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宜寧高中 一年級 高一1 第二名
作 者: 陳泓任
參賽標題: 第21頁
書籍ISBN: 9574442896
中文書名: 第21頁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李家同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九歌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6年2月10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本書描寫張教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他在微生物學上的成就可說是數一數二,他的專書,也被列為經典之著。可是,張教授的身體越來越糟。張教授是個頭腦清楚的人,當然知道他的大限將至,他十分想念他的學生,其中,他最掛念的一位學生楊漢威卻始終找不著。後來,張教授尋人這件事被一位記者知道了,他將張教授尋找學生的故事刊載在媒體上,這個記者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找到那個不幸的孩子──楊漢威。當躺在病床上的張教授聽到這個好消息,馬上張開眼睛,露出微笑。忽然,他叫楊漢威從他枕頭後面拿出一本書,這本書是打開的,張教授叫楊漢威開始唸打開的那一頁,這是第21頁,楊漢威看著第21頁,想起他的最後一堂課正是停在第21頁。張教授顯然一直記掛著他,他們那些學生都上了最後一堂課,張教授也想將這一堂課全敎給楊漢威。總地說來,張教授傳授給這些學生一個提綱挈領的道理:「你們應該關心不幸的孩子。」對我們來說,這也是這一生極其重要的一堂課。
二●內容摘錄:
1.一位心繫學生的教授,仍記掛多年前兒童中心的學生。身旁的人動所有關係終於將學生領到教授病床前,教授要他打開保存已久的課本,翻到第21頁,那正是學生輟學前教授爲他上的最後一頁。(p.22 )
2.恆河代表上蒼無盡的愛,富人和窮人,他們的骨灰,都進入了恆河,正如上蒼一樣,上蒼接受富人,更接受窮人。(p.156)
三●我的觀點:
每次看完作家李家同的作品,除了心裡的某一個柔軟的角落彷彿被觸動了之外,真的有種自己真的很幸福的感覺。想起自己常常對自己的生活有諸多不滿,常常會抱怨自己物資還有哪裡不足,最流行的那些配件哪個還沒買,甚或是週遭的人對自己不夠好,抑或又有什麼瑣碎的小事不順心。在看完這些作品時,不自禁感到慚愧,當我在為這些小事怨天尤人,埋怨別人時,別人卻以著怎樣的胸襟在關懷這個世界,在走出自己的象牙塔,去幫助更多貧困的、不幸的人,那些幫助或許微不足道,或許無法推廣到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身上,但這種發心是很可貴的,首先要有這樣的起心動念,才可能會有接下來的發展。有名的慈濟功德會,不就是由證嚴法師的發心,想去幫助更多的人,所以才會有後來的這些組織,才會有那些善心人的響應、捐款、自願擔任義工。而世界展望會更將愛心擴及到非洲等偏遠地區的孩子,飢餓三十的活動一年比一年熱烈。這些,都是正面的例子,都是大家心中的那份善念,發揚光大的例子,實在是很令人敬佩,也值得大家學習。
現今的社會,如果人人都能像張教授一樣,用愛心去關懷四周那些不幸的學生,讓那些不幸的學生也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與愛心,也許他們就不會變壞,做出錯事,造成社會的不安;而學生如能將老師教導的苦心化為努力向上的動力,做個好學生的榜樣,那樣社會就不會都只看到一些中輟生,到處吸毒、飆車、搶劫,甚至愈陷愈深,害人殺人、無惡不作,這終將讓自己走向一條不歸路,同時也造成社會的負擔。
現代的老師,對學生的關懷愈來愈少了,而對孩子的批評、打、罰反而愈來愈多了。雖然我也是學生,但我並不認為體罰學生是讓學生上進的惟一辦法,有時對少數人來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即使如此,這些會打學生的老師,我敢保證,一定會比那些對學生全然視而不見、漠不關心的老師還好得多。那些整天放著自己學生不管的老師,是讓人最心痛的。當然,現代的部分學生也會對長輩不敬,這也難怪老師會抱怨現在的孩子真難敎,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身為學生的我有時也會爲老師抱不平,有時更會想說:「為什麼學生都不珍惜且尊重、珍愛我們的師長呢?」「常常惹老師生氣,使老師放棄教導我們,這樣好嗎?」
真希望大家都能來看看這本書,不僅很感人,而且也說出人事間的各種遭遇,看了有種讓人省悟過來,了解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不堪,更要能夠了解他要告訴我們的意義,去關懷別人、幫助他人,用每個人才有的同情心和愛心,去幫助一些比自己不幸、貧窮、需要幫忙的人。
四●討論議題:
自己能不能以一個不求回報的心態,關心別人,把自己能奉獻的都能獻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文章定位: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