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2 12:01:50| 人氣3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重生的喜悅(讀中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小說。值得一讀再讀。因為它給了我們很多驚喜。

在第一卷剛開始的部份,我們讀到的是以卡爾的聲音在說:「我在十四歲以前是個女孩。然後在一九七四年。在一個急診室重生為一個男孩。」一開頭閱讀時以為作者要告訴我們說他是如何被手術改造的過程,結果完全不是,他是開了另外一條路,讓讀者自己去評判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你要的是什麼。一直讀到了第四卷時才知道,卡莉被醫生診斷成需要作手術,被診斷為是生殖器有瑕疵的女生(陰蒂過大)所以要割除。全書最令人驚喜的部份由此開展,卡莉歐琵意識到自身,以及自己存在於世的價值,在那時她開始去思索自己過去的行為。不想被體制收編。於是她根據醫生告訴她的一些關鍵字-「女樣男乳」、「腹股溝管」、「5 α還原酶」到圖書館去翻字典、查詢。一邊還嘲笑著醫生,忽略了自己有一流的研究以及吸收能力,跟她講的這麼清楚。就這樣。卡莉在圖書館的大字典裡,重新了解認識自己一次,根據字典上的釋義一路往下找從HYPOSPIDAS(男性有尿道下裂)到HERMAPHRODITE(遭閹割的男人。)然後「他」翻閱這個字義之外的更多解釋,順著字句的拖曳牽引字典上闡述著這是代表一種同時擁有兩性器官及第二性徵的人,於是他吞下那個意義。闔上字典。在這裡我認為作者很小心的把證據攤展在字面上。讓讀者自己去評判。在字裡行間我們看不到過多情緒的宣洩或者是憤怒。(雖然,看的出來他是對醫生的評斷很不以為然。)所以,作者理性的節制著自己的筆觸,不去翻動讀者的情緒。在這之後,卡莉發現自己根本是個男生。所以她逃出那個地方,她由旅館離開。拿了父親的錢,之後不告而別。 
於是叛逃之旅於焉展開。「她」(卡莉歐琵)留了紙條給父母,然後從此「她」再也不是原來這個「她」而變成他-「卡爾」但在故事一開始時作者的筆下即批漏。其實。是。他是兩者個都是。在卡莉蛻變成卡爾之後,便又觸碰到了扮裝的議題,因為他並沒有做手術。所以外觀上卡爾基本上還是一個「卡莉」。那個身體裡所裝的魂魄還是原來的那一抹。沒有因此有什麼改變。這令人想起吳爾芙的《歐蘭朵》“她們”“他們”變性的方式不同。卡爾/卡莉是自己決定的。而歐蘭朵是在睡了幾個晝夜醒來之後就從男人變成女人。名字沒變。大家也都認得他。喚他歐蘭朵不論他是以男生還是男生的身份。而且甚至在故事中四百年前追求過他的人。到了歐蘭朵變成女人還是窮追不捨。可見靈魂是不會受限於身體限制。不論歐蘭朵著男裝或女裝, 都還是那個人。這更足以佐證後結構性別的理論所宣稱的:「性別!不過是一件衣服。你可以決定。現在是要把男生穿在身上。還是女生。」
  

然而,我們不免也會問,到底,卡莉歐琵是男生還是女生呢?當我們出現這個念頭時就已經在給予價值和判斷了。在十四歲之前,卡莉都被當成女孩子來教養。她的外形,也都像個女孩子樣。甚至,是的沒錯,她在一所貴族般的女校就讀,喜歡上一個比她年紀大的女孩,仰望著她。全心全意的被那個朦朧對象所帶來的朦朧說服。(在這個時候,卡莉是女孩,如果我們可以這麼定義的話,那麼, 嗯嗯,以女生的身份喜歡女生,嗯,那麼,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同性戀。)(硬要說的話。)(不要也可以。)也可以把「牠」-HERMAPHRODITE-野獸的同義字,或他-卡爾,當成一個男孩/男人來敘述。也許「他」是以男生的情愫在喜歡那個女孩(因為後來「他」認為自己是男生,並“決定”要成為一個男生。而把醫生的診斷、宣判當成狗屁的空氣而決心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我。然後往西部行去。)但是,在這本書中,故事之中讀起來,在卡爾還是卡莉那時「她」還是覺得自己是女孩的,認同自己是一個女生。只是這個認同是她不自覺的。但在醫生告訴她說她的身體構造,還有一些其他相關案例的發展時,比如“成功”做了手術之後領養了孩子和丈夫過著幸福快樂的家庭生活,諸如此類云云。讓她發現這個世界的虛妄與荒謬,卡莉沒有月經。在那之前她都是“欺騙”父母親,只是把乾淨的衛生棉拿來墊一墊然後再丟掉。
閱讀之際俯拾皆是驚喜,令人感到一種新生的喜悅 那種自已發現自己是什麼的喜悅。發現這個世界的愚蠢的虛偽,自己決定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想到自己的想法,找到一個新的自我。這是卡爾所謂的重生的意義。顯然的,這個重生,是他自己給自己的。
重生的意義在於自己發現自己是一個“什麼”而不是仰賴他人所給予的, 或是去屈服這個世界的既有的價值。但是他也沒有迴避在這之後所須付出的代價,比方卡爾要離家出走,必須要拿父親的錢,如果不這樣他走不了。還有他到了西岸之後他必須要面臨如何獨自生存下去的現實問題。所以他必須去酒吧裡公開展示自己的身體來換取銀兩。但之後卡爾是如何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似乎沒有交代的很清楚。在這裡還是免不了會遇到“階級”的問題。就是這個逸出於常軌的“陰陽人”是如何從那個混亂的過程中過渡到一個社會的中堅。我想,這是我們可以探問的,也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之,這本書的優越之處在於它沒有抵毀傳統的二元價值(男女/)也沒有覺得說“陰陽人”這樣兩者皆是看來又像是兩者皆非的物種有什麼天大的了不起。到了後來卡爾說他還是記得自己身為女兒身的種種,會陪媽媽去做頭髮。(而且也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的。)我覺得這是它最成功之處,想必傑佛瑞‧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肯定在書寫這個故事時下了很大的功夫。關於,女性主義、性別理論、後現代主義的、解構的、後結構的、人類學的。種種。都有相當專業的研究。而且是他把它寫的像一個從希臘山洞中掉出來的某一冊遺漏的荷馬史詩般的口吻。還有,在處理結局的地方對死亡的不悲哀,過份廉價的討喜。也讓人讚賞。作者安排了一幕父親開他的凱迪拉克然後跌入水裡的鏡頭,他覺得父親是自己造成了這個悲劇。而且是在一開始就可以避免,但是密爾頓還是一意孤行,瞞著泰喜,自己闖出去,最後導致自己的死亡。女兒也沒救成。反而把自己搞死了。「這個笨蛋。」臨死前密爾頓這麼對自己說。這樣的安排似乎在暗示對某一種性別的不屑、不耐。這彷彿也在展現一種弒父的念頭,這弒父同時也是「拭」父。在故事之中我們看到父親的角色不斷被抹去、丟掉,從祖父拉夫德開始,到卡莉/卡爾的父親密爾頓,殺父的念頭十分堅強。而且毫不留情,也不會失手。


photp from http://product.half.ebay.com/Middlesex_W0QQprZ4510233QQtgZinfo

台長: ANGEL
人氣(3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