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h/e/heartfish/content/20040516/04/1238817855.jpg)
Dear All
這是我向蘇格蘭一遊同行的山東大姐邀稿 透過她的筆看她眼底的世界
其中也有很多她來自大陸很不一樣的成長過程
寫得真是很棒 看完我馬上轉換成繁體 貼上來和你們一起分享
ps.圖就是文中提到的”蜜月小屋” 挺甜的吧 左右各一個大窗可以眺望大河喔
高地行 by Ling
第一篇 成行
在MSN,
心魚問我:要不要出去玩玩,我們去高地吧。
刹那間,我便回答,好啊好啊好啊。我這就訂票。
離線後,我又猶豫了。
行嗎?我問自己。那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儘管這段時間打工賺了一些錢,但是學費的壓力,卻一直懸在我的頭上。總覺得,交了那麼多學費,不把時間都發在學習上,是對金錢和時間的浪費。因此,除了打工,我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我知道這樣的學習是不正確的,這也是我正在研究的課題。但是,我發現,多數的中國人是把學習當作通往未來美好生活的橋樑。完成學習,或者說考試的成功才是學習的目的。而最終的目的則是為了取得一紙文憑。至於學習的過程,古人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名說, 還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更有頭懸樑錐刺股的榜樣。總之,不刻苦學習,就是罪過。尤其是出國留學的人。
可是,為什麼不呢?人的成長,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過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出國更是瞭解別國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拓寬視野的大好機會。是的,囊中是有點羞澀,但是,消費觀念是否也要考慮改變呢?
越來越深的感覺到,當你把讀書變成一種責任和工具而不是興趣和目的時,學習的過程也就變得沉重。也就明白了中國人為什麼強調理想和未來更多一些。
我要自己改變。
但是但是但是。。。。。。我猶豫著,遲疑著,卻懷著一種興奮的心情打開了網頁,票價很優惠,把票訂好了。行了,我對自己說,不要再給自己理由了。忽然覺得英國人這種提前作計畫的生活方式實在是太科學了。不給人的惰性藉口,當你想偷懶時,你的計畫就在前面等你;給不守時守諾的人托詞的機會,約會早已訂好了;當然,也會給工作狂一個喘息的時間,因為你的度假計畫回歸勸你放下手頭的工作,去經歷另外的生活。
太好了,百分百擁護提前訂票優惠的政策。
定好了票,行程便在計畫中了。接下來,就是等待。等待復活節假期的到來。啊,是復活節啊。好假期。復活。。。。。。
四天的行程,不需要太多的準備,背上簡單的行囊,坐上去杜倫的列車。那裏是我的第一站,去跟在那裏讀書的心魚會合。
維珍的車廂裏很空,獨自一人坐在一個有桌子的位置。恍惚間,打開了背包,拿出了幾紙複印的書稿,不知道什麼時候塞進背包的。我只有苦笑,我不知道我會不會讀, 多數是不會的。我是出來玩的,但是,思想上的重負還在跟著我。
好,讓我來擺脫你。
過了一個個北方的車站,杜倫,我的第一站,就在我的眼前了。
我來了,心魚。
第二篇 杜倫
提前一個小時到達了杜倫。
杜倫是一個依山伴水的古城,周圍是山,火車在山嶺上奔馳。夕陽的餘暉給小城塗上了一層淡淡的桔色,古老的建築物之間便彌漫了一抹親密和溫馨。杜倫大學的建築散佈於小城的各個角落。據說那裏的神學院建立的時間僅晚於牛津和劍橋,直到現在,法學院的學生們還在杜倫大教堂旁邊的城堡裏上課,他們的課程會比別的大學多一種肅穆吧,我想。
山崗上,
城堡,
小河迂回在,
古城裏,
夕陽下,
會有什麼樣的故事上演呢。。。。。。
來自高雄的心魚就在這個小城裏學習語言學。站在火車站外面的坡上眺望著杜倫,遠遠的看到她跑過來。我們叫著,笑著,擁抱著。
來來來,心魚說,你有一個小時可以看看杜倫。
我們漫步在小鎮的街道上,
駐足在小橋眺望樹叢掩映中的城堡,河中的皮划艇,給這山水畫添了動態的一筆。
順著山間小道登上城堡,太晚了,已經不能入內,可是,沒有了紛擾的遊客,城堡的歷史和故事才會不受干擾的在你的思緒中閃爍。我喜歡!!!
喜歡這樣靜膩的古城,喜歡這樣隨意的漫步,喜歡這厚重的歷史,喜歡讓思緒在夕陽中放縱。
夢裏,經常會徘徊在巨大的建築中,找不到自己的路。而每次,似乎都是在像這樣的石頭的城堡裏。 每次看到城堡,都會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種厚重和安全。是前世吧,前世的我或許是一個城堡中的冤魂,今世的我不知道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所以我會一直在尋找,即使是在夢裏。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突然決定到英國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那麼快的學好了英文,我會那麼想瞭解這個國家的歷史。一定是前世了,前世我曾經在這裏生活過,瘋狂過。可是,我迷路了了吧?或許,當我找到時,我幾經不認識了,那很多人喧鬧的城堡已經變成了一個景觀,那決不是我的家,我的家裏不會有這麼多的陌生人。那些廢墟是嗎?幾堵斷壁的石牆還在風雨中佐證著曾經的輝煌,或許,某一堵牆腳下還埋藏著我的記憶。但是,我已經不認識了。我不會認同這樣殘破的家園,我還會一直找下去,依著夢的痕跡,終其一生的尋覓我的家園。
杜倫,是我尋夢的第一站嗎?
第三篇 走啊走,去高地
我問心魚,我們要到哪里去?
“不知道啊,”心魚緩緩地說,“我想我們就往北走了,我們會先到殷沃內斯的。你看,就是這裏了,然後,就再看了。尼斯湖,或者斯蓋島。。。不知道啊,我想我們可以租輛自行車,走到哪里,就是哪里。。。”
哇,原來是這樣的。一直覺得心魚是一個旅行專家,跟她走應該不會有錯吧?
“我把自己交給你了。”
坐上了北上高地的火車,看著車窗外影影綽綽的山巒,人突然變得興奮起來。車廂很空,我麼面對面坐著,開始了我們的對話之旅。
話題隨著窗外景色的改變而改變。再加上兩個思維跳躍的行者。
到愛丁堡換車去珀斯,剛一坐下,心魚便急急得說,說到哪里了?哦,說到了北方的農村是睡火炕的。趕緊找到紙筆,邊講邊畫。炕一般是修在房間的南邊,灶間燒火做飯的時候,焰火在炕下面迴圈,炕便熱了。但是冬天,那點熱氣是不夠的,於是在臥室裏面,還要升上爐子。爐子是鐵的,燒煤,煙囪也是東到炕裏,可以在上面做飯,燒開水。因為燒爐子煙灰太髒了,現在的人們會把爐子移到灶間,聯上水箱,這樣就成了土暖氣。既暖和,又乾淨。
哇,海啊。鐵路蜿蜒在海邊。
我們的話題又轉到了海。我是住在海邊的。水果之鄉煙臺轄下的龍口市。就是龍口粉絲的發源地。龍口三面環海,可是我不會游泳。
就這樣天南地北的聊著,火車駛進了珀斯。從珀斯換車到我們買的車票的最後一站,美麗的殷沃內斯。
車窗外的景色開始改變, 當積雪的山頂出現在視野中時,我的呼吸都急促了。“我是不是有高原反應呢?”
心魚要笑死了:“不會吧,這裏的海拔並不高的.”
那只是我的心理作用了。哈哈哈,不好意思,我們倆大笑起來。
不知什麼時候,對面的一位來自美國的老太太加入了我們的談話。
從這一刻起,我們的旅途更豐富起來。
老太太的丈夫的老爹,出生在英國的利物浦,然後到了美國。現在,她的老公退休了,他們終於有了時間出來旅遊。她的老公,應該是個成功人士了,出錢;作為成功人士的太太的她,成為了這次旅途的決策者。隨行的,有她老公的兩個妹妹,和她的一個在倫敦工作的兒子和兒媳。那兒子和兒媳可是一對璧人。尤其是那個兒子的眼睛,藍瀾的,深深的,能把人陷進去。這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老太太不忘介紹她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娶了一個美麗的韓國女博士。而且生了一個迷人的孫女。現在小孫女已經16個月了。
好一幅美滿的圖畫。
美國老太掩飾不住的幸福:“我們很幸運,有兩個美麗,可愛的兒媳。”
“那時當然了。但是重要的是,你有兩個優秀的兒子,不然怎麼可能吸引到這麼好的姑娘呢?最根本的是,是你,他們的的母親,養育了你的兒子們。你才是最成功的天才。”
我把我的推論說出以後,老太太略一沉吟,“這是中國式的恭維嗎?我覺得有道理,我接受了。沒錯兒,我是一切的核心。”
她的那個腦袋其大的老公從旁邊冒出來要吃的,嬉笑說他的老伴兒很能說。然後就走了。心魚跟那個兒媳婦隔著走道聊了半天,也加入了我們的交談。
“你覺得這裏跟美國有什麼不同呢?”心魚很會找談話的題目。
老太太也是見多識廣的,毫不遲疑地說:“這裏的鐵路系統根發達,而且很準時,在美國,火車要是晚點一個小時也是有的。”這話要說給英國人聽才好,英國人是每天都要抱怨火車不夠準時的。
“但是,這裏的年輕人太現代了,我在伯明罕見到很多人紋身,而且穿得很性感。這在美國,至少在我的家鄉是很少見到的。”這很讓我吃驚,我一向認為美國好像是更開放一些的。
“我覺得蘇格蘭人更友好,這裏的風景更美。”
我們聽得眉飛色舞。心魚提起了一個很好的話題。很有意思,會聽到美國人眼中美英的不同。我也曾跟英國人談過美國,英國人認為美國人講話是在糟蹋英語。你要是說一口流利的美語在英國,會有人說你的英語不好的。
實在有趣,老太太又講了他們鄰居的兒媳婦來自臺灣。生孩子的時候女方的母親出錢雇了一個中國保姆,照顧產婦的生活。“實在無法相信,她有六個月不用作任何事情。”
是啊中國的女人是孩子的時候為什麼要做月子呢?一個月躺在床上啊。我曾經從男權中心的社會制度考慮過。舊時的婦女在結婚後要照顧丈夫和公公婆婆的起居,一年到頭沒有空閒。都是別人躺在床上,她們侍候別人。生了孩子才會母因子貴,身份得以提高。再者,生完孩子後,又要繼續更多的勞作。有一個月的休息,有一個月由別人照顧自己何樂而不為呢?這也是舊時女人唯一享受的權利了。於是,千百年來,這便成了風俗和種種禁忌。
古老的文明留下了很多神秘的遺產。我們還談到了風水。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人對風水產生了興趣。我學過一點周易,便對這一話題聊了一點。心魚對於老太太發出“風水”這個中國辭彙很感興趣。無疑,英語中沒有這個詞,是引進的。文化的全球化。
正要繼續下去時,火車進站了。精彩的談話,縮短了旅途。
我們來到了蘇格蘭北方的小鎮,美麗的殷沃內斯。
第三篇 殷沃內斯小旅店--- 塔里思客(Talisker)
在火車站辭別了美國老太太一家,我們開始訊問租自行車,找住處。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租車的店,店主說,他們已經有一年不做這個生意了。
到遊客資訊中心,一個聲音很性感的蘇格蘭小夥子,耐心地給我們介紹者殷沃內斯的情況,心魚就問了人家好多問題。
然後,離開了那性感的聲音,我們按著他的指引在幾分鐘內走到了尼斯河邊。
好美。
河的對岸,幾個四五層樓的建築,看起來是酒店。我們對它們沒有興趣(錢多的話,或許會考慮,哈哈哈)。
沿著河岸,是一所所可愛的小房子。心魚拿出了相機,拍了一個,發現,西面還有更美的。而且,很多都是家庭式的小旅館。會很貴嗎?我們倆交換著眼神。
問一下嘛,太貴了就退出來。
老闆,一個親切的中年男子出來應門。兩個可愛的房間使我們不願意離去。問過了價格,很合理,我們便選了一個視窗對著尼斯河的房間。大大的床,浪漫的床罩,可惜我們兩個都是女孩子,不然,一定有蜜月的感覺。
心魚馬上便拉開了窗簾,坐在窗臺上望著河水陷入了沉思。她的腦袋裏不知道又有什麼思緒在閃吧。
兩個視窗都對著河,不用搶,一人一個。
左邊的窗外,是一個銀白色的步行鐵索橋,輕盈的橫跨在河上。遠處朦朧的是綠樹掩映的小島,近處沿著河邊是一座座可愛的歐式小樓,更遠處,是淡淡的山影。在蘇格蘭四月午後的陽光下,這樣的小橋,該是戀愛中的男女約會的浪漫地點吧。可惜,我沒有看到一對約會的人兒。偶爾,一個老人牽著狗從橋上走過,那也很愜意的。
右邊的視窗,正對著河,以及河對面的大酒店,一個叫心魚的女孩子,正坐在窗臺上沉思。
太好了。這是我理想的度假。
下午,我們步行到了不遠處的小島。回來的時候,見到了“塔里思客”真正的主人 – 老闆娘。
老闆娘熱情的笑容,可以融化北極的堅冰;老闆娘溫暖的話語,足以安慰異鄉的遊客。
突然想起了很多老闆娘的形象。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後當斛賣酒,勇敢,美麗,當是較早的老闆娘形象吧。水滸傳中的孫二娘,熱情之外又多了幾分殺氣。豆腐西施,擋不住的是南方美女的溫柔。沙家浜開茶館的阿慶嫂,讓我難忘的是那句“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人一走,茶就涼”的詠歎。而新龍門客棧中的晚香玉,幾許風騷中,也有身在江湖的無奈吧。
許許多多的老闆娘們,相同之處,大概都要有熱情的笑容和親切的話語,使人賓至如歸。
笑容是交流中最好的媒介。
語言有不同,文化有差異,但是笑容和熱情是沒有國界的。在蘇格蘭,塔里思客小旅店的老闆娘,以她老闆娘式的熱情的微笑和溫暖的話語溫暖著我們,來自異國它鄉的遊客。是我們有了家的感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