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07 13:26:59| 人氣2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情與苦故事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徐志摩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

最近,公視的一齣連續劇「人間四月天」,掀起了徐志摩熱潮。徐志摩的詩文在人們口中傳誦著;追求靈魂與愛情的浪漫,在蔓延燃燒;大學生們開始追尋他們的靈魂伴侶;劇中的台詞也成了社會大眾的口頭禪。

    從「人」劇,我們可以看到,徐志摩的一生可說是苦多樂少,他的痛苦來自於對感情的執著。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是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於這樣一個孝敬公婆、貞嫻能幹的妻子,徐志摩沒有理由嫌棄,卻也激不起愛情上熾熱的火花。儘管如此,日子倒也平順度過,相安無事。

    撩起感情變化的因素,來自於劍橋留學時與林徽音的相識。當時的林徽音十五歲,丰姿綽約、落落大方,徐志摩一見到林徽音,就被林徽音的俏麗風采深深吸引,那明眸巧笑的倩影,像一片奇異的陽光,照澈了他的靈魂。至此,徐志摩不能自拔。

    離婚,是徐志摩追求林徽音的唯一抉擇。他的心中只有對林徽音的愛,沒能感受張幼儀的苦。婚姻對徐志摩來說已是枷鎖、牢籠。與張幼儀的相處,更是「怨憎會」,為此,在張幼儀懷孕之際,他竟離家出走,近半年音訊全無。

    林徽音回國,辦妥離婚手續的徐志摩尾隨而至。面對徐志摩如火團般圍攏而至的愛情,清靈磊落的林徽音卻平靜如水,她不是不動心,也不是對徐志摩沒有感情,只是,對重視道德的林徽音來說,只要有一個人,為這一段感情受到絲毫的傷害,那就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憾恨。張幼儀的苦,林徽音不忍。

    一生中追求靈魂與愛情的徐志摩,知道林徽音選擇了梁思成的決定,彷彿被一腳踹入了十八層地獄。

    「人」劇中有一段,兩人望著西山古廟外的荒塚,青苔覆滅的碑文,林徽音用手指輕揭青苔,林徽音說:「這裡面埋的,該是廟裡的孤僧吧!」徐志摩回應:「那裡面埋的是我,千百年前,我來過,我是為了等妳來的,妳沒來我不肯走,從黑髮等成白髮,從壯年等成一堆荒塚,可是我心不死,我只是埋身於此,繼續守候,千百年來,有多少人刮過這青石上的苔,問這僧骸是誰,為誰守候?」

    從荒塚等成古墓,等到碑文都風化了,只為等個人來悼墓,這情,夠深,夠苦,也夠動人!

    偏偏,林徽音夠冷靜,她說:「我不是沒有來,而是無緣留下。」

    怕罪名、怕公論、怕道德的譴責,這一切阻止了林徽音接受徐志摩的愛。儘管徐志摩挺起肩,願意將罪名、公論、道德一人盡扛,可是林徽音依然不允。

    「我不要在道德良心的譴責下活一輩子。」林徽音說。

    對徐志摩來說,道德的外衣是枷鎖。他只要靈魂和愛情,如果它在天上他就跟著飛上天,如果它在海底他就跟著潛進海底。其實,在民國初年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裡,男人三妻四妾是「倫理」、是「道德」。而徐志摩的痛苦,恰恰在於他不要這種虛偽的「倫理道德」。徐志摩堅持離婚,不只是要追求自己的愛情與靈魂,還要還給張幼儀一個公平與自由,讓張幼儀也可以去追求屬於她自己的愛情與靈魂。

    林徽音卻認為,徐志摩與張幼儀的離婚是因為自己,她不願意見到另一個家庭因她而失去丈夫,失去父親。

    「人」劇中,林徽音和徐志摩在西山古廟告別時,徐志摩說:「我如果沒有愁過你的愁,思慮過你的思慮,我就不配說我愛妳。」

    徐志摩果真愁過林徽音的愁?情感上的私心似乎無法使徐志摩冷靜,如果,他真的思慮過林徽音的思慮,他就該回到元配張幼儀的身邊,因為,林徽音是一個道德重於感情的人,她根本不願意成為別人感情上的第三者,即使徐志摩已經離婚。

    感情上,徐志摩因求不得而苦。其實,徐志摩並不真正了解林徽音,徐志摩的感情上是浪漫的,而林徽音務實;徐志摩勇於冒險,林徽音卻不願冒險;徐志摩只要愛情和靈魂,而林徽音除了愛情之外,她更重視道德。

    「道德,它不是枷鎖,它是人們心中的一把尺,那是一個人自尊的根本,是為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這是林徽音最在乎的生命態度。

    林徽音隨著梁思成的出國,徐志摩對這段愛情算是絕望了。愛情,對徐志摩來說是一條穿繫著生命、靈魂的繩子,穿繫著他的每一個思維。穿靈魂的繩子一旦斷了,靈魂的珠子散落了一地,他也只能撿一顆算一顆了。

    他那零零落落的靈魂直到生命中第二個摯愛?陸小曼,出現後才又被穿繫起來。

    一九二四年秋天,是徐志摩人生的另一次重要轉折。於北京大學任教的徐志摩,在一次外交部舉辦的舞會上,認識了美艷風流、熱情活潑的陸小曼。當時的陸小曼已經是文人儒將王賡的妻子,而兩人相識、交往,使徐志摩原以為已經枯死的靈魂,再次復甦、熱烈起來。

    徐志摩與有夫之婦陸小曼的熱戀,在當時那樣的保守社會裡,再一次掀起軒然大波。男人三妻四妾理所當然,有夫之婦的婚外情就讓人詬病了。為此,徐志摩遠赴歐洲暫避風頭,同時,也給陸小曼一段時間,尋求一個妥善的解決之道。

    這一趟歐洲之旅,徐志摩心中沒有半點喜悅,卻是「愛別離」啊!不僅要忍受著與陸小曼離別的思念之苦,同時,他也嘗到了與第二個兒子「彼得」死別的痛苦。

    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之時,小彼得尚在襁褓中,作父親的徐志摩只抱過小彼得一次,之後便回國,從此東西遙遙相隔。徐志摩對張幼儀雖然沒有愛,但情分仍在,因此常有書信往來,透過書信,分享小彼得的成長喜悅。本想利用這次的歐洲行前往德國去探望張幼儀與彼得,沒想到,見到的竟是彼得的骨灰,彼得已因感染腸炎去世了。

    生離的思念、死別的痛苦,同時折磨著徐志摩。北京的陸小曼的愛,成了支撐徐志摩方向的船舵。

    徐志摩的歐洲之旅,一共給陸小曼寫了十二封熱情如火的情書,讓陸小曼深受感動,堅定了她與王賡離婚的決心。最後,陸王的婚姻在王賡通情達理的同意下結束了。徐志摩與陸小曼這對有情人,終於成了眷屬。

    原以為,找到了愛情,人生方向也就定了舵。徐志摩熱熱烈烈地與陸小曼過了神仙般的生活,陸小曼卻在現實生活中依賴於另一種快樂的靈丹?唱戲、麻將與鴉片。陸小曼沉迷於奢靡的生活,縱情於聲色,揮霍無度的她弄得徐志摩債台高築,十分難堪。而更令徐志摩難堪的是,陸小曼與翁瑞午之間的曖昧關係。

   「人」劇中有一幕,陸小曼在牌桌上談笑風生、在菸榻上吞雲吐霧,而徐志摩披星戴月趕著火車,南北兼課,在暮色四垂,淒清的晚風中,徐志摩孤零零的坐著人力車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裡心碎!

    詩中道盡了徐志摩心中的酸楚與悲涼。儘管愛得如此痛苦,如此艱難,徐志摩還是勇於承擔,對陸小曼不忍說一句重話。可憐的詩人,只能不斷透過詩文,來宣吐心中的積鬱。

    嘗一嘗蓮心,我的心比蓮心還苦;我長夜裡怔忡,掙不開的惡夢,

    誰知我的苦痛?你害了我,愛,這日子叫我如何過?

    曾經,徐志摩的好友胡適不忍見徐志摩如此痛苦、難堪,勸徐志摩與陸小曼離婚,徐志摩卻不忍,他說,小曼是為了他跟王賡離婚的,如今若再離婚,她就徹底毀了。徐志摩寧可毀了自己,也不忍見心愛的人毀了。

    在愛情的折磨裡,徐志摩痛苦地殘活著,直到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他所搭乘的飛機在濟南撞山,那一團大火球,解脫了徐志摩為情所苦的一生,將他的生命火焰融合為一,隨後化為灰燼。

    徐志摩執著追求了一生的愛情,隨著這團火球的灰燼,滅熄了。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揭露了人性中追求愛情的渴望,卻也直指出情執的痛苦與煎熬。徐志摩令人懷念與珍重的是,他對待生命的態度比任何人都要真。即使苦,他也要嚐那苦的真滋味。他說:

    你要真鎮定,須向狂風暴雨的底裡求去;你要真和諧,須向混沌的底裡
    求去;你要真平等,須向大變亂、大革命的底裡求去;你要真幸福,須     
    向真痛苦裡嘗去;你要真實在,須向真空虛裡悟去;你要真生命,須向
    最危險的方向訪去;你要真天堂,須向地獄裡守去;這方向就是我。我   
    的話,我的教訓,我的啟方;……」

    佛經云:「情不重不生娑婆。」徐志摩可說是在娑婆世界裡受盡情苦的折磨。佛經中提到的「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徐志摩幾乎都嚐遍了。最後只能: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終究,是徐志摩決定了命運?還是命運決定了徐志摩?

   《四十二章經》云:「愛欲之於人,猶執炬火逆風而行。」徐志摩以情愛來燃燒自己的靈魂,置身於烈焰之中,至死無悔。雖然,愛情豐富了他的靈魂,卻也浪費了他太多的生命。

    愛情,使人沉迷、使人陶醉、使人留連徘徊、深陷沉溺。但,深戀的愛情,豈真能永恆長在?當無常來臨時,一切都將化為虛無。

    執著、堅持於愛情如徐志摩,終究只能化為一團火焰,如流星般劃過夜空,不帶走一片雲彩。

台長: 用心辦教育
人氣(22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