陳莉在收衣服;信是陳莉從信箱拿的,她偷看,知道小柔跟浩君已秘密來往通信。當浩君發現信,立刻進書房看信並關起門,而陳莉偷偷坐在門外苦悶的抽煙,終於,她拉開門說:「浩君,我想跟你談談。」

  這種鏡頭重複,帶出不同的敘事角度,透過剪接交織敘事,至少有兩重效果:一是把電影的敘事結構緊密邏輯化,使它不可能有拖泥帶水之感,其二就是在張艾嘉被編劇點醒浩君的立場後,大量把浩君的敘事角度重新引入,給人不同角度的觀看。

  小柔兩度問浩君何以離婚?第一次是浩君跟她求婚時,那時她還不知道浩君的妻子是陳莉;第二次得知是陳莉,再問浩君一次為何離婚?浩君兩次都答「合不來」。事實上浩君有所隱瞞、而小柔根本知情,但他倆都基於珍惜陳莉的友誼,不明講陳莉是同性戀的事實。 v

  那回陳莉找浩君談,就是在誠實表明這婚姻帶給兩人太多的痛苦。他倆都愛小柔,也都透過對方企圖找到小柔的影子,他倆根本是「同性」。陳莉問浩君:「我們還能不能作朋友?」浩君便握住陳莉的手,以表明兩人仍繼續是好友。浩君說:「我們都該為自己爭取一次。」所以浩君到香港找小柔,跟小柔求婚。

  浩君、陳莉與小柔之間的友誼,張艾嘉處理的非常細膩、寬容而溫馨。


嚴謹的結構

  「心動」這部電影是非常嚴謹的,電影一開始張艾嘉就已是涉入成為小柔的張艾嘉,電影終結處,又回到張艾嘉涉入成為小柔後那場浩君的吉他表演,同時張艾嘉被告知浩君終於要結婚了。隨著中間張艾嘉的丈夫、女兒的電話的出現,也暗示浩君再婚時,小柔已婚。小柔終究是在浩君離婚跟小柔再度求婚後,沒有選擇浩君。

  至於小柔、陳莉、和浩君之間的三角戀情,陳莉愛的根本不是浩君而是小柔,以及陳莉最後腦癌過世,都在電影一開始就暗示了。

  她們認識浩君那天,小柔在陳莉家過夜,陳莉就有意無意的拿手擁抱小柔入睡。

  浩君終於鼓起勇氣追求小柔、兩人成為情侶的那天,大雨把陳莉精心製作送給小柔的書籤弄壞了,而當天陳莉爆發了第一次非常可怕的頭痛。

  當浩君跟小柔吵架分手,小柔痛苦的去找陳莉,放聲大哭之際,陳莉卻放膽求愛,致使小柔遠離陳莉。

  而後浩君小柔重逢,兩人談了很多陳年舊事,小柔不經意問:「不知陳莉現在怎樣?」浩君沒有回應。

  這些全都把他們的三角關係緊密交織。

  最精彩的是FAX影像的處理。

  當這段敘事述及最後浩君遠赴日本,電影場景即將跳到多年後重逢舊情復燃之前,鏡頭出現一張FAX,它的出現是沒頭沒腦的,但當最後張艾嘉跳進電影敘事成為小柔沒有多久,她就收到一張FAX,是浩君告知陳莉腦癌過世的訊息。

  再度導演張艾嘉用兩個重複影像,將非常重要的劇情頭尾連貫,FAX也非常精緻的把陳莉的死,和他們之間的三角關係再一次邏輯嚴謹的交織。正因為陳莉的死,小柔才終於知道當年浩君的妻子原來是陳莉。  

  張艾嘉也會透過交叉敘事,將某些關係全局、卻又不值得細講的劇情交代過去。譬如小柔和浩君過夜回家後,跟阿姨講幾句話,立刻交叉小柔的媽帶小柔去醫院檢查是否仍是處女、以及小柔的媽去找陳莉的媽兩個場景,緊湊的帶過小柔跟浩君外面過夜,拿陳莉圓謊,不幸被媽媽發現的經過,卻不細講。

  這種處理方式,還用在浩君考完試後自知落榜,不可能去找小柔,只好遠赴日本尋找另一種未來,交叉著小柔在他倆常約會的牆邊等浩君邊等邊哭,被小柔的媽擁抱安慰;簡單告知觀眾他們兩人的分手終成定局。
 「心動」何以讓人心動?

  說了這許多導演張艾嘉的導演技巧後,我們要談兩個最造成觀眾心動的運鏡,都是用著重複、但第一次沒頭沒腦,第二次方才恍然大悟的方式。這兩個運鏡其實密切相關。

  其一是兩人過夜,沒發生性關係,但擁抱著直等到黎明。這個鏡頭,在浩君考試時胡思亂想時方才清楚說明,原來那時小柔是跟浩君說:「這是我第一次跟另一個人一齊看日出,不知結婚以後是不是這樣,兩人一齊看日出?」

  其二是浩君去日本後,在一個工地躺著彈吉他,並拍照。到最終,陳莉喪禮結束,浩君即將結婚,他送給搭機返港的張艾嘉一份禮物,在飛機上,張艾嘉才知道這禮物是一連串紀錄日出的照片,浩君刻意拍的,浩君寫道:「我把我想念妳的日子送給妳。」

  這其實意味著它們是浩君長久以來等候小柔允諾婚姻的紀錄。

  不僅如此,最後一張照片紀錄著:「1992,非常冷!」

  冷,不只是讓觀眾想到那天兩人會一齊過夜的原因,一齊過夜也導致家長介入終於分手;同時也讓觀眾推敲理解,1992那天非常冷,是因為浩君終於收到小柔婚事喜訊,知道小柔終究還是不願嫁給他。

  「心動」最後的景象,是年輕的小柔和浩君站在大樹下,對著雲海,從日出到黃昏,風景非常美、也很有永恆感,但是刻意作的很假。這個影像已經解釋了小柔不肯跟浩君結婚的原因。

  浩君求婚時,把戒指放到杯裡,說:「若妳答應,就把水喝下去。」小柔猶疑、扯其他話題,最後把戒指套到自己手上,卻不肯喝水,說,幹嘛逼我?我偏偏不答應。這很明顯是珍惜感情、卻不敢結婚的表示,這也導致浩君漫長的等待。

  看完「心動」,所有的觀眾一定都會問:「這麼相愛,為何不結婚?」

  其實張艾嘉和編劇在討論電影劇情時,已經說出來了。張艾嘉說,結婚後就不是這樣了。編劇也說,話說回來,其實他倆結婚也未必就是好。

  小柔選擇讓初戀情感永永遠遠的方式,就是拒絕結婚。因此他倆站在永恆的日出日落之前,美麗燦爛,卻不是真實之景。而這一幕,不知牽動多少曾有初戀情感、未能結婚、將回憶藏諸永恆記憶之人的心!

  一個故事簡單、內容俗套的電影劇情,就在導演張艾嘉的巧思經營下,讓人心動不已。

看完這部戲以後心裡會浮出一個感動的畫面,
就是令自己感動的畫面,走出去以後,
會想到自己曾經也有過那麼一次,
它留了很多空間給自己去想,給自己去回憶,或者去幻想更多的東西。

最後一個鏡頭,有一個一分鐘的特別的效果,
一個特效,我第一次看完這部片子的時候,
在桌面上的我還是哭了,
我覺得不單只是兩張臉...

而是人一生中一個最美麗的畫面!
它是抹不褪的!它可能是一輩子!!

但在一輩子當中,又不曉得有多少個春夏秋冬...
人的一輩子當中,不曉得有多少個太陽升起來...
中午的烈日,下午的黃昏,晚上的孤寂...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這樣的日子,所以就在那一分鐘之內,都讓我看到了!

我是覺得,人生一定是會有那麼一次,或者是有一個人,是忘不了的,

那既然忘不了,就去看看他好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Nsn-o6Rv2k&feature=related



2008/4/7/
Tempting Heart (1999)




台長: 店小六
人氣(8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電影or原聲帶感想 |
此分類下一篇:把愛找回來
此分類上一篇:愛是什麼??.....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