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情況下,貓熊與婚禮是很難扯上干係的,重點是加上『我的』,做了限定的所有格之後,強調這般婚禮有種屬於特種族群的習性與行為;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的『貓熊式』婚禮,如同電影『我的希臘婚禮』一樣,兩個名詞擺在一塊前者總是遜位成形容詞。
貓熊與我的婚禮到底有何相干?這個問題遠不如討論『貓熊與熊貓是否為同種生物』有趣。『中國四川產的那種黑眼圈動物是貓熊還是熊貓?』這個問題考倒了許多小鬼,包括那個少年老成的外國人。芸芸眾生像,黑白的組合總是警告意味居多,所以蛇類以雨傘節最毒,布袋戲以黑白郎君最恐怖,人類以黑人白人最難相容,但他們都有個共通性—非常害羞(換各方式說,也就是排他性稍強),就如同這種四川特產一樣。
再回到原點,『貓熊與我的婚禮到底有何相干?』這個關連就在此—害羞與排他。雖說這種四川特有動物沒有同類相殘的現象,也很少聽到看到有成群結隊守護家園的狀況。同樣的,婚姻,就是兩人在不特定的第三人士見證下,一種排他關係的存續,現代社會應該沒有哪個人欣然同意第三者的參與吧!一對新人四目交接與上百上千口舌的場面,鐵定需要堅定的勇氣,如果是我當主角的話,肯定落跑;日後,除了兩人以外,當然絕對謝絕其他閒雜人等參與。
寫到此,『貓熊與熊貓是否為同種生物』的問題還沒有個底,『我的婚禮』也還沒有譜,這個題目除了所有格『我的』意思清明以外,其它的兩個名詞尚待澄清證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