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h/e/heartfish/content/20040516/04/1238817868.jpg)
接續上篇Ling的蘇格蘭遊記 圖是溫馨的早餐角落 照完後才發現椅子上遺忘了一顆奇異果 呵呵
第一篇 蘇格蘭的音樂酒吧
塔里思客的老闆娘向我們推薦了一個蘇格蘭風格的餐廳,還有一個有蘇格蘭音樂表演的酒吧。這就是我們這個晚上的節目羅。
老闆娘一定沒有拿餐廳的回扣兒,那餐廳的飯菜不僅好吃,而且很實惠。而且還有葡萄酒,蔬菜是不限量供應,服務也是一流的。我不會忘記,她的名字叫芥菜種子. 很好玩的名字.
喜歡殷沃內斯, 不僅是因為她的美麗景色, 好客的主人, 還因為可口的飯菜, 更因為那美麗的音樂.
沒有聽到蘇格蘭風笛的表演, 但是聽到的是另外一種樂器, 可能是蘇格蘭風琴吧. 那聲音悠遠的, 蒼涼的, 但也是歡快和跳躍的. 可以想見, 高地的自然環境給了蘇格蘭音樂高亢的旋律和寬廣的韻律, 而蘇格蘭人堅韌樂觀的性格, 又給音樂注入了歡快的活力. 你會不知不覺中隨著音樂律動著. 是的, 還要有威士忌. 當一杯威士忌下肚之後, 你的血液會慢慢地沸騰起來, 歌唱起來. 笑容會不知不覺中盈上你的眼角, 於是, 陌生人開始變得親切了, 不知什麼時候, 你發現, 你已經打開了交談的門.
一對中年夫婦要走了, 熱情地讓我們移到他們的座位上,因為那裏是看樂隊表演最好的位置. 幾個後來的遊客,不知怎麼就和我們叫起來. 那個住在倫敦的叫韶恩的愛爾蘭人開始給我們講起了愛爾蘭和蘇格蘭音樂的相似之處, 以及這種音樂跟印度舞蛇音樂的彷彿. 我還沒有來得及跟他說我們的二胡,和蒙古草原上的馬頭琴. 他已經談到了歷史, 談到了愛爾蘭, 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恩恩怨怨.
他的幽默, 使那段悲傷的歷史絲毫沒有影響我們歡快的情緒. 但是我們從他身上感覺到了愛爾蘭人的堅定和執著. 他清楚地告訴我們: 你要自己來贏(earn)得尊重. 愛爾蘭人是這樣做的, 中國人也要這樣做.
是啊, 贏得尊重. 歷史上外族的入侵和欺侮給我們帶來了永久的痛. 直到今天, 走出了國門的我們偶爾還會感覺到在西人的禮貌或者友善中, 還有人有著那微妙的, 讓你無法不思考的漠視和輕慢.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首先要正視自己, 尊重自己. 平等的與各國人士交流. 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的外表, 但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使我們的行為, 以及我們的行為給別人留下的印象.
蘇格蘭的音樂, 那蒼涼掩不住的對生命的熱愛, 和對生活的追求, 會是我今夜夢中的歌吧.
第二篇 高地之旅
第二天一早,到了遊客資訊中心,又見到了那個聲音性感的蘇格蘭小夥子。心魚問可能問他去尼斯湖的一日遊。他向我們推薦了到最北角的一個路線。我捏了一下心魚,我們交流了一下眼神,點點頭,就是這個了。
半個小時後,我們已經坐到了一個綠色的小巴上。
司機兼導遊是一個個子不高的中年女士,駕駛技術好得不得了。在一些崎嶇的山路上,她開的極穩。
同行的有一對美國老夫妻,一個來自德國的中年人,一對年輕的,可能也是來自德國,或者是歐洲什麼國家的小情侶,還有一個來自伯明罕的四口之家。再加上我們兩個,一個來自大陸,一個來自臺灣的中國人。這也是一個國際化的旅遊團。
天陰陰,典型的蘇格蘭春天吧。導遊一邊駕車,一邊給我們講著沿途的景色和風情。海邊的海豹首先讓我們興奮起來。透過望遠鏡,幾十頭海豹懶懶得躺在岸邊,有的還肚皮朝上,小小的四肢,輕輕的晃著,很是愜意。
很是佩服英國人對動物的愛護。這一路上,我們不時地會停下來,給羊群讓路。看到鹿群時,敏感的鹿很快便覺察到我們在偷窺,霎時飛奔而去。導遊抱歉地說:“我們打擾了他們的晚餐。”
這種對動物的愛護和尊重是隨處可見的. 在華威的校園裏, 天鵝, 大雁, 野鴨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水鳥,旱鳥在水中嬉戲,在草地上悠閒的散步. 我們去年住在”湖畔”, 一群大雁,每天早晨從湖邊穿過馬路,到對面的山坡上曬太陽,路過的車總是停下來,耐心的等他們過去。曬完太陽, 他們會扭著屁股,慢慢悠悠的再集體穿過馬路,回到湖邊。行人或者車輛絲毫不會影響他們的頻率。野鴨在學生宿舍的窗外漫不經心的交談著,有人會餵它們一些麵包。颳風下雨的時候,他們會跑的宿舍樓的建築間躲避。還有松鼠,經常會突然從樹叢間竄出來嚇你一跳。
人與自然,就這樣和諧的相互依託著。
在高地,你更會感覺到,這裏是動物的家。我們只是遊客。車行在窄窄的,只能容一輛車通行的路上,對面有車駛來的時候,一輛車要先在一個會車點停下來,雙方才能通過。大家都友好的鳴笛,或者招手示意。羊群,自由的在路上走,毫不為前面或者後面的車輛動容。車就耐心的等,等他們走到路邊的草場上。
有一片草場上養了幾隻高地牛。我問:他們養牛是為了什麼?取奶?取肉?還是為了毛皮?答曰:因為喜歡。
我不得不為我的經濟眼光而汗顏。
車在一片草場前停下來,幾匹高大的馬以高雅的姿勢跑過來。導遊介紹說馬是養來幹農活的,很溫順。並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蘋果來喂它們。我們拿著分到的蘋果,不覺都走到兩匹英俊的雙胞胎般的馬跟前。另外一匹,可憐巴巴的望著我們。心魚感慨:“漂亮的動物,漂亮的人都是受優待的。”
原來,好色是沒有國界和物界的。
第三篇 厚土
當我看到, 生長在岩壁上的草, 我的心在悸動著. 因為那不僅僅是綠色的草, 那是千百年來生生死死的草, 厚重的堆積在一起, 你看不到岩石和泥土, 只有深深淺淺的綠和黃. 一年又一年, 他們在岩壁上自生自滅. 死去的草變成了泥土滋養著未來的生命. 也許長在南方的人會覺得草和樹是很普通的, 可是,在我, 草和樹是那樣的不同.
小時候家裏分了一畝地的責任田. 每天放學後, 我會幫著媽媽到地裏去拔草. 土地是要長糧食的, 雜草會奪走土地的養分, 拔草, 是決定著糧食收成的一件大事. 但是, 草的生命力是那樣的強. 剛剛拔完, 一場雨之後, 不知道從哪里來的種子, 便有茁壯的冒出了生命, 而且很快就會比麥苗長的還要高. 拔草, 便成了每天早晚我們要做的工作. 父母都在村裏的工廠裏上班, 那是沒有節假日的工作. 但是要強的母親, 不允許自家的地裏長雜草的. 一是為了有好的收成,.另外, 沒有雜草的土地, 意味著主人的勤勞. 這樣的人在北方的農村是受到尊重的. 每次與母親去田裏, 經過幾個人家的地頭, 母親總要比較一下這家人的勤勞, 和那家人的懶惰, 以及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狀況. 告訴我老百姓過日子, 憑的就是自己的一雙手.
靠著我們的手和鋤頭, 我們拔掉了雜草, 從土地裏收穫著我們的口糧.
母親來自山區. 那裏的生活更艱難. 作為兄弟姐妹中的老二, 母親只有讀到高小, 便開始在家裏照顧弟妹. 而當年的父親是因為家裏太窮, 只好到山裏去娶妻. 於是, 他們兩個人便結合到了一起. 也許他們當初沒有什麼愛情, 或者說他們的婚姻只是為了傳宗接代. 但是30多年來, 父母互相扶持著走過了風風雨雨. 母親總是知足的比較著今天的富足和以前的貧困. 他們用雙手為自己贏得生活和尊重.
姥姥家的山上是梯田, 除了山東特有的花生和地瓜, 還有我們煙臺所富產的蘋果和梨. 幼時的我, 尤其喜歡在夏天和秋天去姥姥家住. 因為那時候, 意味著漫山遍野的成熟. 我可以隨便得吃任何長在山上的東西. 山裏的人們是毫不吝惜與客人分享的. 因為每天在山上勞作, 這裏的人的膚色都是黑黑的, 女孩子臉上有著健康的紅暈.
可是為了從土裏奪食, 人們開墾著荒山, 清除著雜草. 尤其是在春天.有時候人們吃完了秋天儲存的糧食, 就會到山上去尋找可以吃的草, 還有, 可以用來燒好做飯的草和灌木.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 山變枯了. 你可以責備山裏人的愚昧和短視, 不知道環保, 不知道水土保持. 可是, 除了向大自然索求, 人們還能幹什麼呢? 80歲的姥姥總愛重複著感慨: 當初那麼多孩子, 也這樣長大了. 每一張嘴都是要吃飯的阿.
為了生存, 人們頑強的向自然索食. 可是, 過渡的開墾, 留下來的是什麼呢?
看著蘇格蘭高地上那積存了千百年的厚土, 我想到了在越來越貧瘠, 越來越有限的土地上耕耘的祖輩.
什麼時候, 那裏才能重新基起綠色的厚土?
第四篇 峭壁上的伴侶
我們來到了大不列顛島的最北角, 莊阿戈柔特(John o’ Groat).
踩在那厚厚軟軟的草原上(讓我心悸的草原), 海風在猛烈的吹著. 四月的蘇格蘭還是很冷的. 突然又下起了雨. 雨雖不大,可是又增添了幾許寒意。
在海邊的峭壁上, 居住著一群白色的海鳥. 也許就是海鷗吧. 只有它們是不受氣候影響的. 你會看見他們一對一對的在峭壁的縫隙處(是他們的家了?)依偎著,娓娓傾訴著說不完的纏綿。他們是不會感覺到寒冷的。
--- 讓人妒嫉。
鳥兒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祖祖輩輩,延續著同樣的生活,演繹著同樣的恩愛。不會因為生活的單一而厭倦,也不會因為外來的誘惑而動搖。在蘇格蘭最北的海邊崖壁上,我感覺到了愛情的永恆。
永遠有多遠?
一生一世。
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總是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生活到了一起。未經戀愛的少男少女們便會憧憬轟轟烈烈,久經考驗的“真愛”。戀愛中的男女也會因為激情的消退而懷疑感情的真摯。即使是已婚的夫婦,也會質疑自己的選擇,因為平淡,平凡的生活。
每每感動於基督教的婚禮,男女雙方,在神的面前發誓:我願意成為他(她)的妻子(丈夫), 無論貧窮,富貴,疾病。我願意。
但是,還要加上,平淡。
每天,鳥兒互相表達愛意的方式,或許只是互相的偎依,一隻蟲子,一片葉子。愛意,就在這不變的一天天中永恆。
我只想,偎著老公的肩,問他:早餐想吃點啥?
第五篇 愛丁堡的停留
返程的路上會經過愛丁堡。我們只有20分鐘的停留。可是火車卻誤點了。
幸運的是(對我們來說, 是幸運的), 到達愛丁堡的時候, 得知有一段鐵路需要維修, 我們不能及時坐上火車了. 鐵路公司安排我們坐巴士到紐卡鎖中轉.於是,從北邊南下的人們便在火車站排起了沒有盡頭的長隊。
也只有英國人,才會這樣平靜的在長長的隊伍中等待。
我們不是英國人,我們沒有耐心。但是,我們有了充足的時間去流覽一下愛丁堡, 這個北方重鎮.
愛丁堡的建築多數是石頭的,高大,肅穆。街道也是由大塊的石頭鋪成,給人一種歷史的質感。街上多數是買蘇格蘭格子呢絨和圍巾的禮品店。高中低檔都有,供不同的遊客選擇。
眼光還不錯,但荷包不太鼓。我看好的東西,價格都不是我所能負擔的。只好作罷。
高亢的蘇格蘭風笛把我們引到了一座高大的建築前,一個穿著紅色蘇格蘭裙子的先生正在街頭表演。
粗狂的格子穿在這個威猛的漢子身上,背景是愛丁堡灰色的石頭建築,這就是蘇格蘭特色吧。
心魚建議去一家叫馬叟寅(Mussel Inn)的餐館去吃Mussel. Mussel在上海叫青口,在山東,我們叫做海紅。這家店,心魚陪她媽媽來過,據說很不錯。
一進店門,一個中國小姑娘,直接就用中文問我們:“想點什麼?”
我們笑了。
她建議說,每樣點半份,兩個人就可以吃到四種不同的口味。於是我們就有了原味兒的,墨西哥風味兒的,印度芥末味兒的和奶油味兒的。好豐盛。也很好吃。那個笑眯眯的中國女孩兒,給人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原味兒的。
我們那裏是盛產海紅的。還有其他的海產品。媽媽會把大鍋燒熱,把一大盆的海紅倒進去,翻炒著,幾分鐘,海紅就熟了,乳白的汁,紅紅黃璜的肉,黑色的貝殼。不需要水,不需要任何調料,吃的就是這種原汁原味兒的海的氣息。
一下子,想家了。
第六篇 與你同行
旅行中最重要的,不是景色美不美,風土獨特與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的遊伴。
好的遊伴會讓你一直保持舒暢的心情,去與旅途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和物交流;好的遊伴會化腐朽為神奇,讓你的視野滿是驚喜;好的遊伴,會碰撞你的思想,昇華你的感情。
此次旅行,最精彩的,莫過於與心魚同行了。
就這樣隨心所欲,目的地是哪里無所謂,計畫可以隨時改變。有新的發現一拍即合。我喜歡。
我們可以面對面地坐在一起說上一路;也可以分坐前後,為了都能得到美麗的視角;還可以各踞一腳,獨自默默的想點什麼或者什麼也不想。同行的是思想,不是客氣。
你喜歡音樂,我喜歡服裝。好吧,你去看CD, 我就去看蘇格蘭格子,節省時間,還互不影響。
不說了。
下次有時間再一起出去玩吧。我期盼著下一次。
後記
短短四天,收穫頗多。
很多人和事,還在記憶中停留。
同到高地的那對美國老夫婦,女的曾經做過記者,很健談。可惜我暈車,在車上睡了太久,錯過了交談的機會。
來自伯明罕的四口之家,雖不是學問高深之人,但是他們的友好和熱情不難看到。
回程的火車上,還和一個猶太家庭坐在一起,他們的冷靜,平和讓我震驚。那家十歲出頭的大女兒,照顧三個弟妹的責任感和熱情,讓人感動。還抱過他們家那個最小的六個月的男孩子,他的清澈的平靜的眼睛吸引著我。
還有在紐卡鎖上車的一大堆球迷。那個認真照顧倆個孩子不被人群擠到的父親,和那個言談雖粗魯但心地還不錯的大個子,也不時浮現在我的記憶中。
很多難忘的記憶在旅途中。我收穫得遠遠多於閉門讀書四天。
此行不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