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10 12:40:16| 人氣2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劇評)大型舞劇〈兵馬俑〉遭洋人批判平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前在「溫哥華大劇院」(The Centre)剛上演完一齣很特別的舞劇〈兵馬俑〉(Terracotta Warriors),引起了溫哥華本地幾家英文傳媒撻伐,指責這齣戲舞台布景凌亂、樂聲太吵、演員換裝太慢、不夠專業……等等,使得剛接手「溫哥華大劇院」兩年不到,來自美國丹佛的華裔醫生羅啟仁,還特別為此召開了記者會,在會上,甚至與曾撰文批評的金寶(Leanne Campbell)女士針鋒相對。

 記者會結束那晚,我進了劇院欣賞完這齣「爭議不斷」的戲碼,感覺是,這齣戲雖然有一些值得探討的瑕疵,但不是英文傳媒對〈兵馬俑〉所批判的那樣,尤其是,如果僅站在西方的角度來看,所得出的結論,不論是褒是貶,都難免誤差。

 毫無疑問,〈兵馬俑〉的野心夠大,動用七十多位中國各地的傑出藝術工作者,九幕二十二場,如連「序」的部分算進,就有共二十三場的演出,所演繹的秦始皇故事,從呂不韋被殺到始皇駕崩,前後大約十幾年的時間,導演選取的部分,都具代表性,如焚書坑儒、統一文字與度量衡;也有些本來可以單獨處理的故事,如呂不韋被殺、刺秦(荊軻、高漸離)、孟姜女(舞劇裡化為孟瑩),每一則故事,導演僅以一場約十分鐘的方式將之呈現,劇情壓縮得很厲害。

 劇情一壓縮,導演在處理的時間及效果上,難免捉襟見肘,例如,刺秦的部分,將荊軻、高漸離與出巡遇襲的故事分開處理,固然在呈現暴秦被世人所追殺的緊湊性,但讀過歷史的人知道,荊軻與高漸離的刺秦,是有關連的,由於必須顧及戲劇結構,導演不得不將之分解詮釋,於是,在觀眾的眼裡,只見「刺秦、刺秦、再刺秦」,顯得有些單調。

 不過,既然是舞劇,或主辦單位稱的「動作音樂劇」,對歷史的描述其實不必,也無法苛求,否則,真的要講歷史的話,呂不韋被車裂的一景就有問題,因為呂不韋是被秦始皇「賜死」的,被車裂的是另一個,叫嫪毐(讀如『烙矮』)。

 站在華人立場來看,這幕舞劇呈現的華麗(布景)、精致(服裝、故事)與藝術性(舞蹈與音樂),都極具看頭,即使你不懂這一段歷史,專心看表演的部分,也能得到美學的滿足,正如你聽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公主〉,縱使你不知道那是有關公主招親的故事,只能憑布景想像些許,光是聽歌王歌后的演唱,也夠蕩氣迴腸的。

 但站在西人角度,如果帶著文化背景來欣賞,可能就難以理解。

 金寶對於安排另外著秦裝的男女演員在舞台下,觀眾席旁,大聲擊鼓及奏樂的表現方式,無法接受,認為那太吵(noisy)了……

 是事實!

 但這種表演方式,在中國傳統戲曲中見怪不怪,不管是京劇、崑曲,或粵劇,也不管台上演員為三國奔忙,還是替岳飛悲歌,台下總有南管北胡或小鼓,為整齣戲添色。同時,以「聲音」(擊鼓)來凸顯秦廷的雄壯,也是很自然的,我記得日本曾做過一個探討秦地民風的紀錄片,就提到擊鼓在當地民間的舞樂中,是很重要的一種搭配;君不見,包公斷案,朝堂之上,兩邊兵丁必然會以整齊畫一,讓人聽了為之一凜的「威~~武~~」,來嚇阻草民們,不可打誑語、不可發假誓。

 這是中國戲曲的特色,卻也是構成整體中國文化的一個環節,與西方多少不太一樣,就拿婚喪喜慶來說,東方講究的,總是熱鬧,婚禮上,賀匾賀儀賓客越多,越成功,而喪禮上,輓聯、「孝子孝女」越多,就表示死者越尊貴,與西方凡事講求「寧靜致遠」的精神不太相合。

 宗教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基督教天主教(雖然發源自中東,但早已流進西方文化的血脈裡),禮拜或彌撒時,也總是以「靜」為最高原則,就連聖歌也是輕聲迴響,在寧靜中見神蹟;你看看東方,就拿台灣來說吧,媽祖出巡,哪一次沒有千里眼順風耳先行嚮導,三太子隨侍在側,鞭炮聲四處找機會嚇人,然後,千萬善男信女綿延數公里膜拜……在熱鬧中,見神佛觀音之莊嚴法相!

 若是習慣了「安靜」的欣賞法則,而責之以「太吵」,對〈兵馬俑〉來講,很不公平,正如在羅浮宮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冷不防大吼一聲:「那麼靜,像太平間啊」,聽來不也是會令人生厭!

 洋人媒體在批判〈兵馬俑〉的同時,一直強調百老匯音樂的優越性,似乎那才是擁有「溫哥華大劇院」這樣豪華的劇院應該做的事,但卻少有人知道,引進這齣大型舞劇在北美首演的羅啟仁,正是因為熱愛百老匯的戲劇,遂「棄醫從文」,買下了這座劇院。

 而他在買下這座劇院的兩年內,除了開院大戲〈天地七月情〉,之外,都是西方戲劇,其中不乏百老匯的經典名劇,如〈42nd Street〉、〈The Full Monty〉、〈Blast〉……等等,也有莎翁名劇〈Hamlet〉,而〈兵馬俑〉則是他買下劇院後,即開始籌畫的大戲,之間不斷赴中國選角,一直到今年五月,才正式在溫哥華首演。

 說羅啟仁獨好中國戲劇,不顧(西方)觀眾口味,未免也太小覷了他。

 六月(八日~二十二日)與七月間,〈兵馬俑〉繼續在多倫多與丹佛演出,不知道這齣戲還會不會遭到因文化不同而衍生的質疑?我更感興趣的是,北美演出之後,〈兵馬俑〉將再回到中國,屆時,又不知道會不會被中國觀眾責問:「去去去,怎麼都是西洋味兒?百老匯調調?」

台長: 葛蘭特
人氣(2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