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3 16:21:36| 人氣2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散文)沈默的光芒──后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加拿大卑詩省大部分地方都是屬於落磯山脈的勢力範圍,很多嚮往一遊落磯山脈的旅客,來到卑詩省,都會在溫哥華落地,然後,可能會搭渡輪去溫哥華島上的維多利亞走走,最重要的一個行程,就是走落磯山脈的一號公路,往亞伯塔省的傑士堡或班夫,看看冰原大道。

 這一路所謂觀光路線,其實埋沒了很多對外地觀光客來講不算知名的小鎮,像位在大溫哥華低陸平原東進落磯山脈關卡的希望鎮(Hope),位在落磯山脈往班夫國家公園出口的黃金鎮(Golden),當然還有山裡邊的維農(Vernon)、歐梭約斯(Osoyoos)……等等。

 這些小鎮像一顆顆隱沒在泥沙裡的碎鑽,在龐大的山水裡獨自透著絕世的風華。

 我想起遙遠的故鄉──后里。

  ◎

 直到移民出來加拿大,看過那麼多寧靜優雅的小鎮,偶然回首,才發現到,在前後綿延達四十年的記憶中,我原來也曾一直與這樣令我心愛心疼的小鎮生活在一起、呼吸在一起、歡喜憂傷,都在一起。

 后里位在台灣中部,台中縣的北端,是台中進入苗栗的關卡,被兩條溪流擁抱著:大甲溪(南)與大安溪(北),由於鄰近中部的大城台中市太近,加上隔壁的豐原市超乎尋常的發展速度,使得多年來,后里鄉不少人力資源流了出去,從我們唸國中開始,許多小學的同學,都紛紛選擇跨區到豐原甚至台中唸書,我至今仍不解,為什麼小明的爸爸、小虎的媽媽……寧願放著走三步路就可到的后綜國中和后里國中不唸,硬是要他們的子女/我的同學,頂著每天通一兩個鐘頭車的辛苦,去別的地方就學?最多的是去豐原的豐南國中,其次是豐原國中,更誇張的是,還有人是去台中市的居仁國中、衛道中學、曉明女中,或烏日的明道中學……

 當然,為子女爭取一個好的就學環境是一個不錯的理由,但隱藏在這理由之下的,除了是對后里教育資源的沒信心,同時,也可能是為日後子弟紛紛流失,往其他都會發展埋下了伏筆。

  ◎

 后里本來不是這樣的。

 在溫哥華,我認識一位僑務委員,媽媽是台灣第一位電影女導演陳文敏,他在回憶以前跟著媽媽去拍戲的情景時,也不忘提到后里,那時還是台語片流行的時代,一九五七年陳文敏所執導拍攝的成名台語片「薛仁貴征東」,即是在后里馬場取景,「廣袤的草原、看不到現代建築物的山坡,最適合拍古裝片了,不容易穿幫。」

 也是在溫哥華,我認識當年很有名的武俠小生岳華,他一提起后里,仍會跟我一起回憶后里馬場與毘廬禪寺(註)這兩個旅遊勝地,他拍過不少武俠電影,就是在這兩個地方之間取景。赫!后里馬場、毘廬寺,我當然熟悉了,小學時候,每學期一次的遠足,我們多是以毘廬寺為目的地,馬場則是必經之地,一路走去,真是遠山含笑,春水綠波迎小橋……

 而一扯到電影,屬於我自己的記憶又來了,小學時,由楊群、葛香亭、崔福生等人主演的「路客與刀客」,也是在后里馬場與毘廬寺之間的那一片像似荒野的山坡開拍,我們幾個小蘿蔔頭一有空,就去拍戲現場充當路人甲路人乙,端著一張小板凳,坐在那裡,下戲後,就是五十元進帳,對當時普遍家境不算好的我們來講,不無小補。

 中學時,中影大戲「辛亥雙十」,則選在后里馬場大門對面的一片甘蔗田,搭了一座民初的小城,有石板的街道、有掛著燈籠布簾的小店、有柴門深鎖的人家……,戲拍完後,小城閒置,同學們假日就會去那裡玩,恍惚間,時光錯置,我們好像正在與清軍做街頭巷戰!

 好幾部電影曾經把后里的風光送到影迷的眼前,但,后里人卻很少跟別人提起,所有有關后里的言談,幾乎都圍繞著馬場,了不起再把毘廬寺拉進來,有時還會引起對方疑惑:「毘廬寺?咦!什麼東東?」

 於是,后里造就了許多部賣座的電影,卻始終沒把自己一併推銷出去,在台灣的電影工業逐漸式微後,后里則彷彿變得有點像家道中落的老媳婦,如今只能倚著斑駁的石階,在白髮中,飲盡落日的蒼茫!

  ◎

 后里的都市發展(如果有的話),仔細算計起來,也頗不合現代城市發展的常規。近一個世紀以來,由於鐵路的發達,讓貨物營運更加方便,影響之下,大凡夠現代的都會,一定都會圍繞著火車站向外輻射發展出去,喏!你看!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但后里很不一樣的是,它主要的商業活動一直是集中在離火車站還有數公里之遙的內埔。從火車站出來那一條路是甲后路的「上游」,從這裡一直延伸到大甲去,我們鄉民泛稱為上后里,這路的「上游」,本來也一直有些店舖,如小吃店、一些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榻榻米旅社、傳統菜市場,甚至兼賣香水化妝品的時裝店,進行著簡單的商業活動,以與內埔展開一種暗地裡的較勁。

 本來這樣小規模的經濟區域,就算再小,因為佔著去馬場與毘廬寺較近的方便及優勢,理論上是可以起到帶頭的作用,來帶動整個后里觀光業的發展。例如,在加拿大濱臨太平洋的溫哥華島西岸,有個以賞鯨為主要賣點的小村落,托菲諾(Tofino),其主要的商業活動也都圍繞著岸邊幾個賞鯨公司,每年也只有五到九月間的鯨魚回游季節,可以發發小利市,因為托菲諾的旅店不多、屈指可數的海產店與紀念品店都是零星分佈,於是也帶動了在它南方十幾公里遠的優克魯力(Ucluelet)的商業活動;賞鯨旺季,給鯨魚賞完後,很多旅客都選擇來這裡住房並消費,否則就要往東走一百多公里才有旅館。

 上后里原來就該扮演類似托菲諾的角色。

 不過,吊詭的是,后里的地理結構,又絆住了我們原本不難理解的城市發展經驗。上后里隔著一個后里國小,及早先是一大片竹林,現在則已發展一條龍式的商鋪,與再往西走一點的下后里對稱,像極了啞鈴的兩頭,但下后里位在縱貫公路經過的三豐路上,南來北往的車輛在這裡形成了另一股「商圈」,由於離內埔近,也多少帶動了內埔的發達。於是,上后里就在整個后里的發展史上,一直處於慘澹經營的「非主流」地位。

 一旦在內埔的商業活動因人口的外移而逐漸黯淡下來之後,卻再也無力依現代都會發展的準則,還給上后里應有的商業地位,上后里再有多好的發展潛能,在時間的流逝中,也被稀釋掉了。這種情形,按理說,可以在吵了好幾年的月眉大型遊樂中心成立之後,幫助內埔重新找回昔日的繁華,但可惜的是,現在這家大型遊樂中心早已停擺。

 哎!又回到多年前,上后里與內埔「楚河漢界」般的宿命!

 只是,這次的戰局,隔幾十年來看,坦白說,誰都不可能當贏家了。

  ◎

 或許就是這樣不肯藉電影聲張自己的性格,與反現代都會發展經驗的地理格局,讓后里逐步成為彷如落磯山脈裡那些不知名的小鎮,在人口外移得差不多之後,整體的形勢無法挽回,而留下的寺廟馬場,以及默默看著這一切,卻從未置一詞的山水,就像埋在泥沙裡的碎鑽,祇能繼續守著縱貫路或高速公路上匆匆路過的行旅,等待一個偶然的眼神……

 下次如果你搭火車或走高速公路,經過這裡時,請你稍稍抬一下眼,看一看她,願意的話,繞進去吧,在靜靜的風吹中,去體受那恬淡寧謐的情致,她是我的故鄉:后里!

(註)毘廬禪寺,是一座尼姑庵,寺裡有民初軍閥吳佩孚的題字,它也是台灣唯一一座哥特式建築的寺廟,西洋聖殿的風格,對看慣了飛簷龍柱傳統寺廟的觀光客而言,是值得一去的。

(圖片)后里火車站,數年前以水泥改建成現在的樣子,再早前,是日據時代的木造建築,我懷念那種老式的車站。

台長: 葛蘭特
人氣(2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