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直闖不列顛本島最北角
在燈塔下揣想當年維京船晃盪進這港灣
寫上另一頁英國歷史 路牌寫著 Lands End
商旅路人趕路到此 就算是「天涯海角」吧
心裡頗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孤寂曠味
耳底響起蕭瑟高地那悠悠的風笛
格子布的披風在丘陵上飄阿飄地...
2004.04.17 20:58
三月底 為了簽證一事 生活緊張且烏煙瘴氣
心下決定 隨興晃到蘇格蘭高地開放一下心情吧
正巧去年認識的山東大姐博士進度到一段落 要來敘敘舊
我說 那乾脆一起流浪去 她頗有山東人的爽快直說 好
於是 兩張火車票 我們就出發了
住哪裡 要去哪裡玩 我們全無計畫 且戰且走吧
火車沿著海岸線往北走
右邊是開闊嶔崎海岸與陽光下飛翔的海鳥
左邊是綿延不見邊際的丘陵 斑駁的砌石牆是圈地的歷史
古今多少圓嘟嘟的綿羊在這牧地一代代繁衍下來
春天 小小羊撒嬌地依偎在媽媽身邊 不知今夕何夕地享受春草綠油油
遠處 是冬末殘雪覆蓋山頂 沉靜的墨綠頂著一縷純真的雪白
像個德高望重的長者 頂著一頭智慧的白髮
坐鎮蘇格蘭 在曠野豪放和單純清爽之間 訴說屬於高地的歷史
旅途中最有趣的就是隨時一躍而進的意外
火車上對面坐著一家從紐約到格拉斯哥尋根的美國人 不經意聊了起來
微胖的老先生老太太音若洪鐘 很開朗健談 車廂不時響起我們的笑聲
我問她 她看到哪些美英之間的不同呢
她說 英國的火車系統相當便捷 深入各鄉鎮 很適合旅人
美國火車惡名昭彰 汽車相對發達 每個人多半都有兩輛車以上
接著有點不好意思的說 我知道 這是很浪費
英國講究精巧 美國則房子車子等 什麼都大
很多物質上 都相對形成浪費 但是 我們就這樣習慣了
也許土地真的太大 資源太多了吧 她靦腆笑了笑
她也說 美國人的旅遊 多半重視的是國內旅遊
較少像歐洲這樣 兩個老人 或單一人 在週末假日就飛往別的國度
在美國 家家戶戶多半還是開著車 到某個地方玩玩 就回家了
這也許也是 國土真的太大了 不會想到需要出國吧
這的確是喔 讓我不免想起
歐洲這大約中國一般大的土地吧
卻滿佈大小不等國家 不同歷史 不同地理 不同文化...
各國老人年輕人都很習慣「出走它國」
要「出國」 實在太容易了 火車一坐汽車一開就過邊界了
我記得以前住羅馬的義大利樓友笑說
他騎著摩托車 15分鐘就進了梵諦崗
「不一樣的國家喔」 他強調 :)
聽英國德國朋友等說
度假因為心情要放鬆 也想要曬曬陽光
所以藝術氣息濃厚 陽光普照 民族浪漫熱情
且有獨特風俗性格的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希臘等為上選
每到假日 這幾個國家都充滿「外國人」
常聽她們笑著說 地中海很多島
你一上岸 會誤以為進了英國領土 實在太多英國人了
有些法國南部小鎮 還有「英國村」呢
這篇只說要講出發的 該結束了 下篇再繼續吧 @_@
(時隔11天才開始繼續寫第二篇 嘻嘻)
2004.04.28 03:10
我的出發好像出發得太久了 今天繼續往前推進:)
火車往前奔跑 越往北邊 視野越寬廣
蘇格蘭的海岸線海闊天空一望無際的氣度 一掃連日生活的陰霾
沿路是接連不斷的草坡 蒲公英在一片翠綠中笑得很甜很亮
在蘇格蘭 因為地勢高高低低 火車穿越大橋是常有的
看過哈利波特裡面 那列微彎著車身緩緩穿過拱橋的優雅嗎
是北方火車的氣質喔:)
眼睛貪婪地飽覽風景 耳朵也不放過美國老婆婆的字字珠璣
隔個走道是她的兒子和兒媳婦 偶爾會加入我們的對話
高挺的兒子頗有美國海軍的帥氣 藍色眼睛很深隧
不能注視太久 會溶化人的:)
兒媳婦套著簡單針織上衣 談吐伶俐大方 散發的是自信和智慧的美感
桌上攤著義大利文課本 對語言很有天份 幾句中文一教就記得了
到了因佛尼斯是終點站 原想騎腳踏車隨意走 騎到天黑就住下來
無奈非觀光季節 腳踏車店不開 那就只好走到哪算哪了
鎮上頗熱鬧 英國有個共通性 從北到南的商店街 都必定會有那幾家店
麵包店就不出Baker’s Oven 啦 Gregg啦 雜貨店不出WHSmith, Woolworth等
如果用台灣來舉例 就比較像麵包店只有可頌坊 雜貨店只有7-11和全家
所以你不需要老遠從大台北飆到九份 只為了吃一晚阿柑姨的芋圓
因為走到哪裡買的麵包或小吃都差不多 所以對吃 就不用太拼命:)
整條街 牌樓顯得很乾淨清爽 有些鎮上主街會規劃為行人專區
走起來很安心 也常可見街頭藝人碗一擺就吹起風笛
整體而言 呈現的是小鎮寧靜中的繁華
和東南亞台灣香港那樣燈火輝煌霓虹閃爍 夜市吆喝的熱鬧 趣味截然不同
既然是蘇格蘭 沿街自然有當地特色飾品專賣店
各式各樣格子布裝點櫥窗 不同的格子 深藏著不同的貴族驕傲和侯門歷史
這裡商店也有個優點 價格很公道 不會亂七八糟
你在觀光鎮上買的紀念品 不會一出鎮就掉一半價格
即使你在英國最北角買的 飆到最南角 甚至大倫敦 也是那個價格
除非是商家打特價促銷 不然價格不會隨意哄擡 出現離譜價差
沒有了討價還價空間 店員不緊迫釘人 逛起來就很輕鬆舒服
我特別鑽進當地一家CD店 找到我尋覓好久的唱片
找過連鎖唱片店或亞馬遜網路書店都沒找著 很local的音樂 只能在巷裡挖掘
唱片包裝相當簡單 外殼甚至連封膠都沒有
在兩岸三地 你看到一定會想 肯定是盜版 送人都難為情
但是我可是花了台幣500元才買到的喔
是Alastair MacDonald唱的 我很喜歡他有點樸質的蘇格蘭腔
其中一首是很古老的蘇格蘭民謠--羅夢湖 你們一定聽過 是很悲傷的歌
講的是在自古多戰爭的蘇格蘭 有個居爾特傳說
如果他的人民在外地過世 他的零魂會經由低地河流漂回家鄉
1745年 兩名蘇格蘭士兵被俘 一人被殺 一人獲釋步行回家
斷魂的士兵低迴說 雖然我將會隨著低地的河流 比你早日回到故鄉
然而 你終究會到達 但我卻是永遠也回不去了...
我聽過很多版本 不同人唱起來味道當然不同
還是最喜歡蘇格蘭人自己來詮釋 真正表現士兵無法歸鄉那斷腸的惆悵
我很想放給你們聽 不過我不懂怎樣弄成網路檔...
說到這裡 我想插個話哩
看過小甜甜的不知是否記得 安東尼小迪阿琪三人就曾盛裝參加家族聚會
一起在暮靄沉沉的高地吹風笛 後來安東尼小迪先後離開人間
高地上飄著格子披肩的那個阿琪 風笛吹來格外悽涼...
我扯太遠了 讓我回憶一下嘛
糟糕 今天只能講到下火車:)
ps 圖是愛丁堡街頭藝人 也就是傳統服裝的風笛手 當然我相信安東尼比他年輕比他帥 嘿嘿 ^Q^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