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的藝術成分
北宋慶曆六年,范仲淹在出知鄧州期間,完成傳世名作--〈岳陽樓記〉,當時已被罷去參知政事三年,根據〈范文正公年譜記載〉:「慶曆六年丙戌,年五十八,九月十五日,作〈岳陽樓記〉。」文正公享年六十四,此時已經歷人世蒼桑,垂垂老矣!
岳陽樓的美名,自古傳頌,位於現今湖南省岳陽市的西門城樓,樓高三層,視野開闊;因為景致絕佳,成為歷來文人雅士宴集抒懷、流連忘返的勝地。北宋年間,滕子京因謫守巴陵郡,乃有重修岳陽樓,請文正公作記一事;自唐宋以來,登樓名作屢出,此篇即屬情景交融的佳作。
登樓覽勝,情味盎然,向下俯瞰洞庭湖,則形勢恢宏壯闊,「銜遠山、吞長江」 ,極盡湖水的盛大;「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又道盡景觀的豐富。在此種氛圍之中,已足以令人對景抒懷、流連忘返了,何況身臨晴景、雨景的變化,感官接 觸風暖雨寒、明暗遠近、馨香霉嗅、清籟雜響的對比境界,必有不同滋味在心頭 ;一般人尚且如此,何況遷客騷人的覽物情懷?
洞庭湖位於長江流域,本屬煙雨之鄉,如遇到「霪雨霏霏,連月不開」的時候, 視野勢必難以遠及,縱使山巒巍峨、日照強光,也將隱而不明,所謂「日星隱耀,山岳潛形」便是。且因水氣重而霉味入鼻、肌膚黏溼,哪能安適?若再「陰風 怒號,濁浪排空」,眼見驚險之狀,耳聞肅殺之聲,難怪「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遇此惡劣氣候,豈不膽顫心驚?至於陰風霪雨,原本令人不適,若「薄暮冥冥」的時分又來臨,滿空陰霾,「虎嘯猿啼」的聲音懾人心魄、蕭索淒厲、身心 必難安適,而「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悲感乃油然而生矣。
相對於雨景的灰暗氣氛,乃晴景的鮮明亮麗,「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有 和風煦日的照拂,無狂浪水氣的遮蔽,視野自然開闊,能見「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之美。此景不僅宜人,物種也都欣然;「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禽鳥喜悅 而聚集,鳴聲嘹亮,魚兒徜徉於清澈水中,此種歡愉哪是虎猿悲鳴之可比?且沙 洲岸邊,香草蘭花遍生,滿目綠意,盈鼻芳香,在此「岸芷汀蘭,郁郁菁菁」的情境之中,自然令人有耳聰目明、體舒神清的感覺。至於日暮時刻,「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的寬廣明徹,月光照映湖波,湖波蕩漾月影,宛若「躍金沉璧」, 美矣!哪是雨景之陰霾可比擬?天時既佳,又處勝境,把酒臨風而漁歌互答,在情景交融中「此樂何極」?
綜雨景、晴景的感官觸覺,所產生的不同情境、意境,其對比如下表所列:
雨景
晴景
視覺
日星陰耀 山岳潛形
上下天光 一碧萬傾
聽覺
陰風怒號 虎嘯猿啼
沙鷗群鳴 漁歌互答
嗅覺
冷風撲鼻 久雨霉濃
岸芷汀蘭 芳香盈鼻
觸覺
霪雨霏霏 溼黏難適
和風煦日 體舒氣爽
情境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
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
意境
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岳陽樓記〉透過精準的藝術語言,藉「怒」、「濁」、「隱」、「潛」、「冥」、「傾」、「摧」諸字,與「和」、「碧」、「浮」、「躍」、「明」、「翔」、「集」之用詞,突顯其灰暗、鮮明色調之不同,將洞庭湖雨、晴的變景形象作明顯對比;並融萬物之情於其中,寄寓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役於感官情境的生命態度,能秉古仁人之心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謂「文如其人」,文正公之風範千古,岳陽樓記堪稱「文質俱重」的佳作。
(節錄自施拓全,〈范仲淹岳陽樓記之感官情境析論〉,〈中國語文〉,八十七年三月)
江南三大名樓(圖文)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TR-c/140435.htm
文章定位: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