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電幻物語》的手法與形式,對我來說並不是那麼地陌生,至少我不會狀況外地說《盛夏光年》跟這部電影致敬。
如果要放到同一個籃子,我會選《新世紀福音戰士》。
青春的暴虐、成長所帶來的幻滅、小團體、世代間的隔閡、宗教式狂熱、偶像、暴力、冷漠、沉默、飽滿的色調、自我、內心以及…。
美感與鍵盤聲。
拼貼、非線性。
無意義的對話。
對於霸凌事件的描繪,日本有著一定質與量的描繪。我個人認為和日本沒有被直接殖民過有著間接的關係,雖然在部落格的某觀影心得提起這個部份,是有點奇怪,而且不像證明某些物理現象一樣可以紮實地證明。
跟《藍色大門》不同的地方是,《青春電幻物語》僅把成人部份裝上濾鏡,看似正常步入軌道的和善的「大人們」,其實也象徵著另類的冷漠。漠視暴力也是暴力的一部分,暴力一向都是集體的,這是人類群居的目的之一。
「媒介就是我們的身世」,我希望自己是第一個說出這句話的人(雖然機率極低,我連看電影都會晚個快十年了。)
抽出卡式錄音帶的磁帶,折壞CD(我有把國內某樂團的CD像射飛盤一樣丟出),現在呢?拆掉你的小筆電?把iPod丟進稻田?
久野頂著光頭走進教室時,除了表達無聲的吶喊之外,剃得像狗啃的,更可以顯示出這部作品試圖描繪出的本質,拋棄光滑謊言的青春。
待會下面會放一個連結,我發現網路許多人對於《青春電幻物語》的解讀能力,驚人地差。不過那篇文章算是OK的。
《九降風》在使用台灣職棒簽賭來交錯出成長與幻滅是「實」的。(林書宇的下部電影令人期待。)雖然英譯片名叫做All About Lily-Chou-Chou,不過整個都是虛的,所圍繞的皆是虛空的莉莉周。
當裡面的暴力、產製流程、懦弱以及種種,像雪球越滾越大時,
我想提《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目的,主要是因為《青春電幻物語》並未跳出《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格局。
至於對於生命的辨證,只要活著都正在進行。
美感對於《青春電幻物語》的作品本質是有幫助的,這和《遊園驚夢》的狀況不同,而這層美感也證明了電影確實是各種藝術的載具,最後積累出來的結果是騙不了人的。
延伸閱讀: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2098063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
文章定位: