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4-10 17:53:37| 人氣2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時評〉追思余紀忠,談「中華邦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驚聞時報大家長余紀忠溘然長逝,雖是遠在海外,畢竟曾在時報這個大家庭裡成長,心中仍然難掩不捨。不只是一般人津津樂道的余創辦人在辦報的精神上,更重要的是,他對兩岸未來的規劃與觀點,其實並不是書生理想、也不是空想,而是確有實踐可能性的構想,老天真應該再多給他一點時間的。

 余創辦人提出的這個重要藍圖與觀點就是「中華邦聯」。

 當我在寫下拙文〈布希口誤?還是故意?〉其中一段「我認為布希原來想說Republic of China an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但當小布希才講完Republic of,接下來勢必要講到China,他自己恐怕當下也迷惑了起來:中國?為什麼台灣這邊的『正式名號』也有中國(China)?」時,腦海也浮現出這個詞兒,「中華邦聯」。

 原因是Republic of China和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這兩組英文字。

 如果我們直譯這兩組英文字的話,照理說應是「中國共和國」和「中國人民共和國」,但,有沒有發現,對照現有的正式名稱(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China竟也是(或本來就是)中華的同義詞?換言之,不管是「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在兩岸都想獲得對「中國」的解釋權之外,其實,「中華」是大家都未曾有過疑義的「共識」。我記得副總統呂秀蓮曾提出「一個中華」的新說法,連推動台獨最力的領導人都能接受「中華」的概念,而「世上只有一個中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緊箍咒,則是台灣不論統派或獨派都難能接受的霸道說詞,既然連對岸也不否認「中華」,何不就在這裡稍稍轉個彎,向這難得的「共識」靠攏?

 中共常常拿「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數典忘祖」來指責主張台獨的人士,但台獨人士都願意承認自己是華人(流著中華民族血液的子民)了,難道在大陸的人民不願承認自己是「華人」嗎?如果不承認,那麼是否也算是「數典忘祖」?

 最近英國伊莉莎白皇太后過世,由於同屬大英邦聯(或稱大英國協)的成員,加拿大這邊也以國喪視之,四月九日遠在倫敦的告別式,溫哥華的電視台一樣全程轉播。雖然加拿大有自己的總理,但在「名義」上的領袖仍是英國女皇,而由女皇派來總督(現任加拿大總督為來自香港的華人,伍冰枝),等於是女皇的分身,但總督與總理之間,存在一種尊重的關係。好歹總理是加拿大人選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礎,因此,才是「實質」的領袖。一旦總理有新的施政方案,照例會向總督「報告」,總督縱使有不同意見,也難置喙。

 中華邦聯,如果是以大英邦聯為藍本的話,那麼台灣有自己民選的領袖、國防、外交、領土、主權、尊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領,維持一種尊重的關係,而不是管轄的關係(中共的領導人過世,台灣這邊無妨也以國喪視之),這就與香港的所謂「一國兩制」有差別了(你看董建華是怎麼當上特首的),對兩岸或其他願意加入的成員國(如新加坡也有意入盟的話)來說,又各有國際上的獨立自主地位。如此一來,余創辦人認為,「等到雙方治國理念趨於一致,自然由『中華邦聯』進入『中華聯邦』模式,達成中華民族的統一」,也是水到渠成。

 余創辦人的構想是,「中華邦聯」的組成是兩岸化解敵意的第一步,要先化解敵意,才有可能談「聯姻」(統一)嘛!我在海外,因從事傳媒的工作,也分別認識統派與獨派的朋友,不管他們如何堅守自己的看法,大致上,「中華邦聯」還算是兩派的交集。只不過,統派想著經由邦聯步上統一,而獨派欲藉邦聯走向真正的獨立,但只要中華邦聯一旦成功,要統要獨,也都是五十年一百年後的事了。但以一個擘劃完整的邦聯體制,先行拉近彼此的距離,總是好事。

 在余創辦人辭世後,在追思與感懷的同時,何不讓我們定過神來,繼續為尋求實踐他「邦聯制」的美好願景而努力不懈,我想,這遠比所有的讚美及褒揚都更具意義,畢竟那才是余創辦人留給後人最珍貴的財產。

台長: 葛蘭特
人氣(2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