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14 13:10:55| 人氣1,1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認識台灣:中國文化源頭下的日本神社建築和思想    (東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認識台灣:中國文化源頭下的日本神社建築和思想
東年


近十年來,台灣的社區總體運營造,一方面想活化地方資源、產業,一方面想活化台灣文化。最近的「戲碼」在活化各縣市的公有老建築;奇怪的是,這最近的同時也大興土木,建設了許多地方館。這些新舊館舍,有些確實被活化了,有些繼續淪為蚊子的殿堂。
這些公有地方館的委託民間經營管理,都採取投標….競比活動計畫方案和營收概算….這樣,我們到了任何地方館,常就看到同樣的泡茶、喝咖啡、吃….
企畫書中天花亂墜的活動,開幕時喧天價響,逐漸後虎頭蛇尾….這樣,我們基礎面的台灣文化依然如「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文化角落的垃圾場…好友中有基本教義派的,每次大放厥辭時,我總愛裝傻捉黠問:能否1.2.3…這樣把我們好的台灣文化略說一番。這時,諸好友常結舌啞口….
最近我一時興起,也去標得一地方館…前稱「桃園神社」後稱「桃園縣忠烈祠」…我將說服縣政府文化局同意更名為「桃園歷史文化館」….目前,這庭園中的房舍正在休整,預計六月可開始運作….

我常對習作的學生說:一個小說家的生活、寫作、工作,大抵可使用同樣的思維(包括具象、抽象的想像力運作)和技術。因為,我們處理任何事,無非都可以採取同樣客觀的態度面對一個「現象」、盡可能認識這個現象的「結構」、加以打散及按需要重組…..(此後,才可能主觀的多加表現)…..
我「看」桃園神社/忠烈祠以及撰寫投標計畫書,也是如此作業;我的計畫案能夠脫穎而出,當然是因為我在這案子中能見人所不能見的,寫出了「創作」….
幾天前,我在〈給福爾摩莎寫信〉的留言版說「我要去標桃園….」,現在如願以償,所以寫以和大家交換工作心得,由於這將是在寫台灣設造運動的新里程,所以也寫以紀念…..

(以下摘自我的經營管理投標計畫書)

1.關於桃園神社
台灣武裝抗日運動,結束於1915年發生在台南縣的西來庵事件;續由台灣青年雜誌、台灣民報、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台灣民眾黨、台灣工友總聯盟和新文化協會等等團體,展開非武裝抗日運動。

1927年起,隨著世界局勢趨惡、日本國內財政困難及軍閥和法西斯的興起,殖民地政府對於台灣啟蒙運動的右翼(如台灣文化協會這類的)或左翼(如農民組合這類的)團體幹部,均採取特別的鎮壓。所以,台灣各種啟蒙運動,無論左、右翼,大抵僅有1920-30年間的活躍。

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隊侵犯中國東北。這個「九一八事變」一方面刺激了在台灣的各種日本人右翼團體,有感台灣這個帝國南進基地對於日本國防的重要,主張日本政府應強化在台灣的統治;另一方面,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國際外交上的世界強權表現,就有許多台灣人(包括向來支持民族主義、左翼的知識份子),對日本產生新的幻想,被動或主動的參加「台灣人皇民化」以及「亞細亞民族大團結」的運動。

皇民化運動,始於1937年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
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爆發後,台灣進入戰時體制。台灣總督府禁止使用中文、停刊中文雜誌、強制廢止漢書房,並且縮建寺廟,禁止表演中國語劇、歌仔戲、布袋戲等。
1938年元月台灣總督發表關於台民志願兵制之實施。
1940年2月實施台灣人改換日本姓名規則,並公佈廢止陰曆年。
1940-44年不准學校及政府機構講台語,要台灣人成為日本「國語家庭」。
1936-40年要台灣人毀棄寺廟及祖先,祭拜台灣神社及日本神社。

1950年(民國39年)更名及更改館用內容的「桃園縣忠烈祠」,原為1938年啟用的「桃園神社」;這座神社,實是日本帝國統治台灣後期,推行「皇民化運動」的產物之一。

桃園神社是日本域外碩果僅存的神社,建築本身和歷史均具意義,以「桃園神社文化館」命名當然有其獨特的價值。但,此「神社」之名稱和意義既然已經因為歷史變遷和政治因素改為「忠烈祠」,現在再以「日本神社」相關之名稱、意義和內容從事活化,可能徒生困擾。

2.關於桃園忠烈祠

桃園縣忠烈祠本殿,現在供奉龍潭抗日之役烈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華民國開國、討袁、護法、東征、北伐、勦匪、討逆、抗戰、戡亂烈士,陸軍清河七號演習等殉難軍民集體牌位;驅逐荷蘭人的鄭成功,抗日的丘逢甲、劉永福,三位金門八二三炮戰陣亡的副司令官陸軍二級上將吉星文、趙家驤、空軍中將章傑等人之靈位。另在左右朵殿供奉抗日、國民革命、反共勦匪、敵後工作等戰役殉難之軍、民及因公殉職之軍、警、消、民等個人之靈位。總計供奉集體和個人257面忠烈牌位。

桃園神社在1946年就被改名為新竹縣忠烈祠使用,1950年桃園設縣後再改名為桃園縣忠烈祠;由縣長主持,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祭祀典禮。
(3月29日春祭國殤、遙祭黃陵,9月3日秋祭國民革命先烈及陣亡官兵)

由日本神社改為忠烈祠使用的,非僅桃園縣,另有台北縣、宜蘭縣、台中市、嘉義市、高雄市和花蓮縣等等。而,1969年,中央政府在台北圓山,以仿北京故宮太和殿新建忠烈祠,供奉從中華民國成立前的革命烈士到在抗日戰爭、國共戰爭中犧牲的33萬將士官兵。每逢春秋兩季,均由國家元首率領文武百官致祭,友邦元首及政要來台也常會獻花致敬。桃園縣忠烈祠供奉的忠烈內容,大底和台北圓山忠烈祠相同,但後者不是由內政部主管和核定,是由國防部主管並以入祀革命先烈及國軍官士兵為原則。這種延革顯見較早存在及運作的各地方「忠烈祠」,在台北圓山忠烈祠啟用後,實也是一種歷史過渡的殘蹟。

此外,隨著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落實,「忠烈」之「成仁取義的大無畏精神」當然仍然是絕對意義,但相對的解釋就會有爭議。

「神社」也好「忠烈祠」也好,都是「祭祀場所」;桃園縣忠烈祠,一般介紹為位處虎頭山(山麓)風景區,實際地理緊臨極大面積的桃園榮民總醫院,此附近還有公墓;這些陰暗的想像,似會不利活化古蹟的構想。
此外,同樣因為政治性的爭議,對於「桃園縣忠烈祠文化館」這個地方館的運作和意義或有更合適的命名。因此,建議更名為「桃園歷史文化館」。

3.禮失求諸野

日本神社,由於具有日本帝國和軍國主義的雙重象徵,要將以活化來推展文化,或難免會遭到特別團體、人士的抵制、抗議或惡言。如果同時活化日本神社源自的中國思想、文化,乃至於普世的文化人類學意義,則不僅是名正言順的,也可能在深化台灣近十年的文化運動、社造運動中提出創見和先驗。

日本人信神道教也信佛教,一般人平常祈福問卜是到佛寺,葬禮也由佛教僧侶主持;但是,在出生的滿月到一百天內父母會帶去參拜神社,在三、五、七歲的11月15日(三五七節)、每階段的升學、每年高考、結婚都會到神社祈求神道保佑。

信仰「神道」的神道教,簡稱神教,原是日本傳統民間信仰,以自然崇拜為主(泛靈信仰),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公元五至八世紀中,中國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同時傳入日本。其中的道教理論被吸收,道教神祇的中國歷史人物則換成日本的歷史人物和神祇。

日本這神道教的命名和由來實是(中國)道教加(日本)神,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朝鮮和越南;朝鮮創造了朝鮮民族的宗教天道教,越南雖然仍稱道教,但所有的神祗也換成越南的歷史英雄人物,成為越南道教。因此,可見日本神社神道實在也是道教在中國域外的影響發展。

日本這神道教的原始宗教部份,和台灣南島系原住民族的自然信仰、中國北方民族的薩滿信仰,都是崇拜自然的泛靈信仰:這種信仰除了宗教的精神滿足,也是自然科學的解釋嘗試。無論如何,在幾支台灣原住民族的泛靈信仰中,這種原始宗教帶有環境保護和永續的精神。

中文「帝」字的甲骨文和金文相仿,都是花的形狀也標示花和花蒂的分界處,因此,帝是蒂的本字。小篆帝字的筆畫同現在人所寫,說文解字說其本義為「王天下之號」,是人爵中之至尊,是古文上字(至高無上);像花蒂之形假為帝王字。所以在中國的神話思想中,帝是天的別名、神中至尊,也是花神;在日本神社常舉辦的花祭,也有日本學者說是中國花祭的影響。

日本神社這樣的古典建築,除了由遠古神話與空間配置所發生的建築造型傾向之基礎,也結合了中國文化輸入後的風格影響;因此,日本神社這樣大規模的木作,可以提醒我們中國建築中原有精湛的技術和思想;這種融合雕塑、繪畫、藝術元素的空間構思和表現,在現在仍然流傳的中國建築經典《營造法式》(北宋崇寧二年,西元1103年)中,或者台灣傳統的建築上,都是櫪櫪可見的。

以日本神社建築和庭園為基礎的桃園縣忠烈祠文化館,「實體結構」廣大,「意義結構」深遠。這種建構的運用在社區營造的實踐中,除了可能藉以再造傳統,也可對於台灣文化的發展創發出新的思想和精神。

4.桃園歷史文化館的經營理念

本申請服務書,對於神社建築、宗教、民俗以及歷史、文化的相關詮釋,雖然近似學術見解;其實,除了跨國比較文化和研究,各項認識都可用為促進桃園的文化發展及產業。

這些相關,有漢民族傳統村鎮、田園的生活倫理和思想;原住民族的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環境保護的傳統美德和智慧;有木器、花卉的產業。

桃園大溪,當大漢溪還能行駛帆船、淡水河還從新莊入海之時,是海峽兩岸和國際貿易的重要商港,是非常繁華之地,所以有代代承襲的木作技藝,此地木器所以名聲遠播,除了雕刻師傅手藝精細、鄰近的復興鄉產有紅檜、槐等上等木材,還因為漆料特佳。

桃園縣有「草花王國」之稱,縣內草花種植面積約120公頃,共有47個主要草花生產場,生產場多分佈在桃園市、蘆竹鄉、大園鄉等地,聖誕紅則以龜山鄉、觀音鄉較多,所生產的草花約有七到八成是銷往台北市,以秋海棠、鳳仙花、一串紅、矮牽牛、孔雀菊、日日春、雞冠花、五彩石竹、銀葉菊、美女櫻等品種最受市場青睞,大部份是用在道路分隔島、公園、庭園造景等使用。草花年產量約2000萬盆以上,產量佔全國的六成五,年產值3億元以上。桃園縣的花農常出現在各地的假日花市,所以能提供的不僅草花,還能提供一般人家所需的各種花木。

2005年12月競選縣長連任,朱縣長在「打造城市新希望」的政策白皮書中,發表便捷交通、充分安全、優質生活、活力產業、友善觀光、摩登農業、均衡教育、深耕文化、健全福利、效率團隊等八項政見。其中可見桃園縣在近年的轉型中,已經是包涵農業、傳統工業和科技產業的大縣;展望未來,朱縣長期許桃園,在經濟與生活同步轉型的過程中,成為生活大縣,成為「希望之城」,成為台灣居住的「最佳選擇而不是次要選擇」。在這個政策白皮書中,朱縣長除了在物質建設,諸如過去三年多內,桃園縣吸引了10萬人口的移入、增建了41所中小學、從2001年總稅收911.7億元成長到2004年的1878.5億元、釋出農地興建公共設施召得超過兆元的的新投資(遠見雜誌調查此招商成績為全台第一)等等,在文化建設也有自得的表示。他說原本被戲稱為文化沙漠的桃園縣,經三年多的努力,現在文化展演活動的質和量僅次於台北市,已經高居全國第二。

2005年4月28日,陳其南主任委員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營造十年」回顧新聞稿〈溫潤的土地與人間‧再造的生命與生活〉中表示,台灣十年來的社造運動,使得許多潛藏在社區中的個人潛力獲得大量釋放和發揮,因為社造所提供的公共議題和公共領域讓人開始從學習到參與,從被動到主動,從邊緣到核心。參與的民眾在社區的舞 台上重新找到生命價值的喜悅與自信,證明了社區營造是在「造人」的許諾。社區智慧已是台灣社會最大的資產,有關空間、產業和文化的實體成果可能都還是其次。

台灣社區營造工作,歷經政黨輪替、多位行政首長、多種口號,多種理論和試驗,十年之後的今天,我們看也認為,無論如何,都需要「造人」。

桃園歷史文化館,名下有桃園縣忠烈祠(主殿及拜殿)、桃園神社(中門以內庭園及建築)、桃園故事館(原管理所日式房舍)、桃源書院(原社務所日式房舍);桃源書院(含此全部5386坪庭園)將是台灣史上最大的書院,因為室內將運作為為傳統的書院,戶外將運作為學園………..

(桃園歷史文化館的運作詳細,待六月中開館時的媒體報導....)

台長: 東年
人氣(1,1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